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洪荒玄松道

大道小說網 二五 儒法之裂 文 / 李色佛

    二五儒法之裂

    杭州自古繁華,五代十國期間,中原大地飽經戰火,而杭州所的吳越國卻是因為偏安東南,倖免於難。北宋時期,杭州已經是江南人口多的州郡。

    吳越三代五帝皆是篤信佛教,杭州處處寺廟、佛塔,有「佛國」之稱。周世宗柴榮滅佛時,因當時尚未一統吳越,是以杭州佛教並未受到影響,幾乎可為地界佛教中心。

    錢塘江與揚子江一脈相連,兩江交匯後,錢塘江水流經杭州西,形成一個天然大湖泊,俗稱西湖。西湖造化神奇,得揚子錢塘兩江之靈秀。

    後有唐代儒家學子白居易見錢塘江江潮洶湧,時常為害杭州百姓,是故造「白堤」於錢塘江傍。

    時錢塘江龍王敖烈已經拜歸玄木島門下為張百忍坐騎,並助張百忍儒法西進,獲得教化西天功德,性子已遠沒有以前那般暴戾,是以錢塘江江潮竟不再為禍鄉鄰,反而以其氣勢之壯觀磅礡而讓世人嘖嘖稱奇。

    每年梅雨季,這西湖邊總是飄著濛濛細雨,沾衣欲濕,將這杭州城籠罩這片如霞似煙中,虛虛幻幻,清迷離。

    白堤之上,此時總是遊人如織。這一日,卻遠遠的走來兩位姑娘,一著白裙,一著青裳,皆是淡眉素面,明艷不可方物。

    那青衣女子道:「姐姐,我等這十餘年來,從西嶽華山千里迢迢來到江南杭州,這杭州也呆了數月,西湖我等是游了無數遍了,可連個人影也未瞧見,你說,那人會不會這杭州?」

    這兩人正是那尋找張百忍的白素貞與小青二人。白素貞聞得小青之言,蹙著秀眉道:「小青,近來我感覺愈發的清晰了,想來那張百忍應這杭州城內。只是為何我等找尋不到,想來是機緣未至吧!」

    白素貞本就溫雅端莊,深得其師雲霄之風,如今是地界遊歷了幾千年,許多事情倒也看得開了。機緣為物,終不可強求。

    白素貞與小青兩人都未曾發覺,就兩人且行且走間,一陣清風吹過,那白素貞頭上的那根青色髮簪悄然的滑下,落地而無聲……

    「小姐,這是你掉的髮簪嗎?」突然白素貞耳邊傳來一聲呼喚。

    白素貞回過頭來,只見一位青衣小生手上拿著白素貞掉落的那一髮簪。後面詢道。小生甚是溫文爾雅,看地出乃是位謙謙君子。

    此小生名為許仙,杭州人氏,自幼父母雙亡,和一姐姐相依為命。修習祖傳醫術。許仙這日正準備出城採藥,見得白素貞頭上髮簪掉落,是故出言提醒。

    白素貞突然心神震撼,張嘴便說不話來。原來許仙背上背著一個竹簍。竹簍中放著一把青油傘……

    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我們把他叫做「緣」……

    白素貞後來和許仙相處下來,如凡人一般結婚同居,並杭州城西開了一家藥店「保安堂」,小兩口也不管世上歲月幾何,日子過得甚是幸福美滿。

    這許仙祖上竟然是醫祖扁鵲弟子,許仙天資聰穎。醫術精湛,白素貞身份頗高,地府黑白無常衝著玄木島面子,也不敢隨意捉拿這「保安堂」的病人。

    再加上白素貞與張百忍二人心地善良,對那貧窮人家總是施醫贈藥,免費治療。如此以來,「保安堂」的名聲越傳越廣,白素貞與張百忍二人也成了附近聞名的大善人。積累了不少功德。

    有那錢塘江龍王敖烈。自儒法西進後,被杭州百姓立龍王廟祭祀。敖烈龍王廟中聽得百姓們議論白素貞許仙之名,心下甚是疑惑,尋著一機會前來觀察。一看之下大吃一驚,這白素貞來歷敖烈清楚的很,而那許仙寸步不離的青油傘,赫然就是昔日自己護送去西方布道,尊為老師的張百忍身上地那把。

