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全才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八十四章 稅制改革 文 / 飄搖子

    第一百八十四章稅制改革

    看著王珂老不開口,別說房玄齡了,就是李二同志也有些不耐煩了,只見李二同志皺著眉頭催促道:「王家小子,你倒是說呀。這分析了一大堆,這法子可是一點也沒有說出來。你小子是要急死朕還是怎麼的!」

    王珂久久沒開口,只是在回憶他在後世的時候,那個稅收政策都是如何一個結構,雖說不能說是很熟悉,但因為每月要和稅務機關打交道,多少也知道一些,時間一長,也就知道了事如何運行的了。

    現在這一年多沒有打過交道,王珂還是覺得要好好的回憶一下,免得說出來的時候有什麼遺漏的地方,那以後再來補充就很麻煩了。再有一個就是,王珂不知道後市所採用的增值稅是不是也應該一併給說出來,在他看來,在現在這個年代,使用增值稅不是很可行的,只需要把除增值稅以外的幾個稅種運用起來好像就可以了。

    王珂掂量好了以後,才開口說道:「皇上,伯父。小子只是大致想出了一個法子,具體適不適用還不敢說,還得清皇上和伯父商榷以後才能定奪!」

    王珂現在也不敢把話說得過滿了,畢竟自己所照搬過來的辦法,在現在這個時代是不是一定就適用他也拿不定,要是自己說出來以後,卻和現在這個時代不相符合,或者說不對李二同志他們的胃口,那自己就是說得天花亂墜,也是無用的。因為現在自己所說的一切,都已經是脫離了歷史的發展過程的,已經嚴重地和史實不相符的了。

    現在不但李二同志不耐煩,就連房玄齡也開始不耐煩了,也不管李二同志聽了會有什麼感想,直接說道:「賢侄就別說廢話了,你就直接說吧。現在不是都在想辦法嗎,也不是要你一說出來就一定可行!」

    王珂瞅瞅李二同志,見他對房玄齡所說的話也是頻頻點頭表示認可,心也就放了下來,至少他知道,自己就算是說錯了,眼前這兩個人也不會把自己怎麼樣了。

    王珂這才開口說道:「首先朝廷要做的,就是下令全國各地進行一次細緻的土地丈量,得到一個真實的數據,然後宣佈廢止以前的按照人頭徵收賦稅的制度,按每人名下所屬田產的數量進行徵收。這樣一來,土地越多,交的賦稅也就越多,朝廷不用去理會這賦稅是由土地的之人來交納,還是由耕種的人來交納,朝廷徵收的時候只向土地所有者進行徵收。」

    王珂剛說到這裡,房玄齡打斷道:「要是土地所有者把朝廷所徵收的賦稅都轉嫁給耕種的百姓,豈不是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了嗎?」

    王珂在剛才說出這個話的時候,其實也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對於他們有這樣的疑問也是早有準備,現在不出他的意料,房玄齡果然問了出來。

    王珂笑笑說道:「伯父注意小子剛才已經說了,無論是由誰來交納這個賦稅,朝廷都不用理會,只找土地所有者進行徵收。這樣做的原因在於,如果土地所有者不能和耕種的百姓,商量出一個雙方都能承受的辦法來,那麼耕種的百姓就會棄耕而另尋他處。那麼朝廷的賦稅豈不是就要落空了嗎?」

    房玄齡想得十分周全,王珂的話讓他又有了一個疑問,他繼續問道:「那麼要是真出現了這樣的情景,朝廷又該如何處置呢?」

    王珂微微一笑說道:「這個就是小子下面要說到的了。地域遼闊,沒有開墾的荒地也會不少,朝廷可以鼓勵百姓大量的開墾荒地,進行種植。在賦稅上給予減免,比如說一年免交,三年減半,待生地變成熟地以後,才按照正常的賦稅額度進行徵收。如此一來,現在的土地所有者也就不敢對租種自己土地的百姓橫加盤剝了,因為他要是定下的田租過高,沒人願意替他耕種,他不但沒有收成,還得承擔朝廷的賦稅,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說道這裡,李二同志也聽明白了王珂的意思,他心中的疑問也冒了出來,不自覺地問道:「那如果這些沒地的百姓都自己去開墾荒地去了,豈不是這熟地也就無人耕種了嗎?畢竟朝廷的政策擺在那裡,算起來也比租種現在的熟地划算得多呀!」

    房玄齡也很是贊同李二同志的意見,在一旁點頭說道:「是啊,開墾荒地可是沒有什麼成本的。按賢侄的說法,第一年免交,他們就算收成不好也應該夠吃的了,再來個三年減半,豈不是比租種別人的土地來得痛快多了。」

    王珂聽到他們的話,不覺有些愣住了,他沒有想到這些人居然有這樣的想法,怎麼可能開墾荒地就不給錢呢,在後世,任何的土地都是國家的,要使用就得給錢,錢少了還別想拿到。這寸土寸金的話可不是說著玩的!

    王珂連忙解釋道:「皇上,伯父,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土地都是皇上的,怎麼能隨便想開墾就開墾呢?要開墾荒地可以,得掏錢呀!熟地一畝多少錢,這荒地減半還是按幾成來買,朝廷得有個章程的。買不起可以租種,這租種一年要多少租金也是要公佈出來的。不給錢隨便開墾,都跑去開墾荒地。那現在那些土地所有人還怎麼活呀,朝廷的賦稅找誰收取?」

    王珂的話讓李二同志和房玄齡不覺打了個寒戰,這王珂也想的太絕了,所有的措施是一環扣一環,沒有半點漏洞可鑽。但最終的目的,就是怎麼才能做到讓朝廷的稅收能夠足額足量的收上來,使朝廷的庫銀能夠滿足朝廷的運轉需求。在這一點上,王珂是做到了最好的!

