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青雲記

第三卷 碧瓦紅牆(下) 第四卷 風雨江南 第四十章 蔓延 文 / 林南1

    第四卷風雨江南第四十章蔓延

    一天前,漢南都指揮使司便下達了軍令,急調襄州衛、安陵右衛圍堵李顯,前者於襄陽城南大路往南,後者則自駐地向西橫插,兩路兵馬呈交叉之勢,務必要奪回塔廟和黃巖,以解局勢之危

    由於先前鍾州衛和安陵左衛的接連失利,這一次出兵雖然佔據了極大的優勢,但兩方仍舊是各自的衛指揮使親自出馬|com|襄州衛副指揮使楊忠統帶三千兵馬,安陵右衛指揮使黃瀚帶了兩千兵馬,這已經是各自的極限了,不說兩下合兵一處,便是只派其中之一來,拿下東陽李顯也不在話下。

    根據之前的信報,李顯拿下塔廟和黃巖之後,兵力已經不足五百,即便是襄州衛的兩千兵馬,也已經是四倍於敵此時若是將所有兵馬一次都帶出來,耗費耗費軍資不說,即便勝了李顯,也絲毫顯不出朝廷任何實力,反倒有些助長他人氣焰,顯得朝廷興師動眾。況且,朝廷各地的衛所也不光是戰時出兵打仗這一件事,目前水患處處,到處都是餓得紅了眼睛的災民,連押送糧草的軍隊都敢搶,還有事情幹不出來?各地的衛所此時都嚴陣以待,不但是防止吳王的叛軍突襲,同時也在防止地方上饑民嘩變……

    因此,襄州衛和安陵右衛派出的兵馬,都並不多,大約只是各自衛所兵馬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罷了。但即便如此,若是對付東陽李顯的五百人,那也是綽綽有餘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一天之後,當安陵右衛和襄州衛到達預定地點,分別對塔廟和黃巖形成包圍並開始進攻的時候才赫然,兩處鎮子根本沒有無人把守李顯和五百叛軍,竟然根本沒有駐守兩地,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不是城頭歪歪斜斜順風飄起的叛軍旗幟、城門內外佈滿的撞痕、散落的戈矛和一些沒有處理的屍首頻頻可見,彷彿李顯的叛軍根本就沒有來過一般

    楊忠和黃瀚分別攻佔塔廟和黃巖,見到眼前是一座空城,不明所以,兩人並不具體是情形,都以為李顯尚在另一城,因此分別帶兵趕奔對方的城鎮,直到在半路上相遇,這才知曉了事情的大概。可是接下來問題就來了:李顯,到底去了哪裡?

    退了?

    吳王麾下三衛,合共兩萬餘軍卒,每個衛都是滿員編制,但在三衛之中,雷山衛人最多,八千餘人的營伍,已經足以抵得上朝廷兩個衛的編制了。而江陽衛雖然人員略少,也是七千餘人的大衛。只有李顯的東陽衛,人員比其他兩衛少了很多,僅僅有五千餘人。但在三衛之中,一向聲名最顯,戰力最強的,卻恰恰是李顯的東陽衛如今,李顯單人匹馬,只帶了不足千人的隊伍便如入無人之境地接連西進,在短短的三日之內,就幾乎要打通了一條線,足可見其動作之迅猛戰力之強悍

    有如此強悍之軍,固然是吳王平日糧餉不斷,百般供養出來的,但也與其統領將官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能統帶出這樣一支軍隊的人,絕對不是庸才。正因為這一點,所以襄州衛副指揮使楊忠和安陵右衛指揮使黃瀚才不約而同地有些懷疑,退?退到哪裡?柳林鎮還是拒馬河?抑或是直接退回到東陽衛的老巢去?不可能如果僅僅是這樣,那李顯也便不過如此。放棄了塔廟和黃巖兩處互為犄角的縣城,退到柳林鎮和拒馬河?那兩處只是一般的鎮子,防禦只有土牆,根本無法和塔廟黃巖相比退回東陽衛的駐地東江?如果真是這樣,那楊忠和黃瀚倒要笑了,因為這樣一來兩人就輕鬆地很,一路帶著兵將失地一一收復就是,尤其是三岔口地段,進可攻退可守,如果連這樣的地方李顯都輕易地放棄而選擇退回東江,那形勢就會逆轉,而一切就真的再好不過

    但是,無論是楊忠還是黃瀚,心中都明鏡似的,這根本不可能

    李顯前三天閃電一般的行動背後,肯定有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僅僅在眼前的形勢看來,這種目的似乎還並沒有達成,楊忠和黃瀚甚至隱隱約約地感覺到,李顯很可能不但放棄了塔廟和黃巖,甚至連先前佔領的柳林鎮和拒馬河,都一併放棄掉了唯一可能派兵扼守住的,就是往東江的必經之路三岔口

    而李顯……從東江一路好不停頓,接連三天浴血廝殺,戰鍾州,破安陵,到得現在忽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僅僅是用作戰爭的試探,這也未免動靜太大了些,而且根本沒有必要他這個吳王麾下的大將鋒銳親自上陣如果就這樣退了,一切豈不是變得毫無意義?

