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風流三國

第九卷 第三章 穎上之戰 文 / 浴火重生

    第三章穎上之戰

    曹操沉思道:「趙雲做事沉穩,懂知進退,萬一他們認破我們的計謀,攜尾而追,只怕到時我軍倉促應戰,亂了陣角,被他們有機可趁。假如他們並不追擊,雖然我軍能平安追回許都,但我們勞師動眾,消耗如此之多的時間與糧食,卻弄個這樣的局面,有些心不甘啊。」

    荀攸正容道:「趙雲、徐庶之輩,非袁紹之流,主公還是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曹操兩小眼瞇成一條縫,偶爾間露出一絲難測的光芒,就連隨他多年的荀攸,也猜不到曹操心裡想的是什麼。可見曹操的城府是何等之深。曹操來回跺了兩下,然後停住腳步,把手放在案上,隨意翻動上面的圖箋,緩緩道:「如果我軍從淮河上游趟過,先取廬江,然後再取安風津據點,最後才圍攻壽春,公達說有幾分勝算?」

    荀攸想了想才道:「這個想法屬下也不是沒有想過,但是據探子消息,江東軍顯然已早有準備,在廬江一帶,三里一煙台,五里一哨所,其防守嚴密性絲毫不下於安風津,如果想從這裡打開突破口,只怕比強攻安風津的難度更大。」

    曹操依然不甘心道:「難道這次就要無功而返嗎?」

    荀攸微笑道:「也不見得。主公先退,讓出穎上郡,然後請江東軍入扎。主公再從新圈圍,加大逼迫力度,只要不打破穎上城,江東軍為保活命,定然求救於安風津。趙雲必然不會見死不救,那麼他們就會派兵解圍,這時候主公的機會就來了。」

    曹操皺著眉頭道:「我們花了好大的代價才拿下穎上城,怎麼能就這樣拱手相讓呢?」

    荀攸不以為許道:「兩軍相爭,不貪一時勝負,不爭一時之地,如果能用最小的利益換得勝利,也不在乎從新攻打穎上城。」

    曹操低頭沉思,顯然在分晰這種可能性。

    荀攸追加一句道:「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那主公就先退吧。」

    曹操陰沉的臉漸漸舒展開來,他眼睛忽然張大幾許,帶著懾人的光芒道:「公達之意,乍一聽,感覺心裡彆扭難受,但細細想來,卻不失為一個妙計。如果我們讓空穎上城,趙雲必然會從新分出兵力把守,這樣等若於間接削弱安風津的兵力。如果在圍,因為有前一次城破經歷,江東軍必然心有顧忌,只要我們造勢得體,不怕趙雲不出安風津,支援穎上。到時候在集而圍殲,消滅他們主力部隊於淮北,便可直下壽春,劍指秣陵。」

    荀攸臉上帶起興奮之色,為曹操納言而感到欣慰。

    八月,在淮河相持三月之後,曹操大軍忽然傳出退回許都的消息,秣陵舉國歡慶,百姓歌頌張浪英明領導的同時,眾官員提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並且信心史無前例的高漲。曹軍退兵的消息,有如強心劑一樣刺激著眾人,原來,曹操也不是那麼可怕,不可戰勝的。曹操以退為進,本來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卻沒有想到如此提高江東軍的士氣,也算是史料不及的。

    相對於普通士兵與百姓的看法,徐庶的目光就長遠多了。

    徐庶與趙雲商議道:「曹軍此番退走,必然有詐。觀其歷年來行軍風格,每一次進退,都有很強的目地性。子龍是否還記的半年之前袁氏一族是如何被除滅的嗎?」

    趙雲接口道:「曹操久攻信都不下,退守黎陽。而袁氏一族在壓力陡輕之下,矛盾爆發,袁紹數子為爭其位,大打出手。袁譚被困平原,求救於曹操,並且還聯姻,娶操女為妻。而袁尚在兩面夾擊之下,孤軍奮戰,最後被破於信都,冀州淪陷。」

    徐庶點頭道:「正是如此,吾猜曹軍雖然日用錢糧浩大,但河北根基雄厚,如若要強持一年半載,絕不成問題。再加上轉眼入秋,小麥成熟,而曹軍在這個時候退兵,必然是想引誘我軍追擊,好殺個回馬槍。」

