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青雲記

第三卷 碧瓦紅牆(下) 第四卷 風雨江南 第二十二章 立威 文 / 林南1

    第四卷

    風雨江南

    第二十二章

    立威

    陰雲密佈,驚雷陣陣。

    久矣未見陽光的漢南地域,非但沒有放晴的預兆,反而雲層越來越厚,眼看著一場大風雨即將爆發。

    襄陽城,布政使司大堂之上,有品級的大小官員一律身著正式的官服,正襟危坐,目不斜視。沒有品級的小吏和隨員則在後方分左右列隊分廂,垂手站立。大堂正中的書案背後,新任布政使鄭慈面容冷肅,眉眼含威,隱而不發。

    大堂上一時變得極靜,彷彿空氣都變得有了重量,壓得人連呼吸都細微而短促。

    新官上任,必然是要燒幾把火的,這幾乎已經成了官場的慣例。鄭慈上任之後已逾旬月,卻一直沒有動靜,此前一直保持著或謹慎或觀望的眾位官員,多多少少都有些放鬆了警惕。尤其是私下裡有些進奉的那些人,心裡更是有了些底氣,一長不免有些自驕。

    冷面無私鐵判官?不過也是一個凡夫俗子而已,接風宴上也很來者不拒嘛後來著人送上去的禮不也是收了?沒見冷言推拒嘛如此看來,這人也就是這般了,跳不出多大的框框去傳言這位鄭布政在西北的那些不近人情甚至冷血殺伐的手段,多半也是以訛傳訛,即便不是,那也是那些人沒本事。想一想也是,西北邊域,荒涼困頓,能有好往上孝敬的?比之江南地區的富庶奢靡,那自然是差得遠了去,撈不到任何好處,這位大人在那能好脾氣得了麼?

    你看看人家到漢南來這些日子是表現的?嘿嘿著實地低調行事啊不顯山不露水,人是一個沒得罪,禮也一個沒少收,這才是真正在官場做官的樣子嘛一家人哪有說兩家話的?其樂融融,四方皆好,堂上堂下,一派和諧。這才是一省部堂應有之氣象

    不過話又說,再細細思量一回,看眼下鄭布政在漢南這番做派,先前在西北那番傳言倒也未見得都是虛妄。西北荒地,天高皇帝遠,若是依循常例行事,被派到那裡的人轉調他方的幾率並不大,甚至有的人捱了一輩子,最後就老死在那了。但若是特立獨行,闖出一番聲名來,直達廟堂,上面的人賞識了甚至是皇上記住了名字,那這陞遷轉調的幾率就自然大得多了呀……如果真是這樣,那這位鄭布政的心機城府可就非同一般了,足以讓所有人都深為忌憚。

    漢南布政衙門裡頭,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到以上諸點,但做官做老了的幾個,還是有這份心力和眼力的。但想到了歸想到了,心底裡卻並不懼怕,其原因就在於,這位鄭布政的心機或許是很深的,但他有一個弱點,或者說是在大家看來有一個好習慣——他並不是油鹽不進滴水不沾的人。既然肯收禮,肯遵循這個漢南官場不成文的規矩,那就一切都好說。即便事有不諧,轉圜的餘地也大得多了……

    布政使司衙門諸般官員屬吏,不管想得深了還是淺了,對這位新來的布政使大人,大部分人都是這般想法。緊張了幾天之後,衙門裡的氣氛就漸漸鬆弛下來。然而就在今天,這一切的想當然都被一個事實給擊得粉碎,美好的憧憬在剎那間就煙消雲散。因為漢南布政使鄭慈,翻臉了。

    是的,他翻臉了

    在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鄭慈忽然傳訊升堂在沒有任何預先通知的情況下,開始查閱和問訊政事沒,瞭解?根本就沒有這一說,大堂之上,自參政以下,幾乎挨個都過了一遍篩子,根本就不用瞭解,直接就查閱文件,問訊事情經過一派雷厲風行、剛毅果斷的凜冽之風

    這種陣勢一擺出來,滿堂的官吏頓時都明白了:冷面判官鄭慈,這是有備而來

    先前數天的應酬答對,不過是麻痺戰術而已,真正的作用是拖延,讓他這個初來乍到的布政使能夠騰出手來,摸進大伙的褲襠罷了眾人皆醉,他一人獨醒直到情況摸得差不多了,鄭布政才開始動手升堂,而這一切擺到面前的時候,眾人再想有所反應,已經晚了……自家的褲襠都已經被人摸到底了,還有能隱瞞?

