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十六章 又是荊州 文 / 天天不休

    第十六章又是荊州

    郭燁想要從軍入伍的事情,郭嘉並沒有一口答應下來,也沒有拒絕,只是回了一句斟酌幾日。

    英雄不問出處,草莽之中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的名將名士比比皆是,只不過郭嘉還是覺得郭燁年紀太小了。[]

    所幸的是眼下除了討伐高定外,郭嘉治下並無戰事,而郭燁即便從軍,也不是今天報道,明天就奔赴前線。

    郭嘉的考量,只是在於有沒有必要讓郭燁去當兵而已,如果是在軍營裡僅僅吃苦,似乎有些小題大做。

    郭煜的滿月酒倒是十分鋪張,成都文武悉數到場,賓客盡歡。

    滿月之後,郭嘉帶著大喬母子向峨眉山而去,一來是去天師宮還個願,二來是給郭煜求一道平安符。

    這些年天師宮名聲在外,周邊百姓求神祈福都會來天師宮,大戶人家想要驅邪避凶,也都會請天師宮的道士來做法事。

    郭嘉十年前驅趕出境的佛門弟子偶爾也會不開眼的跑回來傳道,再一再二不能再三,郭嘉對禿驢沒好感,先禮後兵也算仁至義盡,再發現的,直接抓走與一些立功贖罪的犯人一同做苦工,修水利修路等等。

    這一次前往峨眉山,郭嘉特意叫上了賈詡。

    他與賈詡共乘一輛馬車,家眷在另外的馬車中。

    「文和,燁兒想去軍中歷練,你認為如何?」

    晃晃悠悠的郭嘉靠窗而坐,他帶上賈詡其實就是想問一問賈詡的意見,雖說知子莫若父,但這些年賈詡對郭燁言傳身教,對郭燁的瞭解肯定不在郭嘉之下,何況賈詡是郭燁的師長,問一問他的意見,至少是個可供參考的資料。

    郭燁想去投軍的事情,賈詡並不知情,摸著鬍鬚,賈詡思考一陣後忽然輕笑道:「燁公子看來眼光長遠了不少。」

    郭嘉一聽,凝眸思索片刻,也露出了笑容,道:「這孩子,還真是想的夠遠。」

    太平軍在南部的戰事正如火如荼,郭燁投軍不可能被派去踏上南部的戰場,而他現在想要投軍,多半的心思是希望在郭嘉征伐西北的時候能出一份力。

    平常習武與在軍營當兵是截然不同,當兵肯定不是僅僅靠武力,軍陣操演,令行禁止,方方面面都是有條令限定,郭燁的打算,是想用近幾年的時間來熟悉軍營,融入軍隊之中,為幾年後郭嘉收服西北的戰爭而做準備。

    行軍打仗事關生死,理論知識再強,也是紙上談兵,沒有真正身臨其境,就沒有發言權。

    賈詡欣賞郭燁的一點,就是郭燁腳踏實地,著重實踐而不是空談,要想去打仗,就先拿出將士的姿態,不因身份地位而請求郭嘉破格任命。

    「主公意下如何?」

    賈詡並沒有明確表態支持與否,反而問起了郭嘉。

    沉思一陣,郭嘉開口道:「如果是瑾兒開口,我會覺得他華而不實,是想譁眾取寵,肯定不會同意。不過是燁兒主動請纓,我難以決斷,文和啊,我認為一個人應該在他最適合的舞台上發揮才幹,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始終沒有發現應該將燁兒擺在什麼位置上,或者說,他以後應該是走哪條路,我看不透。」

    將來的郭燁是文是武,郭嘉看不透,說不好聽點的就是,論文,他不出眾,論武,他也不出眾,好似中庸吧,實際上又比平常人都強上一點。

    賈詡笑道:「主公未免心急了些,燁公子還年輕,不妨多給他些時間,他想從軍是件好事,總比待在家中墨守成規要強,也是時候讓燁公子真正開開眼界,瞧一瞧外面的世界了。」

    郭嘉點點頭,覺得有些道理。

    拒絕郭燁的提議,無非就是讓他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去軍營裡吃點苦,如果夠資格,將來再考慮讓不讓他上戰場。

    靠著車廂的郭嘉昂著下巴望向上方,突然悠悠問道:「文和,袁紹一病不起,身心沉淪,恐命不久矣。五年之內,曹操將一統中原與河北,與此同時,我也要將西北,南部,整個益州乃至關西收入囊中,關東與關西的對峙之勢愈演愈烈,如若出現那樣的局面,我的第一目標應該是誰?」

    沒趕上官渡之戰,算不得郭嘉大意,一直以來張燕在益州就是為了提防南蠻,來五萬,來十萬,都可以輕而易舉化解,可偏偏來了聲勢滔天的二十萬大軍,才致使郭嘉不得已而撤軍,西北的局勢也在郭嘉掌握之中,他準備出兵東進之時,關中那時留下嚴顏提領兩萬兵馬,就是提防韓遂。

