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奉旨重生

第三集 【058 千佛崖】 文 / 冰川王子

    【058千佛崖】

    千佛崖摩崖造像始於北魏時期,歷經了近一千五百年,在高四十五米,南北長二百多米的峭壁上,佈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十三層,密如蜂房。據清咸豐帝四年(一八五四年)碑文記載,全崖造像達「一萬七千有奇」。可惜在一九三五年修築川陝公路時,一半以上造像被毀。現僅存龕窟四百多個及大小造像七千餘軀。全崖造像以大雲洞為中心,分南北兩段。南段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閣、千佛洞、睡佛龕、多寶佛龕、接引佛龕、供養人龕、神龍大佛、如意輪觀音、單身佛窟等;北段龕窟有:三世佛龕、無憂花樹窟、彌勒佛龕、三身佛龕、節行僧龕、菩提像窟、伎樂天人窟、地藏王龕、力士龕、盧捨那佛龕、十一面觀音像、阿彌陀佛龕、飛天窟、清代藏佛洞等。大雲洞居於千佛崖中心位置,規模最大,共計造像二百三十四尊,左右兩壁雕有一百四十八尊蓮花觀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為彌勒佛。據說該尊彌勒佛是武則天的化身像。唐天授元年(公元六百九十年),武則天正式登基時,白馬寺法明和尚薛懷義等十二名和尚為迎合武則天當皇帝的需要,撰寫《大雲經》呈武則天。《大雲經》中稱武則天是彌勒佛降生,應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則天看後大喜,親筆作序,頒佈於天下,且令各州要營造大雲寺,以珍藏《大雲經》。因武則天生於利州,當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雲洞,並且刻了這尊彌勒佛立像和後壁龕中二聖——高宗李治、武則天。按中國傳統應男左女右,而該二聖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龕男高女低,這體現出設計者的巧妙構思。

    改革開放之後,陽平縣文物管理所修建完善了崖壁樓閣走道,有階梯攀登,可通達各龕窟參觀。

    五公里的路程轉眼間就跑完了,雖然這兩輛大客車有些老舊,動力性不及新車,但也沒費多少時間。到了千佛崖前停下車,蕭逸天領著大夥兒都下了車。千佛崖這會兒還不需要花錢去參觀,再過一年,到了一九九零年就該開始收門票了。

    「大家注意安全,別到那些沒有護欄的地方去,好了,自由活動吧!」蕭逸天簡潔的發佈了命令,眾人一哄而散,叫嚷著奔向階梯。

    還留在蕭逸天身邊的,除了南楠之外,還有他小姨的女兒李思潔,跟南楠的母親趙思潔同名。另外還有兩個人,都是他的同班同學,一個叫李昊天,一個叫朱俊天,連同他本人在內號稱北街小學的三大天王。李昊天和朱俊天上一世也是蕭逸天的好朋友,或者說是死黨,他們三個壟斷了年紀前三名,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同班,直到上大學才分開。

    當然,與上一世相比,重生後蕭逸天成了眾人眼中的天才,所以他身邊的同學多少都在他面前有些自卑感,所以李昊天和朱俊天跟他的來往並不密切,遠遠沒有上一世那般親密無間。這一點多少讓蕭逸天覺得有些遺憾,不過也僅僅是遺憾一下罷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際遇,既然重生了,那就順其自然好了。

    「走吧,我們也上去轉轉。」蕭逸天擺了擺手,拉著妹妹李思潔當先走向階梯,此時其他人早就跑得不見人影了。

    「天哥,你數清過這裡的佛像嗎?」朱俊天身體素質不是很好,才爬了一百來級台階就開始喘粗氣,他拉著蕭逸天衣服的下擺勉強往上挪動著。

    蕭逸天回過頭來看了他一眼,「那些都是傳說,對於傳說的事,我們不能完全不信,也不能完全相信,所以我從來沒去數過。」他口中所說的傳說,卻是跟眼前的千佛崖有關的一個小故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陽平一帶有一條惡龍出沒,常常興風作浪,攪得洪水滔滔,水患連年。嘉陵江中的水澤也狐假虎威,禍害黎民。眾生苦不堪言,方圓百里一派荒涼。

    一日,仙師魯班攜弟子趙勝游到此,遇一青牛跪地哀告,求仙師拯救蒼生。魯班欣然應允。他一為救民於水火,二為考校徒兒所學,便相約分別在嘉陵江兩邊的山崖上建造佛像,以天明雞叫為限。這趙勝已盡得乃師技藝之精髓,且年輕手快,邊走邊手捏佛像,不知不覺間已造佛逾五百,他自覺勝券在握,很是得意。看看天色尚早,他童心又起,要開開師父的玩笑,便趕到江對面一座山頂上學雞叫。魯班聽見雞叫之後不疑有詐,便停手休息,等候徒兒過來相會。趙勝趕過來之後欲待嘲笑師父一番,卻不料他怎麼也數清師父到底造了多少佛像,直數得頭暈眼花也沒得出個結果,只好低頭認輸。

    師徒二人在第二天天明之後,在江邊作法,利用兩塊雕滿了佛像的山崖將惡龍鎮在了江底,讓它看守嘉陵江,並傳下法旨,只要有人能數清崖壁上的佛像,江中的那條龍就要現身滿足他一個願望。

    對於這個傳說,蕭逸天其實是不信的,他並不是不相信魯班有這樣的實力,只是不相信身為道家仙人的魯大大閒著沒事會去雕佛像——兩者完全不是一個系統的嘛!

    其實說起來,千佛崖並沒有什麼看頭,無非就是一大堆佛像,大小不一,姿態各異。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千佛崖在文.革時期也受到了莫大的損失,大部分佛像的頭部都被人破壞掉了,如今看來,實在是殘破不堪。

    雖然沒啥興趣,但蕭逸天還是耐著性子陪大家逛著,一手拉著七歲的李思潔,他用柔和的聲音講解著關於這裡的種種傳說,講解著關於佛教的種種小知識。上一世對世界各種宗教都有研究的他,應付起這些小問題還是輕車熟路的。

    朱俊天因為體力不支的緣故,逛了一半就原地坐下了,蕭逸天看了看,同行的這些人當中,身體好的似乎沒幾個。也難怪,城裡的娃總是沒法跟農村的孩子比的,城裡鋼筋水泥的地方太多,供孩子們瘋跑的地方太少。而那些生在農村的孩子們,有的時候為了上學,一來一回要走好幾十里山路。你想想,天天都要走那麼遠,體力能不好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