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青雲記

第三卷 碧瓦紅牆(上) 第四十二章 宮宴 文 / 林南1

    第四十二章宮宴

    壽康宮,前殿。

    諸王之中,論輩分,以蜀王為大,蜀王沒來,吳王就是眾人之首了。況且即便拋卻輩分不說,單是論及權勢,眼下也是吳王為尊。因此敘話之中,諸王幾乎是一面倒地以吳王馬首是瞻,一時之間,眾人都是滿口的喜樂安康,諛辭如潮,不僅僅盛讚太后和皇上,連帶著把吳王和蜀王也都贊到了天上去。

    太后久居深宮,宮裡頭也少有人來,一年之中難得有這麼熱鬧的時候,因此聽了不以為意,反倒是情緒高漲,倒是啟元帝,心中暗暗有些不快,但面上卻仍舊笑呵呵的。

    申時初刻,家禮敘的也差不多了,天色也漸漸擦黑,一輪皎潔的明月慢慢升上樹梢。

    太后笑道:「這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你們是一天比一天過得好,哀家可是一天比一天要老了。今日見到這麼多氏族宗親,哀家高興,皇上也高興,平時都是難得見面,藉著這個機會,咱們可得好好敘敘親情!」

    「是啊!」啟元帝接口說道:「不管是在京的,還是不在京的,平時都是各有各的事兒,但咱們雖不見面,可朕的心裡,卻一直很想你們哪!只是朕實在太忙,就是想去看看你們,也沒那份工夫。但是你們得記住,不論到了什麼時候,不論你們到了哪,這北京城裡,這皇宮大內,都是咱們張家人的家。」

    皇上如此說話,下面的王爺們自然一片感恩戴德之聲,待眾人獻詞完畢,啟元帝看了看太后,說道:「行了,時間也不早了,嗯……你們遠來辛苦,既然是回了家,在家裡頭可不能再挨了餓,哈哈,這團圓飯早就準備好了,可是太后親自吩咐人精心細作的,一會兒諸位都多吃點,吃好喝好,可不能辜負了太后的一番苦心,啊?來人哪,擺席吧!」

    往日家宴原本不在壽康宮裡,但今回太后高興,於是吩咐了不換地方,敘完家禮直接在前殿擺席。如此一來就有些費事兒,原本按照慣例,這席面是要提前一兩個時辰開始佈置的,可這次換到了壽康宮大殿上,太后和諸位王爺皇親還在敘話,可不能提前擺了。因此直到現在才開始佈置。好在大殿內本就寬敞,別的倒不用添置什麼,只臨時撤了外面的布帳和帷子,以便在宴飲的時候能同時欣賞到外面的月亮。

    隨著啟元帝一聲令下,三排門齊刷刷地朝兩旁折開,殿外候著的人魚貫而入,當先進來的是一群年輕的小太監,各個穿得乾淨整齊,手腳麻利,不帶一絲多餘的動作。二人合抬一張案幾,依次在這大殿上按照方位次序擺了。

    案幾擺完,小太監們低手垂目再魚貫而出,同時外面每扇門中進來兩位宮女,穿著淺藍色的細布衫子,手中拿著潔白的絹布,將每張案幾都細細地擦拭了一遍。其後門外又進來幾位同樣穿著的宮女,手中捧著一摞疊得整整齊齊的布,挨個桌案鋪了。靠東邊的一張大案几上,鋪的是明黃色的緞面,上面暗繡龍紋,其餘每張案幾上鋪的都是絳朱色的緞面。隨後的六名宮女則托著木製托盤,上面放著杯碟碗筷之類的餐具,一應佈置了。一切收拾停當,這一輪宮女也一次退了出去。

    隨後在壽康宮外站立的執班太監錢海高聲宣喝:「請諸位大臣進殿!」聽到宣喝聲,幾位朝廷重臣整理衣冠,按照次序邁著步子走了進來。這幾位有的是朝廷重臣,有的外帶也和皇家沾親帶故,因此和諸位王爺都是臉熟得很,進得殿來,又是一陣寒暄。

    「傳席吧!」太后見人到得差不多了,吩咐了一句。

    錢海扯著嗓子一聲高喊:「傳——席——」

    只聽殿外盤碟聲響,越來越近,不大一會兒每個門內走進兩名宮女,素手托盤,每張木盤上放著兩個冷盤。兩名宮女之後又是兩名宮女,陸陸續續穿行不停,冷菜過後便是熱菜,空氣中漸漸瀰漫著濃郁的香氣。桌子上的菜也越來越多,漸漸布得滿了。這些宮女都是訓練有素,雖然托著木盤,可不管是冷菜熱菜,干鍋湯煲,走路的節奏絲毫不變,步子大小半點兒不差,在案幾間來回行走,如穿花蝴蝶一般,竟半點沒有挨著碰著。