    到頭來,韓遂踏入馬超的屬地,馬超率軍返回後,韓遂立即撤軍,兩家和解。

    這倒無關輕重,韓遂反覆無常,馬超初生牛犢怎鬥得過造反專業戶這樣的老狐狸。

    踏平南部休養一段時間後,郭嘉就要開始謀劃西北,不管是馬超還是韓遂,他都沒放在眼中,一統關西只是時間問題。

    現在郭嘉所思所想的問題是在收服西北後,他的戰略重心應該在南還是在北。

    在南則是要打荊州,而荊州劉表有兵馬二十萬,郭嘉如果擁軍不足五十萬,恐怕去打荊州也會為他人做嫁。

    在北則意味著要與曹操直接對抗,東西兩大梟雄先分出高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勝者吞併對方的屬地,而後距離一統天下也就不遠了。

    晃悠的車廂內陷入短暫的寂靜之後,賈詡開口道:「曹操如若一統河北,將坐擁天下七州屬地,冀,青,幽,並,兗,豫,徐,加上部分的司州,他的屬地已然是半壁江山,城池屬地,錢糧兵馬都在主公之上,而曹操在吞併河北的時候肯定會提防主公從函谷關出兵,若不能奇襲,主公出關東進只會勞民傷財,而曹操要攻打主公,也非易事,關中有雄關便能令曹操寸步難進,所以,曹操在一統山東之後,極有可能會將目光投向南方,半壁江山再加上荊州揚州,他只需與主公消耗下去,便能一統天下。」

    基本的大局,郭嘉對賈詡的見解深以為然。

    蜀漢和東吳打不過曹魏,可以分開來看,蜀漢的錢糧兵馬甚至還不到曹魏的一半,諸葛亮哪怕是神人,面對曹魏在關中的防守戰略也只能束手無策,東吳和曹魏也打得天崩地裂,只可惜東吳也跟曹魏耗不起,打仗打仗,打得就是錢糧人口。

    錢糧人口多,兵馬就多,戰後恢復的就快,補充資源也快。

    「不管如何,關中首先不能丟。」

    賈詡做出了第一個結論。

    假如郭嘉把關中丟了,也就意味著他和曹操的綜合實力對比越來越大,而起這樣的差距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遞增。

    「如果沒了關中,我還是直接上表朝廷俯首稱臣罷了。」

    郭嘉閉目沉聲道。

    袁紹有一副好牌,河北四州富饒,兵多將廣,但袁紹還真能浪費了這手好牌,那麼多兵馬不分兵席捲中原,反而要和曹操在官渡對峙,郭嘉眼中,這就和打牌用四個二把倆王帶出去沒區別,好牌都浪費了,剩下也就等著輸。

    郭嘉手裡最大的牌,就是關中。

    不論從戰略位置還是對綜合實力的影響,關中都是重中之重,這張大牌是決定郭嘉還能不能逐鹿天下的底牌!

    秦國一統,劉邦稱帝,都是在關西靜觀外敵打得你死我活,消耗殆盡之後,他們再伺機席捲中原。

    而現在郭嘉的處境,和之前兩位開國之君有了很大不同,因為曹操即將一統中原與河北,荊州劉表與江東孫權,顯然不可能對曹操構成威脅。

    「若無變故,五至八年的時間後,曹操將更加強盛,主公也解決了所有的後顧之憂,那時,決定天下走勢的,將是荊州。」

    賈詡面無表情地說完,郭嘉閉目聆聽,半晌後才冷聲道:「荊州,荊州,永遠是荊州!」

    冷酷的表情忽然一緩,郭嘉忽然問道:「文和是否能猜到江東孫權對荊州是何態度?」

    賈詡脫口而出:「朝思暮想。」

    哈哈哈哈

    郭嘉放聲大笑。

    剛才他忽然想到,孫權繼位,那麼有一個不肯為孫策效勞的人應該已經出仕了。

    魯肅!

    這對主臣的一番榻上對話,其中就有魯肅向孫權建議的策略。

    取荊州,竟長江之所極以抗曹操,至於魯肅是否還會跟孫權建言入西川奪益州,哼哼,郭嘉很好奇。

    「主公,曹操若謀荊州,主公可趁機從函谷關出兵。曹操若先攻主公,則主公用關中做餌拖住曹操,趁勢順江直下席捲荊州。」

    賈詡又將話題繞了回來。

    一南一北,賈詡的計策無非是根據曹操的動向而應變,曹操去打荊州,郭嘉就打中原,曹操打關中,郭嘉拖住曹操去打荊州。

    這個計策有個前提,就是荊州有抵抗能力,不可能被一戰而下。

    但是郭嘉卻睜開眼反問道:「如果劉表死了呢?」

    賈詡被問得一愣。

    誰能知道劉表什麼時候死?

    如果劉表真是個長壽星,哪怕年近半百再活個三四十年,也不算太稀奇。

    「劉表若在十年內壽終正寢,恐怕荊州對曹操而言是唾手可得。」

    賈詡皺眉不已。

    原因很簡單,荊襄世族絕不可能投效郭嘉,而沒有雄主上位的話,顯然投靠曹操比投靠郭嘉要划算,覆巢之危,荊襄世族沒有膽氣與曹操誓死一戰,賈詡明白,富貴集於一身的豪族士族,九成九的人都是貪生怕死。

    第十六章又是荊州

    第十六章又是荊州,到網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