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惡唐

第一卷 第7章 天下大勢(2) 文 / 南海十四郎

    第7章天下大勢(2)()

    天寶七載,安祿山在范陽的西北修築雄武城,在裡面囤積大量的軍需物資。唐玄宗命令王忠嗣巡視邊關,王忠嗣到了范陽,剛好安祿山不在,結果王忠嗣無意中發現雄武城裡面堆積如山的軍需物資,立刻意識到安祿山有反意,因此不敢在范陽逗留,連夜離開了安祿山的轄區,入京向唐玄宗報告此事。

    但是,老皇帝對安祿山,卻是非常信任的。無論是王忠嗣的報告也好,楊國忠的進言也好,還是太子李享和宦官高力士的勸說,老皇帝都沒有放在心上。他信任安祿山,已經信任到癡迷的地步。雄武城的軍器裝備,換了任何一個皇帝,都會提起警惕的,偏偏唐玄宗不以為然,認為安祿山要對付的,只是契丹人而已。

    這期間,剛好李林甫陷害王忠嗣,通過陰謀手段,將王忠嗣剝奪了兵權,貶為漢陽太守。可憐玄宗時代最出色的大將,曾經的四鎮節度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忠嗣,僅僅四十多歲,就鬱鬱而終。儘管這件事要責怪李林甫,可是當初楊國忠是依附李林甫的,在陷害王忠嗣一事上,楊國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王忠嗣原來的手下,比如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對楊國忠都非常反感。

    由於這件事涉及到的人很多,內情非常複雜,有些人不免將王忠嗣的去職,和安祿山也聯繫起來。其實,這件事,安祿山的確是冤枉的,在李林甫還活著的時候,安祿山就算有十八個膽子,都不敢起來鬧事。但是,眾說紛紜,真相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事帶來的惡劣影響。

    在外人看來,連王忠嗣向皇帝報告,安祿山不安好心,結果皇帝將王忠嗣都處理了。可想而知,還有誰有王忠嗣這樣的地位?還有誰有資格向皇帝報告安祿山要造反?那不是自己故意找死麼?所以,許多官員明知道安祿山不懷好意,卻懶得說出來,反正,皇帝對安祿山的信任,已經不可動搖了,說得再多也沒有用。

    甚至到後來,誰要是再說安祿山要造反,皇帝就將誰綁起來,送給安祿山處理。可想而知,這些人到了安祿山手上,會受到什麼樣的折磨,才能尋求一死。於是到後來,除了楊國忠之外,再也沒有人向皇上進言,說安祿山要造反了。反正,這天下是你皇帝的,你既然都不愛惜,我們又何必著急呢?

    李月蒙的語言組織能力很強,三言兩語就將目前的天下大勢述說了個大概,哥舒翰、楊國忠、安祿山三者的複雜關係,也陳述得一清二楚,讓劉展對此有了清醒的認識。她最後說道:「現在楊國忠正在拚命的迫使安祿山造反,只要安祿山起兵,就能證明他的眼光是正確的,至於安祿山起兵會帶來什麼後果,他可沒有想過。」

    劉展聽到這裡,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老皇帝的控制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儘管沉迷於酒色,依然對權力非常的敏感,畢竟是從政變中一路廝殺過來的人,經歷的風風雨雨可不少。只是,他為什麼會對安祿山如此信任呢?實在是搞不懂啊!要是說安祿山是個美麗的女人,禍國殃民級別的,倒是可以說得過去,但是,安祿山明明是男人,而且是體重三百斤的大胖男人啊!真是怪事!

    李月蒙繼續說道:「楊國忠和安祿山不和,安祿山和哥舒翰也不和,哥舒翰和楊國忠也不和……」

    這就叫一團糟了。

    楊國忠是當朝的宰相,主管天下政務。哥舒翰是隴右節度使、河西節度使、朔方節度使,統帥帝國西北的全部軍隊(高仙芝、封常清統帥的安西四鎮軍隊除外)。安祿山是平盧節度使、范陽節度使、河東節度使,統帥帝國東北的全部軍隊。這三個人,互相鬧矛盾,誰也不聽誰的,帝國的管理效率可想而知。

    但是,這個一團糟,並不是自發形成的,事實上,只要是有心人,都能夠看出來,這實際上是老皇帝自己故意造成的。老皇帝要享受生活,要和楊貴妃天天沉醉於歌舞,無暇處理政務,手下的三個大將,互相不和,自然沒有辦法聯合起來對付他,身邊又有個忠心耿耿的高力士,他的皇位,那是穩噹噹的。畢竟是從政變中殺出來的人,對如何平衡屬下還是很有心得的。

    劉展聽著聽著,忽然說道:「你還蠻憤青的,看誰都不順眼啊!」

    李月蒙毫不客氣的說道:「他們對我不好,我為什麼要替他們說好話。」

    劉展笑了笑,沒有說什麼。

    他的確沒有想到,自己抓回來的這個女人,不但不是百依百順的柔弱女子,反而是語言尖銳的女憤青,對滿朝的權貴,都說得一無是處,說得極端一點,那就是沒有一句好話。李月蒙不但對安祿山、楊國忠、哥舒翰沒有好感,對老皇帝、楊貴妃同樣沒有好感,就是太子李享,也被她罵得狗血淋頭。

    劉展實在想像不出,太子李享和她有什麼樣的仇怨,因為這完全是不可能的。根據他的認知,太子李享在馬嵬驛兵變之前,實在是可憐人一個,提心吊膽的過日子,總是擔心別人要廢掉他的太子地位。只有別人欺負他,沒有他欺負別人的,李月蒙怎麼可能會和李享扯上關係呢?

