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難測 文 / 天天不休

    第一百零三章人心難測

    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談天說地,父慈子孝,夫賢妻惠,這樣的場面讓郭嘉的妻妾都倍感幸福,而她們也都滿面笑意地在一旁看郭嘉教導子嗣。

    郭瑾這兩年一直在瘋狂地汲取知識,希望能夠跟上郭嘉的步伐,希望他的雙眼所看,心中所想所思,都能與郭嘉在同一個層面上。[]

    郭嘉說他的話只言中了一半,郭瑾疑惑不已。

    「孩兒哪裡說錯了?曹操難道不是一個招降納叛的人嗎?他手下的文武,不少都是叛將降將,難道曹操對呂布沒有絲毫的愛才之心嗎?還是說劉備不恨呂布嗎?呂布奪他的徐州,又將他逐出小沛,劉備沒道理不恨呂布呀。」

    他的臉上滿是疑惑。

    郭嘉反而去問郭燁「燁兒,你說瑾兒哪裡說錯了。」

    郭燁沉思半晌,自己也不是很肯定地說道「曹操喜歡招降納叛,沒錯。但是劉備ji曹操殺呂布,未必是因仇恨。劉備的確恨呂布,但在白men樓下,劉備的心思,或許是在曹操身上。」

    郭嘉聽罷之後,抬起頭望向端莊秀雅的蔡琰,淡淡道「你教了一個好兒子。」

    蔡琰莞爾,微微搖頭。

    郭瑾一聽,立馬向郭嘉問道「難道大哥說中了?劉備難道是為了曹操著想?但劉備如果是為了曹操好,他現在可是在徐州打著與曹操勢不兩立的旗號啊。」

    也許,天下人一致認為呂布這種人留不得,尤其不能留在身邊,此人狂悖反覆,又兼武力出眾,留在身邊早晚都會反遭其害,董卓丁原就是最好的例證。

    郭嘉再一次將目光投向郭燁,問「燁兒,你說曹操如果收呂布,是利是弊?」

    郭燁這一回沒有猶豫,當即道「用之得當便得利,用之不當便是弊。」

    梟雄,什麼是梟雄?能夠折服常人,能夠駕馭人才的人,才是梟雄。

    人比人強就是要有比較,人主之間的對比,很大一部分是就是駕馭才士。

    你有能力駕馭更強的人,你便比其他諸侯強,因為這樣你得到的幫手會比別人多。

    梟雄的強弱,往往不是自身本身的比較。

    把劉備,郭嘉,曹操,袁紹,孫策等人單獨拿出來。

    這裡面恐怕武力最強的人是孫策,政治地位最高的是袁紹,智謀最高的人將是曹操與郭嘉,再論其他方面,打仗,御人,政治手腕等等,他們各有所長。

    但綜合實力,劉備跟其他人相差十萬八千里,可他偏偏有關羽張飛這樣世間難得的武將,他打了一輩子敗仗,卻又總死不掉,苟活也就罷了,可他的身邊,卻在不斷聚集著人才,看似他一直是個小人物,卻漸漸擁有了不可小覷的資本。

    回顧先前與放眼歷史後來的開國帝王,嬴政,劉邦,劉秀,李世民,趙匡胤等人,在他們的時代裡,論智謀,武力等方面,同時代都有比他們更耀眼的人物存在,可偏偏他們能夠成就帝王霸業,無非就是御人的才幹更加高超。

    降服猛獸易,駕馭人心難,天下最難揣測的就是人心。

    成霸業者御人之才區別只在手段,劉邦腹黑,嬴政殘暴,李世民開明等等。

    所以在郭嘉眼中,諸侯強弱,不單單要看兵馬強弱,城池屬地多寡,百姓貧富,更要看君主制御人才的能力。

    曹操為什麼比袁紹強,不光是因為他打贏了官渡之戰,不光是因為曹操開創了曹魏基業,讓郭嘉忌憚的根本原因是曹操會用人,敢用人,並且眼光獨到,手段高明,不管曹操今天處於多麼不利的處境,只要他還能把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他就不會敗亡。

    袁紹為什麼在郭嘉眼中不值一提,也不是因為歷史上袁紹的下場,還是因為用人,袁紹給手下高官厚祿,卻往往不能發揮他們應有的才幹,田豐沮授都是戰略奇才,許攸郭圖往往也有建設性的謀略,可袁紹不能讓他們發光發亮,名氣再響,又有何用?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郭嘉當初放任馬騰和韓遂返回西北,是真的不懼怕二人作亂。

    人才是不能用道德枷鎖來束縛的。

    郭嘉的手下,法正和彭羕都有典型的小人得志嘴臉,這二人儘管被郭嘉敲打過,可有時還是會得意忘形,對同僚露出一副囂張的姿態,是因他們位高權重,是因他們被郭嘉器重。

    論道德品質,法正張松這種歷史上背叛劉璋的人絕對不合格,但才幹方面,他們又肯定比常人有過之無不及。

    郭嘉不會因為道德品質高尚與低劣而作為標準用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這是老生常談,對郭嘉而言,沒有人才是不能用的,能不能駕馭,就看手段如何。

