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第一鬼才

第七卷 天下四分 第三百六八章:魏延用計,橋蕤恍惚 文 / 夢與君同VS諸葛

    司州這裡打火熱,雍州這邊也是相差無幾,戰端開啟了近兩個月,讓人奇怪是,荊國孫策卻是一直按兵不動,靜待著諸葛瑾將南方防守一一佈置完成,對於此,曹操很是不滿,幾次催促,均被孫策搪塞過去,就連諸葛瑾,對於孫策反應,都是滿腦子疑惑。

    公元214年六月,正是炎炎夏日時候,炙熱日頭像是要將人烤乾,空氣沉悶讓人懨懨欲睡,襄江東面三百里處,棗陽城赫然屹立,其東北處,泰山山脈拔地而起,按當地人說法,巍峨峰巒,壓迫棗陽抬頭不見太陽,當然,這樣說法,雖然有些誇張,卻很好向人們展示出來泰山雄壯。

    武帝時期,國力強盛西漢,徹底將泰山封禪之說發揚了光大,只是東漢沒落,至此戰亂幾十年間,封禪,早已成了可有可無之事,只是,每當有人臨近棗陽附近時,一眼便能遠遠望見那泰山之巔\u2014\u2014玉皇頂,一股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這是古人血脈中千百年來延續至今,只是此時棗陽城外,一群人悄然隱匿在不遠處一片丘陵之中,對於遠處遙遙聳立泰山,他們心中卻並沒有多少敬畏之心,眼神中流露出,反而是一抹陰森嗜血寒意。

    文長,如今是不是可以動手了?抬頭望了眼頭頂上正中日頭,一個四十模樣漢子眼中戰意閃動,衝著旁邊一人出聲問道。

    長文?竟然是他嗎?熟知三國歷史人都會知曉,這正是魏延字,歷史之上,那個至死為諸葛亮神話添上濃重一筆悲劇人物,而究其最終原因,卻只是因為其腦後生反骨,以致最終為諸葛亮所算計,死於馬岱之手,只是此時,其緣何會身在此處?

    基本上,熟悉軍旅人都會知道,凌晨時候,卻是人一天之中最為困乏時間,也是發動夜襲最佳時間,而如今正是大白天呢,此人提及,為何也是襲營之事?難道說,這人癡傻了不成?而事情,卻恰恰相反。

    六月天,日頭太過毒辣,而正午時候,尤為如此,此時,卻也正是另外一個守衛最弱時刻,而這一點,卻正是漢子身邊人最先發覺,並親自驗證了。

    陛下如欲要竟全功,還需在忍耐片刻。魏延轉過頭,躬身對著漢子拜了一下,其面前這人不是別人,卻正是孫策。孫策與壯年時候孫堅幾乎相若,乃是一沙場悍勇之人,天生勇將,相較於處理國事,他更願意親赴戰場,在那無邊殺戮中尋找到自己慰藉。

    好,朕就再等上一等。沉默良久,孫策卻是對魏延退了一步,因為魏延口中竟全功,他心中十分明了那是所謂何事,這短時間,明面上雖然說他一直按兵不動,然事實卻並非如此。諸葛瑾勢力太過強盛,以曹操一人之力,必然阻擋不住其鋒芒,若是三家諸侯只餘下兩家,那麼孫堅覆沒,也已逼至眼前,歷史之上孫策能夠有著赫赫威名,自然也不是易與之輩,雖說因為諸葛瑾意外之間救了孫堅一命,以致讓孫策直到如今才真正走上台前,孫策此人,卻也非是可以小覷,而要動手,就必須尋找那絕佳之機,魏延到來,正好給孫策提供了這樣一條道理。

    大浪淘沙,最終諸葛瑾佔據了中原之地,而其帳下,已經展露在世人眼中戰將,就已經多不勝數了,似魏延這樣身負傲氣人,自然不會將其定為首選,自然而然,孫策就進入到了魏延眼中,也許歷史車輪太過不可阻擋,對於曹操,魏延一如既往沒有放在眼中。

    很快,做出了決定魏延便在孫策軍中做了一小兵,後憑藉著自己積攢功勳,陞遷為校尉,而後,更是憑藉著作戰勇猛,進入到了孫策眼中,如今計策,就是魏延對孫策提出,在與周瑜商議過之後,便被定了下來,而後交給了魏延親自實施,而他們面前棗陽,便是計劃中第一個環節,也是其中最為重要一個環節。

    棗陽城,城守乃是袁術舊部橋蕤,當年偷襲琅琊失敗後,被高順俘虜,之後硬挺了四年,一直到袁紹亡後三年,才投降了諸葛瑾,最開始時候,是被諸葛瑾扔給了高順,對於橋蕤那種誓死如歸氣勢,高順打心眼兒裡喜歡,是以對其格外照顧,再之後,高順出面為其進言,後為諸葛瑾調遣至棗陽,成為了一地太守。