    趙雲贊同道:「元直之言與吾不謀而合。」

    徐庶道:「以我軍現在的實力,還不足以能打敗敵軍,當務之急,是如何妥善安置。」

    趙雲疑惑道:「照著元直的意思,我們便不要追擊敵軍了?」

    徐庶點頭嚴肅道:「不錯。假如傾巢出動,只怕安風津難讓人放心。如果只派部份兵出動,又擔心反被曹軍包夾伏擊。加上曹軍這次退的十分詭異,我們還是小心為妙。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曹操此番退兵,不用多久,必然會捲土從來,眼下之事,如何立足於防守,怎麼頂住他們下一波的攻勢,讓自己立已不敗之地,才是關鍵之急。」

    徐庶與趙雲商議完畢,決定不追曹軍。

    曹操見江東軍還是龜守不出,假退變成真退,很快退回兗州武平,全線開始整頓。

    趙雲得知消息,也沒有絲毫辦法。不過探子來的消息說穎上城只有少量士兵在把守,趙雲便從新帶人馬殺至穎上。穎上城的守軍只是稍微抵擋一下,便頂不住趙雲的衝鋒,敗回兗州。趙雲從新奪回穎上的控制權。

    十月,曹操大軍再次壓境,兵臨城下。

    穎上城上下處於一片忙碌之中,佈防城池,準備守城器械,號動百姓等等。

    由於臧霸退回下蔡,穎上的主將變成趙雲,所以這裡的一卻指揮重擔全落在他身上。而徐庶則沒有隨軍前往,仍是主持壽春大局。此時穎上有軍隊三萬,安風津五萬,加上壽春有兩萬人馬,剛好十萬精兵。而曹操此次全是攜帶精銳的青州兵而下,馬步兵前後計有二十餘萬。其中還不算源源不盡的援兵,形式相當嚴峻。

    趙雲隱隱感覺有些不妥,雖然有徐庶的提示,但他心裡有種不安的感沉。曹操退兵也就罷了,但怎麼剛過秋後,便又再次舉兵南下,這明顯是違反常規之舉啊。不過這一次曹軍的軍勢明顯強於上次,顯然是有備而來,看來自己要多加小心了。趙雲也沒有細想那麼多,一心一意準備著如何能擋住曹操的這波進攻。

    十月中旬,準備已久的曹操首先派大將夏侯惇領五萬人馬撲奔穎上城,揭開淮河二次戰役。同時一時間,曹操還讓韓浩帶兩萬精兵過穎水,牽制下蔡的趙雲部隊。

    西風吹,戰擂鼓,一場最激烈的戰鬥,緩夏侯惇緩拉開序幕。

    趙雲立在穎上城樓之上,身後一干是隨他出身入死的副將們。

    西風呼嘯的刮過趙雲臉龐,額前的幾絲劉海不停的飄蕩。那英俊不帶一絲表情臉上,讓人無法猜想到他此時內心是何感覺,只有那帶血絲的雙眼,滲透著蕭瑟的殺氣,讓人感覺到那不屈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念。

    飄舞的旌旗,嘩啦啦的做響,高高聳立在穎上城的最上端。

    城下前方黑壓壓的一大片曹軍如螞蟻一樣,匍匐前進,宛如一團黑雲,讓人心壓抑的很。

    穎上城戰鼓通天,號角響遍大街小巷,所有士兵都處於熱血沸騰的狀態之下。

    曹軍的軍容十分整潔,衣甲鮮明,陣列齊整,顯然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訓練有素,身經百戰。而且他們的兵種齊全,騎兵在前,盾兵在中,槍兵在後,兩側都數枚弓箭隊壓陣。雖然沒有正面交鋒過,但趙雲依然感覺到曹軍的強大。

