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五十八章 袁術來使 文 / 天天不休

    春天即將過去時,百家學堂在玉壘山下落成,依山傍水,景致宜人,往北三十里,桃源村的建造工程正如火如荼。

    想要重現百家爭鳴,令各派學說分庭抗禮,而後融貫百家之長,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郭嘉只能夠培養一個有利的土壤,能不能生根發芽,日後自見分曉。[]

    「袁術派袁胤和楊弘來使?」

    繁忙的政務剛剛在春耕尾聲時輕減不少,歇下來喘口氣的郭嘉卻得到了這樣一個消息。

    堂中謀臣大多也都猜不透袁術想要做什麼,按道理來說,諸侯是不會公開與郭嘉有瓜葛的,可袁術偏偏就這麼做了,袁胤與楊弘已經進入巴東郡,朝著成都方向而來。

    「主公,袁術遣使而來,無非是以下兩個目的,打探虛實,暗結盟好。」徐庶說完就回列。

    在主位上正襟危坐的郭嘉說:「袁術拿下豫州後又封了幾個揚州各郡的太守,此時他要麼休養生息,待實力雄厚時再圖進取,要麼厲兵秣馬,挾豫州大勝之勢繼續擴張屬地。而擴張屬地,要麼北進兗州徐州,要麼西伐荊州。」

    南陽是帝鄉,劉秀髮跡於此,因此在東漢的政治格局中,南陽太守的地位非常特殊,若要說後來的州牧是一方諸侯,在地位上,南陽太守也不遜色,正因如此,袁術在南陽太守被孫堅殺了之後就迫不及待率領親族佔領了南陽,自領南陽太守,去會盟酸棗時,憑借南陽太守的地位,袁術無疑是天下聚焦的一個人物。

    因此袁術一個南陽太守,就敢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並且任命其他揚州各郡太守。

    「袁術若是休養生息,此時斷不會遣使來成都,看來,袁術準備向荊州動兵了。」

    戲志才說後自己也陷入深思。

    如果袁術真對荊州動兵,郭嘉能有什麼好處?

    其他人的心裡也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有利的結果肯定是袁術和劉表兩敗俱傷,完美的結果自然是雙方都兵盡糧絕,但那必定是不可能的。

    從戰略出發,袁術要席捲中原,首要是先解決後顧之憂,便是劉表,否則他向兗州徐州用兵恐被劉表抄襲大本營,再與兗州內的劉岱曹操,徐州的陶謙對袁術前後夾擊,腹背受敵的袁術將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既然袁術要打劉表,此時卻遣使來成都,恐怕是打著讓郭嘉也出兵荊州當炮灰的如意算盤吧。

    這一點,郭嘉自然想得到,且先不提他如今已經制定了策略,便是休養生息,在益州勵精圖治,在這個基礎上,哪怕他有兵有將,也不會貿然掀起兵戈。

    其次,郭嘉深知袁術是什麼貨色,跟這種人能夠結盟嗎?

    「上一次袁術寫信給我,讓我打劉表,我以糧草不足為由婉轉推辭,但他既然派使者來,那我們還是做一做表面功夫吧,傳令下去,成都內所有官員穿上次等劣質的服飾,大將軍府內府外,上下從儉。」

    眾謀士是哭笑不得啊,他們平時吃穿都只能算是一般般了,艱苦樸素不至於,可裡裡外外都沒有鋪張奢華之舉,現在倒好,要徹底地裝一回窮。

    袁術使者的人馬並不多,就百來騎,馬車中坐著文士打扮的兩位青年男子。

    袁胤和楊弘領了差事就掩人耳目到了益州,在巴東郡地界被駐軍永安的周泰逮了個正著,盤問之下,二人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表明身份。

    本意是偷偷來益州探探郭嘉虛實,看一看郭嘉究竟是不是真如信上說的那樣窮困潦倒,可沒想到周泰在巴東郡一絲不苟,盤查出入益州的人,但凡有大隊人馬,則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迎敵。

    「這郭嘉看起來真的是沒軍糧了吧。」袁胤坐在車裡晃晃悠悠。

    這一路上他們所見所聞,都是大規模的屯田,並且有官吏在一旁督查,袁胤和楊弘只以為是郭嘉是在逼著百姓給他種地。

    「哼,還不是咎由自取。」楊弘冷笑不已。

    郭嘉是先殺士族豪族,還是士族豪族先反叛,外人眼中不重要,既成事實是郭嘉的確侵犯了士族豪族利益,由此而陷入舉步維艱的局面,真是報應不爽。

    一天清早,距離成都就一日路程,早晨起來剛坐上馬車準備繼續趕路,袁胤和楊弘卻得到了郭嘉率三千人朝他們而來的消息。

    馬車內,二人面面相覷,表情又驚又怯。

    郭嘉不會率軍來宰了他們吧?!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郭嘉應該沒那個膽子的。」楊弘抹抹頭上冷汗,袁胤卻艱難地嚥了咽塗抹。

    真的嗎?董卓先後派了五個使者來和袁術議和,袁術斬了三個,剩下兩個要不是因為是士族中威望不低的人物,恐怕也會成為刀下亡魂,逃得一命後的兩位使者也被袁術扣下了。

    郭嘉和袁術說到底是有前仇舊怨的,作為袁術從弟的袁胤心裡七上八下,生怕郭嘉拿他洩憤,這會兒忽然覺得這次來益州真是個玩兒命的差事。

    兩人強作鎮定狀,命令隊伍停下前進的步伐,靜候郭嘉到來。

    掀開車門簾子,二人站在車前遙望官道前方。

    煙塵揚起,浩浩蕩蕩的人群前後有序地緩緩逼近,楊弘情不自禁拽住了袁胤的衣裳,因為他看到了前方人馬手中拿著的長戟。

    袁胤心驚膽戰,反手也拽住了楊弘的衣裳。

    郭嘉不會來真的吧?

