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宦之風流無邊

大道小說網 第八十九章 唇槍舌劍 文 / 鍾離昧

    第八十章唇槍舌劍

    易土生笑道:「這不是高麗人的腿法,這是我們漢人的腿法,是從原傳到你們高麗去的。你們高麗人只不過是我們原人的晚輩而已。」

    李元賢的嘴角流出一縷鮮血:「你胡說!」

    易土生道:「我沒有胡說,高麗自古以來就是原的不可分割的領土,這歷史應該追溯到秦始皇時期,當時的高麗只是我們原的一個郡而已。」

    李元賢怒道:「原人時代欺壓我們高麗人,想要霸佔我們的國土,高麗人不會就這樣善罷甘休的!」

    「你說原人欺壓高麗人,想要霸佔你們的國土,這未免有些太可笑了,我來給各位講個故事,大家聽了之後,就會知道大明朝廷對你們高麗人是何等的客氣,不但沒有欺負你們,反而給予了你們很多!」

    「一派胡言!」

    易土生道:「那是萬曆年間,張居正死後不久,東瀛關白豐臣秀吉統一了扶桑列島,野心不斷膨脹的東瀛人,把魔爪伸向了高麗。第二年,豐臣秀吉率領十五萬大軍,渡過對馬海峽,高麗釜山成登陸。高麗大軍不堪一擊,很快京城陷落,高麗皇帝李昖逃到義州邊境,派遣使者向大明朝告急,請求舉國內遷,放棄高麗。這個時候,你們高麗實際上已經亡國了,李王子,這段歷史你不會忘記?!」

    李元賢咆哮道:「我當然記得!」

    易土生道:「大明朝的萬曆皇帝對高麗可以算得上是仁至義了,立即派大將帥五十萬大軍進入高麗,從萬曆二十一年到萬曆二十八年歷經七年時間,總算把豐臣秀吉趕出了朝鮮,這個時候,你們的皇帝手沒有一兵一卒一座城池,大明朝完全可以趁此良機,把朝鮮一口吞併,可是萬曆皇帝卻把高麗還給了李昖,你們的皇帝就像了馬票一樣大喜過望,回國即位了。這是國與國之間,標準的無私援助,大明戰士的鮮血,灑遍高麗,而一無所求。可是,如今時過境遷,你們高麗人好了瘡疤忘了疼,竟然妄想和我們大明為敵,李王子,你是不是有點太過忘恩負義了!」

    李元賢面色鐵青,嘴唇顫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鐵一般的事實擺眼前,你讓他說什麼。

    易土生越說越激動:「李王子又知不知道,大明朝的這次無私奉獻後來給自己帶來了多麼大的麻煩?!」

    李元賢不屑道:「危言聳聽!」

    易土生怒道:「不是危言聳聽。大明朝的五十萬大軍,有多數是從山海關寧遠一線抽調的。山海關空虛之後,一直虎視關外的後金天命汗趁機崛起,年時間裡,天命汗南征北討逐漸統一了烏拉、揮、哈達、葉赫、海西諸女真部落,形成了一股足以和明廷抗衡的勢力。假如當初明廷不去理會高麗人的閒事,怎麼會任由女真人東北強大起來。後金的諸位貝勒,你們說說,我說的有錯嗎?」

    皇太極笑道:「易大人說的沒錯,父汗的確是明廷對高麗用兵的年強大起來的,他老人家曾不止一次的提及過,『高麗人給了咱們壯大的機會』。不過,這也有賴父汗高瞻遠矚,眼光獨到,否則後金很難有今天的局面。」

    易土生道:「天命汗自然是了不起的,下雖然是明朝人但也同樣十分佩服。下說這番話,只是想讓李王子明白一個道理,做人不可以太過忘恩負義了。」

    李元賢粗重的喘息,聲嘶力竭的喊道:「就算這些是事實,那又能說明什麼,大明朝的皇帝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徹底的奴役我們高麗人而已。我們高麗人是不會領情的!」易土生歎道:「你這句話,要是由當年的李昖當時那種情況下說出來我還可以接受,甚至會佩服你們高麗人。你現才說出來,只會讓我對貴國鄙視和厭惡。」

    李元賢瞇縫著眼睛逼視易土生:「易大人不要太狂妄了,總有一天真正的高麗劍手會找上你,到那時候,我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希望真正的高麗劍手不會像你這麼無恥,否則下也懶的和他動手。」易土生說完,微微一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寨桑見席間氣氛緊張,連忙站起來吩咐人把李元賢扶回自己的帳篷裡養傷。李元賢怒視易土生憤憤離去。易土生心想,李元賢很可能已經打定主意倒向後金,回去後一定要向小皇帝稟告。

    皇太極突然道:「後金與科爾沁時代友好,如今易大人成了科爾沁的額附,也就不是外人了,本貝勒有句話想對你說!」

    易土生道:「四貝勒請說!」

    皇太極道:「大明朝吏治**奸佞當道皇帝昏聵早晚必然失國,易大人難道就從來沒有為自己打算過!」

    易土生道:「四貝勒的意思,下不是太懂!」

    皇太極笑道:「易大人是聰明人,應當知道我是向你勸降。如今的形勢任誰都看得出來,後金武力強橫如日天,大明朝強敵環伺國運不長,易大人這種人才,要是肯棄暗投明,本貝勒可以保證你我後金必然是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易大人是否考慮考慮!」

    寨桑點頭道:「是啊!明朝雖然富庶,只是屢戰屢敗,眼看就要被天命汗消滅,額附你要早作打算!」

    易土生笑道:「四貝勒的話,下不敢苟同,想我大明朝山海關還有雄兵萬,戰將千員。這些年來,後金寧遠一線屢戰屢敗,難以寸進,用不了多長時間,必然可以收復遼陽、瀋陽,勝負還遠遠地難以預料,根本不像你說的那樣!」

    代善冷笑道:「自從後金和你們大明交戰以來,你們大明朝打過幾次勝仗,又有那一次戰敗不是損兵折將數以萬計。你們的士兵聞後金人之名而膽顫,根本不敢和我們交兵。這樣的軍隊有取勝的機會嗎?」

    易土生拍案而起:「數次敗仗不是我們大明朝的士兵不夠效用,而是指揮不當。如果讓我易土生領兵出戰,你試試看,只怕你們再也沒有以前的好運氣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