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青雲記

第三卷 碧瓦紅牆(下) 第四卷 風雨江南 第七十三章 追蹤 文 / 林南1

    第四卷風雨江南第七十三章追蹤

    被錯當細作俘虜的士卒說完,所有人都沒有做聲。

    張忠略微思忖了一下,剛要張口說話,忽然眼角瞥見了一旁的林南,見他沉悶不語,略有所思,不由得下意識地拿眼看了看他,意在詢問:「喬兄弟……覺得如何?局勢如此,你我卻該作何打算?」自從襄陽城頭血戰之後,張忠對這個年輕人就分外留意,雖然彼此不同隸屬,飛翎衛又是一個十分特殊的部門,但依然壓不住張忠的那份讚賞之意。此時有了機會,不免有意試探於他。

    林南聞言也是一愣,隨即淡然一笑:「此是軍伍之事,在下何敢胡亂置喙,還請僉事大人下達軍令便是。」

    張忠也是一笑:「我等只是奉命出來查探的斥候,但有軍令,也不過是回轉向後,回報軍情罷了。眼下情報已得,趁此閒暇閒聊幾句而已,但說無妨。」

    林南一抬頭,見張忠目光灼灼,眼中似有別樣意思,心中忽地一動。張忠話已至此,再要推脫不言,便是有些矯情了,於情是不給人面子,於理則說得上藐視上官。儘管林南以飛翎衛百戶的特殊身份並不懼怕,但就眼前這件事來說,根本談不到那麼嚴重的地步。何況張忠的意思多半是以朋友的身份問個意見,牽扯不到其他。因此林南略微猶豫了一下,慢慢蹲下了身子,伸出個指頭在半干的泥地上劃了起來,一邊劃一邊將方纔那俘虜士卒所說的情形詳詳細細地在腦海中過了一遍。

    「目前的形勢已經頗為明朗……開始時叛軍勢如破竹,其鋒甚銳,然而兵鋒雖健,卻惜乎失於躁切,目光太淺,急於奪取襄陽城,以便連通東西兩線,並且把守住江岸一線,想以長江天險來隔絕南北。這一步本來是對的,可是問題在於,吳淮聯軍名義上招兵買馬,兵精糧足,實際上與朝廷相比,兵力數量仍舊緊缺。可惜,襄陽城城高牆厚,背山面水,不但消耗了叛軍的兵力,也消耗掉了寶貴的時間。

    如果他們當時不打襄陽,而反攻其他州縣,一邊囤積糧草金銀,一邊利用水患之餘殃和戰亂的空擋,來大量吸納流民百姓加入軍伍,製造混亂,則此事還將大有可為,即便朝廷想要平叛,也要大費一番周折。嘿嘿,現在麼……即便對方想到了這一點,也再也沒有機會實施了。」

    張忠一邊聽著一邊拿眼打量林南,心中不住地點頭,他不得不承認,如果當初李顯挾大勝之威放棄襄陽,轉而向西進攻南嶺衛,將東南的叛亂借助大水之患播灑到西部,進而將整個江南攪亂的話,那麼形勢的進展將可能便完全不是今天這個模樣。這個主意有些臆想的成分,有些大膽,甚至有些忤逆……但從戰略上來說,的確是想無人敢想,也是頗為可行的一條舉措。

    「不錯,現在又當如何?」

    「襄陽城一戰,淮軍損失近半,吳軍李顯也幾乎成了孤家寡人。一戰過後,叛軍銳氣已失,反觀朝廷謀定後動,後發制人之勢已成。洛城衛、濟州衛由北而南,虎川衛、安陵左衛和安陵右衛由西向東,長江大營的水師則在偏西方兩軍中間的夾縫處,貼著雙虎嶺斜插,目的不明,但那裡卻是吳淮兩軍的分野之地,無論是六殿下局勢佔優還是九殿下戰事吃緊,水師的兵馬都可以隨時應援。區別只在於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罷了!

    而在此四面合圍之時,襄陽城下的敗軍回援,卻一定會遇到圍堵,就算僥倖借大雨之勢脫逃,此時也是軍心士氣最低迷的時候,這一去就絕對不可能再回頭,因此……襄陽城,可保一時無虞。但是……」林南頓了一頓,抬眼看了看張忠,沉吟道:「如果換一個角度看,襄陽城無事固然可喜,但另外一個良機,若是此時放棄,卻未免有些可惜……」

    啪!啪!啪!

    張忠輕輕拍了拍手掌:「果然胸有丘壑,假以時日,喬兄弟必非等閒之輩。」

    「在下年輕識淺,姑妄言之,倒當不得大人如此誇獎。」

    「哈哈!」張忠哈哈一笑,沒有再在這話題上糾纏,卻也沒有再說話。方才林南一番分析固然說到了點子上,但話到結束卻仍留了個尾巴。周圍的士卒雖然不知道僉事大人為什麼要和一個普通的士卒說話,但看眼下的情形,心中雖有猜疑卻也有些明白了。只是此時心中又都有些疑惑,良機?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唯有張忠,不聞不問,手中馬鞭緩慢而有節奏地敲打著膝蓋,目光灼灼,抬起頭望向東方。略微猶豫了一會兒,張忠忽地眉毛一擰,高聲下達了一個命令:全軍向東,不回襄陽城,直奔魚兒窪!

