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列強代理人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六十五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 文 / 破名

.    奕?知道,現在他不得不表態了,雖然要背罵名,但是總比和洋人翻臉要好多了。

    「現在朝廷兵力緊張,實在是無法多線作戰,咱們不如暫且隱忍,同意洋人設立公使館的請求。江蘇的長毛和山東的捻子都是強弩之末,本王估計三年五載之內他們肯定會被剿滅,到時候咱們再和洋人徹底清算,如何?」奕?望向李明峰道。

    李明峰權作看不見,繼續坐在椅子上喝茶,兵部尚書文祥、刑部尚書綿森卻搶過話頭,開口贊同道:「如此最好!咱們暫且不爭一時短長,等到剿滅了內亂,再齊心對外!」

    倭仁、祁雋藻等人臉色鐵青,但是卻又不知如何反對。奕?畢竟是議政王,他的話還是很有份量的,倭仁等人不敢直接和他作對。況且就是不同意奕?的意見又能如何?難道真的和洋人動手?

    雖然倭仁、祁雋藻、周祖培、翁心存都沒親眼看見火器之威,但是僅憑戰報也能猜測出來洋人到底有多強。大清王朝最精銳的蒙古鐵騎都在火槍的打擊下全軍覆沒,這是何等威力?

    要知道,即便是當年氣勢最猛的長毛北伐軍都敗在蒙古鐵騎手下,林鳳祥、李開芳兩員長毛悍將被僧王斬於馬下。但是八里橋一戰,洋人竟然在全殲蒙古鐵騎之後,幾乎沒有損傷。由此觀之。洋人軍隊之強悍,只能用恐怖一詞來形容了。

    「哎!」鬚髮花白的倭仁重重的歎了口氣,再也不反駁了。

    周祖培、祁雋藻、翁心存,三大太傅也搖了搖頭,無奈之意,表露無遺。

    奕?明白,倭仁、翁心存等人雖然總和他擰著干,但是他對朝廷的一片忠心卻是勿需質疑的。只不過,兩方對時局的看法不同罷了。奕?清楚的知道,今時不同往日。大清勢弱,洋人勢強。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

    倭仁這些頑固派自打一生下來。受到的教育就是大清乃天朝上國,萬國至尊。大清乃天朝這個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如今的開明派一直在暗示他們,咱們大清早就不行了,現在要向洋人低頭。所以就引起了雙方的對立。

    「六王同意暫時設立公使館,諸位都無異議?」慈禧太后問道。

    眾臣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都不做聲,算作默認了。

    「那好,這事就交由總理衙門辦理。咱們大清子民對洋人還是懼怕的,民間一直有謠傳,說洋人還吃人肉來著。六王,你把洋人歸弄到一個地方,別四處找地方建公使館,弄得洋人遍地,人心惶惶。」慈禧太后道。

    「奴才遵旨!」奕?道。

    看到這些事情處理完畢,刑部尚書綿森奏道:「啟稟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奴才聽說李明峰大人在保定設立了洋學館,專教洋人的奇技『淫』巧,此事關係重大,很可能讓不少學童棄孔孟之道,而改學洋人的技術,還請太后明察。」

    沒等李明峰辯解,禮部尚書寶鋆又道:「坊間風聞,李大人還在保定開鐵礦,建兵工廠,據傳如今保定已經有戰鬥力極強的西式軍隊十萬,戰力頗為驚人,不知李大人擁兵如此之眾,所謂何事?」

    綿森的話是奕?等人早就教好的,此刻他按著原稿背誦了出來。不過現在形勢和之前奕?等人的預料有所偏差。現在連奕?自己都被逼得表態支持在京設立公使館、同文館等更「洋化」的措施了,那李明峰所作所為和奕?的主張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

    寶鋆知道,最開始設定好的這枚棋子已經失效了,所以他才自己出面,暗指李明峰擁兵自重,有不臣之心。

    寶鋆的話即狠且毒,而且還使用了一句「坊間風聞」,這樣一來,即便有所誇大,他也不用擔責任,反正他也說明了是風聞的。

    此話一出,就連兩宮太后眉頭都皺了起來。擁兵十萬,開鐵礦,攢兵器,勾結洋人,這是典型的準備造反啊!即便慈安太后不相信李明峰能造反,但是也很疑惑李明峰為何如此行事。

    李明峰怒氣沖沖的道:「胡說八道!本官有多少兵,兩宮太后知道的一清二楚,兵部也有登記。直隸一共有六個督標,共計兩萬兩千人,何來十萬之說?

