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天下四分 第三百一四章:歲月悠悠,八載時光 文 / 夢與君同VS諸葛
「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有四不和:不和於國,不可以出軍;不和於軍,不可以出陳;不和於陳,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中原書院之中,朗朗的讀書聲映和著朝陽,蔥蔥的林蔭間,顯得生機盎然。聽著聲音,顯得稚嫩、清脆,很明顯,這些人中,竟是孩童居多,誰人能夠想到,漢末這段戰亂歷史之上,竟然有著這樣一片淨土。
公元197年底,青州書院正是更名為中原書院,書院之中,在原有醫科、農科、工科、文學等的基礎之上,增加了兵科、謀科兩種,而此時這朗朗的讀書聲,學習的,就是兵科。
其實,吳子作為史上有名的兵法大家,其所著《吳子》更是兵書中的一朵奇葩,諸葛瑾在耗費了不少的精力後,才將其勉強尋了出來,之後又加上了一些他後世有關的認知,可以說,這部巨著,在這大漢王朝之中,絕對是處於頂尖兒的兵法書籍,成為了兵、謀兩科共有學問。
中原書院,秉承著諸葛瑾不分貧富的理念,學院之中,不論身份,只是擇優而錄,當然,這也僅僅只是限於兵、謀兩科,至於那些雜家,學習更多者,還是以貧寒人士為主。
大漢天下,自公元197年戰爭止歇之後,便陷入到了一種安定之中,沒有人對此作出回應或是怎樣,無論是曹操,還是孫堅,亦或是諸葛瑾,都在第一時間選擇了休養生息,只有袁紹處雖然跳脫,只是被打怕了的草原民族也是損失慘重,此時根本就沒有心思進取中原。
中原之地,諸葛瑾先是統屬了手中領地,北至幽州漁陽,南抵揚州漳州,東達沿海,西與曹操相連,西南與孫堅共據江東。冀州,以原州府信都為中心,向著四面分散開,以西之地,盡皆歸屬於并州統屬,以北之地,諸葛瑾將幽州大部與冀州北部相結合,形成了一個新的幽州,以東之地,則被諸葛瑾劃歸到青州統下,以南,則被兗州所得。而原本的冀州,則被諸葛瑾效仿後世的京城,將信都周邊的區域圈了一些進來,形成了一個直轄的中原首府,更名為中京,諸葛瑾更是將原本的政治中心自琅琊搬遷至中京。
在這之後,公元199年起,諸葛瑾下令開始實施土地改革,法令規定,諸葛瑾轄下所有土地,均歸於國有,所有人按法令下達之前的土地擁有數量為比例,國家允許其擁有極少量的私有土地,其餘被國家收回,而後其餘土地又回返至個人手中,只是名義上,卻是屬於國家所有。
這一點上,開始的時候所遭遇到的阻力相當大,只是在諸葛瑾統屬下諸葛家、甄家、糜家等幾大世家相繼響應之後,再加上諸葛瑾手下一眾將士也相繼出面支持,將諸葛瑾早先賞賜下的土地上交國家,之後諸葛瑾更是採用分化拉攏的方法,一年多的時間裡,將治下的世家豪族八層以上的人做通了工作,公元201年之後,土改之策才在諸葛瑾領地內施行了下去。
土改之後,諸葛瑾卻是開始在各地試行新的官制之法,這一次,諸葛瑾沒有直接的頒布法令,反而是由下而上的開始試行新的官制是否可行,先是由縣開始,每一縣下轄若干村,村中官員統稱為村長,是為九品,其身邊做事人員若干,村之上設鎮,稱之為里正,是為八品,鎮之上設縣,稱之為縣令,是為七品,再之上為郡,稱之為郡守,是為六品,再上為州,稱之為知州,是為正三品。而這些,卻僅僅只是掌管地方政務,不涉軍事。
眾多官職中,以中央為首腦,其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部之下又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其中,吏部主要負責官吏的銓選、考課、封爵和勳賞;戶部主要負責戶籍、土地、賦役、倉儲和市易;禮部主要負責科舉考試和禮儀、祭祀;兵部主要負責軍隊的管理和訓練;刑部主要負責刑獄和財政審計:工部主要負責國家土木工程和屯田、水利等。六部的官職為:各部稱為尚書,副長官為各部侍郎,而諸司的長官為各司郎中,副手為各司員外郎。
