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三章 口是心非 文 / 天天不休

    第三章口是心非

    魯肅是第一次見到郭嘉這位威名赫赫的君主,卻有一種不著調的兒戲之感。

    只和郭嘉簡單地幾句話交談,便讓他對郭嘉升起了高深莫測的印象。[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郭嘉的幾句話,恭維起來可以說想法信心爆棚,真要從實際出發,那就是好高騖遠太想當然了!

    現在這個時候,是該討論荊州歸屬嗎?

    不!

    是該商議破曹的具體戰術!

    即便郭嘉出動益州的水軍十萬,江東有十萬,劉備有自己的殘兵敗將一萬,加上公子劉琦的一萬兵馬,這加起來才二十二萬兵馬,曹操有多少?四十萬啊!

    勝算連一半都不到,郭嘉卻好似已經勝利在望般開始坐地分贓?

    而且要求十分苛刻。

    荊州歸他?

    魯肅心裡冷笑:劉表在時,荊州你都沒吞下,現在劉表被曹操嚇死,兵力是劉表在時的兩倍,你卻口出狂言要一口吞之?

    魯肅陷入沉默,在場的文官也都昂首挺胸默不作聲,不過彭羕張松等人都是一副戲謔的表情望著魯肅。

    郭嘉不催促魯肅答覆,命人奉茶,好整以暇地端起茶杯吹著杯口冒出的熱氣。

    魯肅心思急轉,他思考的關鍵問題,不是是否答應郭嘉的提議,這種協議他根本沒有權力做主,孫權也沒給他這個任務,破曹之後郭孫兩家誰得荊州,必須是孫權和郭嘉商定。

    在那之前,能不能破曹才是頭等要事。

    魯肅從不懷疑劉備集團聯合江東的誠意。

    為什麼?

    因為劉備和孫權的危機是迫在眉睫,如果不聯合,那就死路一條。

    可郭嘉呢?

    瞧他現在悠然地喝著茶,還有心思撇過頭去與戲志才說說笑笑,隱約聽到的話題是長安的日漸繁華。

    魯肅心涼如冰,郭嘉這絲毫沒有危機感的樣子,似乎根本沒將曹操放在眼中,或者說,是沒把江東存亡看得舉足輕重。

    如果郭嘉無動於衷而江東淪陷,那麼天下格局崩塌,轉瞬巨變,不出二十年,曹操必定一統江山!

    郭嘉會無動於衷嗎?

    魯肅在這一點非常確定:不會!

    可郭嘉是與江東齊心協力一起對付曹操,還是連同江東一起謀劃呢?

    郭嘉嘴上說會從漢中巴東出兵東進夾擊曹操,但他的主力部隊都在長安,郭嘉會拿益州作為本錢與曹操一賭生死嗎?

    政治有時就是一場賭博,本錢和收益劃不划算才是決策者考量的因素。

    魯肅可以設想的是,郭嘉如果用益州做賭本,充其量就是拿下荊州,而曹操最多就是放棄荊州,仍舊擁有中原與河北半壁江山的屬地。

    萬一輸了呢?曹操四十萬大軍先擋住江東轉道伐益州,郭嘉的大本營就有淪陷之危。

    這得失之間的考量,似乎郭嘉下血本換來的收益與曹操相比,非常不划算。

    而如果郭嘉出兵函谷關呢?不但切斷了河北與中原的聯繫,甚至能席捲中原與河北,畢竟曹操如今的兵馬,四十萬在荊州,二十萬在司隸一帶,其他郡縣零零散散加起來絕不超過十萬,郭嘉從函谷關出兵,賠了,也是兩家都折損兵力。贏了,那就是錦繡江山唾手可得,起碼自己的損失不會危及身家性命。

    魯肅回想著郭嘉橫空出世到稱霸一方的經歷。

    諸侯討董,郭嘉出其不意地攻伐益州。

    李傕郭汜在長安反目,天子東歸,關中混亂之時給了郭嘉機會北上。

    韓馬兩家勾心鬥角的背後,隱約可見郭嘉操控西北局勢的手筆,進而不但收服西北,還收編了馬家。

    這一次曹操南下,顯然也是一次機會。

    郭嘉怎麼會視而不見?

    但和江東上同一條船在南方拒當曹操,顯然無法利益最大化。

    孫權先前想看著郭嘉和曹操你死我活,現在,郭嘉恐怕也想看著江東誓死一搏與曹操打個天崩地裂,這樣,郭嘉就有機會孤注一擲從北方給曹操背後致命一擊。

    魯肅自以為想清楚了郭嘉的如意算盤。

    假如是這樣的話,看起來他見不見郭嘉,結果都一樣。

    可目光放遠一些,魯肅知道這一趟是非來不行!

    荊州劉表已經歸天,劉琮降曹,如若江東戰勝曹操,荊州的歸屬將是擺在眼前的問題。

    曹孫兩家一場大戰之後,哪怕江東能搶先一步佔領荊州,但也要保證郭嘉不會趁火打劫。

    料定郭嘉從北出兵東進,結果只可能有兩個,要麼還是攻不下洛陽,要麼就是席捲中原斷了曹操的退路。

    一旦郭嘉攻不下洛陽而江東又擊敗了曹操,郭嘉肯定不會坐視江東坐大,那時出兵席捲荊州也是郭嘉的一條康莊大道。

    魯肅望著還在和戲志才談笑自如的郭嘉,內心感歎:這斯斯文文的君主,令人生畏!