    按理說,李月蒙是太原留守韋陟的親戚,應該也是官府中人,怎麼會對帝國上層如此的激烈呢?幸好是在這個偏僻的山谷中,若是在外面這樣說話,只怕早就被官府抓起來秘密處死了。要是換個年代,她恐怕要成為農民起義的女領導者,紅色娘子軍的軍長了……嗯,扯遠了。

    劉展忽然說道:「既然大家都知道安祿山要造反,皇上怎麼不動作呢?」

    李月蒙沒好氣的說道:「他不相信安祿山會造反。」

    劉展哦了一下。

    這叫什麼?

    眾人皆醉我獨醒?

    大家都推測安祿山要造反,只有老皇帝不相信,結果別人只能乾瞪眼,眼睜睜的看著安祿山起來造反,看來老皇帝的確是蠻強大的,對屬下的控制能力也很強。安史之亂完全就是因為他的愚蠢才爆發的。在安史之亂之前,他只要有一點點的實際性動作,例如將安祿山和哥舒翰兩人輪崗,又或者是將安祿山羈絆在長安,又或者是派人將平盧節度使和河東節度使的兵馬分離統帥,安祿山都不可能會造反成功的。要怪,只能怪老皇帝自己糊塗了。

    李月蒙還說,要不是楊國忠和安祿山鬧矛盾,太行山根本不可能有馬賊的生存空間。安祿山雖然兼任河東節度使,可是並沒有完全掌控河東道,最起碼,太原留守韋陟、副留守楊光翊、太原尹王承業,以及大部分的郡太守,就不是安祿山的人。駐紮在河東道的士兵,也只有少部分是安祿山的嫡系,例如牛廷階什麼的,還有雲中(今山西大同)守將高秀巖等。正是由於河東道和河北道頗有些矛盾,處在兩道之間的太行山馬賊,才能生存下來的。

    劉展忽然意識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靠,天下人都知道安祿山要造反,我這個千年之後來的人,還能做什麼?

    好像穿越者都是依靠後世的先知先覺發達的,如果能夠提前知道安祿山造反,當然可以獲得很多的利益,可是,他好像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因為,連李月蒙都知道的事情,知道的人還會少嗎?

    娘的,沒有這樣欺負人的,為什麼我就不能成為世人那盞指路的明燈呢?

    還以為這件事情只有自己知道,現在大家都知道了,自己還混個屁啊!

    安祿山要造反,咋就人人都知道呢?

    折騰人沒有這樣的,真是!

    看來,還得依靠別的本事才能混下去了。

    唐朝最出名的是什麼?詩歌?日,這個好像都還給老師了……

    哦,也不是完全不會,好像還記得「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嗯,李白寫的詩就是好,通俗易懂,這麼多年都還記得。李白好像還沒去世的,要是有機會遇到他,一定要問一問,他當時寫這首詩有什麼感受,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咦?駱賓王又是哪個……早知道,帶一本《全唐詩》回來就好了。

    想來想去,好像除了一身武力,的確沒有什麼可以用得上的了。

    李月蒙看到劉展的臉色僵在那裡,不知道在想什麼,於是停下了自己的慷慨激昂,皺眉說道:「你在想什麼?」

    劉展答非所問的說道:「你每天給我講一個時辰的課,其餘的時間自由。」

    李月蒙狐疑的說道:「就這樣?」

    劉展點頭說道:「就這樣。」

    說罷,轉身走了。

    李月蒙愣愣的坐在那裡,這個怪人,把自己挾持來,就是為了每天上一節課?

    遠遠的聽到劉展的聲音傳來:「瀑布後面有個小溫泉,你要是喜歡的話,可以到裡面去洗洗。」

    李月蒙心想,孤男寡女的,我才不會上你的當,萬一我在溫泉裡面浸泡著,你突然闖進來怎麼辦?後來忽然又覺得,他這麼強悍,要是動強的話,就算自己躲在洞穴裡面,也沒有用啊!在他的面前,自己還不如大灰狼眼中的小綿羊呢!

    悄悄的探頭出來,卻發現劉展已經不在山谷裡面了,顯然是鑽入了右邊的洞穴裡面睡覺去了。白天劉展不在的時候,李月蒙悄悄的進去看了一下,結果發現裡面除了一張草蓆,還有幾件叫不出名字的傢俱之外,幾乎沒有別的東西。

    「這個神出鬼沒的傢伙。」

    李月蒙在山谷裡面悄悄的轉了一圈,確信劉展真的已經進去歇息了,又猶豫了好一會兒,才決定到裡面去泡溫泉。她本來就十分愛好清潔,每天都要洗澡的,還以為這次被掠來,在山溝溝裡面,肯定沒有機會洗澡,都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這山谷裡面,雖然有水源,有瀑布,可是這寒冬臘月的,潭水冷死了,誰敢下去啊,卻沒有想到,這裡居然還有溫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