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煞氣衝霄

第一卷 風起東南隅 第五六章 何為元靈 文 / 便衣

    第五六章何為元靈

    「活血,鍛骨,易筋,氣動,歸元,凝魂,引靈,入神,元胎。此即為元胎九境!」

    「這些便是修煉的九個階段。雖然在各宗派說法不同,手段不一,但殊途同歸,在根本上並沒有什麼分別。」

    欲修神,先修身。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肉身,哪裡來的神靈。故此,即便是在成就神靈後,肉身也是人最最重要的部分。

    活血,鍛骨,易筋,這後天三境,雖然是修煉最初也是最低的幾階,但卻是基礎之所在。

    等到肉身穩固,氣血強大了,便可以觸及到人自身在胎兒時便蘊藏的那口先天之氣了。

    氣動成,便算是正式入先天境界。

    先天三境:氣動,歸元,凝魂。

    氣動講究的是對先天之氣的修煉以及運用之妙。

    而歸元這一境界,雖然階段不同,名稱不同,在修行的體現上也不同。但是歸根結底,還都是鍛煉武者的五臟六腑。

    以先天之氣溫養,淬煉。

    而這所說的先天之氣,或者先天真氣,其實就是那天地之間的靈氣。

    為何要溫養淬煉五臟六腑?

    因為天地之間的靈氣,分為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謂也。如人之內有五臟,外有五官,皆與五行相配合,心屬火,脾屬土,肝屬木,肺屬金、腎屬水,此五行隱於內者,目通脾,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腎、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於外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五行相生之道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此五行相剋之道也。

    故此,鍛心則火旺盛。修脾則土渾厚。潤肝則木清秀。清肺則金鋒銳。強腎則水通靈。

    這五腹六髒穩固,淬煉的堅韌後,這歸元境界便算大成了。五臟敏,便更容易感應到五行之氣。

    再往上,就是那凝魂。

    人身有三魂七魄。

    其魂有三,一為天魂,二為地魂,三為命魂。

    其魄有七,一魄天沖,二魄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

    三魂當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獨住身。天地命三魂並不常相聚首。

    人體的七魄同由命魂所掌。命魂又稱為人魂,或者色魂。人類生命就是從此命魂住胎而產生的。命魂住胎之後,將能量分佈於人體中脈的七個脈輪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魄為人的肉身所獨有,人死之後,七魄隨之消散,而命魂也自離去,生命即以此告終。由此可見,命魂,就是人的真靈。

    命魂又名爽靈,屬於五行。

    故此,五臟強,則命魂盛。

    這凝魂,便是要以人的肉身為引,將這神魂鍛煉的更加凝實,更加強大。這樣才有可能承受住元靈。

    這後天三境,是先天三境的基礎。而先天三境,又是化神三境的根基。

    自歸元起,這修煉之途,便指向了五行元靈。

    魂不凝,則元靈難承。元靈不能融入魂魄,則化神成泡影。

    「何為元靈?」

    直到此刻,楊家大小姐才講到了元靈上。

    不過蘇破一點都沒有急,這楊家大小姐的每一言,每一句,對他來說,都是如此的奇妙。雖然僅僅是粗淺的描述,但也為蘇破將那些神秘揭開了一層面紗,也多少解開了一些他心中的疑惑。

    「元靈,就是將這天地五行靈氣之中的任一種,引入體內凝練,形成一種似有靈性又無靈智的五行靈氣之源。簡單來說,就是五行之靈!」

    楊大小姐長出了一口氣,終於給這個少年說明了到底什麼才是元靈。

    「所謂元靈,那是入神境的修為了。對於我們這些小輩來說,實在太過遙遠。」說了這麼多話,楊大小姐臉頰更顯紅潤。似乎,這些修為境界對她來說,也是一種渴求。

    「我剛剛說的這些,雖然一般人接觸不到,但是對於真正進入先天境界的修者來說,不算什麼秘密,都是前人歸納總結的規律而已,都只是粗淺的描述,不涉及到什麼修煉法門。」

    說到這裡,楊大小姐雖是重傷未癒,但目光炯炯,那種對更高境界的渴望,一看就知。

    「這是一個武道癡女啊。但既然癡迷武道,那胸部大小,真的這樣重要麼?」想到這大小姐那明顯的敵視,蘇破心中暗暗奇怪道。

    楊家大小姐離開蘇破的馬車。前方處,一輛大車中,那錦衣少年露出了頭,眼睛輕瞇著,面無表情,但是拳頭卻是緊握,青筋畢露。

    幾天的顛簸終於暫時要告一段落。

    因為已經過了小潘嶺,來到了東川府。

    車隊與馬賊一戰,傷亡慘重。計有三十一死,四十二傷。傷亡比例幾乎佔到隊伍的一半。而馬賊方面,斬殺一百五十七,無傷者!

