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青雲記

第三卷 碧瓦紅牆(下) 第四卷 風雨江南 第五十章章 不安 文 / 林南1

    第四卷風雨江南第五十章章不安

    看著前方傳來的軍報,駱天的眉頭緊緊皺在一起,好半晌沒有鬆開|com|

    柳林鎮——拒馬河一役,傷亡過半。

    到得天明,邊戰邊退,混戰的雙方都收攏了軍隊,檢點傷亡。鍾州衛死亡大半,除了一個衛指揮錢立帶著幾百人活下來之外,其餘人馬盡皆戰死漢南鍾州衛在柳林鎮和拒馬河這一帶前後兩戰,一衛五千餘人的兵馬,幾乎損失殆盡這一役過後,鍾州衛的力量幾乎不復存在,名存實亡

    而安陵左衛在指揮使馬林的調度之下,損失也不小,但仍舊保存了一定的實力。安陵右衛由於是背後進攻,開始的時候佔了大便宜,雖然後期雙方交戰也有損失,但還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內。

    一戰下來,三衛五千餘人的兵馬,剩下來的,只有不足三千了。

    而對方,作為東陽衛精銳的部隊,也在這一役丟下了近兩千的屍體

    暗夜一戰,雙方也多少摸清了對方的虛實,黃信一戰過後,心中也有了全新的判斷和拿下全勝的底氣。精銳?也不過如此吧?三千對兩千,難道還不足以出戰麼?

    黃信幾乎沒有任何遲疑,檢點整頓完畢,立刻率領剩餘軍隊向東陽衛的殘部發起了進攻

    又經過一陣慘烈的廝殺,東陽衛終於抵受不住,開始漸漸退卻。黃信乘勝追擊,半天過後,已經將東陽衛的兵馬趕至了三岔口的外圍。一路的掩殺過後,東陽衛此時的兵馬已經只剩下了不足千人。而黃信手中,依然有接近三千的人馬

    若是按照這樣進行下去,東江戰事就要在黃信手中結束了。然而就在黃信志得意滿,以為一戰可以底定東江的時候,三岔口方向忽然出現了一支吳軍。

    這支吳軍出現的地點很特殊,沒有出現在撤退的吳軍之前,也沒有在黃信率領的朝廷軍馬之後,而是斜斜地切了一個角度,不緊不慢地,眼看著就要楔進兩支隊伍中間。

    這讓黃信很難受,如果他趁勢追擊東陽衛的敗軍,那麼兩肋就要受到吳軍援軍的襲擊,顯然是極為不利的局面。然而若要放棄,黃信又心有不甘,對方只有兩千兵馬,加上東陽衛的敗軍,一共也不過是三千人,己方挾大勝之威東來,兵鋒氣勢都是在頂點,即便人數上少一些,黃信也覺得應該有一戰之力

    黃信心下遲疑,冷眼旁觀後援的吳軍,登時眼角便是一跳。

    這支軍隊不尋常

    先前並沒有當回事,可眼下黃信只細細地看了一眼,頓時就感到了壓力。眼前這支援軍,似乎並沒有明顯的氣勢,行伍也並不算嚴整,但細看其中的士卒,卻比之前交戰過的異常嚴整的東陽衛士卒,還多了一分冷漠哪怕是兩軍陣前,已經快要交戰了,臉上卻還是一分淡定和從容之態

    這是哪來的軍隊?

    正這般想著,好想黃信心中的疑問一般,後來的吳軍軍隊中央靠前的位置,徐徐挑起了兩面認旗,其中一面上寫著一個斗大的吳字,另一面上寫的赫然卻是一個「李」字

    黃信先是一愣,緊接著腦袋嗡了一聲

    吳王手下三衛,將領都是有數的,但是姓李的將領,只有兩個,一個是李顯,另一個是李達,而這兩個人,卻都在東陽衛李顯此時肯定是不在東江,那麼眼前這個人,自然就是東陽衛的副指揮使,李顯的胞弟——李達

    東陽衛

    東陽衛?

    黃信的目光從援軍上收了,卻又有些疑惑地瞥了一眼先前一直追趕的敗軍。一瞥之下,頓時又驚又怒卻見就在李達的東陽衛打出旗號的同時,先前的東陽衛敗軍,也立起了另一支旗號,聞名久矣的黃信立刻就認了出來,這哪裡是東陽衛,分明是吳王麾下三衛之中,雷山衛的兵馬

    黃信驚疑不定,心中先前的得意和自信,卻在對方一撤一換間,忽然就弱了下去。

    先前一路掩殺,黃信心中還不斷地嘲笑號稱東江三衛最強的東陽衛的戰力,可現在才,那不過是最弱的一衛雷山衛的散兵。而眼前新援上來的軍隊,才是真真正正的精銳東陽衛的精銳

    沒有再猶豫,黃信立刻就放棄了追擊,趁著對方還沒有上來咬住,連忙後隊變前隊,親自留下作為殿後,匆忙撤離了三岔口。李達自然也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帶著隊伍反一陣追擊,東陽衛的戰力果然非凡,即便有黃信帶著安陵右衛殿後,一路交戰下來,朝廷軍也損失了近八百的兵馬。而反觀東陽衛,只損傷了不到二百人……

