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第一鬼才

第七卷 天下四分 第三百五八章:調兵遣將,劍指鮮卑 文 / 夢與君同VS諸葛

    「你們……也是如此想法嗎?」諸葛瑾目光轉動,見眾人臉上露出的,幾乎上與蔡邕一個意思,心中不由的微微沉了下來,國人內鬥,由來已久,縱觀古今,將大好江山拱手讓與外族的,亦是不在少數,難道就從來沒有人想過,那被外族奴役的國人,那種暗無天日的畜生一般的生活,實在是一個民族的悲哀嗎?難道說,就連他手下的這些人傑,也不能夠免俗嗎?

    「不錯,內不安,何以安外?還請主公慎思之。」沮授起身,對著諸葛瑾拜了一下,語氣誠懇的對著諸葛瑾進諫道。也許是在外面帶兵有些久了,沮授身上,卻是多出了一絲果決之氣,尤其是在長江之上一連串的勝利之後,這一年的時間中,對於戰爭的渴求,遠遠的超過了之前的數年,甚至數十年,只是這些,於他本人,卻並無察覺。

    沮授言罷,雖然沒有人再出面回答,點頭附和之人卻是不在少數,這樣的情形,雖然說諸葛瑾心中早已有了估計,卻也讓他的臉色變得更是陰沉了許多。

    其實,在諸葛瑾心中,對於所謂的內外,到不會真的就刻意去做一個界定,背景不同,社會現狀不同,國家實力的不同等等,這些都是會有著一個影響的,至於說究竟是先內後外,還是先外後內,諸葛瑾心中,自然有著一桿秤,他所在意的,是眾人的這種思想。

    他不會如同吳三桂那樣,為了一己之私,放女真人入關,借外人之手除去敵人,而將大好的河山,讓蠻夷之人統治數百年,同樣的,他也不會如同抗日戰爭之時,僅僅只是為了自己的統治,而不顧天下百姓的疾苦磨難,硬是要打著一個「攘外必先安內」的名頭,肆意的與列強合作,消磨國人的抗爭力量。內也好,外也罷,他諸葛瑾所要做的,就是立意在百姓之上,只要是與百姓,與民族有益的,他就會去做,至於說這天下最終為誰所得,對他而言,無非是一爭高下罷了,勝王敗寇,但求無悔。

    歷史之上的三國,正是因為著三家的長期爭霸,讓得大漢王朝之上的百姓人口銳減,最嚴重的時候,三國人數總和,不足漢末的十分之一,試想一下,這樣的一個人口基數,而且長期戰爭之下,剩餘的人口,也多是老弱婦孺,真正的壯丁,能有幾何?也是因為這樣,才會在晉建國不久,就被北方的遊牧民族入侵,開始了長達近四十年時間的「五胡亂華」。

    諸葛瑾不願,也不想再走上歷史的舊路,他要為這大漢民族,為這天下百姓,留下另外一條道路,那種民族的悲哀,在他有能力去避免,甚至是消除的時候,他義無返顧。

    「塞北苦寒,塞北之地百姓的生存狀況,想必諸位也知曉一些,關外那些人,一旦牧馬南下,所過之處寸草不留,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中原爭鼎,非是一日一夕可有所得的,戰爭之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意外,誰又能保證,自己就真的能夠走到最後那一步?爭鼎中原,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著中原之地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單單只是我們一家,而是整個大漢,曠日持久之下,北地的遊牧民族一旦南下,誰又能抵擋得住?中原之地的錦繡江山,又該是一幅怎樣的劫難畫卷?」諸葛瑾深深吸了一口氣,強自壓下自己心中的激盪,緩緩開口道。

    屋中,很快就陷入到了沉寂之中,諸葛瑾低沉的語氣,讓屋中的眾人心有慼慼,他們心中,好似霍然間醒悟過來,這才開始正視其北地的少數民族來。

    「北地氣候惡劣,更兼得缺水短食,若要北征,必須要有時間來準備。」眾人之中,田豐主管著後勤事務,對戰爭,他可以不去理會,然而在物資的調派上,他卻是不得不慎重起來。

    諸葛瑾臉上,總算是輕鬆了一下,田豐之意,很明顯已經贊同了諸葛瑾的提議,雖然說對於諸葛瑾所言的那種結局,他心中其實並不大相信,然而卻不可否認的,他被諸葛瑾說服了。

    「如今孫、曹結盟,兵馬調動之上,卻也不能過多,只是太少的話,又不能有多大的作用,主公是否要在考慮一下?」與田豐差不多,程昱對於北地的事情,也不是很上心,在他們看來,那些不過是些蠻夷之人,只要諸葛瑾強大,根本就不足為慮,他心中很是有些不能明白,為何諸葛瑾對於此會如今堅持?想了又想還是起身勸說了一句道。