    「瑾兒,我來問你,呂布殺丁原和董卓,那時的他,與在白men樓下的他相比,有何不同?」

    郭瑾搖了搖頭,那時的事情,他根本沒出生,現在知道也不過是道聽途說,長輩們的口述,具體情況不瞭解,他也不敢妄言。

    郭嘉慈愛地摸著他的腦袋,輕聲道「我來告訴你,呂布殺丁原時,他是并州軍中的神明一般,是他人中呂布之名廣受敬仰之時,呂布殺董卓時,董卓該死,呂布殺他,得到的是一個英雄之名。在白men樓下的呂布,窮途末路,他已經失去了一切,甚至連命都握在曹操手中,他的心裡,難道會想著我先投曹,待日後再反曹?他哪裡會有底氣篤信曹操會放他一命?連這個保證都沒得到之前,他不會設想那麼遠,而曹操留呂布一命不代表會給呂布機會發難,呂布是什麼人,該怎麼用,曹操冷靜下來思考思考,便一定會有一個妥善的方法。」

    其實呂布當時的處境很複雜,他並沒有雄心壯志或一匡天下或逐鹿中原,他出道時最先跟著丁原,然後投靠董卓,接著又被王允當槍使,逃往關東後,呂布先後在袁術,張楊,袁紹那裡都寄居過,後來自立多半是陳宮張邈等人的鼓舞慫恿,腦子一熱便自己打天下。

    從臣到主,再從主回歸臣,呂布未必不能接受,他跟曹操交手兩次,第一次在兗州,呂布大敗,第二次在徐州,呂布成了階下囚,他有什麼底氣背叛曹操?呂布縱然可以背叛丁原,背叛董卓,可丁原收呂布,算是機緣巧合,董卓收呂布,是物質yin*,而曹操對呂布,則是從武力上直接壓迫呂布投降,這裡面的區別是天地之別,呂布的內心郭嘉猜不到,但設身處地想一想,呂布給曹操賣命,未嘗不是一個人生出路,丁原董卓駕馭不了的人,曹操不一定也會束手無策。

    十年前的曹操或許呂布瞧不上眼,可如今挾天子令諸侯的曹操,呂布假若背叛,除了投奔袁紹外,誰哪裡還有更好的去處?但呂布和袁紹有生死之仇,呂布離開袁紹那裡時,袁紹曾經派人名為護送,實則暗殺,幸好呂布金蟬脫殼逃了一命。

    在這樣的背景下,郭嘉如果是曹操,絕對會饒過呂布一命,至於怎麼用呂布,那就另當別論,呂布這種將領,郭嘉用也是用來衝鋒陷陣,絕不會讓他獨當一面。

    「那劉備要置呂佈於死地,難道不是因為仇恨嗎?」

    郭瑾想明白了曹操收呂布的可行性後,又把問題轉回到了劉備身上。

    其實有了曹操可以收降呂布這個猜測後,劉備顯然就居心叵測了,只不過劉備的出發點是針對呂布,還是針對曹操呢?

    郭嘉摸著郭瑾的頭,意味深長道「瑾兒,你要記住,知人知面不知心,劉備的一句話,聽起來像是為曹操著想,同時也是向呂布復仇,可一轉眼,劉備襲取了徐州,他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從對曹操的好意轉變成了仇恨呢?他的心裡究竟如何在想,我不知道,但是我必須高看他一眼,不能輕視這樣一個看似弱小的人。曹操得呂布,如虎添翼,劉備其實心裡也想要得到呂布,否則當初他就不會收留呂布,呂布之猛,天下聞名,劉備不能坐視曹操強大,便要讓曹操下定決心殺了呂布。」

    自己得不到,也不能便宜別人。

    或許這樣的解釋無人認同,但劉備絕不是一個把個人仇恨放在第一位的人,否則他也不會在呂布偷襲徐州後還能tiǎn著臉去呂布面前要一個棲身之所。

    丟了徐州,劉備都能忍,丟了小沛,難道他就忍不住了嗎?

    徐州被曹操攻下,呂布已經退出了諸侯爭霸的舞台,劉備的雙眼怎還會聚焦在呂布身上?

    打了半輩子敗仗,劉備喪家失所妻子或死或困,這種場面,他早已能坦然接受,如果他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那他的仇家太多,他要復仇的人,也太多。

    因郭嘉不輕視劉備,所以郭嘉更相信劉備是出於遏制曹操的意圖才出言ji了曹操,讓曹操親手了結了呂布的性命。

    「孩兒明白了,日後不會小瞧一人,也會遇事多想一想。」

    郭瑾的態度讓郭嘉會心一笑。

    伸伸懶腰,郭嘉低頭望了望已經趴在他腿上睡著的小女兒,看看天色,剛要招呼眾人回去準備晚飯,卻有下人來報。

    「費大人求見,說是西涼馬超遣龐德前來拜見使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