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第一鬼才

第七卷 天下四分 第三百五五章:決議守孝,曹孫皆動 文 / 夢與君同VS諸葛

    一年,整整一年的時間,諸葛瑾所屬的勢力沒有絲毫動作,諸葛瑾就於中京城郊章氏所安葬之處建了一茅屋,每日間以素食為三餐,讀讀書,寫寫字,更多的時候,諸葛瑾是在想念著章氏,望著頭頂上日月轉換,唯一不變的,似乎只有那埋藏在內心深處的記憶,久久醞釀。

    對於諸葛瑾突然之間做出為章氏守孝的決定之後,諸葛瑾的那些手下就分作了兩派,並不是所有人對諸葛瑾的做法都能夠認可的,就連一直坐鎮後方,對諸葛瑾默默支持的田豐,這一次都明確的提出了反對的意見。為人子女者,盡孝,乃是天經地義之事,只是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諸葛瑾身上,就顯得有些不同,最為主要的,就是他的身份。

    身為君者,凡事不能由己任意妄為,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君者,意思到了即可,總不能因為章氏病故,就將國家置於不顧,就將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置於不顧。

    當然,有反對的,就必定有贊同的,就如同孔融、管寧等人,對於諸葛瑾為母守孝這件事情就大加贊同,他們認為,一個人無論身份地位如何,都不能忘本,一個人,首先他是一個子女,而後才是其他,更何況諸葛瑾身為君主,這樣的做法,更加是為天下百姓樹立了一個典範,讓今後乃至後世之人明眼看著,他,諸葛瑾,乃是一位仁人明君。

    無論贊同,或是不贊同,對於外面的各種說法,諸葛瑾是不置一否,為章氏守孝,並不真的就是他頭腦一熱而做出的決定,正如同田豐所言,他的身份地位不同了,身為一個勢力的首領,他一個人身上所代表的,已經不再是他一個人了,那是關係到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的切身。雖然說這樣的說法有些過了,只是一個國家,不能沒有了君主,如今他諸葛瑾的勢力,也是這樣,而在經過了幾日的深思熟慮之後,他最終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自公元208年初開始,諸葛瑾所部幾乎上沒有停歇的征戰了半年的時間,無論是士卒還是將領,都需要時間來休整一下,更何況,戰爭,打的可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人數,同時在幽州、豫州、司州、揚州、并州展開戰爭,對於後勤方面,也是一個極大地考驗,確實是需要時間來休整下了,此為其一。其二,雖然說在戰爭之初,因為是出其不意,所以戰事進行的都很順利,只是這樣的結果,卻是諸葛瑾同時將正在僵持著的孫堅、曹操兩人都得罪了,雖然說成功的將袁紹的勢力連根拔起,而且也將公孫瓚擊回老窩,只是無論是袁紹還是公孫瓚,他們兩人不過是疥癬之患罷了,他真正的敵手,卻是曹、孫兩人。

    而三者,才是他內心之中一點兒的私心在其中,對章氏,因為平日忙碌的緣故,他幾乎很少能夠有時間陪在她的身邊,對於母親,他的心中有著一股濃濃的愧疚,章氏在的時候,他沒有能盡到孝心,也只有在此時,盡量的去做些什麼,以彌補他內心之中的那種歉疚。

    也許是因為思念的緣故,諸葛瑾覺得有時候時間過得真慢,可謂是度日如年,對章氏的想念,在心中瘋狂的滋長著,同樣,也許是因為思念的緣故,諸葛瑾又覺得有時候時間過得太過迅速,如同是白駒過隙,只是望著一處發了個呆,再醒來時,已經日昇日落。

    諸葛瑾在城外常住了下來,二弟諸葛亮、三弟諸葛均兩人會不時的過來陪伴一下,如今諸葛亮充當了諸葛瑾與他手下那些人的聯繫紐帶,雖然說諸葛瑾是在為章氏守孝,他卻也不會在這一年之中就什麼也不去做,有些事情卻是必須要他親自處理的,諸葛亮就充當了這個傳話之人。而諸葛均,在章氏病故之後,諸葛珪彷彿是遭受了打擊,精力也是大不如從前了,自外人的視線中逐漸的淡了出去,諸葛家一家老小的事情,便落在了他的頭上,這些日子來,也是忙得前腳兒不搭後地的,不過,他也會固定的每隔幾日,便過來坐會兒。

    時間,轉眼便到了年底,一般的情況下,過年的這段時間,是最為熱鬧的,尤其是在諸葛瑾治下,不僅僅是因為著人口多,最主要的,是諸葛瑾在對待百姓之事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寬容,較之早先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都要更加多上許多,只是今年的春節,中京城中,卻顯得格外的冷清,非但是沒有過多的嬉笑鼓聲,就連悶頭兒上早早便會掛起的燈籠,也不見蹤影。

