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四十三章 善惡轉變 文 / 天天不休

    將韓遂的奇兵主力全軍覆沒後,西北的戰局徹底失去懸念,最後的疑問就是韓遂何時死。

    甘寧命人押送四名敵將俘虜去長安,而後率軍返回武威。[]

    在武威城外,在甘寧率軍返回前一刻,龐德恰好趕到。

    武威外的軍營就幾百將士在看守大營,龐德是孤身而來,瞧見甘寧凱旋的部隊便策馬迎了上去。

    「末將見過大都督,奉主公之命前來大都督帳下聽命,西北戰事結束後,末將會留在馬將軍麾下。」

    甘寧溫和笑道:「令明在我面前就不必多禮了,還是先回營吧。」

    說完之後,甘寧若有所思地回頭望了眼馬超。

    打了勝仗,馬超神清氣爽,而這個時候,他的表情有些錯愕。

    龐德棄他而去,現在二人又共事一主,結果郭嘉反而又將龐德指派到了他的麾下。

    看似是一個尷尬的局面,但馬超對龐德心中並無芥蒂,驚訝之色閃過之後,馬超便爽朗一笑拍馬來到龐德身邊,笑道:「令明,看來你我緣分未盡哪。」

    龐德淡笑回應道:「求之不得。」

    大軍回營,甘寧算算日子,糧草明日應該就會送到,又得到了龐德的親口證實,於是便下令犒賞三軍,畢竟打了個大勝仗,此戰之後,武威郡已經可以宣告易主,接下來要暫作休整,而後繼續向西北追擊韓遂,直到剿滅他為止,最起碼。也要將河西四郡都插上太平軍的大纛才行。

    幾位將領跟著甘寧在帥帳中一一就座,氣氛很好,大家臉上都帶著勝利的喜悅,可甘寧剛坐下還沒用手將衣角撫平,帳外就有他出征在外時指派留守的校尉進來稟報幾日來的情況。

    「稟大都督,在大都督出征之時,武威城中百姓每日伺機發難。我軍有近百名將士或死或傷,昨夜甚至有城中青壯男子千人集結成眾來偷盜城外營內的糧食。若不是發現的早,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聽完這個消息,不光是甘寧臉色陰沉,其他將領也都皺起眉頭面帶不悅。

    在他們心情大好的時候,偏偏被人迎頭澆了盆冷水。

    馬超現在的心境豁然開朗。沒有死盯著韓遂其他不管不顧,他想了想後就抱拳對甘寧說道:「大都督,西北民風彪悍,桀驁難養,恕在下言語唐突,對這裡的百姓。單憑禮教難以管治,照我看,不服者,重罰。鬧事者,重罰,殺人者,自然償命,若是妖言惑眾一犯再犯者,也要殺。」

    別人沒有表態,孟達倒是點頭附議。

    甘寧張遼吳懿三人面露沉思之色。

    與民秋毫無犯是一條軍規,但行軍打仗攻城掠地。尤其是打入敵軍的屬地,想要真的做到和百姓相安無事。很難,但太平軍只要不主動展現出一個侵略掠奪者的姿態。那麼偶爾有殃及池魚的事件發生,軍中將領一般都會網開一面。

    郭嘉入益州,打關中,平南蠻,加上期間還對外攻伐過荊州,他親自率軍時都很難避免與百姓不發生衝突,只不過這些事情是單獨而細小的個體事件,沒有形成規模與影響大局的苗頭,可今天武威的形勢,卻有些令人棘手。

    揮起屠刀很容易,甘寧也絕不是下不去狠心的人,只是他的殺戮,最終影響的是郭嘉的名聲。

    郭嘉在益州,關中百姓口碑中是仁君,甘寧要是在武威廣開殺戮,這城裡的血,會直接潑在郭嘉的身上。

    左右為難,猶疑不定。

    正當甘寧在思考一個折中的辦法時,龐德起身離席來到甘寧面前,從懷裡掏出一封信交給甘寧。

    「大都督,這是我從金城趕來武威之前,徐大人囑咐我交給大都督的信函。」

    龐德把信送到甘寧手上就坐了回去。

    甘寧拆開一看,神情更加凝重。

    這一封信是徐庶親筆所書,但裡面是郭嘉的軍令。

    討伐韓遂,不論漢人或羌胡夷氐,抵抗不從者,夷三族!

    這個命令讓甘寧可以不用頭疼去想如何應對武威的局勢,但是,他的心有些不安。

    他與郭嘉近二十年的交情,面對這個軍令,心神俱震。

    郭嘉彷彿從一個善的極端突然轉向了一個惡的極端。

    刑罰苛重最無情是什麼?

    夷三族!