    棗陽北面、東面之地,新野、義陽、平春等地幾乎上連成了一條直線,直直將與孫策勢力隔斷了開,而新野、義陽等地守將,正是雷薄、陳蘭、丁斐、華彥、孔順、何茂等人,他們之中,不是袁術舊部,就是袁紹舊部,在諸葛瑾帳下,也算是有著不小勢力,橋蕤在他們之中,有著很大影響力,雖然對於此,橋蕤從來不甚在意。

    義陽,便是魏延家鄉,雖然說其投奔孫策之後,大多數時間都身在荊州,卻不妨礙他得知老家中消息,在知道了這一片區域佈局之後,魏延計策,便隨之而產生了,那就是生擒橋蕤,而後以橋蕤作為突破口,順勢將這偌大一片土地佔據在手中。隨即,在周瑜簡單補充了一些漏洞之後,周瑜親自坐鎮江夏,以威懾蔣欽水軍,而後,孫策則悄然將襄陽士卒抽調了一半,帶著五萬大軍晝伏夜出,在趕到棗陽附近之後,更是悄然潛伏了半月時間,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一擊致命機會。

    時間在煎熬之中悄然走過,轉眼又是三日時間走過,中原之地戰爭愈演愈烈,司馬懿與諸葛亮對決更是到了最精彩地方,而就在這個時候,一直潛伏不動魏延忽然間動手了。

    諸位將士,新野、棗陽、義陽等地,原本就是荊國土地,漢人無恥,強佔家園,將士們,你們都是荊國大好男兒,你們願意隨一起,將原本屬於們東西拿回來嗎?已經不是第一次帶兵了,雖然說如此大規模還算是第一次,魏延卻沒有一點怯場,望著那黑壓壓一片人頭,他心中升起,只有濃濃興奮。

    願意\u2026\u2026願意\u2026\u2026沖天戰意與暴虐氣息升騰而起,當兵,不就是靠著一種信念,才有這視死如歸情操,不就是靠著那縈繞耳邊家國天下,而誓死抗爭到底嗎?

    壓抑了許久時間,魏延心中很清楚,這些士卒士氣早已不在,這也是為何魏延一露面,就當先提及仇恨,提及家園原因,而結果,很明顯效果不錯。

    一旁,孫策眼看著魏延一番動作,心中暗自點點頭,這魏延果然與眾不同,再加上他那一身不遜於自己武藝,孫策發覺,自己對其信任,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加多了起來。

    陛下,請下令吧。魏延霍然轉身,對著孫策躬身拜道。

    請陛下下令\u2026\u2026請陛下下令\u2026\u2026魏延身後,數萬將士跟隨著拜倒在地,衝著孫策大聲請令道,聲音逐漸匯聚在一起,如同滾滾雷聲,直衝霄漢。

    好,眾將聽令\u2026\u2026孫策被眼前這一幕一刺激,心神不由得激盪起來,眼觀在最前方眾人身上一一掃過,而後大聲叫喝道:第一個攻入棗陽城中哦者,官升三級,上千斤。

    轟\u2026\u2026士卒隊伍,頓時炸了開了,征戰沙場,過得就是朝不保夕生活,想要陞官,就必須要在意外無處不在戰場上拿下足夠功勳,這確實是一件不容易事情,而孫策所允諾事情,卻是他們這些人望眼欲穿獎賞,還哪裡能夠保持住淡定?

    殺\u2026\u2026他們這些人,距離著棗陽也是不遠,因為棗陽城外丘陵甚多,雖然可耕用農田也不少,單只是丘陵,卻足夠將孫策這些人隱匿起來,而如今突然殺出,頓時將城門守卒打了個措手不及,再加上城門口處堆積百餘百姓,幾乎只是在孫策軍衝出瞬間,便在守城士卒茫然時候,將尚未來得及關上城門佔據了下來。

    橋蕤,故主袁術亡於諸葛賊手中,汝如今卻與賊效忠,不知公路將軍在九泉之下,知道如此只是,會不會死不瞑目。魏延聲音有些縹緲,讓人一下子分不清楚他身在何處。

    橋蕤匆匆趕來,沒想到迎接自己,卻是這樣一句誅心之言,袁術雖然說去世已久,投降這件事情,卻是他生平自以為最大恥辱,此時魏延一言揭開,橋蕤心中頓時變得茫然起來。

    對諸葛瑾,在橋蕤看來,絕對是一代明君,況且諸葛瑾也從未因為其降將身份而小覷了他,而對袁術,雖然說袁術是其四世三公之後,卻公然行大逆不道之舉,更是欺壓、壓搾百姓,兩相對比之下,袁術實在是上不了檯面,對於此,橋蕤心中,自然是糾結萬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