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風流三國

第十卷 第九章 誰入曹營(二) 文 / 浴火重生

    孫權所以逼死他,決不只是因他維護太子的問題,主要癥結在於權認為他對其統治已構成威脅。根據當時情況,權所以疑忌和逼死他,約有以下四個原因:

    (1)他「世江東大族」,從祖康,廬江太守,康子績,鬱林太守,績從子瑁,選曹尚書。他族子凱,建武校尉,凱弟胤,交州刺史。陸績外甥顧邵為丞相顧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顧邵子譚為他外甥,任左節度,加奉車都尉。譚弟承,奮威將軍。他外甥姚信,太常。可見他家族姻親甚為顯赫,此為孫權忌他原因之一。

    (2)呂蒙死後,他一直鎮守武昌,聲望至隆。吳國權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騭、諸葛瑾、潘浚、朱據等將相都與他交好,特別是他功高震主,為權所畏忌。到孫權統治的後期,三國疆域大致已確定,權對外攻雖不足,守則有餘。即無他,亦可劃江自保,無何重大危險。所以權只讓他做了幾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孫權為身後之計,怕嗣主駕馭不了他,所以他等越是擁戴太子和,孫權越疑惑不安。權在逼死他之前,先剪除其親黨。以後孫權雖然立了幼子亮為太子,但挑選的首輔,卻是資望較淺、社會關係比較單薄的僑居大族諸葛恪,就可以說明孫權是不願從陸、顧等枝葉繁茂的江東大族中選擇輔政者的。從史書記載上看,孫權於武多文少的呂蒙、淩統、朱然等病死後,極為哀悼傷懷。可是他不僅逼他致死,並且還追詰他子抗。這不是由於猜忌他,還是什麼呢?

    (4)還有一個不易被人們發覺的因素,即他為孫策之婿,權最初將策女嫁給他時,當然是為了加強君臣間的關係,但當他功高震主時,這門親事便轉化為雙方關係的不利因素。權的江東基業本來是從兄策手中繼承的,但權對策子並不與己子同樣看待,陳壽即認為權對策子有虧待之處。壽在評曰:「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孫盛還為此替權辯護,認為這樣作,是為了「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然後國無陵肆之責,後嗣罔猜忌之嫌」。孫盛這種看法,是迂闊而不切合事實的。權既定孫和為太子,又給孫霸以過分的待遇,使之覬覦太子寶座,還談得上什麼「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呢?孫權諸子雖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卻終身為侯,不是虧待是什麼呢?這一點,連權本人也是不無內疚的。史言:「吳主寢疾,遣太子禱於長沙桓王廟」。權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堅禱告,卻偏向兄長禱告,正說明權內心隱處也覺得對不住創業的兄長,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舉。權之猜防他,不會與他為策婿毫無關聯。拿權與勾踐相比,正是他識見高超之處。非深知權之為人,固不能道此。

    張浪想到「此人雖然功高震主,卻沒有絲毫忤逆犯上的舉動。怪只怪他他遇到的不是伯樂,如今到了自己帳下怎麼還可能發生這樣的事呢?目前他還只是自己帳下的一員小將,若是假意時日磨練必會會成為獨當一面的將才,此番就是他最好的機會!」所以張浪才會選擇他為前去曹營執行此重大的任務人之一。

    第二人更是了得:「此人少時,南渡長江,依附姐夫鄧當。時鄧當為孫策的部將,數次征伐山越。他年僅十五、六歲,也私自隨鄧當作戰。後為鄧當發現,大驚,厲聲喝叱也無法阻止。作戰歸來,鄧當將此事告呂母。呂母生氣,欲責罰他,他說:「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呂母聞後,「哀而捨之」。

    時鄧當手下有一個官員,見他年幼,很輕視他,說:「彼堅子何能為?此欲以肉喂虎耳」。後來,又當面恥笑羞辱他。他大怒,舉刀而殺之,逃到同鄉鄭長家中。後通過校尉袁雄出來自首,袁雄為他從中說情,並將他推薦給孫策。孫策見他確有過人之處,便把他安排在身邊作事。幾年後,鄧當去世。

    張昭推薦他接替鄧當職務,任別部司馬。幼小家貧實可哀,願征行去志難回。不探虎穴求身達,爭得人間富貴來。洪邁: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他、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

    孫權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於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後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他為尋陽令。」遂拜其母,結友而別。其遂亦代肅。其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

    其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其。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聽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御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倚賴。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江陵一戰,其採取偽裝偷渡的奇襲戰法,又攻心為上,兵不血刃,奪取江陵,堪稱獨具特色的偷渡破襲戰例,在中國戰爭史上寫下了傳奇的一筆,史稱「白衣渡江」。但呂蒙雖在戰術上毫無挑剔,但在戰略上卻是完全失策的,為逞一時之快,使孫、劉聯盟破,讓曹操坐收漁利,可謂得不償失。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