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61章 我呸!告辭! 文 / 南海十四郎
第261章我呸!告辭!
劉展早上是被人叫醒的。
白夫人在天亮之前,就已經悄悄的去了蘇州,顯然是不敢和劉展再次見面。昨晚的事情,已經超出她的心理承受範圍,要是她再次見到劉展的話,相信會立刻轉身而逃的。幸好沒有外人在揚州,她還能勉強承受,這次到蘇州去,恐怕短時間內是肯定不會回來了。
叫醒劉展的人,叫做李白。
白夫人前腳才走,後腳就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李白。
大唐最著名的詩人李白。
這位名聞天下的人物,終於還是出現了,而且是作為永王李磷的幕僚出現的。
李白今年大概是五十來歲,歲月的滄桑,都寫在了臉上,原本還算白皙的臉,看起來似乎黝黑了不少。這位大詩人,曾經有過很輝煌的過去,曾經天子呼來不上船,曾經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鞋,但是,這一切,都隨著他的驕傲和不識人情世故,最終完全消失了。
不過,在劉展的第一印象裡,這時候的李白,顯得非常的興奮,好像是自己的抱負,終於得到了施展一樣。從天寶三年開始,李白就一直在各地流浪,顛沛流離,直到幾個月之前,才投靠到永王李磷的麾下。相信這十多年的流浪生活,已經讓李白完全厭倦,他急切的想要重新回到自己渴望的權貴舞台。
劉展對李白的出現,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事實上,劉展一直都覺得,好像李白這樣的文人,在政治和軍事上不會有什麼建樹。什麼不願折腰事權貴,那都是屁話,是後人無中生有的,事實上,李白不知道多麼的想做官。為了做官,他甚至和玉真公主不清不白,不清不楚。
只是,李白在詩歌方面太過發達,於是在其他方面,就出現了缺陷。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天才都是病態。除了詩歌,李白在別的地方,一無是處。他不懂政治,不懂軍事,不懂交際,不懂生活。除了寫詩和喝酒,他什麼都不懂。真是,因為過量喝酒,他已經喪失了男人的功能,不要說生孩子,就算是有美女脫光衣服站在他的面前,他也沒有那個能力了。
李磷將他請到自己的府中,多半是看中李白的名氣。而李白,也一直想要投靠一個欣賞自己的人,所以,接到李磷的邀請以後,就急匆匆的趕來了。在這之前,李白恐怕對李磷並沒有太多的瞭解。甚至,劉展敢斷定,這個李白,絕對不知道李磷前來江南的真正意圖。這麼天真的一個人,要不是詩歌才華的確過人的話,他早就已經死了幾十萬次了。政治舞台不適合李白這樣的天才,嗯,又或者說是弱智,但是,李白還是又跳進來了。
很久以前,劉展就聽說,李白是傲慢的,是看不起別人的,什麼賀知章、孟浩然、王昌齡,在李白的眼裡,都是一坨屎,除了騙這些人的酒喝,李白從來沒想過和這些人交往。至於寫一些詩迎送往來,則是門面上的應酬。總之,李白是非常高傲,非常孤僻的一個人。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李白到來白園的時候,那種感覺,好像他就是永王李磷一樣,對於虎豹騎的攔阻,顯得非常的不耐煩。在語言衝撞中,在場的每個人都能夠感覺到,對於那些五大三粗的士兵,李白是從內心裡瞧不起的。愛屋及烏,劉展也是粗人武夫一個,自然也都在李白的鄙視行列當中了。
劉展對李白同樣不感冒,對於李白的問候,只是隨意的點點頭。在這樣的亂世,詩歌寫得再好,也不能當飯吃。而且,你李白還沒有高適那樣的硬骨頭。你要是有本事的話,就到前線去抗擊叛軍去了,不要躲在後面充大頭。別人祖狄還聞雞起舞呢,你李白有那個本事,也來一個啊!
不可否認,劉展的確對李白這樣的文人,有很大的偏見,原因主要是他本身忘記帶一本《全唐詩》了,居然連李白和駱賓王的詩歌都搞錯。既然正主兒來了,他當然很不爽。不過,李白是代表李磷來的,所以他劉展還沒有拒之門外,否則,一早就讓虎豹騎攔阻,不讓他踏進白園半步了。
果然,李白看到劉展的時候,一點敬仰的神情都沒有,哪怕是虛偽的神情。他居高臨下的說道:「劉展,永王殿下有請,你快跟我去吧!」
別人傳話,絕對不會有後面那一句,但是李白有,這就是李白的風格。顯然,對於李磷派遣自己來邀請劉展,李白是非常不情願的。劉展只是一個武夫,有什麼資格讓他親自登門相邀?他會寫詩嗎?錯,他認得幾個字?
