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戰神劉封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 笑而不語的那個人 文 / 謝王堂燕

    第一百九十七章笑而不語的那個人

    揚州,濡須口。

    早春將至,這場東南之戰已經持續了約半年。

    去歲曹操親率四十萬步騎突由合肥南下,飲馬長江,大軍與秣陵只一江之隔,曹軍甚至還偷過長江,佔據了江心洲。

    但是,孫權指揮下的吳軍殊死反擊,利用水軍優勢,幾番猛攻,終於將江心洲奪還,圍殺曹軍三千之眾。

    而今的形勢,曹軍無水軍,難過長江。東吳水軍強大,卻不敢在陸上與曹軍爭鋒,只能憑借水軍在長江上耀武揚威,雙方誰都奈何不了對方,只能隔著一條長江對峙。

    這一日的清晨,曹操在宿衛營的保護下,曹操親抵岸邊,再一次觀看了孫權水師的耀武揚威。

    看著一艘艘體形巨大,旗幟招展的戰艦,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來去自如,曹操只能望江興歎,馬鞭遙指吳艦方向,感慨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諸子,皆乃犬豚也。」

    曹操顯然是因為奈何不了孫權,方才發出如此感慨,左右文武均覺顏面無光,唯有一人卻微微而笑,正是賈詡。

    曹操眼尖,便問道:「文和何故發笑,難道我說得不對嗎?」

    賈詡輕捋白鬚,白晰的臉龐帶著淡淡的淺笑,不急不緩道:「孫仲謀再強,充其量也只配做丞相的兒子而已。」

    曹操先是一怔,隨即哈哈大笑。

    笑聲之中,一騎飛奔而來,伏地奏道:「啟稟丞相,征南將軍有急報呈到。」

    曹操於馬上解開那道曹仁送來的急報,展將開來一看,一臉的笑意頓時煙銷雲散,眉宇之間湧起一抹冷峻。

    左右均知,荊州方面必是出事了。

    「我累了,先回營吧。」

    曹操的表情旋即恢復如常,似乎什麼也沒發生一樣,勒馬徐徐向大營而去。

    左右文武皆知曹操回營後必有機密之事商議,故而一併跟隨入得中軍大帳。

    果不其然,曹操方一坐下,便將曹仁的那道快報示於眾人。

    那是一道令所有人都為之一驚的消息。

    長沙劉封趁著劉備入蜀,關羽南下定五溪蠻之際,以奇兵突襲江陵得手,征南將軍曹仁趁著劉封與關羽在江南交戰之機,便宜行事,率襄陽之軍迅速南攻江陵。

    由於荊州事變太過突然,這道奏書發出之時,曹仁的大軍已經由襄陽出發,正在殺往江陵的路上。

    「劉封這個小子,果然是個不安份之輩,他又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呀。」

    曹操的口氣中,似乎對荊州這場突變分外欣喜。

    大多數的文武臣僚們也認為荊州之變對於己方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此時的劉備正在攻奪益州,曹操自然是不願意看到劉備坐大的,但因為在淮南被孫權所牽制,所以也無法抽出精力來阻止劉備奪取益州。

    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劉封突然抄了劉備的老窩,先不論這劉封是否能擊敗關羽,最終奪取荊州,單只這件事,便足以對正在全力攻打劉璋的劉備軍軍心造成巨大的影響。

    再者,曹操最忌憚的就是劉備和孫權的聯盟,現在劉封異軍突起,截斷了劉備和孫權的聯盟,劉孫聯盟就此瓦解。

    同時,劉封一人全據荊州,對東吳形成上游之勢,孫權自然不會樂見。而處於更上游的劉備,更不會坐視荊州失陷。

    總之,這場荊州之變,貌似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曹操了。

    「丞相,若是子孝將軍能趁機天賜之機,重奪江陵的話,那我們就可以一報當年赤壁之仇了」

    左將軍於禁顯得異常興奮,當年那場赤壁之戰,儘管他沒有親身參與,但作為最早追隨曹操起兵的心腹將領,於禁也一向把赤壁之敗視為自己恥羞,立志有朝一日能雪此仇。

    於禁在軍中素有威望,他這般一慷慨陳詞,眾將跟著都興奮起來,就算是大多數的謀士,也認為這是打破南北對峙的一個天賜之機。

    曹操手捋著頜下短鬚,目光之中漸漸也流露出幾分得意。

    多少個靜寂的夜晚,在反思自省時,曹操都深為當年赤壁之役而懊悔。

    曹操後悔當時的自己,不應該自以為無敵於天下,後悔不該在荊州方得,人心未定的情況下,一意孤行的由江陵率軍東進。

    曹操曾不止一次的設想過,如果當年他兵不血刃的拿下荊州後,就像奪取河北之後,耐心的花一兩年的時間收攏士民之心,把那一支劉表所遺,唯一可以和東吳抗衡的水軍好好的訓練成一支精銳之師,然後再興兵滅吳,結果又會是怎樣?

