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盜帥

第五部 高昌事起 第十章 未來宰相當副手 文 / 盜帥二代

    第十章未來宰相當副手

    在眾目睽睽之下,杜荷氣宇軒昂地指點高昌,大有指點江山的氣概:「所謂城垣高聳,不外乎就是那麼一回事情。上策圍點打援,效仿陛下昔年破洛陽之事故,圍而不攻,消滅西突厥援兵,除去高昌所依仗的唯一力量,將他們困死城中,不愁他們不降。此外據我所知,高昌技術落後,所用的投石車不過是漢朝遺留下來由那劉燁發明的霹靂車,射程短,威力弱。我們大唐新型拋石機無論射程、精準、威力都遠遠在霹靂車之上,論弓弩也是我軍佔據上風。為防萬一,在出征前可以備足工匠,與城下造巢車、轒轀、拋石機、沖車、雲梯、長稍等利器,戰時拋石機、弩箭壓制,在以沖車破之,取城易如反掌。故城,不足為懼!」

    「高昌萬餘雄兵驍勇善戰不假,但我大唐的兵馬又豈是擺設?姑勿論我眾敵寡,且說精兵猛將,我大唐的虎狼之師又豈是區區高昌堪比得了的?更有甚者,百姓知道麴文泰所犯知罪,民心盡失,民無死戰之意,何來死戰之兵!如此,兵也難比我大唐勁旅。」

    「高昌財厚不假,但圍困經月,面對拋石機的強勢,面對我大唐精銳,財糧再足又有何用,又撐得幾時?最後只怕都落入我大唐之手。至於外援,更不足為懼。西突厥歷來附強凌弱,言行全顧其私利,可以斷定,戰事真起,西突厥必觀望視高昌而進退:若高昌抵得了我大唐,大唐兵馬不如傳說中的勢不可擋,則出兵相助;若高昌不敵,十之**撤援西遁。就算西突厥可汗真有膽子來擊,我軍亦可分兵御之。財、援又何足道哉?」

    「至於道,深入高昌四百里確實算的上是險地,但那又如何?且不聞貞觀九年,滅吐谷渾一戰。當時,我軍大勝,吐谷渾覆滅在即,使出了堅壁清野的戰術。侯君集大人與李道宗大人率唐軍在沓無人煙地區行軍兩千餘里,途經無水無草的破羅真谷,艱苦異常。但是我唐軍堅持了下來,一路征戰,於五月間在烏海追上伏允可汗,大破其眾。這一仗我唐軍行空荒二千里,盛夏降霜,人齔冰、馬瞰雪,至刺馬飲血以解飢渴,敢問此道艱辛可在高昌道之下?如此惡劣的環境,我唐軍依舊能夠克服,何況是四百里的高昌道?」

    杜荷雙眼望著魏征,將手一揮,高聲道:「所以高昌國能夠稱雄西域最大的五項優勢,一但遇到我大唐卻起不了任何用處,只能是螳臂當車,流沙阻浪,不堪一擊,半年之內,必然破之!」

    李世民微笑頷首。

    魏征、褚遂良、孔穎達等面面相覷,眼睛瞪得銅鈴般大,幾次欲挺身發言都被不知應該如何制止,幾個重臣氣鼓了肺。

    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等老臣更是深知皇帝決心已下,多說無益。

    朝堂內鴉雀無聲,李世民原地站了起來,鏘鏘聲音迴盪在整個大殿,「朕決意已定開西域,伐高昌!」

    眾臣凜然,李世民這話的語氣以不容他人質疑,魏征和褚遂良對視一眼,默然苦笑。

    不得不承認,他們敗在了杜荷的手上,面對對於高昌瞭若指掌的杜荷,他們根本無從反駁。

    這時,侯君集急切的大步走出,高聲道:「陛下,臣願意親領大軍征伐,誓滅高昌,以揚我大唐軍威。」李靖退休,他貴為兵部尚書,已是大唐軍方第一人,但天下太平後一直少有立功,李績因為破吐蕃一戰威震天下,聲勢已經隱隱蓋過了他這兵部尚書。此時此刻,他最需要的是一場暢快淋漓的大勝,已鞏固自己軍方第一人的位置。

    與此同時,他在朝中多年,人脈深厚,正向相位發動挑戰,若能以大勝回朝,讓李世民刮目相看,相位只在囊中。故而此刻還不等李世民將話說完,更不等他當眾選將,積極的表示願意領軍出征。

    「臣復議!」長孫無忌見侯君集出列請命,立刻表示支持。

    在唐朝真正能夠獨擔一面的大將只有兩人侯君集、李績,餘下蘇定芳、薛萬徹等名將不是未成型就是遜色一二。此次戰役關乎大唐是否能夠在西域立足,所以非此二人不可。

    侯君集與太子李承乾走的很近,李績卻是杜荷的上司,長孫無忌自然是將私心放在侯君集的身上,希望他能夠領兵出征,不給杜荷發展的機會。

    李承乾的心與長孫無忌想的一般,也不例外。

    李績並未主動請纓,他是那種老滑頭類型的人物,在朝中誰也不得罪。讓他出戰,他就用心去打,不讓他領兵,也不強求,最吃得開,也混的最好!