    「吳懿,孟達,調集一萬將士,隨我入城。」

    甘寧一臉肅然地站起身,隨手將這封信遞給了坐在他下手的張遼。

    吳懿孟達不知道信裡寫了什麼,但也猜到這封信有不尋常的命令,立即起身走出帳外調集兵馬。

    張遼看過這封信之後與甘寧的反應如出一轍,神色凝重隱含憂慮。

    走出帳外,甘寧步行向武威城走去,隨後讓人去將武威府衙中的民政戶籍冊拿來,又叫了一些武威城中原本為韓遂賣命現在已經投降的官員,將戶籍冊交到他們手上,甘寧一邊朝城中走,一邊頭也不回地輕聲道:「城中在籍人口,我要你們一個一個都給我查明,若未入籍,那就是你們之前失職。」

    幾個中年人跟在甘寧身後躬身行走唯唯諾諾,頭上佈滿冷汗,完全不知道甘寧這是要幹什麼,調查人口?

    武威就這幾萬人,有什麼可調查的?

    或者說這城裡有重犯?

    反正他們猜不到,為了自己的小命和未來的前程,都必須將甘寧交代的事情辦妥。

    一萬兵馬調集完畢,吳懿孟達馬超張遼龐德五將跟在甘寧身後,軍隊夾道開路進入武威。

    先前攻下武威,城內城外都有軍營,但甘寧要去打成公英所率的西涼軍,武威城中的軍營就撤了出來,城裡的百姓想要逃,那就任由他們逃,畢竟更西北,則更苦寒,而向東南,又是郭嘉的屬地,逃與不逃沒區別。

    太平軍從武威中撤到城外的舉動,反倒助漲了城內百姓的反抗氣焰。

    之前,他們只敢偷偷摸摸襲擊太平軍城內的巡邏兵,現在,居然敢聚眾偷襲城外軍營,意圖搶奪糧食,這不管是哪個軍閥,都難以容忍。

    甘寧幾人回營之時脫下了鎧甲,現在只穿著普通衣袍入城,將士在道路兩旁開路,甘寧領銜率眾入城。

    城內百姓在道路兩旁遙望甘寧等人,神情顏色之中各有不同,但十分默契地都對甘寧等人抱以憤恨的目光。

    甘寧不理解,他們的恨從哪裡來?

    是天災還是**,或者嚮往自由不願被統治?

    正朝著城中府衙走去的一行人,忽然道路兩旁驚變驟起。

    有一行青壯男子本是抱著膀子冷眼旁觀甘寧一行走來,卻在甘寧近在眼前之時幾人一擁而上將路邊的太平軍推開,呈現出一條道路,他們身後,一個青年端著一口冒著熱氣青煙的大鍋衝了上來。

    甘寧腳步停下,神色不變,正要拔刀之時,他的身後湧上來幾名護衛,拔刀將他護在身後,而那名端著口鍋的青年見這幅情景,也不猶豫,面露猙獰咬牙發狠,直接將手中盛滿滾油的鍋丟向甘寧這邊。

    刺啦刺啦

    熱油沒有一滴濺在甘寧身上,而忠心護衛他的將士卻有人捂著臉倒地慘叫。

    光光當當

    鐵鍋在地上翻滾數下,響聲停止。

    後面有將士想要緝拿那名已經可以用刺殺來定性的青年,卻沒想到那人把鍋扔向甘寧便轉身逃走。

    太平軍將士想要追,又被連成山一樣的青年擋住去路。

    周圍見到這一幕的百姓振臂高呼,歡叫不已。

    甘寧環視四顧,手無寸鐵的百姓一面對他投來恨之入骨的神色,同時又在肆意叫囂,即便沒有瞧見他狼狽的一面,至少也出了醜。

    被百姓堵住去路的將士握著刀半天猶豫不定,這時,甘寧走到了那幾個將士身邊,伸手從一人手中把刀拿在了自己手中。

    面前一步,三名武威城裡的青年面無懼色與甘寧對視,他們先前給那人打掩護,又妨礙追捕,卻一點兒逃走的意思都沒有。

    「呵,有膽色。」

    甘寧瞥了眼別處,冷笑一聲。

    毫無徵兆的,甘寧轉回臉面對那幾人,揮刀一起一落!

    一條胳膊從空飛起!

    動作不停,甘寧向左挪一小步,重複之前的動作,只在眨眼間,五條胳膊落在地面,血灑當場。

    五名青年慘叫不已,抱著血肉模糊露出白骨的肩頭在地上打滾。

    周圍在這一刻,忽然寂靜下來,只有慘叫聲。

    張遼等人在一旁面無表情地看著。

    被滾油潑在臉上的太平軍將士被人扶起,他只在初時慘叫過,現在都在咬牙忍耐,臉部容貌被毀,血肉模糊觸目驚心。

    甘寧一臉冷漠地揪住那在地上慘叫的青年,彷彿能將他的頭皮也揭下來般,將他一把摔到那被毀容的太平軍將士面前。

    「磕頭,磕到你死為止!」

    甘寧口氣淡然,彷彿沒有任何恨意。

    那青年抱著不斷流血的肩頭,仰起頭朝甘寧吐了口吐沫。

    「做夢!」

    甘寧也不惱怒,對那已經渾身發抖甚至有人都失禁了的民政官夠了勾手指。

    抱著戶籍冊的幾個中年人雙腿發軟地來到甘寧面前等待差遣。

    「給我查出來他的家人,父族,母族,妻族,只要人在武威,都給我找出來,抓過來一個就殺一個。」。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