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不住了,大舅哥。 文 / 謝王堂燕
. (今日合章)
襄陽,州府的後院密室。
劉封饒有興致的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心中正在揣測著此人忽然登門造訪的用意。
這個年輕人叫作周峻,乃是周瑜堂兄周暉之圌子。
周瑜之父周異,以及其叔周忠,皆乃官至三公。
當年周暉好賓客,雄據江淮間,出入從車常百餘輛,也是一方土豪。
後靈帝崩,董卓獨攬朝政,周暉聽說京師不安,便前往洛陽去迎父親歸鄉。董卓很忌憚周暉在江淮的影響力,便使兵將之劫殺。
周暉死後,其子周峻便一直由周瑜來照顧,因周瑜有功於吳,年紀輕輕便被官拜偏將軍。
按照常理,眼下的周峻,理應在壽春侍奉他的叔父,而今卻不遠千里,低調的出現在襄陽,還聲稱有機圌密之事要見劉封,這本身就是件極為不尋常之事。
劉封隱隱已猜到,周瑜似乎要有什麼不想讓孫權知道的大動作。
「不知周都督現下圌身圌體一向可好啊?」劉封不動聲色,先是客套的問候。
周峻拱手道:「多虧當年劉使君出手相救,叔父的身圌子骨雖不如受傷之前,但也算硬朗。」
「那就好,那就好。」劉封表現得很欣慰。
周峻一臉感激道:「叔父在晚輩面前時常提起劉使君的救命之恩,一直未能向劉使君親自道謝,實在是心中不安。故而晚輩此番前來拜訪,這頭一件事就是替叔父向劉使君道一聲謝。」
既然是「頭一件事」,那就證明還有別的事。
劉封忙是搖手自嘲道:「周都督真是客氣了,當年劉備攻打臨湘,城池旦昔可破,若不是周都督暗中圌出手阻攔,只怕也沒有我劉封的今日。要說謝的話,也應該是我謝他才是。」
周峻笑道:「所以嘛,正如叔父平時所說,他與劉使君雖只有一面之緣,但卻是神交已久的好友,天下英雄,惟使君與叔父也。」
曹操一句「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爾」,可是一手把劉備給捧紅。
眼下天下大局已變,曹操和劉備似乎在周瑜眼中已是日落西山之輩,只有年輕的劉封才能與他美周郎相提並論。
能得到眼光極高的周郎這般評價,劉封自有幾分得意,但他很清楚,這吹捧可不是白吹,必然是要回報的。
劉封當下淡淡一笑:「英雄我可不敢當,但說句心裡話,對於公瑾,我確有幾分相惜之意,只可惜呀……」
一聲「可惜」,另有深意。
周峻順勢奇道:「不知使君可惜什麼?」
劉封呷一口茶,感慨道:「公瑾有王霸之才,若不是受制於人,何止有今日的功業和成就。浴血沙場,拚死打出來的一片江山,卻終究為他人做嫁衣,這難道不可惜可歎嗎?」
話雖委婉,但意思卻已明瞭,劉封的話直刺周瑜,還有周氏一族的痛處。
周峻的目光像被忽然點燃的火焰一般,閃爍著某種憤怒與激動。
他只猶豫了一刻,便壓低聲音,以一種極其鄭重的口吻道:「劉使君所言,又何嘗不是叔父心中所恨。實不相瞞,晚輩此番秘密前來見使君,正是為了此事?」
話說到這份上,劉封已要猜到了八圌九分,此時,他的精神也隨之肅然起來。、
「公瑾他到底有什麼打算?」劉封沉聲問道。
周峻也不再隱諱,略顯沙啞的說道:「我家叔父已決意擁兵自立,希望劉使君能出手相助,事成之後,叔父願與使君平分江東作為回報。」
劉封神色微微一變,儘管他早已有所準備,但當他親口聽周峻說出來這「驚人」的計劃時,還是為之一震。
江東美周郎,終於要造圌反了。
