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高昌事起 第十四章 誰為先鋒? 文 / 盜帥二代
第十四章誰為先鋒?
在造出燃燒彈以後,杜荷也改良了一些大唐的攻伐器械。
還是如往常一樣,杜荷對於攻伐器械的製作,那是一竅不通,但勝在見多識廣,記得宋朝的一些攻城器械的樣式,身上也有一些超前的知識。尤其是初中、高中時候學過的桿槓、齒輪、輥軸等的物理知識,在這種時候意外的發揮了奇效。
就拿車弩來說,車弩就是車與弩的集合,將車的靈活移動與大型弩弓集合在了一起,車上的弓弩奇大無比,需要十二石以上的拉力才拉的動,也就是大概一千四百斤的力量。這弓即便是房遺愛這種怪物型的人物也拉它不動,所以一般要發動這種弓弩,在弓弩旁需要有二十二個人伺候著。兩人負責裝箭,另外二十人分為五隊,輪流拉弓,方才能夠維持弓弩的連續性,更有甚者還要動用牛馬來拉,這樣也太浪費人力物力了。
根據這點不足,杜荷用齒輪、輥軸利用滑輪組的原理造了一個簡易的類似於千斤吊的玩意,如今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拉的動弓弦,大大的減少了以往因為拉弦而浪費的時間以及人力,從側面增強了了弓弩的射速以及性能。
還有許多類似的原因,世人也知道這些弊端,但他們不知如何解決,恰好這正是杜荷一展所長的地方。
接下來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杜荷都泡在了科技院、軍器監,將大唐所有的攻城器械中存在的一些特有的不實用的毛病,都找出來,用後事的知識解決,並且改進,大大的增強的這些攻城器械的威力。
至於軍營,那裡有羅通、王德正與劉仁軌三人,也不用太操心,平時問過一下足矣。
值得一提的就是劉仁軌,這傢伙不愧是宰相才,這加入軍中還沒有一個月,已經憑借出色的干略得到了軍中上下所有人的一致好評,以文士身份,融入了軍營中,成為了飛騎的一份子。
在這半個月的時間裡,大唐帝國這戰爭機器迅速開動起來,在一套合理有序的制度下,兵馬、糧草、器械、馬匹等等物質一切到位。
出征的日子指日可待,杜荷也空閒了下來。利用這餘下的時間陪陪家人。
他陪長樂渭水垂釣,陪李雪雁在原野上縱情奔馳,痛痛快快的玩了兩天。
在出征前的最後一日,帶著長樂來到蔡國公府,打算利用剩餘的時間好好的陪陪母親章氏。
章氏也明白杜荷的孝心,母懷大慰。杜如晦下朝以後,也加入了其中,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了一餐晚飯。
當夜,在杜荷打算回駙馬府的時候,卻聽杜如晦道:「二郎,隨為父來一下,為父有幾句話要對你說!」
貞觀十一年,十月中旬!
在這一天,正是大軍出征之日。
大唐帝國的君王李世民詔令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左屯衛將軍姜行本為副總管,番將阿史那社爾為交河道行軍總管,率步騎八萬及突厥、契苾兩萬之眾征討高昌,也在同一天向天下發佈征討討高昌的詔文。
詔文是大學士岑文本親筆揮撒而成,洋洋灑灑一千餘字,文筆流暢,辭藻華麗。不但歷數麴文泰喬裝馬賊搶殺商旅、妄自興兵,圖謀不軌等等十餘條大罪,還對高昌王臣百姓曉以利害,讓他們識相的棄械投降,大唐將既往不咎。
當然這僅僅只是表示一下大唐的寬宏大量,所以根本不指望高昌王麴文泰會嚇得立刻投降。
在承天門外,李世民親自檢閱了出征的十萬大軍。
為了這一戰,大唐出動了整整十萬大軍,比抵禦吐蕃時派出的兵馬還要多,可見對於這一戰,李世民是何等的重視。
在李世民慷慨激揚的演講下,十萬大軍帶著大唐的榮耀,浩浩蕩蕩的往西方開去。
在途徑城門的時候,杜荷遇到了送行的家人。
有過了第一次,這第二次章氏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並沒有第一次的傷感,但眼中那殷殷的期盼愛子平安歸來的情感,卻是有增無減。長樂、李雪雁的想法表現也是一般。她們沒有哭,只是笑著送他離去,真誠祝他早日凱旋而歸。
杜如晦道:「二郎,記得為父昨夜的話!」
杜荷明白的點了點頭。
在人群中,杜荷也如第一次出征一樣,看到了武媚娘,對她招手招。在得到她甜美的回笑後,快馬追上了隊伍。
十萬擁有一流軍事效率的虎狼之師,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來到了玉門關,在這裡駐紮了下來。
侯君集在玉門關內召開了此次征伐高昌的第一個軍事會議。
議事廳內,諸將齊聚!