    命令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愣,只有林南眉毛一挑,露出了釋然的笑意。

    早在張忠發問的時候,林南便覺得可疑。本來事情很簡單,瞭解了局勢回頭匯報就是了,可是張忠卻猶豫了,他猶豫什麼?結合之前對張忠粗略的瞭解,稍微分析了一下,林南便覺得以張忠的脾性和大局觀,很可能現在不願意立刻折返了。

    簡而言之,他想扳回一局來!

    沒錯,林南猜對了,張忠不單單是想為慘死在襄陽城頭的同僚袍澤報仇,他還想趁此良機,搏出個大大的功名來!

    儘管眼下身邊只有區區五十餘人,但在張忠眼裡,這根本不算是問題。兩千餘人的淮軍,此刻已經是喪家之犬,痛打落水狗,用得著太多的人麼?五十餘人足矣!唯一值得稍微留意的,反倒是李顯這個看起來有些勢單力孤的人。

    先前被俘虜的那個襄州衛士卒被派往後方,向漢南都指揮使司報告前方的軍情,而張忠率領的五十餘人的斥候小隊卻沒有跟著返回襄陽城,也沒有向東南馳援三岔口,而是就近摸向了魚兒窪,朝著雙虎嶺方向沿著敗走叛軍的蹤跡奔了下去!

    從被俘士卒的敘述上,結合襄陽城戰事的情況來看,叛軍撤退的時間大約在午夜之後,黎明之前。僅僅這一點,要想再次追上叛軍怕是絕無可能了,好在叛軍撤退的時候,還被九殿下明勇率領的虎川衛和南嶺衛打了伏擊,阻擊了一段時間。由於大部隊雨天行進緩慢,因此細心尋找應該也不難。

    整支隊伍冒雨疾馳,泥濘的道路上盡最大的努力狂奔,不時還要停下來仔細辨認周圍的環境和路上的印痕。行出不到半個時辰,天隨人願,果然發現了大隊人馬行進的痕跡。雖然天上的綿綿細雨已經沖刷了大部分的人馬印記,但仍舊有相當一部分留了下來,落到張忠眼裡,一顆心登時熱了起來,隊伍前進的速度更快了。

    很快,魚兒窪已經赫然在望。

    但就在此時,前行的印痕忽然消失了。

    大雨過後,魚兒窪水域面積忽然擴大,水勢蔓延,遮蓋了原本的蹤跡。張忠略微遲疑了一下,馬鞭一揮,帶頭沿著魚兒窪北方的邊沿緩慢前行,繞過之後斜插雙虎嶺,果然,先前消失的蹤跡,再一次在山路上出現了。然而蹤跡雖現,卻依舊未見人影,細雨的天氣,看痕跡至少應該是一個時辰之前了……

    一路之上幾經波折,穿過雙虎嶺,又在平原河道之間行了小半日,前方忽然出現一個鎮子。一陣喊殺聲二里地之外便已經聽得真切!眾人定睛一看,不由得大驚失色,放眼望去,只見上千人馬圍困在鎮子周圍,正在拚命地攻城!隨著行得漸進,外圍這士卒的旗號認得分明,正是先前一直追躡不著的淮王敗軍!只是不知為何,對方的人馬忽然變得又少了一半!

    一直以來,五十餘人的斥候隊跟著張忠東來,雖然張忠不停地說著叛軍如何喪家之犬,如何惶惶而逃,但除了林南之外,再沒幾個人信他,只是迫於命令和形勢,不得不跟著張忠走下去罷了。還好一路行來,並沒有和叛軍真刀真槍地迎面碰上,因此先前的小心和害怕,也漸漸丟到一邊了。

    可是隨著翻過了雙虎嶺,來到了平原上,這一下真的見到了叛軍,這些士卒一顆心頓時變得七上八下,他們並不是害怕戰鬥,現在能活下來的,都是經歷了兩天的襄陽城血戰之後下來的,誰沒有見過血?可問題是,雙方的數量差距實在太大,以五十對近千,簡直吃癡人說夢!喪家之犬?眼下這近千的叛軍,可沒有像落水狗一樣只顧著逃命,若真是那樣,倒也還好打了,可是人家是在攻城!這怎麼打?沒可能的!

    事到臨頭,張忠心中也犯了嘀咕,戰事已經臨在眼前,退肯定是不能退的,既然自己選了這條路,就必須走下去!只想佔便宜是不成的,見了叛軍結果臨陣退縮,那可不光是功名沒了,腦袋都可能跟著沒了!打是肯定要打的,可是怎麼打呢?

    張忠遊目四顧,忽然一拍腦袋,有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