    王珂看見李二同志和房玄齡象看外星人一樣看著自己,心裡不覺有些發毛,小心問道道:「皇上,伯父,難道小子說得不對嗎?這可是說好的,這只是商議,有錯不追究的!」

    看著王珂一臉小心的樣子,李二同志和房玄齡不覺大笑起來。

    笑罷,房玄齡對李二同志拱手道:「皇上,臣以為小王大人此法可行,待臣馬上下去落實下來,就請長孫大人擬旨發往各道吧。」

    李二同志點點頭說道:「朕以為很好,就照此辦理吧!」

    王珂一聽,原來自己所說還真的能行,膽子也打了,連忙叫住轉身欲走的房玄齡說道:「伯父且慢,小子還沒有說完呢!」

    房玄齡聽到王珂說還沒有說完,轉過身來問道:「賢侄難道還有什麼未盡之言嗎?」

    王珂點點頭:「小子剛才所說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針對其他的賦稅徵收還沒有說呢!」

    這下李二同志和房玄齡真的對王珂是刮目相看了,沒想到這小子是第一次真正參與政務,就拿出了如此詳盡的方案來。在他們都以為已經很完善的時候,這小子居然還說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不得不讓他們覺得這個小子實在是有些道行,於是都按下性子來,看王珂還能說出什麼道道來。

    王珂清清嗓子接著說道:「現在朝廷在各地的賦稅徵收都是以實物為準,其實大可不必這樣。這樣一來,不但朝廷要花費很多的精力來修建儲存這些糧食的倉庫,還要時時的注意這些糧食是否會有霉變,這也加大了朝廷的開支。小子以為,以後可以採取折現的方式對賦稅進行徵收,把賦稅用銀兩來計算,這樣一來,也節省了朝廷需要的人員,更減少了開支,實在是一舉兩得的事情。當然,朝廷也不是一點糧食都不儲備,朝廷在各地還是要有一定量的儲備量,在朝廷對外征戰的時候,或者是什麼地方受到災害時,能迅速的供給。這儲備糧在朝廷調撥以後,由朝廷從庫銀裡劃撥銀兩在市面上進行收購補齊。每多少年一更換,以保證能夠放心食用!」

    王珂這個主張一出口,房玄齡就深以為然,往日裡,每年各地都是按實物進行賦稅的徵收,不但運送麻煩,而且保管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但要修建很多的倉庫,還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維護,開支也就相應的增大了不少。最可氣的還是霉變的問題,北方還好一點,由於氣候乾燥,就算有霉變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可是南方氣候多變,雨水充足,每年報損都特別的嚴重。為了減少損失,只能是要求百姓來出工,用賦稅進行抵消,相應的朝廷又得少收不少的賦稅,這一連串下來,這本來就不多的賦稅就顯得更加的少了。

    房玄齡點點頭,對李二同志說道:「皇上,小王大人此計甚妙啊,這樣一來,不但節約了開支,還能增加不少的稅收,各地向長安運送稅銀也變得容易多了。臣以為可行!」

    李二同志這個時候也已經聽出了一點名堂,也不急著表態了,衝著房玄齡擺擺手說道:「不急,看王家小子還有什麼沒有說的,讓他一併說完再議吧。」

    房玄齡也覺得自己現在有些著急了,笑了笑沒有再說話,眼睛盯著王珂,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王珂現在對自己的自信是越來越強,他發現無論是現在還是後世,只要一說到錢,誰都是一樣的態度,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要把別人口袋裡的掏出來,找個正當的理由放進自己的口袋裡。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是,一個國家要正常的運轉,就必須要依靠稅收,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雖說理解起來不是那麼容易,卻實實在在是這樣一回事,不過表現的方法可能不一樣而已。

    王珂接著說道:「這賦稅還有一個地方,現在朝廷可能沒有重視,那就是工商業者那裡,由於一直以來對工商那個也不重視,在這一塊上朝廷有些忽略了,其實這一部分的賦稅是相當豐厚的。小子有幾個商舖,皇上和伯父也是知道的,其實這裡面有著豐厚的利潤,可是向朝廷上繳的賦稅卻少得可憐。小子以為,應該鼓勵百姓經商,按一定的額度向朝廷交納賦稅,至於這額度是多少,經過計算也是可以知道的。」

    王珂說到這裡,也把自己所知道的說了個遍,最後總結道:「這樣一來,朝廷每年的稅收應該是足夠朝廷用度的了,按正常來說,每年還應該有所剩餘。這樣多管齊下,百姓也得到了實惠,朝廷的稅收也有了保證,實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不知皇上和伯父以為如何?」

    房玄齡在王珂述說的時候就開始在心裡打起了算盤,一等王珂說完,馬上說道:「這事可行,不過具體實施起來還有不少的細節需要完善。還懇請皇上同意,讓小王大人一起參與這次賦稅的制定。」

    李二同志現在已經開始憧憬按王珂所說的這樣執行,大唐的稅收將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對房玄齡的提議當然是沒有異議了,一口就答應了下來,還急不可待的要求他們抓緊時間把所有細節都趕快落實下來,一邊盡快的實施。

    房玄齡和王珂趕緊答應,在李二同志得到滿意的答覆後,輕快的回轉內宮之後,兩人才走出御書房,王珂本想回家去,卻被房玄齡一把抓住,強拉著與他一同前去進行細節的商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