    最後兩名宮女布完了席面,一名女官走進來躬身施禮:「稟太后,菜齊了。」

    「好!」太后點點頭,「都別拘著了,入席吧!」

    錢海高聲喊喝:「入——席——」這一聲喊可不光是喊給殿內諸位王爺皇親聽的,還有外面殿外候著的隨侍們。此時林南諸人早就有人領著淨了手面,渾身上下梳攏得乾淨。聞聽錢海的宣喝,也從門外一次規規矩矩走了進來。所謂隨侍,其實幹的就是往日宮女太監干的活兒,侍候人的。只是皇帝的家宴上,用的不是尋常宮女,而是各位大臣和皇親中的後生晚輩。一來顯示皇恩,二來也是給這些後生們一個歷練的機會。侍候人,也得挑人,尋常人想到這種場合,可人家還未必看得上你……

    太后離了座位,便要到桌邊就座,啟元帝忙在一旁扶著。太后回頭看了他一眼,說道:「你跟著幹什麼,雖是家宴,可也有規矩,你自去坐著去。」

    啟元帝無奈一笑,轉回頭走到了那張明黃色大案幾的後面。這案幾後面另設了一張小案,旁邊設了一張座椅。按照規制,逢年過節的宴飲,皇帝要在這裡坐著,要吃什麼,得內侍到旁邊的大案幾上取了,端到小案上來給皇上吃。所以雖然是家宴,可皇上依然和其他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皇上有獨立的案幾,太后也有小案,設在東邊一角,視野開闊。但太后口淡,所以上面只布了幾樣小菜,和尋常桌子上的不同。太后走到案几旁坐了,諸位藩王也都各自按照次序入席。雖然是家宴,不講位分,卻要講尊卑,因此是按照輩分來排的。吳王、開平郡王、幾位老親王是一桌,其餘諸王和幾位大臣分成了幾桌,以下諸位皇子是一張大桌,剩下的郡王和皇親們也各自坐了位子。一陣忙亂過後,大殿內又重新安靜下來。

    明黃色的大案几旁邊,幾個內侍拿了筷子,分別將案几上的菜夾了一點,放到手中的空盤子裡,挨個試吃。又有內侍將案几上的酒倒了一杯出來,飲了。過了一會兒,幾個人都沒什麼異常,便紛紛退了下去。

    啟元帝這才舉起手中的杯子,站起身來,環顧四周說道:「天地神明,佑我大建;祖宗恩德,百代之興。朕即位至今,屢歷波折,幸賴皇天護佑,祖宗餘蔭,列位臣工盡心竭力,諸位賢王鼎力相助,這才有了今天。」啟元帝伸出食指沾了沾酒水,朝空中點了幾點,又朝地下點了幾點,這才正色說道:「這杯酒,遙敬諸位列祖列宗!」

    轟隆隆!桌椅響動,眾人盡皆站起身來。以吳王為首,人人端著杯子遙遙朝著啟元帝。啟元帝微微俯下身子,將酒水斜灑在地面上,其餘人也照著做了。接著啟元帝重新倒了一杯酒,走到太后身前:「母后多年來一直對兒臣諄諄教導,這第二杯酒,兒臣當敬母后,預祝母后福體康健,多壽多福!」

    「祝太后福體康健,多壽多福!」眾人也跟著重複了一遍,人人遙敬太后。

    太后站起身來,高興得很了,端著杯子一時感慨,想說些什麼竟有些說不出來:「往日總要多說幾句,哀家今日高興,就不說什麼了,都在這酒裡啦!」說罷掩了袖子,竟端著杯子一飲而盡!啟元帝略微一愣,一般這樣敬酒只須點一點就罷了,今日太后可是破例了。啟元帝見狀也掩了袖子,酒到杯乾。其餘人也不敢失禮,除了在座的年紀小的皇子皇孫之外,人人都乾了這杯。

    啟元帝又端起一杯酒來,朝著席面上的諸位王爺和大臣:「這些年雖然偶有小聚,但往年並沒有像今日這般聚得這麼齊的,太后高興,朕也高興,這杯酒朕敬你們!」說罷,啟元帝並沒有立即喝,停了停,繼續說道:「今日是中秋佳節,團圓的日子,飲了這杯酒,今日不管是太后,還是朕,亦或是在座的諸位王爺、臣工,咱們只敘親情,不話外事,這麼多年忙下來,偷得這一日空閒,咱們得好好地樂一樂!啊!」

    「臣等謝陛下隆恩!」

    「來,滿飲!」啟元帝說完,當先滿飲,眾人也酒到杯乾。

    酒過三巡,啟元帝放了杯子,回頭坐到小案後邊,一擺!」說完,旁邊的內侍會意,忙轉身從大案幾上挑了幾樣皇上平時愛吃的菜色,每樣夾了一些分放到小碟子裡,端到小案上。

    先前的禮儀做完了,這時候便要隨便得多了。諸位王爺和大臣也都動了筷子。又過了一會兒,太后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略微交代了幾句,便起身去後院了。此時是中秋佳節,前殿皇上宴諸王皇子和臣工,後院太后還另開了一席,是專門為宮裡的嬪妃公主們設的,太后離了前殿,自去後面敘天倫之樂了,如此一來,前殿的氣氛便更加活絡了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