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九十四章 中國之事 文 / 天天不休

    第九十四章中國之事

    時光流逝,日月如梭。

    關東戰事不斷,河北的戰況已經漸漸進入尾聲,袁紹將公孫瓚逼入絕境,剿滅公孫瓚一統河北只是時間問題。[]

    曹操從呂布手中收復兗州後繼而拿下豫州,崛起中原,虎視四方。

    陶謙入土為安後,以糜竺為首的徐州士族擁劉備上位,並在第一時間取得袁紹支持,劉備想要坐穩徐州牧,不是靠天子承認,而是袁紹點頭。當糜竺給袁紹的文書送至冀州後,袁紹為了讓劉備在徐州壓制南方的袁術,以及牽制逐漸強盛的曹操,故而承認了劉備這位新的徐州牧。

    呂布敗於曹操,攜殘兵敗將來投徐州,呂布是誅殺董卓的豪傑,劉備出於仁義,只能善待呂布,令呂布寄居小沛,看守徐州門戶,防備曹操。

    荊州劉表一如既往固守屬地,毫無進取之心,縱然中原局勢數年之內曾有過無數良機給他,但他始終沒有走出過荊州一步。

    袁術蝸居揚州,劃地為淮南,又從孫堅妻室中強奪了傳國玉璽,開始籌謀稱帝建國,而寄身帳下的孫策卻率領孫堅舊部渡江東去,名為攻打劉繇,實則要脫身自立,回到江東的孫策為了迅速擴充實力,募兵口號便是為他效力的兵,免稅賦,家人也免,因此,孫策眨眼間便擁有了數萬的軍隊,儘管他還是袁術的麾下,但袁術已經無法掌控孫策。

    自從董卓斃命後,呂布南下攻打益州在故道全軍覆沒,益州就再無戰事,郭嘉的休養生息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回報,如今糧草充備,兵強馬壯。

    一直對郭嘉懷有知遇之恩的馬鈞用具體成果回報了郭嘉。

    他製造出了兩種器械,龍骨水車和新式織綾機。

    龍骨水車節省人力,有利灌溉,對農業發展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新式織綾機更精緻,更實用,更簡單,對於絲織生產提高了四五倍的效率。

    這兩種器械迅速在益州境內推廣,對推動益州生產發展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加上馬鈞還對弓弩改良也有貢獻,在漢中的張遼終於明白了郭嘉曾說用百萬錢糧和十萬雄兵也不換馬鈞的意思,馬鈞這個益州別駕不但在漢中受到十分高的待遇,從郭嘉到下級官員,無一不重視馬鈞的存在,這讓以馬鈞為首的能工巧匠極為得意。

    在華夏被戰火席捲之時,安寧晏然的益州卻漸漸有了掀起戰爭的呼聲。

    隨著官員飽和,每年科舉的選拔條件漸漸苛刻,想要出人頭地的才士既希望留在益州免受戰亂之苦,又想要出仕為官光宗耀祖,可益州就那麼大,官職就那麼點兒,所以,士人希望郭嘉擴張屬地,這樣,已在職的官員有晉陞的空間,未出仕的才士也有了機會。

    各地遷徙來益州的百姓漸漸增多,但並不是每家都田有地,他們耕種的是官府的地,但還不滿足,他們想要擁有自已的田地,捷徑就是當兵打仗立功,太平軍的軍功賞賜十分優厚,不管是賞錢還是賞地,或者陞官,都能使得他們脫貧致富,因此當郭嘉下令募兵一萬五時,踴躍報名的人超過了十萬,可郭嘉只能募兵一萬五,軍隊數量必須控制在益州能夠負擔得起的範圍內。

    各行各業欣欣向榮,益州的軍工作坊彙集了不少工人,一直幫郭嘉打造戰爭器械的他們隨著軍需物資充備,工作自然輕了,但收入卻降低了,因此他們也希望打仗,這樣龐大的戰爭消耗足以讓他們源源不斷地增多收入。

    益州商業協會是最支持郭嘉向外擴張的群體,他們要把生意做大,賺更多的錢,就必須有一個安穩的環境,隨著關中混戰的局面升級,揚州有橫徵暴斂的袁術攔路,中原百姓流離失所,益州商業協會不滿足現狀,呼籲郭嘉擴張屬地,給他們打開商道,掃平財路前的荊棘。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郭嘉要主動掀起戰端,向外擴張,必須符合政治利益,在這個前提下,如果也滿足人民利益,那麼,他就有了資本和底氣去開啟戰爭。

    從本質上而言,郭嘉如果擴張屬地,太平軍是「侵略者」,他們要掠奪土地,將統治面積擴大,益州的各個階級,同樣也有這樣的需求,士農工商,每個群體都期望通過對外擴張的戰爭獲得利益。