劉展漠然的點點頭,一言不發,只是做了一個請在前面帶路的姿勢。
你拽,我就要比你更拽。
李白果然有性格,劉展既然不吭聲,他也絕對不吭聲。
不久以後,劉展帶著燕雲十八騎和雷鳴十八騎,來到了雍苑。
雍苑就是永王李磷的住所,原本是某個富可敵國的大富商的宅院,為了巴結他,那個富商自己搬到了別處,讓李磷住了進來。雍苑和白園比起來,要大不少,庭院深深,至少可以住上千人。不過,在精緻方面,顯然是有所不及。雍苑的不少庭院,都疏於打理,由此看出,李磷在揚州逗留的時間,應該不會很長。
本來,按照朝廷的規定,李磷應該是將自己的府衙設置在江陵的,可是,李磷居然跑到了揚州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做是違反規矩的。所以,李磷來到揚州以後,並沒有設置專門的府衙。這樣一來,如果朝廷問起來,就可以用到揚州來做客進行解釋。如果朝廷態度強硬,他就立刻回去江陵。
朝廷的態度會強硬嗎?
李磷相信不會。
揚州是淮南道的中心區域,淮南節度使衙門就在揚州,揚州都督府衙門也在揚州,而管轄淮南道的虢王李巨,和他的關係非常好。只要李巨不出面攆人的話,李磷是不需要離開揚州的,這也就是李磷敢在揚州長期居住,對江陵不睬不理的基本原因。
永王李磷當然還沒有知道昨晚發生的事情,所以看起來好像是高傲的孔雀。他當然不會到門口去迎接劉展的到來,而是大馬金刀的坐在大廳的最上首位置,靜靜的等待劉展的到來。
劉展進入大廳,發現裡面只有李磷一人,於是朗聲說道:「不知道永王殿下召見劉展,有何要事?」
李磷面無表情的說道:「當然是國家大事,軍機要事。」
劉展說道:「願聞其詳。」
李磷沒有出聲,李白已經大聲說道:「我們要進攻!我們要反擊洛陽!因此,想請劉將軍給點建議!」
劉展雖然有無數的設想,覺得李磷肯定不會那麼安生,一定會在揚州弄點事情出來,以便掌握更多的權力。但是,聽到反擊洛陽四個字,他還是有點驚訝了。
反擊洛陽?
永王李磷居然要反擊洛陽?
洛陽的安祿山,有至少三十萬的大軍,大部分都是原來南征北戰的勁旅,連他劉展都不敢輕易去沾惹,李磷這個手無抓雞之力的傢伙……
不過,劉展很快就明白了。
說和做,永遠都是兩回事。李磷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大叫口號,讓遠在長安惶惶不可終日的皇帝聽到。現在的皇帝,由於叛亂的關係,神經繃得非常的緊張,可謂是食不知味,夜不能眠。皇帝已經下令,在潼關和長安之間,設置大量的「平安火」,如果當天潼關沒事的話,就點燃火堆,向長安平安。平安火一路接力,燃燒到長安的城樓。他每天晚上,站在大明宮,看到平安火傳來,就知道潼關安然無恙,一天又得以安全的過去。
但是,如果平安火沒有傳來,就說明潼關是出事了。楊國忠一早就準備好了,要是沒有看到平安火,立刻就棄城而逃,向成都府進發。皇帝既然如此的關心平安火,整個朝廷的官員,還有長安城的所有居民,當然也高度關注這個平安火。不要說平安火沒有點燃,就算是稍微點燃晚了一點,都要引起無法預測的恐慌,整個長安,都處在一種隨時出逃的氣氛當中。
所以,只要是任何能夠減輕潼關方向壓力的行動,皇帝都是大力支持的,否則,劉展殺了賀蘭進明,殺了崔曙,朝廷不可能不怪罪的。現在,李磷在揚州打出反攻洛陽的旗幟,皇帝當然會感覺很高興,覺得潼關又安全了一點。
至於什麼時候攻打洛陽,那是實質性的問題,當然需要「研究研究」。至於需要「研究」到什麼時候,那就不是永王李磷關心的事情了。反正,他已經喊出了口號,如果沒有做到的話,就是下面的人執行不力,只要懲治下面的人就行了。
劉展皺眉說道:「殿下,目前江南的軍隊,不過五萬之數,缺乏訓練,缺乏裝備,如何反擊洛陽?」
永王李磷顯得十分的激進,自信滿滿的說道:「人數不是問題,江南有的是人口和資源,組建五十萬的新軍,完全不成問題。」
