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風流三國

第八卷 第五章 安城之戰 文 / 浴火重生

    第五章安城之戰

    長沙郡,以長沙地區為中心,北起洞庭,南逾五嶺,東鄰鄱陽湖西岸和羅霄山脈,西接沅水流域。是控制洞庭南面門戶重鎮。長沙郡下設湘、羅、益陽、陰山、宋、桂陽、安城等12縣,所控制範圍十分之廣,由於漢未連年戰亂,雖然長沙郡所受黃巾影響極小,但是流寇四起,宗族橫強,災荒連年,百姓民不聊生。不過隨著劉表的接手,長沙也慢慢趨向穩定。

    長沙。如今被張浪做為突破的關卡,南有韓玄近萬士兵,北有巴丘王威二萬精兵,兩路一首一尾,遙相呼應,形式並不容樂觀。

    在安城,韓玄心腹愛將楊齡領五千士兵嚴加看防。

    黃敘其實並沒有真的強攻硬打,只不過見縫插針,哪裡有空就往哪裡鑽,嚴格照著張浪開始的戰略部署來行動。而楊齡雖然也些毛燥,但是也不中黃敘的計,只是穩穩堅守安城,一般也不會追擊的太遠。

    張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帶著一萬士兵,秘密從建昌南下。其中還抽調張寧三千骷髏兵,三千山越兵。做為此戰的主力部隊,因為他深知道,一旦巴丘真的一起戰事,從南郡的援軍便可源源不斷下來,所以一方面作好最壞的打算,一方面仔細認真排兵佈陣。並且開始緊密聯繫黃敘與魏延部隊,但此形成有機的做戰一體。

    此次隨張浪南下的還有郭嘉、丁奉、孫策、全琮等一幫猛將名士。

    張浪十多天急行軍,大軍很進秘密進入宜春縣。在休整一天後,一萬士兵以閃電的速度奔赴安城。而黃敘仍是以一慣的做風,在安城不停的騷擾,並且等待張浪的到來。

    而在此前一些天裡,黃祖藉著自己兵力的優勢,一方面搶修據點,一方面猛烈強攻夏口。但是在程昱的指揮下,加上周泰等武將的奮不顧身相拼,黃祖沒討到一點便宜,相反還損兵折將,士氣一跌再跌。反觀江東軍,特別是在田豐兩萬士兵及時增援上來後,氣勢如虹,大有拚死一守夏口的味道。

    當然張浪有些消息並不知道,但有些事情他還是很清楚的。黃祖如此不惜血本狂攻夏口,一方面固然有敵方兵力佔優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恰恰說了除了強攻之外,他們一時間也找不出什麼更好辦法。這樣為自己贏得重要的時間。

    張浪南下安城,親自壓陣,令毛英、毛傑的三千山越兵,埋伏在城外數里的樹林中,準備阻擊退回來的劉軍。而孫策帶著三千士兵,趁著敵軍追擊黃敘之時,並且讓黃敘上前叫陣。

    黃敘帶著三千不到的士兵至安城下叫戰。

    安城守將楊齡得知黃敘來叫戰,想也不想便帶兵應戰。

    黃敘令士兵一字排開,自己壓住陣角,故意在氣勢上示弱一些。兵法云:示已弱,以驕其兵。黃敘現在深得此道。他揮刀指著楊齡大聲叫道:「反賊楊齡,今日可敢與某一決死戰?」

    楊齡看著黃敘的士兵,衣甲不整,陣型渙散,不由哈哈大笑道:「黃敘小兒,你也不過爾爾,還敢如此張狂,等會讓大爺殺的你片甲不留。你可不要在像以前那樣夾著尾巴逃跑了啊。」

    黃敘心不為動,舞了幾下梨花刀,叫囂道:「楊齡,前幾次只不過讓你僥倖得勝,此番必然拿你狗頭祭旗,讓你知道本大爺的厲害之處。」

    黃敘越這樣說,楊齡越不放在心上,嘲笑道:「乳臭未乾的小子,今日便讓你命喪此地。」

    黃敘冷笑道:「就你那三腳貓的功夫,還想勝本大爺。」

    楊齡似乎被黃敘的傲慢激怒,大喝道:「好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今出雲國大爺不打的你滿嘴找牙,楊字從此倒寫。」話完,鋼叉一揮,吼道:「樂兵擂鼓助陣,兒郎們隨我一起衝鋒啊,今日不殺他們個人仰馬翻,休要罷兵回去。」瞬間,安城下金鼓齊鳴,聲響震天,楊齡一抖馬繩,兩腿夾住馬肚,一馬當先,身後的士兵像潮水般衝上來了,個個神色亢奮,好像黃敘的軍隊還真的像個軟柿子,很好欺負一樣。其實這也難怪,誰叫黃敘每次正面碰戰,幾乎一遇而退,這讓劉軍士兵高漲,每個士兵都想殺兩個領領賞。