    原來,章氏病故的事情,在百姓心中,雖然並不能帶來多少的衝擊,只是對於諸葛瑾守孝一年的之事,百姓卻是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關注。百姓是最知道感恩的,十幾年前,他們過得是怎樣的日子?更甚至,二十、三十幾年前,他們過得,又是怎樣的日子?而如今,他們一個個,過得卻是怎樣的日子?而這些,卻是如今這個穿戴著孝衣的人給予他們的,這樣的恩情,他們卻是無以為報,對諸葛瑾的敬意,卻是在悄然之間轉換到了章氏身上,沒有人組織,沒有人反對,他們自發的,用自己的行動,沖諸葛瑾表述著他們對他的敬意。

    對於此,諸葛瑾只是將那濃濃的感動收在心中,卻沒有提出拒絕,要知道,即便是在經歷了幾千年的後世,若是家中有著人去逝,頭年中一切喜慶兒的東西都是不會見的,對於此,諸葛瑾還能說些什麼?難道說,讓他出面去勸阻那些人?還是說,讓他站出來做個表率?

    不能,都不能。不過,對於發生這樣的事情,諸葛瑾自然也不能一點兒表示也沒有,中京城中,諸葛瑾遣人挨家挨戶送上一些糧食、乾肉,也算是對那些可愛的百姓一個另類的補償吧。

    此時,北地早已在冰雪的覆蓋之下,戰爭自然也早就止歇了,然而天下之事,卻並不會因為著諸葛瑾的止戈,就陷入到平靜之中。在最初諸葛瑾檄文傳至的時候,孫、曹兩人是著實的鬱悶了一陣子,原因無他,任誰被人打了一頓之後,在他正準備要還手的時候,對方忽然間吼了一句不打了,哪裡能心平靜氣的接受下來?

    曹操與諸葛瑾最為有著利益衝突之處,就是在司州,只是諸葛亮早先已經將那裡佈置了一番,雖然說被諸葛瑾召回來的有些匆忙,卻是將各地的兵力優化了一下,再加上後來諸葛瑾的止戈之令,單只是固地防守,對李典、黃敘他們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即便是曹操那邊有著郭嘉、司馬懿這樣的人才,兩人不出城,不上當,任誰也無可奈何,天漸漸冷了起來之後,曹操便停下了這種沒有多少意義的進攻,而孫堅這邊就不相同了。

    關羽軍進駐樊城之後,幾乎上就算是要抄了孫堅的老巢了,而且在長江之上,諸葛瑾更是將所據之地推進到了江夏,孫堅老巢這邊,最為富庶的幾個地方,如今都陷入到了刀兵之中,這讓孫堅如何肯就此干休?孫堅手下,謀略最為出眾的,便是周瑜、法正兩人,原本還是有一個龐統的,只是突襲成都之戰,因為他擅自做主將兵,為孫堅所忌,而後卻是將其變相的軟禁了起來。江夏那邊,因為著孫策身在那邊的原因,便被派往了江夏,而法正,卻是被其帶著,去往了襄陽,接到諸葛瑾止戈守孝的消息之後,孫堅只是稍微沉默了一下,眼神間,恍惚見到了當年汜水、虎牢關下的那種情誼,只是隨即,便堅定的繼續實施著他自己的謀劃。

    江南之地,雖然已經是進入到了寒冬,河流卻仍舊不見冰封,就連空氣,也不見多少的冷意,孫堅的想法是不錯的,他本來是想著借諸葛瑾不出的這一年的時間,將早先丟掉的地方收攏回來的,只是沒想到,這關羽實在是一個硬骨頭,他啃了半天,卻是不見損傷了多少。兩三個月時間的的征戰,孫堅卻是不得不承認了一件事情,論起手下士卒的精銳程度,比之諸葛瑾來說,他確實落後了許多,而且,就算是天氣允許,已經臨近了年關,士卒思鄉之情,卻是越發的濃烈起來,就算他是孫堅,荊州之主,卻也沒有辦法消除掉這般想念所帶來的影響。

    若只是這樣也就算了,偏偏周瑜那邊,對上全力防守的沮授,也是沒有討到好處,損失不小,卻並無多少建樹,孫堅在心疼只餘,也只能感歎自己幸運,要知道,他所有的損失,都是在諸葛瑾手下全力防守的情況下損失掉的,而諸葛瑾軍最為強大的一面,卻是進攻,他實在是不敢想像,若不是諸葛瑾下了只許守不許攻的命令,他的那些大軍,又能支撐多久?想到這些,孫堅心頭,頓時被籠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雲……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