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二十七章 時機未到 文 / 天天不休

    第二十七章時機未到

    當年郭嘉遊歷荊州時,諸葛亮父親還在世,諸葛一家也都在琅琊郡,那時龐統還不到十歲,這樣一對伏龍鳳雛,郭嘉根本沒放在心上。

    至於一人之力能否力挽狂瀾,郭嘉那時年少輕狂,不以為然。[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這種話郭嘉不信,一個君王的崛起,靠的可不是某個人,而是一批能法智術之士,劉邦有張良,蕭何,韓信,陳平等等一大批才智出眾的文臣武將輔佐才能成就霸業,放眼歷朝歷代,凡要開創盛世基業的君主,沒有誰是單靠一個謀臣或武將就能功成名就。

    相反,一個君主如果只能依仗一個才士,想必內心是喜憂參半,歷史上劉備永安托孤,臨終悲鳴對諸葛亮那番話,恐怕多半也是試探諸葛亮居多。

    現在突然問起龐統關於諸葛亮的事情,郭嘉只是想看看有沒有機會把諸葛亮撬來益州,哪怕諸葛亮不出仕,也是打壓潛在對手的一個手段。

    「士元,諸葛亮,你熟悉嗎?」不跳字。

    龐統百思不得其解,郭嘉三番五次將話題引到諸葛亮身上,才不過十六歲的諸葛亮難道已經名傳天下了嗎?

    「泛泛之交。在下有幸與他一同在水鏡先生處聆聽教誨。」

    算起來,龐統和諸葛亮都是司馬徽的高徒。

    閉著眼睛神色平靜的郭嘉再問道:「你覺得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你若給他傳話,讓諸葛一家遷來成都,我厚待他們,可行否?」

    臉上露出一抹不屑,龐統搖搖頭道:「諸葛亮一表人才,胸有大志,可在下與諸葛家交情頗淺,可以為使君效勞傳話,結果嘛,九成無功而返。」

    諸葛家一系列動作都是為了依附荊襄世族,讓他們來益州?癡心妄想。

    「你與諸葛亮皆在司馬徽座前聽教,為何你好似對諸葛亮甚為輕視?」

    聽出龐統話音中淡淡的譏嘲,郭嘉頓生疑慮。

    伏龍鳳雛,年紀相仿,龐德公和司馬徽都對二人有過教導,沒道理敵視對方。

    龐統面色沉靜,淡淡道:「在下眼中,諸葛亮自負虛偽,言表不一,在下羞與為伍。」

    呵呵

    郭嘉算是開了眼,龐統來投已經是意想不到的事情,這又聽了龐統一番話,算是再來一驚。

    沒有再去追問,這個時代人各有志,有才華的人瞧不起平庸的人,出身高貴的人瞧不起貧寒子弟,文人雅士瞧不起宦官之後等等,龐統和諸葛亮不對眼,也不算太讓人驚訝。

    仔細一想,郭嘉露出會心的笑容。

    一個說不求聞達於諸侯,又自比管樂的人,龐統說此人自負虛偽,也不無道理。

    只是自負嘛,郭嘉看來未必,諸葛亮也只敢自比管樂,管仲幫齊國興盛,樂毅幫燕國收服失地,說到底,這二人也不是幫助諸侯一統天下的人物,諸葛亮要真的不知天高地厚,大可自比漢初三傑,那三人可是劉邦親口承認奪天下成帝業的定鼎功臣。

    晚風徐徐,涼爽宜人。

    幾人靠在池邊,聊著閒話,郭嘉閉目養神,享受這難得的愜意時光。

    論年齡龐統年幼,與許褚甘寧典韋加上馬鈞四人互相介紹一番後,謙卑有禮地寒暄幾句,嘴上連道久仰久仰。

    能被郭嘉如此親切地招待,出乎龐統的意料,在他料想,就算他在郭嘉這裡留下印象,而後從科舉中脫穎而出,想要真正進入郭嘉的幕僚機構,也要數年。

    現在關中官場空虛,郭嘉要大力提拔人才,龐統瞅準機會前來投效,已經是個捷徑,可他還不滿足,郭嘉就在他身邊,能提高印象分就要多表現。

    「使君,在下有一策獻上。」

    龐統認真地望著閉目靠在池邊的郭嘉。

    仰頭閉目的郭嘉輕輕嗯了一聲,靜待下文。

    斟酌片刻,龐統開口朗朗道:

    「使君攻取關中之後,首先要休養生息,關中沃野千里,只要百姓回歸安居樂業,關中興盛指日可待。而後使君可迅速發兵平定西北,只要涼州入手,使君便無後顧之憂。

    關東局勢眼下正處非常之時,公孫瓚時日無多,袁紹一旦一統河北,他若南下,就看曹操了,曹操若歸附袁紹,袁紹將佔據半壁江山,並且能夠挾天子令諸侯,使君將處於不利之地。若曹操不肯歸附袁紹,中原,將會有一場決定北方霸主的大戰發生。

