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第一鬼才

第一卷 東漢末年 第二十一章:明情志,黃巾眾聚 文 / 夢與君同VS諸葛

    卞玉、丁婉聽了,心緒難平,自古多有奇男子,只是,肯為女子作下承諾的有幾何?

    「瑾兒……」

    諸葛瑾伸手止住兩人,想了想後接著說道:「咱們彼此間卻是很長時間沒有傾心交談了,此番我就告訴你們,於我心中,從沒有什麼妻妾地位之分,於我心中,從沒有什麼門當戶對之論,於我心中,從來沒有什麼女人如衣服之念,世俗的一切,對於我來說看的很淡。」

    「玉兒、婉兒,你們兩人應當知道,我心中素有大志,如今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將來,能夠給諸葛家爭取一個機會,只是在我心中,如果讓我以大志與你們作為交換,我只會選擇你們,家人,永遠是我諸葛瑾心中重中之重的份量。」

    卞玉、丁婉兒女聽著諸葛瑾如此說著,再也忍耐不住心中的欣喜,撲入其懷中輕聲抽噎起來,幸福,在這一瞬間,悄悄綻放……

    四人解開了心結,就於亭中相互交談起來,亭外雖然寒風咧咧,卻吹不散濃濃地溫馨……

    「瑾兒,你們快些過來,你父親與你大伯正在書房等你前去。」不知過了有多久,章氏出現在亭邊,衝著幾人大聲喊道。

    諸葛瑾看看三女,強忍著心中的不捨起身離去……

    而亭內,幾人都沒有離開,丁婉吩咐人燒了炭爐,擺上茶具,便親自動手煮茶來喝。

    「姐姐,如今有瑾兒作保,也算是遂了你的心願了吧?我早就知道你心中另有想法,肯定在等著瑾兒回來,只是卻沒想到,你們之間感情這麼深,妹妹我都有些嫉妒了呢!」丁婉為卞玉沏上一杯茶,開口調侃道。

    卞玉聽了雖然有些羞澀,卻直截了當的回道:「我素來眼光很高,也不知怎地,就迷戀上了他,之前因為年齡差異,一直是我心中的結,我一直以為,這一生只會獨自終老的,從來也沒有期盼過,會有一天瓜熟蒂落,只是他如此待我,讓我如何報答?」說著說著就開始歎氣。

    俄而,又抬起頭看著丁婉:「妹妹卻是賢良之人,幫他持家,卻從不計較自己得失,而且妹妹與他相差不多,你看他如今長得已有你我這般高,世人眼光已分不太清,且他素來有大志,也只有妹妹這樣的人,能對他有所幫助,似我這般,才真是一無是處。」

    杜秀娘看看卞玉,又看看丁婉,遂理直氣壯的說道:「夫人曾說過,梅蘭竹菊,各有千秋,沒有什麼可比性的,而且夫人常道,女人不管在有能力,這家還是要靠男人來撐起來的,溫柔嫻淑,相夫教子,也是女人最基本的,你們幹什麼要自己貶低自己呢?」

    看著杜秀娘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兩人不由的笑了起來……

    公元183年冬,冀州巨鹿。

    張角坐於屋內主位,「諸位,如今萬事具備,只待來年便可發動,事成之後,各位將會成為開國之臣,名流千古,望諸公一同努力。」

    屋內下首,依次坐著張梁、張寶、張曼成、褚燕、波才、彭脫、卜己、趙弘、韓忠、馬元義、孫夏、郭太、馬相、張牛角、李大目、郭大賢、張白騎、何儀、劉辟、龔都、黃邵、何曼、徐和、吳霸、趙祗、陳敗、萬秉、吳桓等二三十人,這些人皆是黃巾教於各個地方的頭領,如今聚集一處,正是在商議來年起義之事。

    「主上有命,我等自當努力追隨,只是不知主上將起義的時間定於明年何時?」一眾人中,最有智慧的波才起身問道。

    張角聽了微微頷首,顯然對於波才十分喜愛:「據《太平經》中『順五行』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我已經推算出起義的時間,選定在甲子年甲子日、即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舉行大起義。

    屆時需頭裹黃巾,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並發,定能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一旦我們能夠攻下洛陽,則天下大定矣!」

    「主上好計策,我們以多處開花之策,以朝廷分散的兵力,定會被我們逐個消滅,只要擊潰了朝廷的軍隊,大事定矣!」此次說話之人乃是褚燕,此人歷史上層改名張燕,率領黑山軍馳騁在并州大地上所向披靡,後被曹操收編,也是具有大智慧之人。

    「呵呵……」張角撫鬚笑了,看著屋裡坐著的『濟濟人才』,心中充滿著得意。

    「可惜咱們目前還只是滲透了八個州,在其他的五個州卻是根基太淺。目前,京師附近流民劇增,待事起之時,當能給朝廷予以重擊,我已按老師所安排,暗中將之以官府兵制進行編排,只待時機到來。」京師附近負責人馬元義起身拜道。

    張角聽了更是高興,「嗯,元義做的不錯。諸公,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先輩陳勝、吳廣曾揭竿而起,呼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如今漢庭根基已腐朽不堪,正當是我輩揚名之時。」

    屋內眾人聽得熱血沸騰,同時起身沖張角跪拜:「願隨主上驅馳,為主上征戰天下!」

    「哈……哈哈哈……」一陣陣大笑聲從屋內傳出,震得屋頂雪花絮絮。

    此時,諸葛瑾剛被諸葛珪叫入書房,兩人相見,頓時激動不已,諸葛珪上前一步,將正要俯身拜見的兒子一把拉起,口中不停的道:「好!好!好!如今看去,像是有十六七的少年郎了,我家瑾兒長大了!」

    諸葛玄看著兩人,心緒也是有些難平,三人坐定後,諸葛珪首先開口道:「瑾兒,在山中過的可好?那左慈道人沒有隨你下山嗎?」

    諸葛瑾聽完忽然笑了,點頭回道:「四年來,我學藝也算小成,如今尋常人不得近身,我臨下山時,師父沒有與我見面,師父乃是化外之人,與我多有牽絆反而不好。」

    「今年難得一聚,我們還是先說說來年的計劃吧。如今的諸葛家,早已不必從前,行事更要小心謹慎,人心思動,你招募回來的人均有大才,單單以我們諸葛家為基,不是長久之計,你可曾考慮過今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