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四十八章 不敗之地 文 / 天天不休

    第四十八章不敗之地

    有很多事情不深想,不細想,就很難洞察裡面的玄機。

    !-

    袁紹這會兒幡然醒悟過來。[]

    他向曹操提出的三個條件,曹操能完成第一個,出兵一起攻打關中。

    可是後面兩個,一個將關中敕封給他,一個將天子送到鄴城。

    這兩個條件,曹操還真有反悔的底氣。

    諸侯之間往往可以用背信棄義作為攻伐的大義。

    只不過這一次,若袁紹與曹操真打下關中,曹操背約的話,袁紹絲毫沒有理由指責曹操什麼。

    難道將曹操背信棄義的始末公之於眾嗎?

    袁紹是漢室的大將軍,位高權重,不可一世,但他不是天子,大漢江山的屬地,是天子敕封給你,就是你的,不敕封給你,你敢公開搶嗎?如果袁紹用這種理由來指責曹操,等同把矛頭指向天子,而他這個四世三公興兵除暴的大漢諸侯,不就等於犯上作亂嗎?

    至於天子移駕鄴城,那就更不用提了,袁紹只能公開用請,不能公開去搶,否則他和李傕郭汜,董卓又有什麼區別?

    起初沒有想那麼深,袁紹只覺自己實力強橫,曹操沒有膽量背約。

    現在一想,曹操若背約,他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表情沉重,眼神yin鷙。

    袁紹瞇起眼輕聲道:「曹阿瞞若真負我,那就別怪我不念舊情了。」

    如果曹操真的死抱著天子不撒手,袁紹只剩下最後一條路。

    把曹操

    i上董卓與李傕郭汜相同的道路上。

    袁紹的勢力在不斷擴張,終有一日河北與中原會針鋒相對,曹操不肯歸附,袁紹難道就能罷休嗎?

    既然曹操阻擋著袁紹的步伐,那袁紹只能消滅曹操。

    郭圖見到袁紹果然把心思放在了曹操頭上,不得不說,他有點兒歪打正著。

    「主公,在下看來,此次攻伐關中,曹阿瞞的本意恐怕是讓主公與郭嘉兩敗俱傷,所以,曹阿瞞極有可能從中作梗,還望主公早做提防。」

    袁紹不屑冷笑,將他與曹操之前的戰略部署說了出來,末了加了句。

    「曹阿瞞帶來的五萬兵馬都去打武關,他就留在我這裡,量他也不敢耍什麼陰謀詭計。器:無廣告、全文字、更」

    「原來主公早有準備,是在下獻醜了,呵呵,主公龍驤虎視,又怎會設想不周呢?」

    郭圖這記馬屁拍的袁紹渾身舒坦,嚴肅的表情瞬間就眉開眼笑。

    話分兩頭。

    曹操邁著輕鬆的步伐回到自己的居所之處,內堂書房中,程昱與荀攸等候多時,曹操歸來後,程昱就急迫地問道:「主公與袁紹商議如何?」

    曹操爽朗一笑。

    「袁本初果然中計,明日就讓元讓與妙才領軍去武關吧。」

    從一開始,曹操就想把自己的兵馬調離袁紹眼皮底下,因為他另有計劃。

    不過說完之後,曹操又低笑道:「袁本初卻還忌憚我在他背後暗施冷箭,所以,他讓我留在他身旁隨他一同攻打函谷關。」

    程昱與荀攸猛然一驚,荀攸就急切地問道:「主公如何回復袁紹的?」

    曹操不以為然,道:「答應了。」

    答應了?

    程昱和荀攸表情極為不可思議。

    在他二人準備勸說幾句時,曹操抬手止住他們的話頭,微笑道:「袁本初揮軍二十萬而來,他要害我,我就算帶著五萬兵馬在身邊也恐遭不測,眼下形勢,斷不能給袁本初與郭嘉言和的機會,因此我必須留下,呵呵,我要在袁本初的身邊瞧著他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敗亡。」

    程昱與荀攸表情凝重,對曹操肅然起敬。

    這份膽魄,天下罕見。

    不帶兵馬留在袁紹這裡,是冒險,是玩命。

    可曹操崛起中原,中原四通八達,百戰之地,強敵環峙,曹操從夾縫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從起兵那一天,他只有宗族子弟可憐的幾千兵馬,到如今擁兵超過十萬,從一郡太守做到了兗州豫州的主宰者,從一個閹宦之後到了今天挾天子令諸侯

    討伐黃巾,反攻呂布,逆轉袁術,幾經生死,曹操都堅挺地活著,而且比他的敵人活得都要好,將來,他還要征張繡,討呂布,滅袁術,抗袁紹……

    今天留在袁紹身邊的確有危險,但他已然無所畏懼,憑他對袁紹的瞭解,在雙方沒有正式撕破臉之前,袁紹不會對他痛下殺手。

    曹操底氣十足,信心爆滿,最根本的原因是袁紹與他兩者之間是否翻臉,決定權在曹操手中,袁紹是強,可袁紹不如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打什麼仗,都能擺出天子大義,也就是堂堂之鼓,正正之旗,袁紹打誰都不會有太大阻力,唯獨打曹操之前要猶豫斟酌很久。

