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列強代理人

大道小說網 第八十八章 北巡木蘭 文 / 破名

.    僧王戰敗的消息傳入圓明園,朝廷大亂,咸豐帝召集肱骨重臣密議。

    「僧王兵敗,洋人不日即將進攻京師,爾等有何良策?」咸豐帝焦急的問到。

    「八里橋被破,京城已不可守,為社稷慮,請聖上出京暫避。」怡親王載垣說到。這載垣一直主戰,又是他帶頭將巴夏禮等人囚禁,如今戰局失利,他便先喊著要跑,實是無恥。

    「不可!」工部尚書倭仁說到。「僧王雖敗,但我大清根本未傷。如今豐台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仍然有精兵三萬,滿蒙漢八旗與綠營兵也有十餘萬,便是十個換一個,也可一戰,為何要走?況且,不出十日,魯、豫、陝援軍便至,到時侯,上下一心,內外夾擊,定可剿滅洋夷。」

    倭仁是出了名的死硬分子,要按他的想法,那就得讓咸豐帝上前線督軍。眾人對他的脾氣十分瞭解,對他的主戰宣言也並不感到驚訝。

    「天子乃社稷根本,聖上乃大清基石,只要聖上無虞,則大清穩如泰山。萬歲爺暫避敵鋒,此策實為最佳!」肅順說到。

    話畢,王公們紛紛附議。這些大人們,都為了自己小命著想,死守在這裡,萬一洋人破了北京,他們可就危險了。

    「天子擅離京城,到時候,京師守軍,失去統一指揮,再加之士氣低落,恐怕更難抵擋洋人。」倭仁說到。

    「無妨!如今正是秋獵時節,聖上可以用去熱河圍獵的名義北上,那就不會影響軍心。到時,京師再留一人監國,指揮統一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肅順力主北逃。

    倭仁被肅順氣得鬍子直顫,卻說不出話來反駁。

    這時,一人顫顫巍巍的站了出來,眾人一看此人出班,都樹起了雙耳,準備聽他是何意見。此乃是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祁寯藻。他為道光,咸豐兩代帝師,尊崇無比。

    「聖上,離京之事萬不可為啊!北京城高池深,擁兵近二十萬,完全可以一戰。若是棄京而逃,聖上該如何面對祖宗啊!將黎民百姓留給洋人,聖上又有何面目面對天下臣民啊?」在咸豐帝的面前,只有他才有資格以訓斥的語氣說話。

    看到咸豐面色微紅,祁寯藻繼續說到:「再說,若是北巡,京師必定留一人鎮守監國。聖上年紀尚輕,皇長子剛五歲而已,必定只能留諸位近支親王監國。恕老臣不敬之罪,這位被留下的監國親王,若是無能之輩,如何能夠指揮千軍萬馬?到時候,恐怕京師不保。不過,這還算為害尚淺。若是監國之人為一有才有能之親王,由此人掌管京師防務,代天子行征伐之權,他日恐尾大不掉,王權凌駕皇權之上!」

    聽了這話,咸豐帝臉色也不好看。咸豐心中也不想據守北京,他讓群臣出謀劃策,就是希望將逃跑的責任的推卸給他們。但是,聽了祁寯藻的話,咸豐猶豫了。

    一直以來,咸豐就對近支親王十分防備。大清祖制,歷來都有任命近支親王中的有能之輩出任各部尚書和軍機大臣的習慣。但是,到了咸豐一朝,幾個近支親王卻連一個差事都不委派,這些王爺就是每個月去內務府領幾千兩銀子,然後日日鬥雞遛鳥。

    咸豐素來就猜忌這些兄弟,這次聽到祁寯藻提出親王攬權的弊端時,咸豐帝本來堅定的逃跑之心都動搖了。

    眾位朝臣,又是爭論許久,咸豐帝也舉棋不定,天色太晚,咸豐決定明日再議。

    朝臣退走,咸豐帝召來懿貴妃侍寢,這位懿貴妃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她本是道員之女,入宮之後,地位卑微。不過,自從咸豐六年誕下皇長子之後,她從蘭貴人短短幾年間越過嬪、妃,直達貴妃,地位僅在皇后之下。

    懿貴妃向來多智,咸豐心中苦悶,就將前線之事和對親王的疑慮,盡皆講給了她聽,希望能從她這得到點有用的建議。

    懿貴妃聽了咸豐之言,勸慰到:「萬歲爺,奴婢乃是一女流,不通戰陣的事情。不過,奴婢聽過一句老話,叫做『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如果萬歲連手足兄弟都不相信,那還能任用誰來為您效力呢?」

    咸豐聽了這話,皺眉思考了半天,才歎了口氣說到:「哎!大清立國以來,一直任用親王輔政。不過,先皇在的時候,一直想要立老六為太子,幾次想要廢掉朕。朕對老六實在是多有戒心,不敢放手任用。」

    「如今聖上的同胞兄弟,只有敦親王,恭親王和醇郡王、鍾郡王、孚郡王五位王爺而已。三位郡王爺,最大的剛十九歲,當不得大事。敦親王又生性淳樸老實,從不理事,如今能夠任用的,除了恭王爺,卻也沒有別人了!」懿貴妃勸到。

    咸豐思慮良久,最終還是游移不定,懿貴妃怕咸豐懷疑其與恭親王勾結,也不敢再勸。

    第二日,被強制帶回來的僧格林沁醒來,麾下部將把具體事情講了一遍,僧王滴下幾滴英雄淚。知道戰況緊急,僧王也不再作兒女情長之狀,連忙寫了奏折遞到圓明園。

    咸豐帝接到僧王奏折,打開來看,發現原來僧王也主張退至熱河。僧王有此行為,並非懼戰,而是僧王想到,萬一天子留守京師,洋人破了北京之後,整個大清王朝那就徹底完蛋了。

    僧格林沁是滿蒙第一將,是大清王朝的基石,僧王的意見,咸豐帝實在是不能忽視。更何況,咸豐本意就想『北巡木蘭』,於是咸豐又下旨召集眾臣討論此事。

    因為僧王也主張北巡,所以一些主張皇帝留守京師的大臣也動搖了,最後,撤離北京的意見眾臣全部接受。當即,咸豐帝下旨,起駕北巡。留恭親王奕?監國,桂良、文祥、寶鋆(鋆念雲)、勝保協助。

    要說咸豐,到了此刻仍然是小肚雞腸。在這兩日的討論之中,根本沒有讓恭親王參與,最後的結論卻是讓恭親王監國。至於留下的桂良等人,也全是平素和恭親王關係緊密的,或者不得咸豐喜愛的大臣。或許,咸豐帝反倒希望,洋人一舉破了北京,將這些他猜忌的人全部消滅吧。

    九月二十二日,八里橋決戰的第二天,咸豐帝下旨離開圓明園北巡。由於走的匆忙,所帶物品甚少,出了京師眾人才發覺未帶糧食,咸豐帝整整一日就吃了兩個雞蛋。

    隨行大臣連忙又派人回京去收購糧食,這一回京,消息走漏,京師大亂,物價飛漲,官民皆逃,北京城留下的人口不足往日的三成。

    皇帝北逃,天子蒙塵,這一路上吃的苦不必細表,再轉過來看北京的亂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