劉展緩緩的說道:「招募兵員需要大量的資金,裝備和訓練方面也要跟上,否則……」
李磷毫不客氣的打斷他的說話,胸有成竹的說道:「我已經安排得力人手,負責裝備的籌集,以及新兵的訓練,劉將軍不要擔心。」
轉頭對李白說道:「太白,你向劉展介紹一下本王的計劃。」
李白意氣風發的說道:「殿下初步計劃,在江南徵集十萬壯丁,作為第一梯隊,在揚州以北的地方集結,阻擋叛軍南下。然後再次徵集三十萬的壯丁,集結在揚州的周邊地區,利用水網地帶,削弱叛軍的騎兵優勢,等叛軍的實力消耗得差不多,再實行強力反擊,一路攻打到洛陽。」
劉展心下暗暗皺眉,軍隊貴精不貴多,五十萬的軍隊,這可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每個兵員都需要大量的耗費,包括資源和人力上的耗費,武器裝備就不用說了,要命的還有民夫。每個出戰的士兵,至少需要三個民夫協助。組建五十萬的軍隊,相關配合作戰的人員,至少得一百五十萬以上,兩者加起來,就是兩百萬人,甚至更多。
李磷要是真的大量的徵集壯丁,不但抽空了當地的勞動力,還會給當地的治安帶來沉重的壓力。江南的人口,其實並沒有太多,最多就在一千萬到兩千萬之間,如果抽調兩百萬人出來,而且全部都是青壯年,勢必影響江南的各項生產。
同時,大量壯丁的抽調,肯定會引發民間的各種不必要的猜測,給治安帶來巨大的壓力。為了逃避抓壯丁,肯定會有不少人奮起反抗官府,甚至是落草為寇,拿起武器和官府作對。本來江南就被叛軍威壓得喘不過氣來,要是自己內部再亂起來,那還得了?
再說,這麼多的壯丁,不知道得訓練到什麼時候。訓練一萬人的部隊,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在江南地區,不可能有這麼多的合適教官。哪怕是從前線抽調回來,也不可能滿足要求,更不要說一口氣訓練十萬的軍隊了。那根本就不是一個區域能夠做到的,尤其是想要在短時間內做到。劉家軍的騎兵,拉到大草原上去進行訓練,也還沒有達到要求呢,何況是臨時徵集的壯丁?
要是這些壯丁不經過合格的訓練,就派上戰場,除了白白的消耗掉之外,沒有任何的意義。本來江南的負擔就很重,關中的糧食和財源,如果這些糧食和財源,都被白白浪費掉的話,對於平叛戰爭,真的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相反的,叛軍要是抓到這些人力和資源,力量會變得更加強大的。
蔣介石是怎麼輸掉大陸的?還不是運輸大隊長做得太稱職了?
聽到李白述說的計劃,劉展聯想到的,並不是光明的前景,而是叛軍得意的笑。李磷組建的軍隊越多,送給叛軍的資源就越多。這樣的戰鬥,根本沒有進行的必要。阻擋叛軍南下,真正強力的軍隊,只要五萬人左右,就足以。好像雍丘的張巡,其實手下就是三萬人左右而已。
劉展毫不猶豫的說道:「殿下,我反對!」
李白頓時大怒,指著劉展高聲說道:「劉展,這是殿下親自擬定的計劃,你有什麼資格反對?」
劉展毫不客氣的說道:「這個計劃,弊多利少,不可行!「
李白言辭激烈的說道:「劉展,殿下早就利弊分析得一清二楚,你難道比殿下還聰明嗎?」
劉展不理會李白的狐假虎威,大聲說道:「殿下,這個計劃若是實施,必然引起江南的動盪不安。徵集這麼多的兵員,必然要抽調大量的壯丁,還有大量的民夫。土地沒有人耕種,糧食物資沒有人運輸,還要放棄揚州以北的廣大區域,這簡直是在配合叛軍的進攻!這不是要反擊叛軍,這是要投降叛軍!」
李磷沒想到劉展會當面反對自己的計劃,而且還是這樣的言詞尖銳,當然下不了台,怒聲說道:「劉展,不要以為你才會打仗,我的計劃,不需要你來指點!」
劉展長身而起,「既然不需要我來指點,殿下請我來做什麼?我呸!浪費口舌!告辭!」
頭也不回的走了。
李磷和李白幾乎被氣得當場昏厥過去。
這個劉展,眼裡還有皇室,還有朝廷的存在嗎?
