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列強代理人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章 罷工 文 / 破名

.    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

    「這些大臣也欺人太甚了!哀家與姐姐畢竟是皇太后,他們竟然出言斥責,這哪裡還有一點臣子的味道?」向來老實的慈安太后這次也動了真火。

    「哼!這不,他們又遞上來這個聖旨,讓你我二人蓋印。在他們眼中,你我這堂堂的皇太后就是個替他們管理印章的婦人罷了!」慈禧怒氣沖沖的說到。

    「董元醇不過就是提了個意見罷了,八大臣竟然抓住他不放,非要將他整垮,這也太霸道了。」慈安說到。

    「董元醇區區一御史罷了,哪裡配讓八大臣追究?」慈禧冷笑著說:「他們這是殺雞給猴看,如果在聖旨上用了印,那滿朝文武就會以為,你我二人是向八大臣屈服了。到時候,本來站在咱們這邊的大臣,也都會迫於壓力而轉投八大臣。」

    「那姐姐的意思是,咱們不給他蓋印?」慈安問到。

    「正是!」慈禧說到:「先帝遺詔,聖旨需用『御賞』和『同道堂』兩印才算生效,如今你我二人就是不給他蓋,看他們能用處什麼招數來!」

    「對!」慈安略顯興奮的說到:「要想用印,就得聽咱們的吩咐,咱們姐妹也得讓他們明白明白,到底誰是主子,誰是奴才!」

    慈禧也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到:「這次我倒要看看,肅順到底還能弄出什麼花樣!」

    兩宮太后計議已定,將聖旨留中不發。八大臣等了許久也不見回話,又遣人問了一次,得到的回信就是——此事皇太后還在考慮之中。一連等了兩三日,八大臣也看出來了,這次兩宮太后是打定主意不用印了。

    兩宮太后不用印,載垣、端華等人也沒了主意,最後肅順竟然出了一個狠招——罷工!既然兩宮太后不用印,那八大臣也開始拒絕參與政務。

    大清王朝,自從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起,一切政務實際上都交由軍機處辦理。軍機處四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四人也都是贊鑲政務大臣,他們一罷工,整個中央決策機構就停止了運作。

    被任命為顧命大臣之後,八大臣都將六部九卿各個關口都安排了自己的人手,如今八大臣帶頭罷工,他們陣營中的高級官員也跟著不再工作了。頓時,整個大清王朝的行政機構完全陷入了癱瘓狀態。

    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之間的矛盾,原本僅僅是朝廷內部的高級官員知曉,但是這麼一罷工,卻弄得天下皆知了。

    肅順這招確實有效,兩宮太后剛剛接觸朝政不過一兩個月,手中一個可用的人都沒有,孤兒寡母實在是無法和掌握朝廷政權的八大臣對抗。

    「大人,今日西太后身邊的心腹太監安得海帶著一個喇嘛進了煙波致爽殿!」特殊時段,龔橙特意派了上百個探子來熱河協助李明峰。

    「哦?喇嘛?」李明峰皺著眉頭說到:「奕?還在他的住所嗎?」

    「今日早晨開始,六王爺就未出過屋門。」探子答道。

    「派人去盯著點那個喇嘛,但是不要暴露自己,咱們只需要弄明白這人是否是恭親王派來的就可!」李明峰吩咐到。

    「是!」探子接了命令,退了出去。

    如今的避暑山莊,龍蛇混雜,數萬朝廷官吏、滿蒙貴族、和尚喇嘛、皇家侍衛在此處弔喪,所以李明峰的探子倒也容易隱藏。

    幾個探子在避暑山莊外面盯梢了許久,才發覺剛才進入煙波致爽殿的喇嘛在安得海的陪伴下走了出來。喇嘛上了轎子,直行到恭親王的住地附近。恭親王侍衛頗多,他的住地防衛嚴密,探子害怕暴露,不敢再往前跟,只好就此罷休。

    雖然不知道那個喇嘛是否是恭親王本人,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這個喇嘛肯定是和恭親王有關係。

    「看來,雙方的矛盾是不可調和了!」李明峰接到情報後,低聲說到。

    八大臣一罷工,是直接將兩宮太后與他們之間的矛盾端上了檯面,也徹底的斷絕了兩宮太后的妥協想法。現在只有兩條路給慈禧選擇,一個,就是在八大臣遞交的聖旨上用印,以後就老老實實的做自己的皇太后,絲毫不要過問朝政。另一個,就是徹底的和八大臣決裂,採用極端手段來解決這一矛盾。