    又將郭嘉的反應告知了程昱與荀攸,曹操情不自禁面帶得色地問道:「以你等之見,郭嘉是否能看出形勢利弊?」

    既然曹操已經有了決議,荀攸與程昱也就不再堅持,聽到曹操這個問題,荀攸面露思索狀,半晌後才淡淡道:「郭嘉之名,如雷貫耳,在下卻沒有機會與此人接觸,對他瞭解不深,不過,若是荀尚書在此,必定篤信郭嘉能將主公所謀看得一清二楚。」

    曹操一愣,得意的神情消去不少,聞言點了點頭。

    荀彧對郭嘉的瞭解都比他們要深。

    程昱撫著灰白的鬍子若有所思,他對郭嘉有種莫名的敬畏。

    因為他相信當年曹嵩被殺,張闓的供詞是真的。

    「主公此次不惜自損威名而設計郭嘉與袁紹,無論勝敗,主公都將坐收漁利,郭嘉到底有沒有看破主公的計謀,就看他如何應對了。」

    程昱儘管對郭嘉神往,卻不代表盲目,郭嘉能不能洞穿曹操的計策,戰場上會有答案。

    天下矚目的三大諸侯在關中會戰,現在仗還沒打起來,曹操就先損失了威名。

    因為他給郭嘉的那一封詔令,好聽點的話是強人所難,不好聽的話就是無理取鬧。

    郭嘉抗旨不尊是天下諸侯都會有反應。

    以這個借口開戰,實在有違諸侯之間的潛規則。

    要不然,曹操自己和皇帝有什麼區別?他下詔讓你把屬地拱手送出,你不從就是逆賊,諸侯之間的遊戲不是這麼玩的,要是曹操每每如此,等同樹敵天下,遲早會遭到諸侯群起而攻之,那距離他滅亡也就不遠了。

    戰場上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曹操這一次不惜先自損,後傷敵,聽起來這是不智之舉。

    可曹操不這麼認為。

    能夠挑起郭嘉與袁紹的戰爭,他損失一些威名又如何?

    能夠拖延袁紹三五年,給他喘息的空間,繼續強盛的時間。

    曹操覺得這次的損失與利益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哦?仲德此言何意?郭嘉如何應對才能瞧出他的心思?」

    曹操再一次笑意玩味起來。

    程昱表情一肅,朝曹操一拱手道:「郭嘉若全力死守,說明他根本沒有瞧出主公是最終得益者。若是郭嘉不但要守住關中,還要重創主公與袁紹的軍隊,則說明郭嘉已將主公心思猜的七七八八,主戰,則意味著郭嘉不希望主公如願。」

    若是郭嘉在此,必定會與程昱有著英雄所見略同的感慨。

    袁紹和曹操,不論勝敗,不論他們的得失,郭嘉都沒有任何好處。

    這一場仗,郭嘉不是擴張,而是守住既得戰果,打這樣的防守戰沒有不死人的,沒有不消耗財力的,沒有不減損實力的。

    所以郭嘉哪怕是立於不敗之地,實際上在袁紹與曹操兵臨洛陽那刻,郭嘉已經輸了。

    曹操成功煽動袁紹來打關中,曹操已經贏了。

    至於袁紹能不能打下關中,對郭嘉而言,無非是輸的到底有多慘而已。

    為了不能讓曹操漁翁得利,郭嘉便要戰,而且戰略目的就是要盡其所能地消滅袁紹與曹操的兵馬。

    「是嗎?不管郭嘉作何應對,哪怕他能將袁本初二十萬兵馬全部留在關中,呵呵,我始終都是得益者。」

    曹操不怕郭嘉看得出來他的計謀,因為郭嘉是被動,形勢不是郭嘉能夠主導的。

    有一點是袁紹沒想到的,如果真的打下了關中,曹操不會在這一條件上背約,必定會將關中敕封給袁紹。

    因為袁紹入關中,就意味著時刻要防備益州的郭嘉反撲。

    如果這個情況出現了,曹操下一步戰略就是與郭嘉化敵為友,郭嘉要什麼,曹操都給他。

    失去了關中的郭嘉,也就不再令諸侯忌憚,反而是曹操想要利用起來殺人的刀。

    到時候郭嘉在益州,他在中原,一同拒當袁紹,袁紹東西難顧,曹操要以弱勝強,就多了幾分勝算。

    何況關中百廢待興,郭嘉得關中,要休養數年,袁紹得關中,同樣如此,這樣曹操就有更多的時間強大自身。

    袁紹擁兵四十萬,就算這一場仗打完他兵馬一點兒也沒有減損,他少說也要在關中屯兵十五萬才行,畢竟郭嘉在益州可還有十萬兵馬。

    曹操設的這一局,從始至終,他才是真正立於不敗之地的人。

    至於他帶來的五萬兵馬會不會賠在戰場上,他還另有打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