    趙雲冷冷看著曹軍的一員敵將在城下罵陣。

    敵將身後的士兵伴著主將高呼的罵聲,不時響起喧囂的吼聲,士氣極為高漲。而每一個士兵都給人一種極為膘悍的感覺,那只有經過無數戰場的錘煉,才會到達的境界。

    趙雲平淡不帶一絲火氣問副將道:「城下是何人叫陣?」

    李豐恭敬道:「曹將乃是夏侯惇。」

    趙雲眉毛輕揚,淡淡道:「是否乃夏侯嬰之後,現曹軍中的頭號大將?」

    李豐道:「正是此人。在曹營之中,夏侯惇以武力而富盛名,雖然排於許緒之下,但卻精通兵法,善於衝鋒陷陣,雖然為人剛愎自用,但仍不失為一良將。」

    趙雲笑了起來,喝聲道:「李豐,點軍,備馬,待我一會夏侯惇。」

    李豐一呆,顯然沒想到趙雲會有此一說,表情頗有些擔憂道:「將軍,曹軍勢大,士氣正旺,似乎不是出戰的最好出機?」

    趙雲一甩戰袍,逕直往城下則走,一邊道:「夏侯惇讓士兵馬不上鞍,刀離其手,明顯是欺我軍中無人。所謂士可忍而孰不可忍,如若此時不出戰,只怕會挫動我軍的銳氣。」

    李豐見趙雲說的有道理,便不在說什麼,點軍而去。

    不多時,趙雲已到校場。所有士兵早已召集完畢,靜靜等著趙雲發話。

    趙雲掃視一眼,滿意的點點頭,然後振臂一呼,大聲道:「汝等可是江東熱血男人?」

    校場上的士兵雄壯響應道:「是。」

    趙雲又喝聲道:「你們可願為江東而上場決一死戰?」

    「願意。」士兵高呼著應答著趙雲的話,個個表情激昂,恨不得馬上出城交戰,表明決心。

    趙雲伸手,滿意道:「好。現城下曹軍正囂張叫陣,正欲攻陷城池,踐踏我們百姓,俘虜我們的子民,汝等如果還有點熱血,當踏馬上鞍,隨我出城,一決死戰。」

    「願跟隨將軍出身入死,決無怨言。」撲天喊地的吼叫聲,讓整個校場為這震盪。

    趙雲也是熱血飛揚,高聲道:「好,你們不愧為江東最為精銳的士兵。主公讓你們隨吾出征,正是看到你們鐵血一般的精神。你們可準備好上陣戰死的決心?」

    「準備好了。」士兵們高昂的士氣,說明著他們一戰的決心。

    「好,上馬,出陣,不滅曹軍,誓不回江東。」

    「不滅曹軍,誓不回江東。」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呼喊聲,戰鼓又一次帶著雄壯的節奏響起,每一個士兵掩埋在內心的嗜血被強烈的激發出來,手中的軍刀,不停閃著刺耳的光芒。

    趙雲翻身上馬,身上那厚厚的銀白鎧甲對他而言輕若無物,而從未離手的銀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耀眼的光芒,並且還帶著濃濃的殺氣,讓人不敢直視。「出發。」趙雲一聲令喝,一馬當身,身後的士兵緊緊跟在後面。

    穎上城的吊橋緩緩放下,一枚打著「趙」字旗號的軍隊快速的衝了出來。

    曹軍停止的罵陣,夏侯惇勒馬,表情興奮的看著從穎上城衝出來的江東軍,不時舔著嘴唇,獰笑道:「終於有人顯的不耐煩,出來送死來了。」

    趙雲壓住陣角,將士一字排開,兩軍對壘,氣勢上誰也不輸誰。

    趙雲催馬出陣,長槍遙指,霸氣士足道:「來者可是夏侯惇?」

    夏侯惇拍馬而出,囂張叫道:「既然知道是本將軍,來者還不快下馬受降,還可免你一死。」

    趙雲冷若冰霜道:「想要趙雲受降,還得問問本將軍手的銀槍答應不答應。」

    夏侯惇譏笑道:「江東無人呼?如此蠟頭銀槍,花拳繡腿之輩,也敢上陣叫戰。」

    趙雲的話還沒有說出,旗下有一員副將厲聲道:「夏侯小兒,休要張狂,待本將來會會你。」

    趙雲阻止不及,已方軍陣中已衝出一員手持雙斧的戰將,直衝夏侯惇。

    夏侯惇看都沒看一眼,只待來將衝至前面,忽然催馬一躍,長刀掄起,直斬而來。

    那副將沒料到夏侯惇來勢如此兇猛,一個閃避不及,被攬腰而斬。

    這個場面馬上震住江東士兵,所有人為夏侯惇勇猛所震驚,一時間膽戰心驚。而曹軍則興奮的大呼叫囂,為主將的神勇而搖旗吶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