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十九章 時機不對 文 / 天天不休

    第十九章

    時機不對

    江東水師之所以在天下諸侯當中名列前茅,最大原因是南方人水性好,北方人都是旱鴨子(時代背景,不與現代相提並論。)。[]

    江東的將士上了船,八風不動,穩若泰山,而北方的將士上了船下了水,不會游泳的人本就有懼怕心理,會游泳的人也未必能在搖晃的船上站住腳跟。

    水戰之中,接舷戰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因為遠程攻擊頂多是正面,有心躲避敵人放箭來襲,只要藏到船另一邊或者船艙裡,敵人也就無可奈何,而火箭還沒有成為主流,畢竟火箭傷敵致命,用之不慎,自損也是致命的。

    周瑜說軍中缺少箭矢,這個不見得是假的,畢竟經過赤壁之戰,江東軍渡江北攻烏林,從遠距離射殺到近戰肉搏,以及樹林外朝大火遮天的林中放箭,都消耗了數量巨大的箭矢。

    只不過,把這個理由作為不能與劉備聯合抗擊郭嘉,未免牽強了些。

    以江東軍水戰能力,哪怕一支箭矢都沒有,都能在長江上橫行無阻。

    諸葛亮聽出了周瑜的弦外之音,江東不能公然與劉備決裂,所以找些理由來推脫。

    「不知大都督若出兵一戰,所需箭矢幾何?」

    諸葛亮面色平靜地問道。

    周瑜和魯肅都感到詫異,依著諸葛亮的話,難道他還能支援江東所需箭矢?

    話題既然已經打開,對方也沒有知難而退,周瑜只好順著往下說。

    「十萬!」

    這個數量絕對不是小數,而劉備肯定沒有這麼多,哪怕江夏太守劉琦掏出所有家當晝夜不停打造箭矢,短時之內也湊不齊。

    周瑜氣定神閒地望著諸葛亮,看他如何作答。

    諸葛亮琢磨一陣後,忽而問道:「若我軍送上十萬支箭給大都督,是不是大都督就會出兵與我主聯合反抗郭嘉?」

    從神態上,周瑜瞧不出諸葛亮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既不自信滿滿,卻也沒有為難之色,淡定自若。

    話說到這份兒上,周瑜難道能反口嗎?

    於是當即說道:「對!只要劉皇叔能在十日之內送來十萬支箭,我江東便出兵與劉皇叔共抗郭嘉。」

    周瑜話音一落,諸葛亮立即拱手肅容道:「好,十日之內,我軍奉上十萬支箭給大都督,到時希望吳侯履行承諾,助我主一臂之力。」

    「一言為定。」

    周瑜望著諸葛亮離去的背影,神色變幻不定。

    依照劉備現在的處境,十萬支箭十日之內肯定打造不出來,諸葛亮能有什麼辦法呢?

    魯肅跟了出去追上諸葛亮,他心底裡明白現在江東無力再戰,便不能得罪郭嘉,但是也要維繫孫劉聯盟。

    江東沒有一口回絕見死不救,但這十萬支箭的苛刻條件,已然表明了江東的態度。

    三日之後,一行軍隊剛進入巴東境內,重甲虎衛護送的馬車中,趙雲悠悠轉醒,身上穿著單衣,肩上傷口處被白布纏裹,依稀可見深紅血色。

    身上鋪蓋著厚實的棉被,趙雲睜開雙眼時正看到一雙纖細的手拿著毛巾替他擦拭臉上的汗珠。

    猛然坐起,趙雲肩上傳來刺痛,咬牙忍住,趙雲掀開車窗的簾子向外一看,蒼茫山野,巫山飄渺。

    車外全副武裝重甲長槍的虎衛步伐沉穩地前進,扭過頭來,趙雲看著跪坐在一旁的三位侍女,眉清目秀,年紀都不大,趙雲於是語氣柔和地問道:「三位姑娘,此地是何處?」

    三個小姑娘搖了搖頭,她們只負責路上照顧趙雲,其他一概不知。

    她們都是江陵本地人,出了江陵城,東南西北就分不清了。

    恰在此時,有人撩開車門的捲簾,冬日的寒風竄進車廂,讓趙雲感到絲絲冷意。

    一位滿面白鬚的老者慈眉善目地看著趙雲,見他氣色不錯,道:「將軍醒了?放心放心,將軍身子骨好得很,那點兒小傷休養幾日便能痊癒。要是將軍不介意,老夫現在就為將軍換藥?」