    站在郭嘉立場,魯肅將心比心,郭嘉面對現在的形勢,有三個策略可選:上策從北東進,中策洛陽打不下後再來謀荊州,下策坐觀成敗伺機取利。

    即便是下策,郭嘉似乎都有利可圖。

    不管郭嘉會不會在曹孫兩家的戰場上援助江東,江東現在都不能得罪郭嘉,而且要交好。

    因為曹孫之戰後,江東若敗,與郭嘉交好或交惡都已無足輕重。可若江東勝了,肯定兵力大損實力銳減,那時候郭嘉要是趁火打劫,江東肯定擋不住天下兩大梟雄輪番來襲。

    郭嘉與孫家的關係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表面上偶有友好往來,可在數月前孫權對郭嘉的來信置之不理,使得兩家的關係開始轉向惡劣,這一點從益州官員對魯肅的態度就看得出來,畢竟是孫權失了禮數在先,魯肅就十分被動,現在要扭轉這個局面,首先便要在與郭嘉的對話中博取對方的好感。

    「使君,恕在下直言,這荊州究竟該歸誰,在下無權決定,不過,還望使君念及蒼生,助江東一臂之力,此大恩大德,江東六郡子民必銘記一生。」

    魯肅朝郭嘉恭敬地說道,不卑不亢,卻讓人無法惱火。

    心裡已經料定郭嘉不會從漢中巴東出兵,但魯肅還是要順著郭嘉的意思往下說,總不能當面說穿郭嘉的意圖吧?

    郭嘉扭過頭來望向魯肅,淡淡一笑,說:「我要荊州,此事沒有商量餘地,子敬,或許你不知道,十多年前,我曾在荊州險些身亡,此事壓在我心裡十多年,一直耿耿於懷,當日就立下誓言,此生可以什麼都不要,但我必須踩在荊州的土地上!」

    郭嘉的口氣不容置疑,眼神也凌厲起來。

    魯肅低下頭,心裡暗道:竟如此做作!

    他認為郭嘉此刻肯定在演戲。

    「可,在下只是一個中護軍小將,如何能決定這荊州歸屬呢?」

    魯肅苦澀地說道。

    郭嘉嚴肅的表情一鬆,呵呵笑道:「這樣,子敬你盡快返回江東面見吳侯,只要他手書一封信給我,也算你我兩家立下協議。曹賊與江東開戰之日,我必出兵援救,將曹賊趕出荊州之後,荊州歸我。」

    魯肅想了想,現在只能這樣了。

    其實荊州歸誰,江東做不了主,孫權也做不了主。

    能做主的前提是江東有實力和有機會佔據荊州的時候。

    但現在而言,江東想的是自保,不是進取。

    魯肅給郭嘉行禮告辭。

    望著他的背影,郭嘉嘴角揚起一抹輕笑。

    「魯子敬,人才啊,不能為我所用,是個遺憾。」

    郭嘉發出一陣感歎。

    魯肅有野心,他要做新王朝的佐命之臣,其實郭嘉是他的好選擇,只可惜郭嘉身邊的高位,已經有太多人佔據,魯肅來投效郭嘉,也只是錦上添花,哪有他在孫權剛上位時去投效的雪中送炭那般深重。

    堂內文臣大多都冷眼旁觀,對魯肅,他們瞭解不深,到底才幹如何,僅憑郭嘉一面之詞,聽則聽了。

    倒是彭羕冷笑道:「主公此言差矣,下官看那魯子敬也不過爾爾,無過人之處。」

    郭嘉哈哈一笑,站起身準備外出。

    「你們別小看魯子敬。好好想一想吧,孫權治下,周瑜年輕卻能與孫堅留下那些老一輩舊將和平相處,中間少不了魯子敬的功勞。孫劉聯盟勢在必行,要協調一致對抗曹操,魯子敬和諸葛亮,都是關鍵人物,沒有他們從中聯絡,兩家名義聯合又有什麼用?」

    門外侍衛送來大氅,郭嘉披上繫好繩帶。

    黃權疑惑地問道:「東面傳來消息,諸葛亮孤身前往江東,兩家還沒有正式聯合啊,以張昭為首的江東官員似乎迎曹的意思更多。」

    郭嘉整理好衣裳邊幅,扭頭笑著看了眼黃權,道:「這是兩回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這是孫策臨死前囑托張昭的,現在的情況,江東那些官員也不算投降,只不過是遵從孫策遺言,多多少少是想讓孫家能留下血脈,萬一被曹操打敗了,孫家恐怕會後繼無人。至於諸葛亮,呵呵,孫權不想降曹,諸葛亮是被他當槍使罷了,孫仲謀啊,權謀之道的確勝過他的父兄百倍。」

    郭嘉說完邁步出門,近衛軍統領張任過來問道:「主公這是打算去哪裡?」

    「軍營。」

    ……。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