侯君集、薛萬均、姜行本、阿史那社爾等人都在。
侯君集目光掃視廳中諸將,落在杜荷身上的時候,眼中透露著絲絲寒意,在環顧望了一圈後,方才道:「都是熟人了,這客套話我也不多說,想必諸位都聽過杜將軍的高昌五利吧!」
諸將相繼點了點頭,杜荷的高昌五利,早已傳揚開來,不再是秘密。
阿史那社爾道:「我到過高昌,在那裡呆過數個月,高昌的情形如杜將軍說的一般無恙。」
侯君集道:「我觀這『城、民、財、援、道』前四類,不足為懼,唯有『道』,有些讓人頭痛。這玉門關外的一片荒漠,極不利大軍前行,過了荒漠,從伊吾邊境到高昌邊境有四百多里地,這裡同樣險峻。所以,我認為應該派遣一支軍隊作為先鋒大軍,在前方開路,諸位以為如何?」
這深入異域,先鋒大軍是必不可少的,也無人提出異議。
阿史那社爾站了出來,高聲道:「侯將軍,在下阿史那社爾熟悉地形,願意當此先鋒職位!」
侯君集見阿史那社爾站了出來,眉頭為之一皺,也知道阿史那社爾原先是西域的可汗,佔據這西突厥的大片土地,也是威震西域的強豪。只因在與薛延陀交戰時,讓西突厥抄了老家,導致被薛延陀打敗,敗走高昌國。他在高昌住了數月,但擔心西突厥逼迫。於是,貞觀九年率眾東行,橫穿大漠,歸附大唐,成為大唐著名的外族大將之一。這前後時間像相隔過兩年,是他們這些人中,唯一一個親身經歷過的人,他是當之無愧的先鋒人選。
「可是……」侯君集將目光略微在杜荷身上停留,只是這跟他的想法有些背道而馳了,頓了頓,道:「阿史那將軍的的確確是最佳人選,但本將另有妙用。」
阿史那社爾對於侯君集的軍略智謀很是佩服,聽他如此說來,也退了回去。
侯君集將目光望向了杜荷。
杜荷神色微動,想起了昨夜單獨與杜如晦見面時的情形。
昨夜杜荷讓杜如晦叫到書房,見杜如晦的神色欣慰,眼中卻又帶有一些複雜的情緒,只以為他為自己出征在外而憂心,當時不以為意的笑道:「爹爹不用擔心,孩兒最近武藝進步不少,何況用兵在謀而不在勇,以我大唐的軍事實力,區區高昌根本就不堪一擊。唯一可慮者,唯有西突厥爾。西突厥實力雖強,但我大唐的虎狼之師也不弱啊!」
「為父並非擔心高昌、突厥……」杜如晦聽了杜荷這番話眼色依然複雜輕聲說著,隨即卻又肅穆道:「二郎千萬要小心侯君集!。」
「什麼?」杜荷驚愕的瞪圓了眼睛,心底不解,侯君集可是三軍統帥啊,要小心他?
杜如晦不理會杜荷的驚訝,反問道:「二郎覺得侯君集這個人怎麼樣?」
「智勇雙全,有勇有謀,是一個相當了得的人物。不過孩兒覺得他的心胸有些狹隘,自視甚高,容不得人,甚至對於指點他行軍作戰的恩師都懷有忌心。」說這話的杜荷想起了當初決定舉辦閱兵式的時候,李世民任命李靖為總指揮的時候,侯君集露出的不滿。
「不錯!難得二郎也有這般識人之能!」杜如晦點頭贊同了杜荷的話,緩緩道:「在幾個月前。你魏叔父,曾極力舉薦侯君集為相,當時陛下找了你房叔父、長孫國舅與為父一同商議此事。長孫國舅不予表態,但為父與你房叔父卻極力制止。為父並非不知侯君集的才華。可是為相者,百官之首,統御百官,才能可以不出眾,但絕對要有胸襟氣度,能夠容納的下自己的政敵。就如為父與你魏叔父一樣,你魏叔父頑固,我倆常常意見不一,在早年更是經常與他吵的面紅耳赤。可私下裡,我們私交卻是極其深厚。但侯君集就做不到這一點,他有著武將的脾氣,敵人就是敵人,對於敵人就要無情的打壓。他一旦為相,對於那些意見與他不一的人,必然會展開強而有力的打擊。如此會造成可怕的黨爭,這些年來,為父與你房叔父把持朝政,極力制止出現類似情況,在陛下的帶領下政治清明,無黨無派。若侯君集為相,恐怕會照成難以預計的後果。所以為父與你房叔父認定,侯君集不可為相。最近這段時日,為父在朝中察覺到了侯君集的異常,怕是已經知道了為父制止他為相一事。侯君集奈何不得為父,但二郎卻……」
杜如晦的話充滿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