    黃敘臉上閃過一絲冷笑,但表情卻十分凝重,他似乎也不甘示弱,大刀一揚,衝了上去。身上的士兵大聲喊殺,開始尾隨黃敘衝了上來,不過從氣勢上看,明顯已輸了楊齡半籌。而士兵的整體陣型,在一衝鋒之後,更是散亂無章,幾乎各自為戰。再來回衝鋒未三回合,便開始敗下陣來,節節敗退。

    兩軍來回衝殺。黃敘在亂軍中對上楊齡。

    楊齡的鋼叉有些火候,卯足的勁,舞的虎虎生風,恨不得一刀砍黃敘下馬。而黃敘似乎有些力不從心,交戰不到二十回合,刀法漸亂,每每在危緊之時,頗有神來之筆,看似狼狽,卻總能化險為夷。這讓楊齡更加相信黃敘無非九流功夫,所靠僥倖才逃過數劫。

    黃敘趁一個錯馬之際,忽然跳出戰鬥圈子,調轉馬頭,揚鞭就跑,還邊叫道:「這廝實在厲害,吾非此人敵手,兄弟們速退江東,從此不再攻打安城。」

    黃敘的士兵好像很有默契一樣,主將前話剛落完,士兵便撤開腳逃命,兵敗如山倒。

    楊齡仰天長笑,好像這個結果是在意料之中,他一邊催馬追趕,一邊嘲笑道:「黃敘龜兒子,打架倒沒幾分斤量,逃命的功夫倒是一流,今日就算你逃回老窩,楊某人也要追你到天涯海角。」

    楊齡驕心已起,視黃敘為無物。全然沒觀察到江東軍雖敗如山倒,卻退的十分有章法可尋。只要稍微一留意,便能看出端倪,只可惜楊齡貪功心卻,未觀察形式,一步一步走進黃敘的陷阱裡。

    楊齡急追數里,前面出現一片森林,他似乎有所察覺,讓士兵停了下來。

    黃敘見楊齡停了下來,有些猶豫不決,不由也停下兵陣,從新組織士兵衝殺過來。

    楊齡見左右並無伏兵,被黃敘語言相激數回,又催馬衝上來欲要廝殺。

    黃敘見楊齡中計,馬上又退,很快便過了那片樹林。

    忽然炮聲三響,接著從樹林裡殺裡一枚伏兵。

    楊齡大驚失色道:「不妙,今中了黃敘詭計,兄弟速退。」

    黃敘早已在聽到炮響之後,從新衝殺回來,見楊齡調轉馬頭,大喝道:「楊齡休走,今日你中吾家主公之計,明年今日便是你的祭日。」

    楊齡全身冷汗直冒,狂叫道:「快退快退。」

    黃敘哈哈大笑道:「想退,太晚了。兄弟們出氣的時候到了,大家殺過啊。」

    隨著黃敘的口號,本來跑的有些喘不過氣的士兵,馬上重振旗鼓。把戰鼓擂的通天響,比一開始的時候不知道響了多少,而整齊的衝殺口號,極大的激勵有些疲憊的士兵,每個士兵都把自己最後的力量拿出做最後一戰。

    毛英、毛傑所帶領的三千山越兵,兇猛異常,殺人嗜血,就如野人一般不可開化,殺起性來,嘴、牙、腿、腳都成了克敵利器,特別是單手開山斧,左手籐甲盾,組合在一起,幾乎讓劉軍無計可施。遠近雙戰不得利,特別是長矛兵,只能眼睜看著自己兵器被籐甲纏住,然後被開山斧猛烈砍斷兵器,接著連人帶矛身一起砍飛。就這樣殺的楊齡和他的士兵魂飛膽散,跑的只恨老娘少生兩條腿。