    只見領頭的郭嘉穿著樸素,騎著烈焰駒,面帶和煦笑容來到袁胤與楊弘人馬前,還沒下馬就朗聲笑了起來。

    「兩位遠道而來,嘉有失遠迎,禮數不周之處多多包涵。」

    翻身下馬後的郭嘉神采飛揚地走到袁胤馬車前,興高采烈地朝二人一拱手。

    袁胤和楊弘都傻眼了,再一看郭嘉帶來的人,排頭幾個文士同樣衣著寒酸,不過士兵們卻各個精神抖擻,如果是郭嘉的親衛,為何用長戟不用刀劍?

    那是典韋的虎衛,士兵重裝鎧甲,不執盾牌,手拿長矛撩戟,郭嘉給屬下將領很大權力,軍紀他來制定,練兵方式和兵種,將領自行決斷,除非是郭嘉特意需要的兵種才會指定某個將領去訓練,而在初期,他想要兵種多元化,也是有心無力。

    不是興師問罪的?

    袁胤和楊弘四目相對,虛驚一場,低頭一瞧,互相攥著對方的衣裳,成何體統?顏面何在?

    此時二人恍然大悟,郭嘉率文武出城二百里相迎,對待他們的禮儀是何等隆重?足見其誠。

    只是剛才二人表現得緊張過頭,甚至露出幾分怯意,生怕被郭嘉發現後輕視,袁胤作為袁術從弟,挺起胸膛,擺出一副不苟言笑的神色淡淡道:「大將軍出城相迎,禮太重了。」

    郭嘉微微一笑,說:「應該的,應該的。咱們還是先進城吧。」

    自我介紹後想起一事,袁胤對郭嘉邀請道:「此地距成都還有二百里,不如大將軍上馬車來與我等一道進城,免遭勞頓之苦。」

    郭嘉並不猶豫,扶著車門就上了馬車,袁胤與楊弘讓開身子,郭嘉進了車中,望著郭嘉背影,二人再次對視,心情十分複雜,近距離接觸才發現郭嘉穿的衣裳興許就比粗布麻衣要好那麼一點兒。

    好歹也是坐擁天下最大州的軍閥,怎麼就混得這麼慘?

    再一瞧那些隨郭嘉出城來迎的文士們,秦宓,彭羕,徐庶,甄儼等等,各個穿的跟郭嘉差不多,這哪裡像是一州之地的統治階級?把他們丟到百姓堆裡,頂多就是家有餘糧的小富之家罷了。

    返身進入車中,命令隊伍繼續朝成都而去,有郭嘉的三千虎衛夾道護送,肯定一路安全。

    馬車內的三人陷入短暫的沉默,楊弘實在是覺得郭嘉太寒酸了,忍不住問道:「大將軍,你這衣著,蜀錦美名天下皆知啊,為何……」

    楊弘和袁胤的衣裝打扮雖不是王侯貴胄級別的,可那華美錦袍穿在身上顯得貴氣逼人,三人站一起,外人不知道的,還以為郭嘉是跟班小廝呢。

    人靠衣裝嘛,怎麼說也是益州的土皇帝,再窮極艱苦,一身體面的衣裳,總該有吧。

    可楊弘不問還好,一問,郭嘉就滿面苦澀,慘兮兮地說道:「不瞞二位,我入益州之時,所得金銀綢緞無數,良田豪宅數不勝數,可自從我兵敗荊州,益州士族豪族接連發難,不但讓我損兵折將,更是傾家蕩產啊。」

    二人面露疑惑之色,打土豪還有把自己打窮的?

    「撫恤將士,穩定軍心,我只能拿出錢財拉攏人心啊,那些個士族豪族簡直是混賬,他們造反也就罷了,居然在眼看事敗時,燒了各地糧倉!好不容易秋收積攢的糧草,燒得我連過冬的糧食都沒有了,我能怎麼辦?只能把值錢的東西拿去變賣,向百姓買糧,去外地購糧,要不這麼做,我這十幾萬的軍隊,可就全散了。」

    楊弘與袁胤目露震驚,沒想到益州士族豪族這麼狠?反得這麼徹底?燒糧那是打仗時候逃走一方帶不走糧草輜重才幹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會走那一步。

    要真如郭嘉所說的那樣,益州缺糧,他傾家蕩產能渡過難關,算是奇跡了。

    二人對郭嘉投去了同情的神色,這軍閥混的,太淒慘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