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極品皇帝

正文 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仇敵愾 文 / 追沙子

    這時,兵部侍郎陸橫山不以為然的道:「二位大人此舉未免有欠考慮,皇上剛剛都說了,以我們東林國目前的實力,遠不及西楚和南梁,西楚國號稱有百萬雄師之稱,而南梁國歷來也是兵多將廣,單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東林國只能是望塵莫及,依微臣看來,與其主攻,倒不如以死守為主。」

    「死守?」任賢良哼了一聲道:「陸大人說得輕巧,咱們只守不攻,難道就任由楚軍和梁軍橫行不成?」

    陸橫山淡淡笑道:「非也,丞相大人曲解下臣的意思了,我所說的死守絕非是一兵不發,而是在必要的時候趁其不備狠狠給他們重重一擊。」

    鄧炳堂滿臉狐疑,好奇道:「陸大人的意思是等到楚軍體力消耗差不多的時候,再來個出其不意,對嗎?」

    「不錯,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挫敗楚軍的可能。」陸橫山微微一笑。

    任賢良咯咯的笑了起來,「陸大人實在是太有趣了,照您這麼出兵,就算能取勝,那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勝利,待楚軍稍作修整後必定會繼續捲土重來,況且您覺得楚軍士兵有那麼傻嗎?只怕到那時我們的士兵剛剛打開城門,對方在半路上突然殺個回馬槍,那我們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陸橫山搖頭道:「丞相大人此言差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要有機會擊敗強敵,放棄一兩座城池又何防?」

    任賢良一聽,眉頭頓時擰成一團,嚷道:「敢問陸大人什麼叫『放棄一兩座城池又何防?』,難道說咱們東林國有的是城池嗎?請恕本相不能苛同您這種劃地求和的方法,咱們東林國雖然是三國中最小的一個國家,但還不至於直接向對方開城投降。」

    見任賢良將自己的提議說得如此不堪,陸橫山甚是氣憤,「下臣只不過是打個比喻而已,任丞相卻硬說成是投降主義,大家都是為朝廷辦事,誰不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們安居樂業,四海之內等同一家,西楚、南梁雖是虎狼之師,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就能將他們趕出去,咱們當今的皇上乃一代明君,又何須向他們投降稱臣?」

    「既然陸大人也認為我們能趕走楚梁兩軍,卻又為何還要犧牲兩座城池的代價呢?您知不知道這個時候,咱們的士兵最需要的是什麼嗎?」任賢良停頓片刻,接著道:「是士氣,若是像你說的那樣,這戰還沒開始打,就隨隨便便放棄一兩座城池,咱們的士兵會怎麼想,他們肯定會覺得主帥貪生怕死,甚至覺得咱們的朝廷很軟弱,試問他們還會甘心為朝廷賣命嗎?只怕戰鬥剛打響,他們一個個就會效仿主帥落荒而逃。」

    「想不到丞相大人這般曲解下臣的意思,下臣只好保留意見,一切皆由皇上來裁決。」

    「說不過了就想著去找皇上,我說陸大人,您身為堂堂的兵部侍郎,有些事情在沒有想好之前能不能先不要去虛張聲勢?」任賢良哼了一聲,接著道:「前段時日,皇上讓你統計後方糧草,而你倒好,非要在皇上面前說什麼朝廷兵源太多,糧草很難湊齊,三番五次的奏請皇上裁軍,你難道就沒想過東林國目前兵力嚴重不足嗎?幸好皇上沒有聽取你的意見,要不然你讓我們如何對抗兩國?」

    陸橫山瞪大眼睛道:「丞相大人,請您不要在這裡危言聳聽好不好?下臣那麼說也是為天下百姓著想,您想想看,自從皇上親政以來,開科舉、廢舊制、引水源、懲貪官,每一項措施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當今天下有誰不知咱們東林國出了個仁君,所謂民以食為天,近兩個月以來,老百姓的生活相應得到了改善,但許多郊區的百姓依然過著食不裹腹的日子,為此,下臣奏請皇上裁去一些年老傷殘的兵役,這樣一來不僅減輕百姓的負擔,而且能讓這些為朝廷征戰多年的士兵更好的得到休息,丞相大人,下臣這麼做有錯嗎?」

    「陸大人為朝廷辦事,何錯之有呢?只是本相倒是覺得陸大人的這番話有點溜鬚拍馬的味道,誰不知道咱們的皇上不喜歡聽奉承的話,而您的這番話恰恰能讓皇上聽著高興,說不定能將您直接調任兵部尚書呢。」

