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一卷 亂世將至 第十六章 六十萬眾 文 / 天天不休

    冀州鄴城,張角站在城樓上迎風而立,眺望西方,時至黃昏,天邊霞光似火,猶如被鮮血鋪灑染成一般,彷彿預兆遠方的金戈鐵馬。

    駐軍鄴城的張角只是屠盡城中大戶豪族,補充了糧草物資後與百姓秋毫無犯。[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夜幕即將降臨,張寶一臉喜色地跑上城樓,來到張角身後躬身抱拳道:「大哥,消息傳來了,張白騎,張牛角和波才率三路大軍三設伏軍,皇甫嵩率領的十數萬大軍被殺六萬餘人,傷者不計,其餘的都丟盔卸甲逃命去了,皇甫嵩大軍可謂全軍覆沒,我軍繳獲糧草輜重和盔甲兵器無數。」

    「好!傳令下去,明日大軍開拔,直取洛陽!給其他各州的弟兄們發去消息,攻取洛陽!」

    張角嘴角泛起一抹微笑,心情倍感舒爽,此時此刻,他唯一想到的人,就是郭嘉:奉孝,如你所料,漢庭大軍已全軍覆沒,除了各郡自保的兵力外,漢庭已無力阻擋我太平道進攻洛陽,待我砍下漢室帝王的頭顱,佔據洛陽時,定要再請你出山,有你相助,天下可定!

    「大哥,如今咱們除了北邊的中山國還未攻下,冀州可是咱們的囊中物啊,現在大軍挺進洛陽,這冀州就不要了?」張寶一臉猶豫之色,他捨不得這些城池,捨不得已經到手的勝利果實,換了別人同樣捨不得。

    可是張角卻大手一揮道:「冀州非久留之地,若不及早離去,漢庭必先肅清幽,兗,並,青,徐各州我太平道的義軍,而後對冀州形成包夾之勢,那時我太平道將會被逼入死境。二弟,有一人曾對我說過,欲成千古霸業,不可計較一城一地得失。待我太平道攻下洛陽,將漢室顛覆之後再觀天下之勢,若各地州郡起兵伐我,那我便率軍向西南挺進,借川蜀地勢險峻可自保無虞,若各地州郡養兵自重割據一方,那我太平道便征伐四方,蕩平四海。」

    張寶深思之後頓覺大哥言之有理,試探性地問道:「大哥,這,是否乃郭奉孝所說?」

    張角坦然地點頭稱是,張寶終於明白大哥為何如此器重郭嘉,也深感不能得此人相助而遺憾。

    帝都長樂宮前殿例行早朝,漢靈帝最近幾日氣色衰弱不少,無精打采地坐在上位,任憑張讓例行公事地詢問一番,卻不料大殿外跌跌撞撞闖入一人。

    闖入殿中的是一中年將領,渾身血肉模糊,盔甲殘破不堪,多出傷口仍然血流不止,只見他撲倒在大殿之上,嗓音嘶啞地說道:「陛下,陛下,不好了,皇甫將軍前去冀州剿賊,在河內遭遇黃巾賊張白騎部伏擊,首戰告捷,張白騎引軍潰逃,又在上黨附近遭到黃巾賊張牛角部伏擊,我王師十五萬大軍折損近五萬人,盧植將軍勸皇甫將軍撤軍,皇甫將軍不聽,直到剩下十萬餘大軍即將踏入冀州地界時,再遭黃巾賊波才部伏擊,接連遇到三次伏擊,我王師軍心大亂,臨陣脫逃者不可計數,皇甫將軍和朱俊將軍戰死,盧植將軍被俘,後被波才斬於黃巾賊軍前。如今,黃巾賊已經無人可擋,正朝著帝都殺來!」

    朝堂之上瞬間鴉雀無聲,針落可聞,而那逃回來報信的將領卻已經沒了呼吸,趴在大殿之上屍體漸冷。

    「皇甫嵩,妄朕這麼信任你,你居然,居然……眾愛卿,如今,如今可怎麼辦哪!」漢靈帝又急又怕,從龍椅上站起來,焦急地來回踱步。

    百官也是無頭蒼蠅般左右投去求助眼神,卻發現大家都是一臉倉皇無助的模樣,而這時,靈帝突然指著站在百官前列的一長相粗獷大將逼問道:「何進,你身為大將軍執掌天下兵馬,為今之計,你看當如何?」

    一向被百官瞧不起的大將軍,這個屠戶出身靠著妹妹爬上龍床的大將軍何進,此時此刻卻顯得無比沉靜,步伐穩健地出列,昂首挺胸,目光低垂,淡淡道:「臣如今只有上下兩策,下策,遷都。上策,召回帝都周邊防線的士兵,死守帝都,同時,召集天下各州郡太守出兵來洛陽救駕。臣要說的說完了。」

    回列後的何進閉上雙眼,旁人都一副驚奇的目光看著他,沒有想到平日裡根本沒有任何遠見卓識的屠戶將軍居然如此淡定,而何進內心也不靜,內心暗道:居然被曹操猜中了?看來要好好籠絡此人。