    府庫收支、倉儲賬目、歷年稅目、官員任免……一項一項,鄭慈的問訊猶如疾風驟雨一般,又急又快,那種巨大的壓力簡直讓人透不過氣來,也讓人連反應的餘暇都沒有鄭慈左右,幾個吏目趴伏在案頭,唰唰唰勾筆連環舞動不停,將堂上情形俱都記錄在案。

    滿堂的官員,不管平日裡如何囂張跋扈,如何自驕自譽,此時此刻在這布政使司的大堂之上,都低頭俯首,一一對答,不敢稍有疏漏。而新任的布政使鄭慈,卻一反常態地露出了崢嶸之相,滿堂華彩,集於一身

    積年為官,便是立身清正的人,也難免有些誤疏漏或者是遺人把柄。久在荷塘,又有哪一個身上是不沾泥的?一省之司,被鄭慈這麼一通查下來,幾乎個個都被批得體無完膚,尤其是負責財政方面的官吏,以參政王炳林為首,更是惹得鄭慈怒髮衝冠。在上任之初,鄭慈也曾經對漢南一地的布政有所瞭解,風聞前任漢南布政使林武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幹吏,每年朝廷報出的稅收進項裡頭,江南大部總是獨佔鰲頭,其中漢南一地更是屢屢在朝廷邸報中嶄露頭角。可是如今來到漢南,親自勘察了一番之後鄭慈卻,事情似乎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呢?

    這裡頭一定有原因鄭慈並沒有慌亂,幾十年的官場生涯讓他立刻就反應,漢南這地方,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光彩而且事情或許並不是在前任身上,很可能,變故就發生在職位交接的這兩三個月內

    漢南一地的情形鄭慈也大致,官民的心思並不是像北方地區那樣一心向著朝廷的。在這裡,朝廷的影響力日趨單薄,雖然現在還能維持住表面上的威勢,但暗地裡卻早就變化了。而在這種情形下,林武能每年交付朝廷千萬兩的稅銀,著實殊為不易。而他的手段,卻不可能是強征強收,如果是那樣,漢南一地怕是早就要出亂子了。林武能在漢南一呆就是近十年光景,可見政治上絕對是有一手的,但是為會出現眼前這種爛攤子似的局面?

    鄭慈幾乎不用想就已經有了答案,不在林武身上,那麼就一定在其他人的身上。

    因此才有了前面一個多月的觥籌交,才有了今日大堂上的雷霆萬鈞

    不得不說,冷面判官鄭慈,當真是一員幹將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堂上的諸位官吏心中不免有些忐忑,看起來這位鄭布政倒真不是個善茬兒先前聽到的那些傳聞,此刻看來倒是真真切切,半點也假不了的有些犯了被抓了把柄在守的官吏不免心中暗暗後悔,早如此,就不該被此人的手段迷惑了可是奇怪的是,新官上任之前,按慣例自然在賬目和政事上都有一些應對的方法的,但這一次,這些方法都不管用了也不知這位鄭布政用了方法,居然把以前的一些老底都找了出來還好,有一些事情還是可以推諉在死了的前任布政使身上的,畢竟死人是不會開口的,死無對證他也沒有辦法可是仍舊有很多事情被冷面判官查出來了,眼下看來,這位判官多半是要殺一儆百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官吏,雖然心中忐忑,卻另有一番心思。冷面判官鄭慈雖然手段非常,作風犀利,可畢竟還似乎一個初來乍到的外放官員,品秩上一省布政自然是帶頭大哥,可帶頭大哥不可能面面俱到,事都要親力親為,那樣的話渾身是鐵也得累死了所以這鄭慈即便再能幹,想做事還是得依靠在內的這些屬吏,既然這樣,他又會出這種昏招呢?看看這大堂上,大大小小幾十位官吏隨員,沒有被當堂斥罵的很少,如此這麼大張旗鼓地得罪人,對他鄭慈有好處?莫非他背後有人撐腰不成?亦或者他早就準備將漢南一地大換血,甚至連人選都預備好了?

    不可能略微一想之後,幾個心思敏捷的官場老油條便否定了這個想法。眼前這個鄭慈手段不可謂不高超,但前任漢南布政使林武較之仍舊更增三分顏色可是即便那樣,林武也都沒有將漢南官吏集體裁撤的膽子,這個鄭慈,難道他就敢麼?除非他吃了熊心豹子膽否則絕對不敢

    思前想後,似乎心中篤定,一些老道的官員慢慢安靜下來,一邊唯唯諾諾不動聲色地聽訓,一邊暗地裡慢慢觀察著鄭慈的反應,希望在他臉上捕捉到一絲的蛛絲馬跡。

    就在他們再一次以為猜中了鄭慈的心思時,卻見鄭慈喝罵一通之後,忽地安靜了下來,與此同時,大堂屏風後面,慢慢轉出一個人來,一身官服緊身利落,兩對紗翅震顫巍巍,正是漢南提刑按察使卜瀾。

    眾人的腦袋嗡了一聲,心裡一下子翻個了。

    第四卷

    風雨江南

    第二十二章

    立威

    第四卷

    風雨江南

    第二十二章

    立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