    他到底想幹呢?

    楊忠和黃瀚的軍報分別用快馬報到了漢南都指揮使司,一眾將官以都指揮使駱天為首,一也都陷入了沉思。李顯,到底想幹?只要能弄清楚這一點,區區五百士卒加一個李顯,便是甕中之鱉,再厲害也翻不出花來了。

    可是現在,若是想僅僅憑借沿著地圖搜索找他出來,太難了。

    漢南地域頗大,江河縱橫,河網密佈,加上眼下大水剛過,很多村鎮都被淹了,根本沒有人煙,以往設置的保甲、裡正等等都形同虛設了。遍地的災民都湧向了最近的州縣,間接導致了州縣附近人口瞬間增多,密密麻麻,而各個州縣之間,則成了大片大片的無人區,沼澤帶……在如此大的區域內,李顯帶著五百左右的一個隊伍,要想藏匿起來簡直太容易了可是,他到底會藏在哪裡呢?

    前軍都督府的行文已經下來了,一連三道批示讓漢南都指揮使駱天倍感壓力身為一省大員,朝廷的封疆大吏,卻在轄區之內出了這樣大的亂子,而且到現在還沒有平息下去,駱天的臉已經被李顯打得啪啪作響了……如果不是限於形勢和身份,駱天都想親自帶兵出去剿了這個王八蛋區區五百人,老子帶二百人,不滅了你個黃口小兒,就算墮了老子威風

    可是,這些也只能想想而已,李顯,已經消失了。茫茫大地,遍野災荒,上哪去找他?

    駱天想了想,當即下了一道手令:命令安陵右衛的黃瀚原地駐守,務必保證塔廟和黃巖兩地不再失守,而襄州衛的楊忠,除了分出一千兵馬交給黃瀚之外,剩下的人馬由他率領,沿著李顯西進的路線一路向南,逢村叩村,逢鎮過鎮,一定要把李顯的尾巴給揪出來如果李顯真的原路退回,那麼就要奪回三岔口,原地駐守不容有失如果沿途沒有查到李顯的一絲行跡,那麼……駱天點了點桌案上的地圖,如果是這樣,李顯自然是還在漢南防區之內,這樣的話,就堵死他的後路,讓他有來無回

    黃瀚和楊忠接到命令,迅速分兵,由楊忠帶領兩千士卒,一路朝著東南方向,風塵僕僕地朝著柳林鎮進發。果不其然,到了柳林鎮一看,殘垣斷壁,破瓦低簷,除了在城郭低矮的土牆後頭謹慎打量來軍的鄉民之外,一個叛軍的影子都沒看到楊忠當即立斷,繞城而走,沒有進柳林鎮去查探,直接奔了拒馬河,到那一看,結果是一模一樣楊忠並不遲疑,稍微休息整頓了一番,兩千兵馬浩浩蕩蕩,沿著大路向東,直接開赴了三岔口。

    一切似乎都被料中,就在三岔口,楊忠遭遇了叛軍主力。兩下裡並不答話,楊忠一揮手,直接就攻了上去然而三岔口的地勢實在不利,叛軍指揮是東陽衛的一個千戶,吳王新封的參將韋亢,這人並不貪功,只帶著人依據山勢和簡單的防禦,不斷地用強弓勁孥和滾石來阻擋楊忠的進攻,稍微一接觸,襄州衛就損失了二百餘人當下楊忠果斷撤退,在柳林鎮駐紮下來,同時派探馬回報軍情。

    …………

    就在漢南幾個衛所疲於調兵應付李顯之時,江南各處又發生了新的變化。朝廷在頒布撤藩令之後,於各處藩王處都派駐了監察使。名稱裡帶一個「使」字,卻並不是方面大員,而是正六品的散職,目的只在於督促和監察各地藩王,盡快履行撤藩事宜。但就在李顯攻佔塔廟和黃巖後不久,朝廷便收到了都察院和飛翎衛兩處送來的八百里加急密報

    淮王和越王反了

    派往越王處的監察使被趕出城門,而派往淮王處的監察使,則被淮王乾脆果斷地砍了腦袋,現在掛在城中張揚示眾呢

    這還了得這不是天塌下來了麼

    僅僅一個吳王還不夠,李顯這一下折騰,立刻就反了兩位王爺越王也還罷了,畢竟一直是仰吳王鼻息,手中無兵無權,但那淮王張蠻手下,卻也有五千府兵而淮王、吳王、越王同時反叛,頓時東南半壁牽連成片,朝廷若是再沒有立竿見影的舉措,只怕江南形勢……將再不會如今日這樣樂觀。

    第四卷風雨江南第四十章蔓延

    第四卷風雨江南第四十章蔓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