    「你——,下臣懶得跟您說。」陸橫山壓住心中的怒火,說著走到殿前拱手朝天子作揖,誰知此時的紹巖睡得正香,只見他整個身體斜靠在龍椅上,雙腿搭在桌前,兩手抱至懷中,腦袋歪到一邊,皇冠前面的串珠全都披在臉上,時不時還打著呼嚕。

    陸橫山苦笑的搖搖頭,上前走了兩步,輕聲道:「皇上,皇上。」紹巖依然倒頭沉睡,陸橫山皺皺眉頭,又往前邁了幾步,微微加重語氣又喊了兩聲,紹巖只是翻了個身,接著又睡了過去,陸橫山嚥了嚥口水,欲要提高嗓門再去催他,一旁的小順子急忙向他使了個眼色,示意他不要驚怒聖駕。

    良久,紹巖緩緩睜開雙眼,懶洋洋的伸了個懶腰,這一覺睡醒真是舒服,不僅精神好,渾身也特別有力,紹巖意猶未盡的打了個哈欠,坐直身子看著底下的那一雙雙驚恐的眼神,也難怪,從古至今,皇帝在朝上打盹並不少見,然而能像紹巖睡得這麼明目張膽的卻沒有幾個。

    陸橫山見皇帝甦醒,趕忙作揖賠笑道:「皇上日夜為國操勞,當應以保重龍體為重。」

    「哦,謝謝陸卿家的關心。」紹巖又好氣又好笑,隨口問道:「方纔兩位卿家各抒己見,不知是否想出相應的對策?」

    聽到皇帝不冷不熱的語氣,陸橫山、任賢良二人不禁面紅耳赤的低著頭,他們豈能聽不出皇帝是在間接斥責自己。

    這時,鄧炳堂徐徐來到殿前朝皇帝拱手鞠躬,透過他那張憂愁的表情,紹巖已然猜到他想說什麼,便道:「鄧愛卿不必多說,朕知道你是想為二位大人打圓場,朕雖然睡著了,但耳朵還很清醒。」

    說罷,紹巖直起身子走到殿下,任、陸二人趕緊把頭埋至胸前,紹巖白了他們一眼,厲聲道:「你們兩個一個是當朝的丞相,一個是掌管兵馬的兵部侍郎,眼下火都要燒到眉毛了,你們倆個還有心思在這裡相互攻擊,你們可真是朕的好愛卿啊。」

    「臣等知罪。」任、陸二人跪在地上齊聲道,紹巖見他們臉色蒼白,身體隱約瑟瑟發抖,便降低語氣道:「一支筷子尚且容易折斷,倘若換作是一雙筷子,一把筷子呢,就算你們力氣再大恐怕,要想折斷這麼多的筷子也絕非易事,同樣的道理,二位愛卿都是我東林國的棟樑之臣,如果你們能收起彼此之間的那點小猜忌,團結一心,咱們又何愁不能擊敗楚、梁二國呢。」

    說到這裡,紹巖回過頭面向文武百官道:「諸位愛卿也是一樣,如今正值國難當頭,咱們應當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人和人之間沒有過不去的坎,朕衷心的希望你們能化解你們之前的怨恨,從即日起,朕不想再聽到任何人在朕的耳邊說其它同僚的壞話,違者一律撤職查辦。」

    「皇上英明,臣等自當謹記於心。」所有大臣跪地高呼道。

    紹巖搖頭一笑:「朕還談不上是一個英明的君主,等到天下不再分裂,百姓遠離戰爭不再流離失所,文臣不再貪錢,武將不再怕死,能做到這些的皇帝才稱得上是一個明君。」

    回到御書房已是傍晚,原本打算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想不到卻因兩位大臣的爭吵而將話題轉移到了另一個問題上,雖說今天在朝堂上一無所獲,不過紹巖的心裡還是挺高興的,一來讓任賢良和陸橫山這對冤家不再針鋒相對,二來緩解了臣子們之間的勾心鬥角,不管他們會不會認真去遵守,至少在他們的腦海裡已經有了團結這個意識。

    老實說,當紹巖看到大臣們相互挽手嘻笑的場面時,內心的確感到很欣慰,畢竟這些人都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枝幹,所謂無風不起浪,任何一人思想上出了問題都將會引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發生。

    紹巖疲憊不堪的坐在桌前,心不在焉的翻閱那些批改過的奏折,不由得歎了一口氣,小順子見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便在旁邊輕聲道:「皇上一定還在為出兵一事犯愁吧?」

    見紹巖光點頭沒說話,小順子眼珠子轉了一下,笑著道:「皇上不用擔心,您可以不相信別人,難道還信不過白元帥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