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馳騁官道

第一卷 金麟潛池 第六十二章 悶罐 文 / 言者春曉

    第六十二章悶罐

    江林濤從一開始就沒有想把自己套在木梳廠上,所以很多具體性事務都是劉新明在負責,木梳廠他打通銷售渠道之後,很多東西只需要蕭規曹隨就可以了,他隨時都可以脫身。

    「嗯,你是組織部門培養的後備幹部,作為幹部,既要干實事,又不能完全被細枝末節絆住,能從宏觀上指導工作……」

    金科長微微想了一下繼續說道:「像你們這樣的選調生是我們組織部門為市縣裡面培養的後備幹部,不是為企業輸送人才的機構,你能在工作上做到該一竿子插到底的時候,就插到底,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既到位,又不越位,這很不錯。」

    金科長原本對江林濤這個被市委書記看上眼的年輕人也是抱著一種懷疑和審慎的態度,以為江林濤不過是運氣好罷了,但是通過這些天的電眼和對江林濤的觀察,對江林濤也有了一個很直觀的認識,這個年輕人有能力不說,還很有做幹部的天賦,對很多事情的拿捏很有分寸感。

    分寸感,這恐怕是很多幹部在仕途打拼多年才會略有心得,有的人也許一輩子也掌握不了其中的精髓。

    和這樣的人談話既省心又愉快。金科長見江林濤聽得很認真,繼續道:「你們這批選調生已經在基層鍛煉了一年了,已經基本熟悉了基層的工作,市委組織部要在七月中旬組織你們這批掛職鍛煉的選調生進行培訓,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再經過培訓總結,對你們既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也是一個提高的機會,所以培訓很重要,你手上的工作也很重要,關係到明溪鎮今後的發展……你要好好安排一下時間。」

    江林濤很珍惜組織部來調研的機會,也希望在金科長等人這裡留下一個好印象。和金科長的談話持續了一段時間,從辦公室出來,江林濤心裡對自己剛才的表現還算很滿意,金科長看來對他的表現也挺滿意的。

    江林濤又一種緊迫感,特別是市裡將原來的龍勝區和天生縣合併,設立龍勝、天生以及江對岸的江橋三個區的方案已經上報到國務院了,借助南巡講話的東風,要不了多久就要批復下來了。

    那等於是多出了一個縣出來,一下就有很多位置,如果這個機會錯過,那真是太可惜了。江林濤也不想等到兩年鍛煉完了,讓組織部按部就班的安排他的工作。

    江林濤希望能早一點成卸下掛職鍛煉的頭銜成為實職性的幹部,雖然按照慣例,他需要在基層工作兩年,但是凡是都有破例的時候。

    掌握他去留的,還是市委組織部和縣委組織部,而他在裡面關係都沒有,市委書記吳善濤雖然受到市委書記的關注,但是市委書記管的事情很多,說不定一轉身,他這個小人物就一下拋在腦後了。市委書記的關注想要轉化為下面人的行動,他還需要努力。

    組織部的培訓市委組織部分管這方面的副部長肯定要參加,說不定市委組織部組織部長都會出席,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若是能夠好好把握一下,在組織部的領導面前再露露臉,加深一下印象,也許機會更大一些……

    不管哪種情況,市委和縣委組織部調研結束後,他都得盡快去一趟粵東,在培訓班開班之前,解決一些後顧之憂,好輕裝上陣。

    接下來幾天江林濤幾乎又是連軸轉,江林濤也和劉新明進行了分工,劉新明去基本達成意向的滬江,他去還沒有完全落實的粵東。

    不過,臨行前,江林濤也是忙活了幾天,他這次去粵東可不是單獨一人。他準備帶著幾十號人浩浩蕩蕩的南下。

    江林濤通過黃忠高在粵東那邊聯繫了幾家招工的企業,這些人就是跟著他一道去粵東打工的。

    這個事情也不需要投入什麼錢,完全是無本經營,江林濤在羅大平和何天明面前戲稱為「無煙工業」,其實「無煙工業」本來是對紅燈區的戲稱,被他套用到這上面來了。

    羅大平和何天明聽他說明好處之後,也是大力支持,江林濤之前已經和不少年輕人打過招呼,吹過風。

    江林濤知道還是有不少人思想保守,所以也還是想了很多辦法,故意製造了一些緊張氣氛,有競爭,報名的人反倒更多了,江林濤從各村挑選出來一些有些文化的年輕人,對他們進行一些必要的培訓,才帶著他們上路了。

    這些農民工兄弟都還沒掙到錢,自然是非常節約的,坐的是最便宜也是最慢的悶罐車,即使這不是鐵路運輸的高峰期,但是車廂裡依然塞滿了人,腳踵相接的坐在車廂裡。

    這大熱的天,這麼多人,所以車廂裡滿是混雜著汗臭,甚至尿臭以及他們自備的農家乾糧的味道,污濁的空氣熏得曾思濤簡直受不了,他可從來沒遭過這麼大罪。

    而和他一起出來的這些農村的年輕人,好多都是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坐火車,在剛出家門時的那種離愁別緒、故土難離的情緒,很快就在滾滾的車輪聲中漸漸的被沖淡,即使是這樣的悶罐車也讓他們興奮和新奇,不住的和旁邊的人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時而驚歎著車外的景色,時而憧憬著在粵東的日子,倒也談。

    看著這些年輕人興致勃勃的樣子,江林濤心裡也微微有些被觸動,這片土地上過的人最是堅韌頑強,隨便把他們放在那裡,他們很快就會適應……

    由於是政府有組織的人員流動,一行人到了粵東地面倒是沒遇到太大的麻煩。江林濤把這些人安頓好之後,江林濤心裡也想著,這些人就等於是革命的火種,只要他們立住腳了,家裡的親戚朋友到這邊也能有立足之地,就會和黃忠高一樣,帶動親戚朋友也過來。到時候明溪不少人都能受益,老百姓臉上能發出內心的笑容,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把這些人安頓好之後,江林濤並沒有急著去聯繫需要工人的工廠,好再組織一批人員過來。

    而是準備先去特區找之前有些聯繫的景雲外貿代理公司先落實木梳廠外銷的事情。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要辦——那就是王賀的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