這個時候,劉封不禁佩服起龐統的高明來。
當年甘寧替周瑜求醫,不少人都持反圌對意見,唯獨龐統圌一力贊成,認為救周瑜從長遠來看,是對他有利之事。
後來之事,果然都在龐統的意料之中。
荊州四面受敵之時,是周瑜出山請戰,打消了孫權攻打荊州的念頭。
再到後來,是周瑜在合肥和壽春連戰連捷,幫助劉封分擔了許多曹軍的壓力。
再到如今,當孫權實力突飛猛進,眼看著就要再度超過他時,周瑜卻又來了這麼一出自立的大戲。
周瑜,果真是他劉封壓圌制孫權的「神兵利器」。
聽聞周峻一語,劉封先未回答與否,反而是哈哈一笑:「正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果我助公瑾滅掉吳侯,那將來我與公瑾是否也會兵戎相見呢?」
周峻似乎料到他會這麼說,淡然道:「叔父有言,平分江東之後,我周劉兩家可結為聯圌盟,共同掃滅劉備和曹操,然後中分天下。至於將來之事,誰又能預料,不如將來再說。」
劉封欣然道:「好一句『不如將來再說』嗯,這件事我很有興趣。不過此事事關重大,我也不能輕易做決斷,還望周公子能給我一些考慮的時日。」
周峻也不急著聽回圌復,笑道:「這般大事,劉使君理應三思。不過我也要提醒劉使君一句,無論使君你決定如何,此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圌得圌不圌發。也許,就在此刻我與使君話之時,東南已然發生劇變。」
周峻這句話似乎是在提醒劉封,就算他不答應,也沒必要費力去向吳侯告密,因為周瑜對此已經有所防範,就算你告密一切也為時已晚。
看來周瑜是鐵定了心思造圌反。
劉封微微點頭:「放心吧,給我三天的時間,我必會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在結束了當天的密會,劉封遂將周峻安排到一處秘密別院休息。
當天晚上,劉封便將龐統召入府中。
按照原本的計劃,劉封是要在三家滅曹之後,再想辦法除去劉備和孫權這兩股勢力,這其中,孫權甚至還一度排在劉備的後邊。
但是現在,半路殺出周瑜這麼一個變數,有點攪亂全局的意思。
在這般情況下,劉封不得不重新制定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
不過,當劉封把整件事道與龐統,這位鳳雛卻絲毫沒有一丁點的意外。
「先生,似乎你早就猜到周郎會這麼做了。」劉封問道。
龐統捋著短鬚,笑道:「主公你忘了麼,我可是跟了周郎很久。正如你所說,旁觀者清,當圌局者迷,當年我龐統雖然沒能看清楚自己,但我卻看清了周郎。」
多少舊事,如過眼雲煙般浮現在眼前。
劉封輕歎一聲,唏噓道:「如此說來,周郎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當年先生勸我就救他之時,就早已算到。」
「呵呵∼∼這個嘛,如果主公認為是,那就是了。」
人之智謀,如果能算到這一步,那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龐統的臉皮稍稍厚了一點。
劉封微微一笑,便道:「那依先生之見,周郎要造孫權的反,我是幫還是不幫。」
「幫,當然要幫了。」
龐統回答的很乾脆,接著眼縫中又擠出幾許詭笑,「說好聽點叫作『幫』,如果換一種說法,也可以叫作『趁火打劫』。」
好一個『趁火打劫』。