    漢靈帝面色煞白地癱坐在龍椅上,喃喃道:「遷都?遷都?」

    遷都不可能!因為漢靈帝捨不得洛陽的無數財富,而百官也不同意。

    當即就有人出列說道:「陛下,驟然遷都乃不祥之兆,將動搖國之根基,若反賊殺入洛陽,毀我大漢廟堂與社稷,臣等又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啊?」

    漢靈帝嘶聲喊道:「朕絕不遷都!大將軍都說這遷都乃下策,自然不行,傳令下去,即刻召回帝都附近的守軍,並昭告天下,各州刺史和郡太守速速帶兵前來解洛陽之危!凡是前來救駕的朕日後必定重賞!守衛洛陽的一切事物皆交由大將軍處理。」

    「陛下英明。」

    何進第一個出列拜服,垂下的腦袋別人看不見的臉上浮現一抹詭笑:只要解了洛陽之危,誰還敢在我面前放肆?

    百官跟進齊聲道:「陛下英明。」

    而這個時候,又有人入殿稟報道:「啟稟陛下,據探馬來報,黃巾賊張白騎部率眾五萬,張牛角部率眾十萬,波才部率眾五萬,張曼成部率眾十萬,張角親率黃巾賊三十萬眾,五路賊軍共計六十萬大軍朝洛陽殺來。」

    漢靈帝氣的面色發紫,顫抖著手指著殿下之人憤恨道:「反賊竟如此猖獗,朕,朕要殺光這些反賊,殺光他們。」

    「陛下,如今賊勢浩大,臣恐洛陽城中有人心生降意,臣請陛下賜臣行事便宜,臨機獨斷之權。否則若有人與賊寇裡應外合,萬事皆休。」何進再次出列。

    這一次,百官則心生怒意,知道這是何進在趁機攬權,甚至有可能借此機會排除異己,但國難當頭,誰也不敢出列說什麼。

    而漢靈帝更是不耐煩地揮手道:「朕允了,但是,大將軍,你若守城不力,朕可不會輕饒了你。」

    「臣為陛下排難分憂,萬死不辭。臣在,洛陽城在。」

    散朝之後,何進匆忙回府,將袁紹招到面前後催促道:「那曹孟德何在?果不出他所言,洛陽城大難當頭,快快將他請來,我有要事相商。」

    袁紹此刻有些後悔,心裡不是滋味,鬼迷了心竅把曹操推薦給何進幹什麼?看樣子何進對曹操很重視,甚至可能托付重任。

    待曹操到了之後,何進將今日早朝發生的一切告知了兩人,曹操聽後長歎一聲道:「黃巾賊中有高人啊。」

    若沒有數日前曹操的話,何進今日早朝恐怕也是如遭晴天霹靂般不知所措,哪可能臨危受命,大權獨攬呢?此時此刻,他可是對曹操有了很高的重視,靜下心來,聽聽他有何見解。

    只聽曹操細細道來:「太平道造反蓄謀已久,黃巾賊先起兵冀州就是為了賺我王師前去平亂,路上預先設下三路伏軍也是暗藏玄機,第一路張白騎部故意潰逃可蒙蔽皇甫將軍,認為黃巾賊不堪一擊,第二路張牛角再伏擊時,皇甫將軍此戰大敗乃輕敵所致,而盧植勸皇甫將軍撤軍是上策,可皇甫將軍率王師出洛陽以來,寸功未立,冀州反賊連影都沒瞧見,怎肯退兵?再者,接連兩路伏兵,一虛一實,一奇一正,皇甫將軍必定是料黃巾賊不可能再擺下第三路伏軍,奈何為黃巾賊設下此局的人奇謀不止,這第三路伏軍究竟戰力如何已無關緊要,我王師出師不利,連遭伏擊,軍心大亂,兵鋒已挫,當第三次伏擊到來時,皇甫將軍已無法掌控大局,大將陣亡,士兵潰逃,全軍覆沒也是情理之中,即便此戰皇甫將軍僥倖獲勝,那張白騎與張牛角必定會與冀州黃巾賊前後夾擊,皇甫將軍的結局不會有任何改變。輕敵了,輕敵了啊,太平道此次造反,絕不是貿然行事,何況太平道中還有智謀當世罕見的人物,大將軍,黃巾賊兵臨洛陽城下已迫在眉睫,操無退敵之策,但請大將軍堅守不出,待四方援軍到來時,洛陽之圍才有解救的希望。」

    何進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歎道:「我王師何等精銳,卻半月間灰飛煙滅,太平道中有能人異士,不可小覷。不過,孟德,這四方郡守刺史,會領兵來解洛陽之圍嗎?」

    這才是重點,黃巾賊舉兵六十萬兵臨洛陽城下,若是沒有援軍來救,恐怕城破那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對於這一點,曹操倒是很肯定地說道:「必定來救,這些郡守刺史只要出兵,便是有功之臣,此危難之際,救駕之功,堪比從龍之功!其次,若不發兵,日後陛下追究起來,恐怕不只是罷官能平息天子怒火的了。如今形勢,只要陛下無恙,固守洛陽便有驚無險。」

    曹操下半句沒說完:若是洛陽城破,陛下殯天,那形勢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就不是單單一個太平道作亂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