    「此事我已有了考慮,各地守卒,基本上不會有太多的變動,此次出征,我只計劃帶上十五萬前往,對於此,我只有一點要求,那就是要精銳,也必須是精銳。」諸葛瑾沉吟了一下,對程昱的話,他不能不放在心中,隨即接著說道:「各地防守,每一處我調兵之地,將後備的預備役派上來頂上,只是防守的話,他們也足以一戰了。」

    「諸位,北地不靖,我心不寧,北地平時,便是我大軍發動之際,這天下,能否有著我等的一席之地,便在其中了,還請諸位勿要懈怠,須知用在一時之兵,哪個不是千日之養呢?」決心既然已經定下,諸葛瑾自然不會讓自己過多遲疑,他為君,有些時候,也必須展露出他自己的魄力,霍然起身,對著眾人慷慨激昂的高聲說道。

    「願為主公,誓死一戰……」「願為主公,誓死一戰……」「願為主公,誓死一戰……」

    「好,既然如此,你們回去之後,便開始準備吧,稍後我會將調派的具體事宜發回各地,待來年開春,我大軍出塞北征。」諸葛瑾臉上,笑意一閃而過,而後漸漸變得鄭重,對著眾人沉聲道,其心頭,一個念頭卻是忽然閃現:軍心可用,士氣可用啊……

    隨即,眾人又討論了些其他事情,這才各自散了,眼看著天色尚早,諸葛瑾轉而去了諸葛珪的院子,在與父親長談了一番之後,諸葛瑾才回了自己府邸。

    之後的時間中,一道道命令自中京傳遞而出,而後,不斷的有著大將帶著手下精心挑選出來的士卒趕至中京,直至年底的時候,人數已經突破到了十萬,而且仍舊在持續的增長著,只是速度比起之前,卻是慢了起來。而在趕回來的人當中,有著關羽、龐德、顏良、文丑、徐榮、董襲、張遼、徐晃、李典、太史慈十員戰將,每人帶部曲一萬,皆是精挑細選的上上之人,謀士之中,除去隨行的賈詡、荀攸外,還有著沮授、鍾繇、魯肅三人,只是觀其陣容,就可知道,諸葛瑾心中,對於此一戰,是抱著怎樣的一個決心了。

    各地之中,在諸葛瑾調派人手的同時,對各地的防務也略微做了調整,於禁、梁習兩人牧守幽州,黃忠、戲忠二人牧守并州,趙雲、程昱、諸葛亮三人牧守司、豫兩州,李儒、陳宮、蔣欽、呂蒙等人牧守揚州,其餘兵馬調動,更是頻繁不已,鬧得曹操、孫堅兩人,都將目光定在了不斷動作著的幾地,眼神之中,濃濃的戰意升騰而起,只是可惜,面對著志不在此的諸葛瑾,他們兩人這次,卻是注定要失望了。

    公元210年二月,久經戰火的大漢土地上,仍舊是詭異的安靜著,諸葛瑾不動,曹操、孫堅兩人亦是不動,此時的他們兩家,正忙著爭取時間,發動著各自領地中的變革,雖然他們亦是渴望戰爭,只是兩人此時卻不會主動去招惹諸葛瑾,而在這難得的安靜之下,北地塞外,卻是意外的燃起了烽火,讓孫、曹兩人在詫異的同時,內心之中卻也升起了濃濃的忌憚。

    諸葛瑾的動作,可謂是跌碎了一地的眼鏡兒,不過,對於他們的想法,諸葛瑾卻是沒有理會,此時的他,已經滿腦子的在思索著,該要如何將北地納入囊中。

    大軍一路行至漁陽後,短暫的修整了兩日,而後諸葛瑾卻是開了一個簡短的小會,眾人商議後,決定暫時放下實力強勁的匈奴,轉而專心對付已經開始衰弱的鮮卑,決議以後,大軍再次開動了起來,向著遼西方向而去。

    鮮卑人的聚集之地,一般都是在水草肥沃之地,才會凝聚起來,在秦長城更北處,遼河就坐落在此處,經年河流的衝擊、沉澱,卻是逐漸形成了一塊兒不小的沃土,被稱之為遼河平原。平原上,因為水草肥沃,隨處都可見到鮮卑人那圓圓的帳篷,牧馬放羊的身影也是隨處可見,頭頂之上,湛藍的天空如同洗練過的,讓人看著心曠神怡,誰也沒有想到,這般寧靜之下,一股暗流卻是湧動的越來越劇烈起來。

    這一日,一支萬餘人的隊伍悄然摸近了這裡,牧民們喜氣兒的看著牛羊,貴族們卻是不時的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處,欣賞著那自漢地強搶而來的婦人、歌姬,不時的喝上一口酥油茶,或者是飲上一口馬奶酒,倒真是悠然自得,喧鬧中的他們,誰也沒有注意到,案幾上面擺放著的杯樽之中,一層一層的波紋蕩漾開來……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