    一路退回到柳林鎮,黃信這才止住了腳步,而東陽衛在李達的率領下,也停止了追擊並且開始收縮整頓,但是,如同之前雷山衛的兵馬一樣,他們也在左近徘徊不去,不同的是,這一次東陽衛的人開始紮營了……

    軍報的內容很簡短,但是大部分的內情依然被駱天猜得**不離十。

    他並沒有覺得戰事進行到現在是黃信的責任,相反,能取得現在的結果,黃信還是立了大功的。但是,這對解決東江的形勢沒有絲毫的幫助,在柳林鎮和拒馬河一帶,戰事再一次陷入了膠著狀態。而面對兩千餘真正東陽衛的精銳,現在黃信再也不敢小瞧,不但安陵左衛全部調了上去,同時,整個安陵右衛的兵馬,包括先前鎮守塔廟和黃巖的一小部分部隊,全部都被黃信調到了柳林鎮和拒馬河一帶。同時,還向襄陽城的都指揮使駱天發了軍報告急。

    整整三千兵馬,面對東陽衛的兩千餘人。

    黃信還發出了告急的軍報。

    前方的形勢如何,駱天不問可知。

    但是,眼下在西南一帶能調用的軍隊,就只有襄州衛了。再遠一些,就要動用南嶺衛和虎川衛了。可是這兩個衛的兵馬,一個臨近漢王的封地,一個卻正在平息本地的民亂,即便是抽調,也要近兩天的,來得及麼?

    襄州衛……也是不能抽調的……

    李顯和他的五百精銳,隨時還在暗中窺伺,雖然人數非常少,但是之前連續的幾戰,東陽衛的戰力顯露無疑,並不是讓人能輕忽的力量。先前駱天還一度瞧不起東陽衛的部隊,但是經過黃信柳林鎮和拒馬河一役,即便沒有正面對抗過東陽衛,但側面也檢驗出了人家的實力。駱天,再也不敢小瞧了。

    思前想後,駱天終於做出了決定。

    抽調襄州衛的部分兵馬,馳援拒馬河。同時,向南嶺衛和虎川衛行文,各自抽調一千到兩千的兵馬,增援西南。駱天又寫了一份文書,向江南水師大營說明了情況並求援。朝廷下發的行文已經過了近半個月的了,江南水師大營卻一點動靜也沒有,簡直是豈有此理

    三千襄州衛的兵馬,自襄陽城出發,一路風塵增援拒馬河一線。

    眼下,襄陽城裡的兵馬加起來,就只剩下三千人了。

    駱天心中,這是在兵行險招,然而這個險,卻是值得冒的。如果不出意外,這甚至還算不上多大的險。李顯的五百精銳雖然強悍,但也打不下來城高牆厚的襄陽城,何況,還有兩千守軍在城中。只要這兩天,待虎川衛和南嶺衛的兵馬馳援上來,一切就依然恢復到最初的模樣了。若是等江南水師大營有了動作,那麼自水師大營至襄陽城,再到柳林鎮和拒馬河一帶,三者之間就能形成一個巨大的半圓弧,將包括淮軍和吳軍東陽衛在內的一大片地區,全都包圍在內。到那個時候,主動權就抓在手裡了……

    …………

    襄陽城東門附近,挨著街面近鄰東門處的一個小屋裡,林南帶著兩個人在屋子裡靜靜地坐著,不時隔著窗戶朝外望去,視野裡頭,正好能看見緊緊關閉著的襄陽城東大門。而在城牆靠內,兵道旁邊的矮牆後面,兩個飛翎衛布下的暗樁正在那裡搬運著。

    連續幾天的觀察過後,除了最開始抓到的災民中的奸細之外,並沒有實質性的收穫。而隨著前方軍情的變化傳到城中,林南心中一股不安的感覺慢慢升起。隨之而來相應印證的,不是前方戰事的損失,而是都指揮使駱天的舉措。

    從戰事一開始,駱天大部分的目光就一直集中在東江方向,想必大部分人也是如此。因為地理決定了吳軍的動向,吳王東邊靠近大海,北方是淮王的地方,淮王東北就是江南水師大營,北方就是長江,因此吳軍若是想出兵,必然要走西南方,最好的選擇就是三岔口一帶出兵。即便是李顯孤軍深入,成了隨時可以出現的變數,但在駱天的心中,主要的爭奪戰還是在東江一帶。

    但是在眼下,隨著襄州衛部分兵馬的前調,林南那種不安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先前看起來似乎不切實際的猜想,到了現在,竟然越來越一種即將成為現實的荒謬感覺。

    第四卷風雨江南第五十章章不安

    第四卷風雨江南第五十章章不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