憑心而論,劉封也確實早有和孫權開戰之心。
目下大半個荊州雖然為他所據,但江夏一郡卻大部分為孫權所佔,夏口陸口等要害皆操之於孫權之手。如果沒有江夏郡的拱衛,東吳的強大的水師,隨時都可以朝發夕至,直抵襄陽和江陵城下。
這也就是說,荊州最重要的兩座瀕水城市,時刻都處於東吳的威脅之下。
一直以來,劉封都有一種如芒在背的感覺。
而前次奇襲荊州之時,孫權氣勢洶洶的殺奔荊州而來,更是險些把劉封逼入絕境,諸般的怨氣,劉封時刻都記在心頭。
「周郎雖然了得,不過他手下的那批將士,說到底也都是孫權的臣子,究竟這些人是否能鐵了心跟著他造圌反還是個未知數。倘若我今天響應了他,好處還沒來得及撈到手,那邊他就被孫權所敗,到時候我還得罪了孫權,豈不落得兩手皆空。」
儘管劉封有復仇之心,但仍然保持著難得的冷靜。
龐統冷笑了一聲,「主公怕是多慮了,以周郎的謀略,沒有必勝的把握,他會選擇和孫權翻圌臉嗎?依我之見,他手中定然握有致勝的法寶,我們就不必要替他操心了。」
「先生莫非是說……」
經龐統這一提醒,劉封猛然間想到了什麼。
龐統嘿嘿一笑,詭秘的表情證明了劉封的猜測。
劉封輕吐了口氣,搖頭笑道:「原來如此,看來是我小看周郎了。既是如此,那我與孫權之仇,現下便正好一報。只是,咱們要與滅孫權,曹操和劉備二人方面也不能不作考慮。」
龐統笑道:「東南生變,最高興的一定是曹**想他定會趁著這難得的機會,先去收拾關中的劉備,咱們只消略施一些小計,推波助瀾便是。」
聽得龐統之言,劉封信心倍增,當下便下定了決心。
正當劉封熱血沸騰,準備幹掉孫權這個可惡之徒時,龐統卻似有深意的說道:「主公,我在想,你在和孫權開戰之前,是不是先要說服一個人才是。」
「說服誰?」
劉封正在興頭上,一時沒有回過神來,稍遲片刻,忽然省悟。
龐統所說的這個人,自然便是劉封的夫人孫尚香了。
……………………
壽春城,侯府。
剛剛榮升壽春侯的東吳大都督周瑜,此時此刻,正閒坐在這座曾經袁術的皇宮,而今屬於自己的侯府之中,閒情淡然,彷彿在享受這大戰之後難得的悠閒一樣。
左右環立著的,乃是潘璋、凌統、蔣欽等幾員心腹之將。
這幾人的神情卻沒周瑜這般閒然,那一張張飽經戰火洗禮的臉,此刻,卻時隱時現著某種焦慮。
或者,亦是某種興圌奮。
「都督,建業傳來消息,吳侯很快就要起程前來壽春,我們的時間不多,是該做決斷的時候了。」蔣欽的口氣中有幾分激動。
這位壽春本地人,早年隨孫策平定江東,立下汗馬功勞。赤壁之戰、江陵之戰,乃至合肥、壽春諸戰,他從征周瑜,血戰無數,亦是居功不小。
和凌統圌一樣,蔣欽也是周瑜心腹愛將。
「吳侯一到壽春,定然立刻接管整個淮南的軍政大圌權,到時候我們就沒有機會再起事了。」
潘璋也跟著催促,淮泗出身的潘璋,這些年來隨著周瑜東征西討,同樣極受周瑜的信任。
周瑜依然是笑而不語。
這時,凌統卻神色凝重道:「就算我們趕在吳侯進據壽春之前起事,但只怕還有一件極重要的事要解決。」
「什麼事?」潘璋和蔣欽齊齊望向凌統,精神跟著緊張起來。
凌統頓了片刻,默默的道出了四個字:
「師出無名。」
潘蔣二人聞言一震。
凌統說得確實沒錯,說到底,無論是周瑜,還是潘蔣二人,名義上可都是吳侯孫權的臣子。
以臣子的身份,公然「背主」自立,除非有一個冠圌冕圌堂圌皇的理由,否則,何以叫士卒信服,何以不讓天下人視他們為不忠不義之徒。
「這個……確實是一件棘手之事。」蔣欽皺眉說道。