    在八大臣罷工四天之後,也就是那個神秘的喇嘛進入煙波致爽殿的第二天,兩宮太后竟然在聖旨上用了印,董元醇被免了官,垂簾聽政、親王議政的提議也被駁斥的體無完膚。

    外人都以為兩宮太后服軟了,很多抱有投機心態的大臣都紛紛站入八大臣的陣營,其中不少人開始上書斥責董元醇禍國,認為免官實在是太便宜了這廝,對於這種奸賊應該是砍掉腦袋才算合理。

    載垣、肅順等人此時站出來裝仁慈,聲稱董元醇雖然有罪,但不至死云云。頓時許多想投奔八大臣的小吏又開始歌頌八大臣的寬厚。

    在這場風波之中,只有李明峰看的清楚。李明峰可絕對不相信慈禧太后能向人屈服,如果這個中國歷史上向來以心狠手辣著稱的女人也屈服了,那只能證明一件事情——她在隱忍。隱忍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慈禧是希望以隱忍來麻痺八大臣,好為日後更加猛烈的反擊做準備。

    又過了三日,承德避暑山莊王公大臣們都身著孝服——咸豐帝的梓宮要啟程回京了!

    李明峰是可有可無的人物,朝廷中根本沒有他任何的位置,所以老李並未跟隨大隊人馬啟程。

    「怎麼樣了?」李明峰對飛馬過來的探子問到。

    「根據各處兄弟的打聽,九門提督文祥將整個北京的兵馬都控制了起來。現在的北京基本處於戒嚴狀態。」探子回答到。

    「其他方面的動向呢?」

    「京畿附近都是勝保大人的人馬,大約有三萬多人,現在也在悄悄向京師移動。」

    看來是要準備來硬的了,李明峰臉上現出了一絲冷笑:「嘿嘿,兩邊都不把我當回事,這次大爺我倒要讓你們看看,我李明峰是不是可以隨便就忽略的人物!」

    李明峰經過簡單的研究,基本就能判定各方的打算。八大臣方面,自然是想護送先帝梓宮入京下葬,然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輔佐小皇帝。只要進了京,開始了輔政,名義上定下來,其他人再想翻盤基本就不可能了。

    就憑肅順這種脾氣,如果讓他掌握了最高政權,他一定會在第一時間解除文祥、勝保等人的兵權。到了那時候,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就會一個籌碼都沒有了,未來更是要被八大臣壓制。

    當然,這種情況是恭親王決不能容忍的。所以,恭親王絕對不會允許八大臣順利的帶兵進京。如果可能,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八大臣孤身進京,那樣奕?就可以毫不費力的解決掉八大臣。但是,以八大臣的精明狡猾,出現這種錯漏的概率極低。

    另一個方案就是,皇太后和小皇帝先行進京。只要兩宮太后和小皇帝脫離了八大臣的控制,那一切就好辦了。只需一道上諭,絕對忠於皇家的禁軍必定會倒戈,到時候,八大臣只能束手就擒。

    最壞的結局也不過就是八大臣控制禁軍起兵造反,這個局面雖然是恭親王不想見到的,但是並不是不能接受。就憑八大臣手中的三萬多禁軍,根本無法對抗全天下的兵馬,恭親王顧慮的不過是,這麼做對大清的根基有所損傷罷了。

    所以,事情的關鍵就是兩宮太后和小皇帝!

    誰掌握了兩宮太后和小皇帝,誰就控制了政治上的最高點,誰就有能力下達聖旨!當年曹孟德之所以成了漢末軍閥中最大的一支,靠的就是這招『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孟德嗎?貌似這廝的權力可比區區一個安徽巡撫要大啊!」李明峰望著遠處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低聲說到。身處亂局之中,李明峰此刻已經不滿足於一個安徽巡撫的位置了。

    「命令都傳下去了嗎?」李明峰對身後的親兵問到。

    「是的!劉銘傳大人,蔡宜群大人和陳星翰大人都接到了大人的命令!」

    「好!」李明峰微笑著說:「叫兄弟們都注意點各方動靜,咱們人少,如果不用點腦子,這便宜未必能被咱們撿到。」

    「是!」

    「十天前我派小九返回安徽去調集援軍,這事辦的怎麼樣了?」李明峰問到。

    「一直沒有消息傳來,但是據屬下估計,小九到壽春該有個三四日的時間了。如果所料不差,韋志俊大人和吳長慶大人也該在這一兩日之間調兵北上了。」

    李明峰望著南方,語氣低沉的說到:「我讓他們打散了部隊,化成小股入京,這樣雖然避免了被各路人馬發現,但是也大大的影響了行軍速度。現在戰事一觸即發,就憑咱們在北京的三千人馬,恐怕很難成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