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馳騁官道

第四卷 初露崢嶸 第四十八章 遊說 文 / 言者春曉

    第四十八章遊說

    邱成敏離開之後,江林濤仔細的琢磨了一下這件事,要修這條路,縣裡沒誰會反對,而邱成敏這麼爽快的答應和他一起幹,這也讓江林濤很有些感觸,江林濤覺得邱成敏的歸附固然有他展示實力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還是他是站在理光縣的角度在思考問題。邱成敏才會這麼爽快。

    這縣裡的幹部絕大多數幹部都是本鄉本土的,他們當中絕大多數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除了那些的確只想往自己口袋撈錢的人還有一些跟著那些貪污受賄隨波逐流的,很多幹部還是能夠分清楚是非好壞的,其中也不乏有些很有思想、很有能力的人,只是這些人受制於一個保守和不良的大環境,所以一直也是被壓抑著,只要自己措施得當,用心去找尋,在合適的時候一定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人。

    想到這裡,江林濤不由也檢討著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江林濤意識到自己先前總覺得理光縣的幹部思想落後,總覺得這裡不過是自己仕途的一個歇腳的小站,只要能夠做出一番成績,就從理光這塊跳板上跳出去,這種心態也多多少少影響著他的行為。

    自己來自未來,現在這世界恐怕不落後於他記憶的東西的人沒有,不能老想著別人觀念落後,而應該是想著怎麼影響他們,把他們納入自己的這道戰壕裡。

    不能想著當一個在這裡掛職兩年做出點成績就離開的過客,那會影響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必須得要讓自己徹徹底底的融入進去,要讓自己變成一個理光人,如果你老是抱著一種外來人的心態來看待,那在理光也好,在其他地方工作也好,很難得到別人的真心認同。

    不過,江林濤也知道,想要修路這事固然是好事,但是想要辦成這件事,除了去省裡爭取之外,縣裡也得要出一大筆資金,這筆資金眼下縣裡是沒有辦法出的,江林濤琢磨了一陣,心裡有所想法:那就是把這筆修路的資金和改制給聯繫起來。

    只要是抱著這樣一種以理光的利益和發展的態度,他就是要改制,縣裡那些老革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反對的聲音肯定就會小得多。這就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

    有了這想法還不夠,還必須得有一個好的說辭來打消他們的疑慮。江林濤沉思了許久,心裡有了定計。

    江林濤心裡有了一些譜之後,就讓邱成敏盡快按照現在的物價水平往上略微浮動一些,拿出一個切實的預算出來。只有有個預算了,他才好有的放矢的去做工作。

    邱成敏沒想到江林濤是說幹就幹,還真是想把這條路給修起來,於是也就抓緊時間去辦這事。

    正月十五之後,春節放假放野了的心也都收攏了,所有部門都已經完全走上了正軌,江林濤和邱成敏先商議了一番之後,兩人就上了熊宜聲的辦公室。

    熊宜聲聽完兩人的來意之後,坐在那裡抽著煙沉吟著。

    「縣長,說實話,這段裡道路狀況的情況想必你也清楚,可以說如果這段道路如果不改善的話,我們縣各項工作要想突破很難!縣裡老百姓生活條件很苦,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飯,靠土地刨食,即便是現在搞了些扶貧項目,如果還是受制於運輸上,這還是會影響農民們的增收,這些項目的效果也會打折扣。」

    熊宜聲聽他這麼說,也抬起頭說道:

    「林濤,我也知道這條路對於我們縣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性,別人不知道,成敏你應該知道,為了這事兒我找過市交通局多少次?當龜兒子當過,和他們劉局長吵過,可市交通局是油鹽不進,這段路既非國道也非省道,說得直白一點,也就是一斷頭路,靠縣裡那裡能支撐得了?而要靠市裡,這路重要性不夠而需求的資金量又實在太大了,市交通局也吃不消。」

    江林濤點點頭:

    「這事確實是比較困難,但是這個卡著縣裡發展的瓶頸不突破,縣裡想要實現經濟大發展,想要完成脫貧致富這樣艱巨的任務就更加艱難。縣裡光靠農業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發展其他產業,特別是工業產業作為一個支撐,這樣我們財政上的日子才會好過一點,否則我們的財政收入始終只會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上,不要說出財政上抽出資金來解決農業的脫貧致富、解決教育投入不足等等問題,就是維持縣裡正常運轉都成問題,縣裡想要正常運轉,那只有求爹爹告奶奶東求西湊,像叫花子一般過活。」

    熊宜聲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林濤,你有什麼好想法,講一講吧。」

    江林濤的話見到了熊宜聲的心裡去了,作為縣長,發展社會經濟自然是他的職責所在。縣裡財政困難,這縣裡上上下下都會把矛頭對準他,這也是他在理光很窩囊很憋屈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熊宜聲也知道這日子是越來越難過,由於去年因為夏麻的事情,上面對扶貧款和各種項目的撥款使用監督很是嚴格,縣裡的從這些款項裡面挪用剋扣也越來越難,加上實行分稅制,省市財政相較於往年會更緊張,到時候縣裡財政真要支撐不住,那就所有矛盾都會暴露出來,到那時候那才是真正要命,那搞不好真要把他搞下台去。