    當戰爭不再是負擔,而是牟利工具時,郭嘉就有了發動戰爭的前提條件,但是,他還缺少一個機會。

    義兵王,一個能夠讓郭嘉站在政治制高點的大義

    蒼天不負苦心人,這個機會,郭嘉等到了

    近年來一直修心養性的郭嘉很少外出招搖,平日在府中處理政事,陪陪家人,心境越發沉穩。

    在府中沐浴之後穿上嶄新的暗紅錦袍,神清氣爽的郭嘉步履穩健地來到議事堂中,堂中文東武西,齊齊朝郭嘉行禮。

    跪坐下來昂首挺胸,郭嘉輕描淡寫地問道:「元直,自我荊州之敗,到今日,已多久了?」

    徐庶淡淡道:「近五年。」

    「五年,五年,五年……」

    郭嘉喃喃自語,他並不恨劉表,實際上他更感謝劉表,在他春風得意時給他迎頭痛擊,把他打醒了。

    取天下成霸業,絕不是想當然那麼簡單和輕鬆。

    「關中戰報,你們都看過了吧?」

    郭嘉話音一落,文武一同點了點頭,神情凝重。

    李傕郭汜在長安劃地為界,各自為政,又相互搶奪天子,關中也被他們這些涼州軍禍害的民不聊生,就連天子和百官都要以粗糠腐肉為生。

    這期間,馬騰和韓遂數次攻打長安,但都無功而返。

    最新的消息是屯兵弘農的張濟上表朝廷希望天子移駕司州,李傕出人意料的答應了,天子率百官出長安東歸,走到半道時,李傕後悔,與郭汜和解,一同率軍追捕天子一行。

    到了司州,天子身邊楊奉董承只有少數軍隊,手下兵馬難以阻擋李傕郭汜,眼看情勢危急,董承讓天子下詔去請歸降了漢朝的南匈奴來救駕。

    左賢王去卑帶著兩個侄子於夫羅和呼廚泉即將加入這一場戰鬥。

    「許褚,典韋,高順。」

    郭嘉閉著眼睛沉聲喚出三將。

    三人出列齊聲道:「末將在。」

    「你們回營點齊兵馬,三日後,隨我北上,我們要攻下三輔之地。徐庶,命你即刻手書急報給甘寧和張遼,錦帆軍要在我抵達漢中時在漢中全軍待命,張遼隨我一同北進關中,漢中留守兩萬兵馬。」

    三將領命,疾步走出大堂,徐庶也領了差事,退下去辦。

    戲志才卻皺著眉出列,道:「主公,若是迎回天子,恐對主公不利」

    天子在誰手中都無所謂,關鍵是郭嘉不能把天子握於掌中,因為會處於風口浪尖。

    郭嘉大手一揮,毫不在意地說道:「我此行入關中,只有兩個目的,第一,擴張屬地,第二,剿滅李傕郭汜和去卑。」

    堂中謀士都面露驚訝,更多的露出憂色。

    法正就出列說道:「主公,馬騰韓遂以及涼州北邊的羌胡部曲,該如何應對?他們一直對關中垂涎三尺。」

    嘴角泛起冷笑,郭嘉淡淡道:「正好,法正,你也幫我修書一封給馬騰韓遂,告訴他們,我要去救駕,他們若來幫忙,扶風郡以西都是他們的,若不來,那等我拿下關中,兩家最好相安無事。」

    法正愁眉緊鎖,並不是很認同郭嘉這個做法,想要再進言幾句,猶豫之後還是作罷。

    對待馬騰和韓遂,郭嘉早已有了策略,第一步,就是要給他們好處。

    向外擴張北進關中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其中關中西面的西涼軍閥和羌胡部曲是郭嘉不能忽視的。

    天子脫難,請南匈奴來幫他抵擋李傕郭汜,換言之,現在誰殺李傕郭汜都是順應漢室,響應大義。

    所以,郭嘉現在有了出兵的理由,名為勤王,實則擴張。

    堂下謀士們也都知道郭嘉心意已決,益州經過多年休養生息,具備了對外擴張的實力。

    但是這一場仗打完必須避免一個結果:天子不能在郭嘉手中

    這個郭嘉清楚,所以他只剿賊佔地,不會迎天子回長安。

    根據剛才所說的另一個目的,謀士們有些摸不準郭嘉的意思。

    秦宓出列進言道:「主公,去卑是天子請來救駕的,主公出兵剿滅李傕郭汜合情合理,但要是與去卑刀兵相見的話,恐遭人詬病,有失道義。「

    坐在主位上的郭嘉閉目冷笑。

    道義?

    南匈奴的確是歸降了大漢,但那又怎樣?不照樣對漢民燒殺搶掠嗎?

    去卑會好心來幫大漢天子退敵?只不過是天子給了他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來掠奪華夏罷了

    何況梟雄並起,逐鹿中原,那都是華夏自家的事,無論什麼時候,什麼處境,都輪不到外族干涉

    緩緩睜開雙眼,綻出冰冷之色,郭嘉從跪坐起身,掃過眾人,漠然地吐出一句話。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中國之事,豈容外族插手?」

    第二卷:乘邊據險終

    下一卷:虎視中原

    第九十四章中國之事。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