    在下以為,使君應先取涼州,並且要快,無論袁紹與曹操是否開戰,一統關西後的使君將無懼天下諸侯,此後,靜觀中原局勢,曹操若歸附袁紹,使君便以崤函之險,秦嶺天塹在北面抵擋袁紹,同時從益州出兵揮軍東進,只要攻下荊州揚州,可依仗長江天險固守,那時可與袁紹相抗衡,袁紹已年過四旬,使君只待袁紹壽終正寢後,便可南北兩路發兵蕩平四海。

    若曹操不肯歸附袁紹,兩家開戰,使君便可坐收漁利,伺機出關東進,觀兩家戰況而定是席捲河北還是攻取中原。

    簡單的說,在下以為使君為日後戰略,先要挑起韓遂馬騰內訌,周旋於袁紹和曹操之間,挑撥離間,為使君休養生息贏得時日。」

    除了馬鈞不關心這些事情,上岸告退離去之外,許褚典韋甘寧三將都凝神傾聽著龐統的戰略。

    龐統說完,不見郭嘉表態,以為自已獻策不受重視,心中黯然,萬分失落。

    「涼州遲早都是我的,眼下不取,是時機未到。」

    郭嘉神色如常,並不激動也不沮喪。

    不論是蔡琰曾經給他說過從荊州揚州起兵,還是徐庶等人說過起兵揚州等戰略,加上龐統今日所說。

    郭嘉聽則聽了,他有自已的思想,有自已的判斷,是否採納,有待斟酌。

    「士元,我拿下關中後,已是今非昔比,你來投我,是瞧出了我有逐鹿天下的本錢,難道關東諸侯就看不出來?袁紹看不出來,他手下的田豐,沮授,許攸等人看不出來?曹操不需要荀彧,程昱,荀攸等人的提醒,他也能看出來。我想坐收漁利,首先要卸下他們的防備,西涼有兩頭餵不飽的惡狼,就是我故意留下給袁紹和曹操看的。」

    輕淡一笑,郭嘉現在走每一步,都會先去揣摩袁紹和曹操的心思,他們現在在想什麼,又需要什麼,主要的外部敵人是誰等等。

    龐統恍然大悟,原來不是郭嘉不採納他的建議,而是他想到的,郭嘉早已想到了。

    甘寧將關中之戰的詳細過程講述給了龐統,龐統聽後瞠目結舌。

    他只知道郭嘉拿下了關中,卻不知道韓遂馬騰雖然升了官,卻實力大減,已經難以對關中構成威脅,甚至回到西北即刻陷入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叛亂之中。

    「唉,在下是班門弄斧了。不過使君,非是在下多心,曹操一日未正式表天子將關中封給使君,說明曹操都在防備著使君,甚至在暗中謀劃使君。」

    龐統提醒,郭嘉深以為然。

    望著夜空的眼神忽然變得銳利起來,郭嘉心中暗道: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要不了幾年,就要打響了。

    官渡之戰是決定北方霸主的戰役,袁紹勝,問鼎天下指日可待,曹操勝,則繼崛起中原後一統北方。

    郭嘉現在做不了主角,但是他要主導天下形勢,就必須趕上官渡之戰,所以在那之前,他必須迅速讓關中不再成為負擔,而是他崛起的助力。

    「士元,荊州之敗我雖已不放心上,但我想知道當日為劉表設謀的人是誰?我料劉表斷然想不出驕兵之計,誘敵之策。」

    龐統神情有些失落,郭嘉將話題轉移到別處。

    不是龐統獻策有錯,而是郭嘉早有成竹在胸,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郭嘉不敢以智者自居,他是人主,他是決斷者,終有思慮不周的時候,所以要集思廣益,廣開言路,才華過人的謀士越多,他栽跟頭的機會才越低。

    龐統隨意地說道:「當年那計策是異度先生設計獻給劉荊州的。」

    在一旁同樣豎起耳朵的許褚和典韋對視一眼,剛泛起了點兒火氣的表情又消沉下去。

    他們現在的戰略在北面,不可能去荊州復仇的。

    郭嘉瞭然地點點頭後又問:「那你為何在荊州軍陣中?」

    龐統一臉尷尬,神色躲閃道:「當日在下曾與異度先生說過使君必敗無疑,隨著劉荊州一同前去,是在下想要開開眼界,見識一番。」

    當年龐統只是學以致用,從理論上認為郭嘉必敗,義兵王,忿兵敗,郭嘉當年打荊州,師出無名。

    現在想來,龐統覺得當日他是誇大其詞,如果郭嘉能謹慎用兵,荊州恐怕淪陷的機會非常大,只不過從大局上回過頭去看,郭嘉打下荊州,恐怕是弊大於利。

    「異度啊,蒯越蒯良兩兄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只可惜在劉表帳下碌碌無為,真才實幹都用在了勾心鬥角上了,唉。」

    郭嘉頗為惋惜,英才輩出的東漢末年,數不盡的英雄豪傑明珠暗投,令人扼腕歎息。

    第二十七章時機未到。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