由下而上,卻是需要一個過程,自諸葛瑾施行之日起,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才將整個的框架給搭建了起來,而此時,漢獻帝劉協對天下的影響已經降低到了最低處,無論是士族文人,還是平民百姓,只知曹、孫、諸葛,卻不再提及大漢王朝。
公元205年,諸葛瑾於治下大封群臣。諸葛瑾卻因拒絕接受劉協封王,其職位未動,封其帳下戲忠為吏部尚書,張昭、陳群、鍾繇為吏部侍郎;封田豐為戶部尚書,管寧、邴原、張紘為戶部侍郎;封蔡邕為禮部尚書,陳珪、何夔、顧雍為禮部侍郎;封沮授為刑部尚書,糜竺、魯肅、趙風為刑部侍郎;封劉嘩為工部尚書,鄭渾、馬鈞、棗祗、任峻為工部侍郎。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兵部,卻暫時為諸葛瑾所掌握,其餘人等,盡皆有著封賞。
另外,諸葛瑾參照後世抗戰期間的一些情況,設置了作戰參謀部,調賈詡、荀攸、程昱、李儒、陳宮五人進入,以五人為主體,其下陳登、呂范、呂岱、杜畿、薛綜、梁習等相繼被調入,至於武將,諸葛瑾卻是暫且按照原來的職位暫且沒動,等到情況明朗之後,再作打算。
諸葛瑾忙碌不停,其他人也沒有就此歇著,公元198年底,在長安城中的曹操設計引誘之下,相繼不少的漢室忠臣冒了出來,在被曹操斬殺了不少後,漢獻帝正是淪為了曹操的傀儡,朝堂之上,再無人敢言曹操不是,曹操的權勢,在其統屬之下,上漲到了極點。
其後,曹操一面加強了各地關隘的駐守,一面開始休養生息。曹操用荀彧之策,以滿寵為監政,賜曹操手令一枚,在其領地之中大肆開展起了「嚴律己,正軍紀」之事,滿寵一路之上,斬殺為惡之人無數,漸漸為曹操贏回了當地百姓的擁護。
另一方面,荀彧提倡官制軍屯,一切在不損及世家大族利益的前提條件下,荀彧將曹操領地中無人土地集中到一處,又徵集了一部分世家大族的土地,開始了為其五年的大規模的農桑計劃。之後,郭嘉提議,曹操仿諸葛瑾早年設立的招賢館,在雍、涼、益三地開始豎榜招賢,而曹操更是親自出面相邀,將自劉璋投降後,便行歸隱不出的張任、黃權、王累、劉巴等人委以重任,相邀而出。
與此同時,荊州孫堅聽從周瑜建議,在長江沿江地帶布下重兵,其後,更是遣其長子孫策與周瑜一道,統兵前往鄱陽湖駐紮,與諸葛瑾部毗鄰相挨,每日操練水軍。
公元199年八月,孫堅上奏朝廷,奏請表自己為蜀王,曹操在三次假意推脫之後,便同意了孫堅奏請,公元200年,孫堅即位為蜀王,統領荊、益兩州,而後不久,交州士燮上表臣服。
而就在孫堅即位的同一時間,天子詔令,加封曹操為魏王,與此同時,依照曹操的意思,天子同時下詔,加封諸葛瑾為燕王。一個月後,曹操即位大點上,中京傳出消息,諸葛瑾拒絕接受封王詔令,同時,改其屬下領地年號為漢,尊靈帝之女劉玥為長公主。
接連的變化,讓得天下人為之側目,而諸葛瑾的一番做派,頓時激起了那些內心之中還尚存漢家臣子心思的一眾人才,投奔中原之地的人,一時間紛紛擾擾。
半年後,公元200年十月,曹操用郭嘉之計,暗自在劉協的飲食之中放下慢性毒藥,至此,漢獻帝劉協便一直處在病痛之中,因無子嗣,遂加封曹操攝政,公元206年三月,身子一直不曾見好的漢獻帝劉協,病亡在自己的宮殿之中,天下大慟。
漢獻帝無子,其死後,漢家天下頓時為天下人眼熱起來。秦暴而百姓揭竿而起,楚漢相爭,而後有四百年大漢江山,至如今,可謂已經是走到了盡頭,而此時,天下間有能力者,不過曹操、孫堅、袁紹、諸葛瑾四人而已,而如今,曹操、孫堅兩人已經是魏王、蜀王,無王爵稱謂者,只有袁紹、諸葛瑾兩人,先天卻是失卻了優勢。
公元206年四月,漢獻帝劉協下葬,天下間的氣氛卻從開始的穩定之中,變得極為詭異起來。五月,曹操最先傳檄天下,言及長安乃是漢室正統皇城,今獻帝亡,劉氏無後,然則國不可一日無主,曹操便攜傳國玉璽,暫時接替,直至尋找到劉氏血脈之後,再將皇位轉讓過來。
而此時,北方袁紹、南方孫堅相繼扯出旗號,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漢失其鼎,自然是有德者居之,而在兩人發出呼聲之後,便迅速的行動了起來,平淡了八年之久的天下,因為漢獻帝劉協的亡故,再一次的陷入到了動盪、硝煙之中……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