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的望向周瑜,在這件事上,還得靠他們的「主圌謀」來做決斷。
周瑜淡若浮雲的目光中,閃爍著某種複雜的神色。
似乎是某種憤圌恨。
那是來自於對孫權的憤圌恨。
他自問對孫氏忠心耿耿,當年孫策去世,孫氏的基業危如累卵,是他在危難關頭,力挺孫權,扶他坐穩了江東之主的寶座。
赤壁之戰,又是他再解孫權倒懸之危,乃至他以身負重傷的代價,為孫權打下了南郡。
周瑜自問自己對孫權,可以說是勞苦而功高。
可是,換來的卻是什麼。
哪怕沒有封賞,沒有加爵,只有一點點微不足道的信任也好。
可是那碧眼小兒,只會玩圌弄圌權圌術,用那樣卑鄙的手段對付我。
那時的周瑜,心灰意冷,掙扎在死亡的邊緣,幾乎鬱鬱而終,如果不是劉封的出手相救,焉能有今日。
所以,自從周瑜向孫權再度請戰出山時,他就早已篤定了決心。
孫權這個短視的奸詐之機,根本不配再做我周瑜的君主。
在周瑜看來,無論是攻下合肥,奪占壽春,還是攻取下邳,他都是在為自己開疆拓土。
而今,孫權打算移治所於壽春,分明是打算來摘現在的果子。
到了這個時候,周瑜不得不將他的計劃提上日程。
今日他召集這幾位信任的將領前來侯府,為的便是商議著共舉大事。
憑藉著極高的威信,蔣欽等人對周瑜的忠心遠高於孫權。
況且,前番藉著開發淮南為借口,周瑜已不露痕跡的將諸將士的家眷盡數移居於淮南。後顧之憂已無,諸將對周瑜的自立自然是更加放心追隨。
在他們看來,周瑜是遠比孫權更有前途的一位雄主。
雖是如此,但這「師出無名」四個字,卻如同枷鎖一般束縛著諸將,讓他們放不開手腳。
看著一張張焦慮的臉,周瑜卻只淡然一笑:「諸位放心,所謂的師出無名,我早有應對之策。」
諸將聞言精神為之一振。
「來人啊,把我們的新主去請來吧。」
周瑜拍了拍手,心腹的家丁便聞令而去,過不多是,一名俊朗的少年便從別室傳入堂中。
當蔣欽等人認出這少年時,神色間瞬間為驚喜所佔據。
那少年,正是孫策之圌子,孫紹。
當年孫策遇刺身亡時,孫紹才剛剛出生不久。
儘管從小沒有父親,但或許是因為繼承了父親優秀的基因的緣故,孫紹自幼便練就一身的武藝,長大之後,更是生得相貌堂堂,眉宇舉止之間,不乏其父灑脫俊美之風。
按照東吳的制圌度,兵為將有,將門之圌子長到一定年紀之後,便可擁有自己的部曲,征戰沙場,建立功勳。
東吳諸將中,不少人的子弟都已擁有自己的部曲,為國效力。
惟獨孫紹,其叔孫權卻以孫紹乃其兄唯一血脈為由,堅持不讓孫紹帶兵上戰場。
實際上,孫紹一直都處於其兄用「榮華富貴」和「叔侄關愛」,所設下的變相的軟圌禁中而已。
孫權根本不想讓孫紹建功之業,因為他怕他的這位兄長之圌子在江東樹立威望,影響到自己權位。
畢竟,這江東的基下來的,當年如果不是孫紹年幼,這江東之主的位子,絕對輪不到他孫權來坐。
先前周瑜在打下徐州之時,就預料到孫權很快就要遷治壽春,(可樂文學網)故而當他從下邳南歸時,便秘密派人將孫紹從建業接出,藏匿在了侯府之中。
當蔣欽等人看到孫紹的一瞬間,頓時便明白了周瑜的用意。
他們的美周郎,這是打算藉著擁立孫紹來與孫權決裂。
作為孫氏江東基業開拓者的兒子,從法圌理上來說,孫紹擁有著比其叔孫權更合法的繼承權。
只要樹起孫紹這面大旗,什麼「師出無名」的顧忌,統統都將是浮雲。
原來,周瑜早有此妙計。
堂中諸將,沉頓了片刻,忽然間全部開懷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