    黃敘亂中之中,梨花刀手起刀落,兩個逃避不及的士兵,被連肩帶頭削飛,血如泉柱,直噴而出。楊齡剛好看到這付血腥情景,顧不得頭盔掉落,拚命的催馬逃離戰場。

    黃敘哪會罷休,一邊追趕一邊叫道:「楊齡,你不是很厲害嗎,有種停下馬來,再與本大爺一決生死。如果你打贏本將軍,就放你一條生路。」

    楊齡此時跑命都還來不急,哪裡還敢停下來。他藉著部曲捨命相抵,才堪堪從包圍圈中衝出條血路,朝著安城方向直奔而去。等跑出數里之時,轉頭看看黃敘並沒有追來,心裡才鬆了一口氣,這才發現自己衣服裡從裡到外都濕透了。而所帶五千士兵,能衝出包圍的,不過數十騎,心裡一片淒涼。

    楊齡心急如焚的跑到安城,卻見城門緊閉,他拚命的扯開喉嚨大叫,甚至破口大罵,城門依然緊閉。一點也沒有打開的意思。楊齡看著後面慢慢響起整齊的馬蹄,還有士兵的吶喊聲,表情無可奈何。就在楊齡絕望之餘,城牆的調橋慢慢放了下來,楊齡如捉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眼睛直瞪著慢慢開朗的城門。

    但是他絕望了,因為從裡面出來的一隊打著「張」和「孫」旗號的軍隊,明顯不是自己所認識的,他還帶有點點希望,希望這是韓玄所派來的援軍,所以楊齡眼巴巴看著一臉殺氣的孫策快速向自己靠近。當孫策挺槍之時,他才真正的絕望了。

    孫策猛的向前一刺,槍挺如一條水平線一樣在離楊齡面門不到一寸的距離停了下來,槍身穩絲不動。槍頭在太陽光線的照耀下,閃著刺眼的光芒,讓楊齡忍不住閉上眼睛。雖然近一年的牢獄之災,讓孫策的武藝有些疏忽,但是天生的底子還在那裡。那冷酷的表情配合一身金黃色的盔甲,就如一尊不可超越的戰神像一般。他指著楊齡冷冷道:「楊齡,今日你若不降,便是你的死期。」

    楊齡臉如死灰,他也識貨之人,單單看孫策的氣勢知自己無法戰勝,他的信心不由動搖,在忠與性命之間左右搖擺。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孫策有些不奈煩,槍身輕輕一挺,馬上頂住楊齡的前額。

    楊齡嚇破了膽子一般,從馬上滾了下來,跪在地上大叫道:「楊齡願降。」

    孫策這才收回槍身,微笑道:「識實務者為俊傑,你跟著主公,他是不是虧待你的。」

    楊齡把頭點的像小雞吃米一樣。

    孫策長笑一聲,收回長槍道:「你們先進去,待某去迎接黃將軍得勝而歸。」

    黃敘此時帶著大批的俘虜、戰利品從遠方回來。得勝方喜氣洋洋,被虜方卻垂頭喪氣。

    孫策馬上報拳哈哈笑道:「恭喜黃將軍得勝而歸。」

    黃敘也在馬上回禮道:「全賴主公英明,安城也已在手。孫將軍果然雷厲風行。難怪主公一直這麼推崇你啊。」

    孫策臉上有些黯然,不過隨既開心道:「那裡那裡,黃將軍說笑了。」

    黃敘抬頭看了看四周,不由迷惑道:「那個楊齡呢?」

    孫策故意把馬匹慢半個身,讓黃敘走在前面,以示自己尊重,微笑道:「楊齡已歸降我軍。」

    黃敘不由皺著眉頭,驚訝道:「這種人怎麼能入我軍陣營,此人只有幾分蠻力,一張惡毒的嘴外,別的一無所有。」

    孫策神秘笑道:「此事我也略有所聞,不過這可是主公的意思。他還深怕忘了交待,讓你一刀給劈成兩半了。」

    黃敘有些不解道:「主公的意思?什麼意思?」

    孫策對黃敘眨了下眼睛,又看了看四周,低聲道:「此事說來話長,好像和長沙城有什麼關係,不如黃將軍去問問主公便知,我也不好亂說。」

    黃敘是聰明人,一點就透,似乎心中也有些明瞭,與孫策對視,不由齊笑起來,彼此心照不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