    想辦法增加財政收入,這熊宜聲自然是沒有意見的,江林濤如果能從上面弄來資金,熊宜聲自然是求之不得,所沒有拒絕江林濤的意見,他也想看看江林濤有什麼辦法。

    江林濤見熊宜聲並沒有一口回絕,於是說道:

    「這條路成敏縣長他們做了一個預算,考慮到物價上漲因素,估計需要一千一百萬左右。」

    一千一百萬,江林濤讓熊宜聲預算不算太鬆也不算太緊,因為江林濤也明白,想要追加費用,那比申請麼費用還要難。」我的想法是,我盡量去部裡做工作,看能不能爭取一部分資金。不過我得先弄明白縣裡能拿出多少,縣裡出一半怎麼樣?不出一半難以表達出我們縣裡的決心,不然我也不好在部裡開口吧?」

    熊宜聲還真沒有料到江林濤真的是要修路,心裡想著,要真能修這條路,他這當縣長的還能不奉陪?要說真要能修那也是自己任上的一個莫大的功勞。不過一聽到要縣裡出這麼多錢,熊宜聲連連搖頭:

    「一千一百萬?這比之前又增加了不少,一半也就是五六百萬。就是把我賣了,我也沒辦法變出這麼多錢出來啊。」

    熊宜聲的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般。

    對於熊宜聲的話,江林濤沒有任何意外,縣裡的家底其實他心裡清楚得很,他的目的就是先調起熊宜聲的興趣,江林濤笑了起來:

    「上千萬的工程,縣裡只不出錢這怎麼都說不過去吧,何況既不是國道也不是省道啊。」

    熊宜聲苦笑著道:

    「林濤,不是我吝嗇,我就是說能出一半,你也知道我是絕對拿不出來的,我們縣裡一年也就三四千萬的財政收入,連工資都不夠發,拿出五六百萬出來修路,到時候縣裡都揭不開鍋了,那還修什麼路啊?」

    江林濤沉吟了一下,裝著有些遺憾的樣子說道:

    「縣裡一分錢都不出,那就沒有辦法了。」

    江林濤很是「遺憾」的攤了攤手,熊宜聲盯著他和邱成敏看了半天,說道:

    「我想辦法湊一兩百萬,剩下的你們去想辦法,呵呵,林濤啊,我算是看出不來了,你是想到了什麼辦法了。」

    江林濤呵呵一笑:

    「縣長是明察秋毫,其實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不過也是盯上了銀行而已。」

    熊宜聲遲疑了一下道:

    「借貸修路,收費還錢,這是個路子。可是今年銀根還是很緊,縣裡銀行的資金主要是要保證扶貧和糧食收購,不要說這貸款還款遙遙無期,就是貸一年,縣裡的銀行哪有額度?」

    江林濤笑著道:

    「縣長,我可沒想靠收費來還錢,這段路是我們縣裡進出的必經之路,我們縣裡本來地理位置都比較偏,人家一上門,咱們就此路是我開,交上買路錢,這第一印象就不好。貸款的事情,縣裡沒有額度,咱們還是從市裡或者省裡想辦法,幾百萬的貸款在縣裡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可在市裡、省裡那就只是一個小數字了。只要貸款的期限在一年以上,我就能想到增加財政收入來還款。不過,這需要熊縣長大力支持一下……」

    「你想從什麼地方增加這麼一筆收入?」

    「把縣裡這些工業企業好好拾掇一下,只要能讓這些企業正常運轉起來,增加個幾百萬稅收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熊宜聲看了兩人一眼,笑著道:

    「林濤,你們兩個是不是打那些企業的主意?」

    「還要讓這些企業持續為財政貢獻,這才是根本。多的我不敢保證,至少一年五百到八百萬的稅收應該能夠保證的,當然這包括我們上繳的國稅返還的一部分。交通建設只是為地方經濟發展構築良好環境,要想改變一地的面貌,歸根結底都得落實到工業上來,工業發展不起來,沒有充足稅源,一切都是空談。」

    將這些企業改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關鍵是怎麼對於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更為有利,理光現在一年的財政收入不到四千萬,江林濤這一項就差不多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的財政收入,熊宜聲心裡不心動那也是說不過去得。江林濤知道熊宜聲不想擔風險,他也沒有奢求熊宜聲能夠非常有擔當,只要熊宜聲不反對就行。

    江林濤這差不多是立下了軍令狀了,在外人看來是很有些不穩重,不過江林濤現在也不能考慮這樣一點副作用了,只要把這事給辦成,那他就不是不穩重,而是有能力了……

    熊宜聲沉吟著,江林濤這麼講等於是立下軍令狀,何況江林濤弄弄這麼大一筆資金回來,他也好去做其他人的工作,人大會上他也好交差,這事是有那麼一點點風險,熊宜聲仔細的考慮著這件事的利弊得失,良久才道:

    「這件事倒是可以考慮,不過林濤,那兩百萬我也不出了,你得想辦法把資金湊齊。我負責去做其他同志的工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