    李世民目光在侯君集、李績身上來回看了看,將兩人的長處略一比較,也點頭應了下來,補充道:「忠武將軍杜荷對於高昌瞭若指掌,他麾下五千飛騎也是少有的精銳。有他在側,定能助侯愛卿一臂之力。這出征期間,就暫調飛騎歸侯愛卿調遣把!」

    杜荷領命,心底卻奇怪不知李世民為何不用軍略更加出眾的李績而用侯君集。

    侯君集也點頭笑道:「杜將軍年少有為,智勇雙全,能夠得他相助,那自是再好沒有的事情了。」他念杜荷一人之力,在朝堂上力挽狂瀾,促成此次兵伐高昌,對於他也非常欣賞。

    長孫無忌見始終無法避免杜荷出征立功,眼中也閃過一絲焦慮,但隨即一想,看了看侯君集,又看了看杜荷,突然露出了別有深意的笑。

    下了朝,杜荷讓李世民叫到了承慶殿。

    李世民坐在上首用那慈祥的目光看著杜荷,感慨道:「你小子果然沒有讓朕失望。今日你的表現近乎完美,遠遠出乎朕的意料。」

    杜荷也隱隱有些自得,但卻依舊表現出一副謙虛的模樣,寵辱不驚。

    李世民更是滿意的直點著頭,「賢婿,在朕下達命令的時候,從你眼中看出了一絲疑惑,可是在為朕不用李績將軍而用侯尚書感到奇怪?」

    「不錯!」杜荷見李世民看出來了,也不隱瞞,此事確實讓他覺得有些奇怪。

    李世民笑道:「作為一個皇帝若不懂得臣子的特長,他絕對不是一個好皇帝出色的皇帝。朕也知道論軍略李績將軍確實要勝過侯尚書一籌,但是出征高昌卻非侯尚書不可。原因就在打這一戰的目的,這一戰朕不僅僅要是只是勝利,朕還要打出我大唐的威勢,朕要讓西域各族知道明白,誰才是西域的霸主。李績將軍用兵重謀,若讓他來指揮打這一場戰,他能夠勝的輕鬆漂亮,但遠遠達不到朕所期盼的效果。而侯尚書卻不同,侯尚書擅打硬仗,摧凶克敵,所向披靡。他為三軍統帥,一定能夠勝的暢快淋漓,能夠打出我大唐的威風,打出我大唐的聲勢。」

    杜荷也想不到其中竟然還有這學問,對於李世民的想法也表示歎服。

    李世民意味深長的說道:「為君如此,為將為帥也是如此。只有做到對於部下之能,瞭若指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杜荷心知李世民在教他將帥之道,也心領神會,表示明白。

    「來,朕給你介紹一個人!」李世民哈哈一笑,給門口的太監施了一個眼色。

    不多時,一位三十許的文士走了進來。

    杜荷好奇望去,略微一怔,來人他認識,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抗倭第一人,智勇雙全的劉仁軌。在勇者角逐的比賽時,他識破了小日本打算盜用中國文化科技的險惡用心,受到了李世民的嘉獎,被提拔為新安令。

    「難道他陞官了?」杜荷心底嘀咕,臉露奇色。

    「你們都曾認識把,朕這裡也不多介紹了。賢婿,你手上羅通、房遺愛、王德正都是武夫,獨獨少了一個長史,一個處理公文的文官。你先前不是向朕抱怨說麾下沒有副手嗎?這劉仁軌不但治世有方,在軍略上也很有建樹,朕將他調入你帳下聽用,全了你的意願,可別虧待他了!」

    李世民一臉的微笑。

    「這……」杜荷確實在與李世民閒聊的時候說過他統帥的五千飛騎中少了一個長史,但那裡想到李世民會將一個擁有宰相才的了得人物,調給他做副手。

    這是不是太小材大用了?

    「怎麼,不滿意?」李世民微笑著問道。

    「怎麼可能不滿意!」杜荷苦笑道:「只是太小題大做了,岳父大人,別告訴小婿您沒看出劉仁軌的才華。這麼一個優秀的人才卻給小婿當長史,有些奢侈了。」

    他想不明白李世民如此做的用意,若他是李靖、侯君集一類的人物,或許還能說是派個心腹監視,但自己如今不過是一個手握五千兵馬的小將,這麼做有什麼意義?更何況若真的有心監視,也不會如此光明正大的將他給自己了。

    李世民笑道:「朕這樣安排自幼朕的用處,到時候你就知道了,反正人是交給你了,你先好好用著,就當幫朕磨練人才吧。」他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讓人看不透他心中所想。

    杜荷也不在意,反正這事對他有利無害,擁有一個宰相才的副手,他還能說些什麼,只是心底好奇,不知李世民如此佈置有什麼用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