    這許仙,原來正是玄木島親傳第三代弟子張百忍轉世。

    敖烈心道,張百忍轉世為許仙,隱姓埋名,其中定有機緣,因此也不點破,重操舊業,暗中行那保護張百忍之責,只不過以前明,如今暗。

    地界,大宋都城開封近郊。

    遠遠的走來一中一青兩人,中年人身著青色長袍,手中執一把青色小尺;青年人卻是著一身紅袍,手上拿著一枝青色長筆。

    不消說,這兩人定是奉李松之命來地界遊歷的儒家之祖孔宣與法家之祖韓非兩人了。如今地界大宋風氣甚是開化,兩人又變化了模樣,因此倒也沒有沒有被人認出。

    那孔宣臉上看不出是何表情,韓非卻是深鎖雙眉,悶悶不樂。兩人這一次幾乎將大宋走了個遍,觀察那王安石變法成效,結果是差強人意的很。

    時已中午,太陽天空火辣的很,兩人信步便走到路邊一茶寮內。待一進去,才發現氣氛不對,諾大一個茶寮被兩方人馬各佔一邊,涇渭分明,各自橫眉冷對。

    孔宣苦笑一聲,這情形他與韓非兩人已經見怪不怪了,如今地界儒法兩家的衝突愈演愈烈,幾乎達到一方提出任何一個觀點,另一方便要迅速反對的境地。用人族的一句話來說,便是「雖雞犬相聞,然老死不相往來」。

    孔宣韓非兩人尋了一僻靜角落,正待坐下,卻見一儒家學子朝那孔宣拱手道:「兄台,我觀你打扮,正是我儒家一脈,何故與那法家黨同流合污?」

    眾儒法弟子識不得孔宣韓非二人,卻是識得兩人打扮,尤其是兩人手中地玄木尺與玄木筆,是定儒法兩家氣運之物,是以不難猜出兩人所學乃是何家。

    那學子此言一出,旁邊一眾儒家學子紛紛附和,而另一方的法家學子卻是個個指責開來,兩方眼看便又要來一場嘴仗。

    韓非這千百年來一直心神不寧,時而清醒,時而迷糊,近日子又地界見到王安石變法處處受阻,不僅與國無益,反而徒然擾民,導致許多老百姓深受其害,尤其是北方蝗蟲兵災齊加,心情本就甚是苦楚,此刻聽得那儒家學子譏諷法家之言,臉上是驚怒有加。

    孔宣何等修為,怎會不知韓非所想?心道自己儒家向來以禮為先,可這些儒家學子說話卻是如此刻薄,實過分。

    孔宣強壓心中怒火,向那位儒家學子道:「我聽聞儒法兩家皆是出自玄木島人族聖父玄木道長一脈,你道是同流合污,那玄木島豈不也成了那藏污納垢之所?」

    眾儒法兩家學子聞得孔宣之言,一時無言以對。半晌後,那儒家學子卻又復道:「兄台所言原也不差,可法家向來重刑暴虐,泯滅人性,如今王安石變法,是讓大宋千萬百姓流離失所,我儒家學子實不忍與之並稱爾!」

    孔宣還未說話,那邊法家卻有學子接過,道:「你儒家不過是婦人之仁罷了,我惶惶大宋你儒家治理之下,竟然被那遼國蠻夷相欺,王安石公變法,圖的是國富民強,只是你等儒家舊黨一意阻撓,才使得政令不通。」

    兩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打嘴仗顯然也不是第一次了,一時間弄得個雞飛狗跳。

    突然一位儒家學子大吼一聲,解下身上衣裳,一口將那食指咬破,喝道:「可歎如今聖上被王安石黨蒙蔽,我今日便要以身上之血畫出這百姓流離之苦,送上儒家司馬光公府上,以達天聽。」

    儒家講究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當堂作畫,倒也不是什麼難事。那位儒家學子畫了一幅《北方流民圖》,講的是眼下北方遭受蝗災,外有遼國鐵騎虎視眈眈,內有法施政官員強自欺壓,老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之景。

    殷紅的鮮血尚還未干,只看得眾人觸目驚心。

    韓非望著那幅血圖,想起自己一路上見到地景象,心中猛然一陣哀鳴,突覺眼中慢慢迷離,紅色無休止的腦海中緩緩放大,越來越大……

    紅色,又是紅色!我靈魂深處,我似是因紅色而生;我創建法家那天,也是紅霞漫天;今日我再遇紅色,莫不是天欲亡我法家……

    韓非突然抱頭慟哭起來,聲音悲鳴激越。

    場的一眾法家學子聽得韓非哭聲,突覺自己心中隱蔽的承載那根苦楚地魂弦被撩撥起來,一個個的驀地便潸然淚下,腿腳再也站立不住,直朝韓非跪下……

    三山島上,商鞅、慎到、申不害高舉手中伴隨法家大興的三大後天靈寶賞罰策、正邪鑒、天授杖率領著一眾法家學子皆含淚跪下,齊聲高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唱的正是那昔日大齊帝國南征北站,統一六國之時,帝國大軍之軍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