    至於開鐵礦,更是無稽之談!洋人投資的順德府沙河鐵礦都開採八百餘年了,期間光大清的直隸總督都換了兩百多任,難道別人開採沒事,本官開採就不行?

    兵器廠也是法國人投資興建的,將來造出的兵器也是法國人的,和本官何干?況且兵器廠起碼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建成投產,按大清祖制,那時候本官也該調任他處,有好處也落不到本官手中。」

    寶鋆露出陽光般的笑容,和和氣氣的說道:「李大人莫怒,本官也是風聞嗎,擁兵十萬之說本官也是不信的。數月之前常勝軍只不過一萬多人,要說短短幾個月就能發展到十萬人,純粹是子虛烏有。不過,大人說兵器廠建成需要三年,此事當真?」

    李明峰朗聲說道:「當真!朝廷可派員監督,看看到底哪天修好,要是早上半年,本官甘願受罰,早上一年完工,本官願意掛冠而去!」

    寶鋆瞇著眼睛,似笑非笑的道:「既然如此,大人豈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裳?等兵工廠建好了,大人可是一點好處都撈不到啊!」

    「寶大人!你怎麼如此說話?!」李明峰此刻的表情可以說是震驚之極。

    「我李明峰是朝廷的官,吃的是皇家俸祿,一心只想為朝廷效力。發展直隸乃是為了增強大清國力,並未是為了我自己的勢力。寶大人,不可用您的心來度我的腹!大清朝還是有忠臣的,不是人人都同你一樣,做事為己不為國!」李明峰高聲說道。語氣中的怒意人人都能聽出來。

    「你!你!你」聽了這話,即便是向來深沉的寶鋆也氣的用手指著李明峰說不出話來。

    李明峰這話已經近乎於當堂辱罵寶鋆了,這種激烈的對抗十分罕見,雖然都知道李明峰和「恭王黨」不對付,但是眾臣都沒想到李明峰竟然這麼不講情面,當著兩宮太后和眾位大臣的面,李明峰竟然暗指寶鋆是「小人」,還指他是不忠之奸臣。

    李明峰陰著臉想到:「上來就挑我毛病,處處找我麻煩,還想讓我給你留面子?做夢!老子權勢不如你,但是嘴皮子卻不比你差!老子臉皮比你厚,互相拆台對罵,肯定是你先受不了。」

    「行了!一點破事爭來爭去!」慈禧太后不悅的說道:「此事好辦,過些日子哀家就派人到保定查查,常勝軍到底有多少人馬,是十萬還是兩萬。鐵礦到底是新開的還是採了幾百年的;兵工廠到底哪年能竣工。這些事情一查就知,你們也別爭了,等調查結果出來再議此事!」

    從大面上看,慈禧好像是在為李明峰開脫,要暫時擱置此事,但是實際上她對李明峰的懷疑態度表露無疑。

    其實即便爭論的再厲害,李明峰也不可能因為寶鋆的「風聞」而獲罪,所以,事情無論如何都是要走「實地考察」這一步。慈禧太后肯定會派出自己的心腹去保定考察,假如李明峰所說屬實,短期內他直隸總督的位置是不會出問題的,但是哪怕得到的情報有一點偏差,老李就會有滅頂之災。

    私蓄雄兵,這是歷朝歷代的皇者都不能容忍的。

    「臣等遵旨!」眾人聽到慈禧太后發話暫停爭議此事,都跪下叩拜。

    還沒等眾臣爬起來,就聽到腳步聲急響,一個小太監飛快的跑進殿中。

    到了御階之下,小太監跪在地上急聲說道:「滄州前線僧王八百里加急!」

    「快呈上來!」慈禧太后急道。

    一般情報都是三百里傳遞,有重要情報才需要四百里傳遞。只有極其重要的軍情才會採用六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是最高速度,需要每個驛站都提供最好的馬匹,日夜不停的飛奔傳遞。

    而按正常慣例,即使是打了勝仗,傳遞捷報,最多也就是六百里加急罷了,況且僧王就在滄州,距離北京不過五六百里,即便用上了八百里加急,速度也快不到哪去,最多就是將信息早送進北京兩個時辰罷了。

    況且僧王是百戰老將,大風大浪都見過,一般的事情他豈能動用八百里加急傳遞?所以,眾人心中都斷定,前線定然是遭遇了大敗,而且是一場連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都被震動的大敗!

    慈安、慈禧看完奏折之後,又讓太監轉交給了六王、七王,四人看完臉色都是難看的很。

    「怎麼了?」倭仁先忍不住了,頗為失禮的問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