    所有來不及逃亡的受傷馬賊,都被盡數誅殺。

    在這樣的生死殺戮中,沒有寬容,也不會有憐憫。

    楊大小姐的傷勢,經過調養,雖然已經好了大半,但車隊傷者不少,重者需要留在這東川府好生靜養。故此,車隊決定要休整兩天。

    楊家管事慎重的詢問了蘇破的意見。

    蘇破此刻正沉浸在對未知事物的歸納總結中,也沒有表示反對,故此,車隊便進了城。

    大周皇朝,五郡二十九府。這一路行來,都在東川郡內,歷經東平府,東川府。

    這東川府,也是東川郡內最大的一座府城。

    城牆都是以巨大的青石壘成,高五丈,上面闊到可以跑馬。

    入了城,道路平寬,高樓聳峙,大氣而繁華。

    要在這東川府休養兩天的另一個原因,蘇破很快就知道了。

    車隊包下了一家客棧,蘇破獨居一大房。

    第二日,正打算出去走走之際,楊大小姐突然來邀。

    拍拍蘇破的肩膀,說道:「哥們,有人請客,給我個面子,一起走吧。」

    不知為何,態度比昨日稍好了一點,但還是一副爺們的粗豪做派。

    蘇破笑了笑,雖然還是不習慣,但是對這楊大小姐,實在沒有什麼惡感。人家看不慣你也是對的,妄評胸部總是不好的。

    「同去同去。」

    不廢話,蘇破一口答應。

    非是要給楊大小姐面子,最重要的是……

    蘇破遠離這繁華世界太過久遠,他想要看看,是否,還是從前的觀感。

    紅袖樓。

    似乎每一個大點的城市,都有名字很雅致的酒樓。但是,當很多酒樓都用同一個名字的時候,這雅致的名字也就俗不可耐了。

    紅袖樓便是如此。

    紅袖樓上紅袖招,招來客人真不少。

    一樓大廳,人流不絕,將每一桌都佔據了,雖然不是很吵鬧,但人一多,就算小聲說話,也是聲浪如潮。

    蘇破與楊大小姐進了三樓的雅間。這三樓僅有兩個間隔。都是為這府城有頭臉的人物準備的。

    一進去,蘇破就看到了宴客的主人。

    原來,就是那與車隊同行的兄妹兩個。

    「到了這東川府,也就到了咱家。我說了都去咱家裡住,大妹咋說也不同意。沒辦法,稍盡地主之誼吧。」

    那錦衣年輕人姓孟,名字就叫做錦衣。蘇破已經知曉,只見他很是熱情,連聲招呼著。用詞也是一反常態,多了些粗獷。不過在他這樣人的嘴裡吐出來,卻是彆扭的很,讓人覺得好笑。

    用心良苦啊。

    蘇破心中暗笑道。

    那孟錦衣,同時還找來幾個作陪的,都是十七八歲的年輕人,面目文雅,書生打扮,看樣肚子裡都是有些墨水的。

    「這是楊維蘇,東川府二十一歲的舉人,在這東川郡也是不多見的。」

    「錦衣啊,你這不是寒磣我麼?二十一歲的舉人,比十八歲的可差遠了……」

    「這是趙文學,家學淵源,是府城中聚雅軒的少主人,寫的一手好字,京都的書法大家於七公都稱讚過的。」

    「這是李子墨……」

    菜是好菜,酒是清淡的米酒,多飲幾杯也不會醉人。

    菜過三巡,酒過五味。

    蘇破不太說話。楊大小姐也只是偶爾粗聲言語幾句,場面有些冷。

    這時候,那聚雅軒的少主趙文學便笑著開口說道:「咱們這東川郡,還是小了點,偏僻了點,人物靈秀,也遠及不上京都。我曾經在京都求學,聽說幾位日後也都有京都之行,不如,就說說京都事吧。」

    「京都乃是開國之都,九州命脈,人傑地靈。我等都曾經瞻仰過,果然盛世繁華啊。」那楊維蘇一臉回味,表示贊同。

    「京都,那是藏龍臥虎之地。京都豪門子弟,更是英才輩出啊。君不聞,京都四秀之名?」那李子墨也搖頭晃腦的說道。

    「哈哈哈哈,京都四秀,這都是路人盡知的,不用說了。咱們說點奇聞異事吧。」孟錦衣微微笑著,面上頗有榮光。

    他心道:這少年,雖然武勇過人,能力斬賊梟,但終究不過一武夫,放在京都,也就是一看家護院的角色,怎麼能跟我等相比?如今找來這幾個好友,大談京都事,也正好讓楊大妹瞧瞧,什麼才是真正的身份,什麼才是真正的地位。

    這等貴族雅事,在京都也是文人們時常把酒言談的,這小子連話都插不上,還不自慚形穢?

    某王公好酒,某名士好色,某名妓好詩,某公子好劍……

    京都軼事,自這幾人口,一一道來。

    楊大妹似乎聽得也是津津有味。這也更令幾人興奮。

    「這些都不算什麼。我四年前,在京都求學,曾經聽說過一件大事。跟這個比起來,你們說的那些啊,都不夠勁。」年紀最大的楊維蘇飲下一杯酒,突然扔出包袱。

    「什麼夠勁的消息?連小桃花跟四秀的蘇長歌有一腿,都比不過麼?」趙文學甩甩袖子,表示不信。

    「那可是蘇家與尚家的糾葛啊!任一個跺跺腳,那京都都得顫上幾顫。」

    「是啊,是啊,不信不信。」其餘幾人也是連聲說著。

    「那小桃花,不過是尚家的義女而已。給蘇長歌搞了也就搞了。沒掀起什麼大風浪。」似是賣關子,那楊維蘇頓了頓,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過來,才低聲說道:

    「而蘇家的蘇癡兒,卻是摸了清平公主的屁股!」

    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話一出,果然滿席皆驚!

    「什麼?蘇家人……摸了清平公主的……屁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