李白立刻咬牙切齒的說道:「殿下,這個劉展,實在是太猖獗了,屬下建議殿下立刻下令,將其關押起來,斬首示眾!」
李磷冷冷的說道:「你帶人去抓他吧!」
李白頓時一愣,急忙說道:「殿下,這個……恐怕需要都督府的協助才可以啊!」
李磷說道:「那你就去找都督府吧!」
李白就是一個吹水的,喊口號聲嘶力竭,真正要做事,就縮頭烏龜了。對於劉展這樣的武夫,李白不是不知道厲害,下命令抓人容易,但是要真正將人抓到,就困難了。李磷帶來揚州的護衛,其實只有幾百人,可是劉展的身邊,同樣有幾百人,兩邊打起來,勝算實在難料。他立刻說道:「殿下,都督府的人,都是太子的手下,這個劉展,和太子關係良好,屬下建議還是從長計議。」
李磷點頭說道:「也好。」
李白這才鬆了一口氣。
劉展剛剛回到白園,又接到有人來訪,赫然是吳王李祗。
這位貪財的皇子殿下,施施然的帶著幾個護衛,好像是遊山玩水的貴公子,悠哉游哉的,一點都不像是主管河南道戰事的皇子。看到劉展,他就像是債主見到了躲債的,笑瞇瞇的說道:「劉展,別來無恙?」
劉展心情不爽,懶得理他,隨口說道:「吳王殿下怎麼也到揚州來了?」
李祗隨口說道:「老七叫我來的,我不敢不來。」
劉展點點頭。
老七就是永王李磷。
李磷將李祗叫到揚州來,當然是不安好心。
李祗真的是一點架子都沒有,自顧自的坐下來,意味深長的說道:「江南要變天了。」
劉展不以為然的說道:「變什麼天?」
李祗頭也不抬的說道:「組建五十萬的新軍,那不是要變天嗎?」
劉展皺皺眉頭,沒有說話。
五十萬新軍,就是李磷準備組建的新部隊,雖然現在影子都還沒有半個,可是,揚州的很多官員,都已經探聽到風聲。李祗既然來到了揚州,當然第一時間得知了這個消息。對於永王李磷的這個動作,各方面的反應,可就值得尋味了。
其實,只要是有心人,都能夠清楚的看出,訓練新軍是個幌子,打著訓練新軍的名義,裁撤江南的官員,才是李磷的真正目的。畢竟,有些事情,是需要富麗堂皇的幌子,才能進行的。雖然現在還沒有著手進行,不過,只要這個新軍的名義打出去,相信就會有大量的官員要被更換掉。
江南本來是太子李亨的地盤,這裡的大多數官員,都和太子李亨有密切的聯繫,就算是沒有聯繫的,因為李亨是太子的緣故,按照正統的效忠觀念,他們都是向李亨效忠的。除非是皇帝改立太子,他們的效忠對象,才會發生變化。
這恰恰是李磷要整治江南的根本原因。
他要將整個江南,都換上自己的人,成為歷史上的又一個「東晉」。
李祗端著茶杯,慢悠悠的說道:「可惜啊,現在太子哥哥又不敢動,只好看著李磷大鬧天宮了。」
劉展漠然的說道:「太子為什麼不敢動?」
李祗喝了一口茶,依然是慢悠悠的說道:「最近壽王上躥下跳,積極得很,有消息說,父皇準備讓太子哥哥到潼關去坐鎮,甚至是帶兵反擊洛陽。你說,這是多麼高明的計劃啊!這種借刀殺人的本領,大概只有楊國忠才能想出來。」
他在劉展的面前,還真的是什麼話都敢說,一點都不忌諱。他繼續說道:「現在楊玉環都成了皇后了,李瑁是跟著水漲船高啊,只要太子哥哥死在了潼關外面,他被立為太子的可能性,就大大的提升了。」
劉展心情有些不爽,很不客氣的說道:「難道皇上死了,李瑁又將楊玉環娶回去了?」
李祗說道:「有何不可?」
劉展皺皺眉頭,沒有說話。
李祗不以為然的說道:「這有什麼?草原上的人不就是這樣幹的嗎?有些草原人還娶自己的親生母親做老婆呢,何況只是名義上的母親?再說,別人以前就是夫妻,只不過是暫時被分離了而已,說不定,以後還小別勝似新婚呢!」
劉展說道:「你父皇能接受得了?」
李祗很不負責任的說的:「這你就不要問我了,我娘死得早,從小缺乏教育,我不知道。或許父皇覺得,要是自己死了,將楊玉環交給自己的兒子,她能夠善始善終,也算是一種關照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