    恐怕,劉備孫權早已授首,大江南北歸於一統,張璋、張魯、馬韓這等偏僻諸侯早就在神威之下納土獻降。

    而他自己,此刻便可以銅雀台上飲酒賦詩,與眾姬妾尋歡作樂,安享晚年,又何需以年邁之驅,還在經歷這等戎馬風塵之苦。

    此時此刻,曹仁的這道急報,讓曹操忽然有一種錯覺,彷彿上天又賜給他一個機會,一個讓他可以彌補過錯,重新改寫歷史的機會。

    大帳之中,一片歡欣鼓舞。

    只是,正自得意的曹操,那敏感的嗅覺,卻在眾臣中嗅到了一絲不同的味道。

    深陷於眼眶中的鷹目環掃而去,曹操又看到了躲在人群中,依舊是笑而不語的那個賈詡。

    曹操太瞭解這個「毒士」的性格了,自從此人歸於自己麾下以來,從來不曾主動進獻一策,每每遇到不同的見解時,總是這一副笑而不語,故弄玄虛的樣子。

    這個人,自保之心太重。

    曹操打心眼裡不喜歡賈詡的這種性格,但問題是,這個年近七旬的老狐狸,每每都能算無遺策,上一次自己沒聽他的勸告,執意發兵東進,結果就遭到了赤壁大敗。

    現在,曹操又看到了他的那副表情,心中原本的興奮,陡然間便像是被潑了一瓢冷水。

    「文和,眾人皆言我當移師荊州,趁亂再奪荊州,你有何高見?」沒辦法,曹操不得不問。

    賈詡摸了摸鬍子,慢條斯理道:「丞相若想重奪江陵,眼下確實是最佳的時機,倘若關羽把那劉封拖在江南足夠久,以子孝將軍的能力,攻破江陵未必沒有可能。」

    賈詡話說一半,故意賣起了關子。

    他的這一番話,看似肯定了曹仁策略,但曹操卻聽得出來,肯定之後必將是否定。

    果然,賈詡吞了口唾沫後,又慢吞吞道:「只是我想起來,當年丞相赤壁之時,劉璋俯首稱臣,江南四郡傳檄而定,丞相所要面對的,只有東面的孫劉聯軍。如今丞相若再奪江陵,這個時候又當面臨何等局面呢?」

    一席話,如當頭一棒,沒把曹操給打暈,反而把他給打醒了,曹操的背上立時湧起一絲涼意。

    如果重奪江陵,那麼他在荊州所面臨的形勢便將是:南面有江南四郡的劉封,西面有急欲奪還荊州的劉備,東面則是第一大敵孫權。

    這三路人馬,全部是自己的仇敵,而且都擁有規模不小的水軍,而自己雖得了一座江陵重鎮,但卻深陷三面之敵的包圍中,南面長江,卻無水軍可用。

    這樣一種腹背受敵的形勢,別說是以江陵為基地掃平江南,只怕又會是當年赤壁之戰,江陵之戰的悲劇重演。

    一語驚醒夢中人,聰明之極的曹操,立刻從他那亡羊補牢的夢中清醒過來,神色間抹過一絲凝重,沉聲問道:「文和所言極是,子孝此舉確實有欠考慮,文和以為當如何以應?」

    賈詡輕咳了一聲,笑道:「荊州四戰之地,二劉和一孫誰都想獨佔,誰都又不想讓別人獨佔。丞相若大軍壓境,攻之愈急,反而會促使三雄重新聯合。丞相若放之以緩,坐視不理,這三雄則必自相殘殺,丞相便可坐享漁人之利,豈不妙哉。」

    「好一招坐享漁人之利,妙,甚妙。」

    曹操茅塞頓開,當即用賈詡之計,一面派人火速往襄陽傳令,命其速撤江陵之圍,回師襄陽靜觀其變。

    與此同時,曹操又下令班師北歸,目的很簡單,他要給孫權騰出手來,插手荊州之變創造機會。

    ………………

    當陽,長阪坡。

    塵煙滾滾,遮天蔽日。

    劉封駐馬於當陽橋上,舉目眺望著那一片熟悉的原野,心中忽然湧起萬千的感慨。

    當年,就是在這裡,他第一次經歷了戰場的殘酷。

    也是在這裡,他第一次與當世絕頂高手許褚交手,差點就死在其刀下。

    同時是在這裡,他拚死保護著阿斗,和趙雲並肩而戰,殺出重重之圍。

    在這裡,他親手埋葬了自盡的糜氏,正是因此,為自己埋下了後來所受的種種猜忌。

    長阪坡,劉封永遠都不會忘記這裡,這是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

    身邊,長長的騎兵隊伍正是不停的奔馳,從昨晚到今時,日行三百里,這已經是騎軍急行軍的極限速度。

    劉封收回神思,拍了拍身邊氣喘吁吁的曹仁,冷笑道:「辛苦了,曹大將軍,還有一日的路程你就可以好好休息了,再忍耐一會吧。」。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