    趙雲聽那老者的話,便知道對方是個醫者,謙遜地拱手一禮,垂首道:「那就有勞足下了。」

    老者提著藥箱鑽進車廂,好在馬車寬敞舒適,趙雲坐在中間,一旁是三個侍女,一旁是小心翼翼給趙雲換藥的醫者。

    三位侍女都別開目光,趙雲扭過頭來問那醫者。

    「請問此地是何處?」

    醫者看著趙雲傷口癒合的狀況,笑呵呵地說道:「馬上就要到永安城了,將軍是不是想下車走動走動?那忍一忍吧,日落之前就能進城。」

    永安!巴東郡!

    趙雲心驚不已,他被郭嘉俘虜,既沒有被斬首示眾,也沒有被收押在大牢之中,把他押去永安做什麼?

    心事重重,沉默不語的趙雲開始思考脫身的計策。

    眼角餘光發現了在車中角落平放的兵器。

    追風亮銀槍!

    趙雲錯愕,這押送他的將領也太沒常識了吧!

    把他的兵器就放在手邊,這不是給他逃脫增添勝算嗎?

    換好藥纏上新的繃帶,醫者正在收拾藥箱,忽然拍了拍自己的腦門。

    「哎呀,老夫真是糊塗了。將軍,這封信是郭使君囑托老夫轉交將軍的。」

    醫者從懷裡掏出一塊白絹遞給趙雲。

    正在思考脫身之計的趙雲接過後打開一看。

    上面寫著:

    「子龍如晤,你負傷昏迷,荊州局勢詭譎,不宜久留。我自作主張將你送去成都休養,勿怪。我知你不願降我,可我不忍殺之或折辱於你,因此送你遠離是非之地,此乃逼不得已之舉。子龍心中,我是反賊,我是漢室逆臣,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再卑鄙無恥一次,隨行護送子龍的有兩千虎衛,子龍想逃,無人阻攔,不過,這一路照顧你的三位女婢以及替子龍治傷的兩位醫者,我將夷其三族!滴水之恩當湧泉報,子龍頂天立地,應不會因己而連累他人吧?奉孝。」

    趙雲心事重重地收起白絹,向那三位侍女問道:「三位姑娘緣何會來照顧在下?是否受人脅迫?」

    三個小姑娘莫名其妙地看著俊朗非凡的趙雲。

    年長一些的姑娘如實答道:「是益州牧武陽侯的長公子在江陵城重金請來的呀。」

    三個侍女,兩位醫者,都是郭燁重金懸賞召集來的,換言之,這五人都是自願擔任這個差事。

    「你等,難道不懼怕太平軍嗎?」

    趙雲覺得不可思議,郭嘉的太平軍剛打進江陵,怎麼就有老百姓肯為他效命?

    當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人為財死比比皆是。

    只是這些小姑娘和那年邁的醫者,趙雲從這幾人身上感受不到他們對太平軍的敵意。

    還是回話的小姑娘,天真地說道:「益州一直有商人來荊州行商,聽聞益州百姓日子可好了,不用打仗,也吃得飽穿得暖,益州牧武陽侯可是個好官。」

    謠言!絕對是謠言!

    趙雲可以想像的是益州商人與荊州來往十數年,一直在潛移默化地給郭嘉積攢民間聲望,讓他有一個好口碑。

    現在,趙雲放棄了逃跑的想法,他生怕連累這些無辜的百姓。

    就算他能帶著三個姑娘兩個醫者安然無恙地逃走,但江陵城裡這五人的家人恐遭不測。

    其實郭嘉只是虛張聲勢,這五個人別說家人,就連他們的名字,郭嘉都不知道,也懶得理會。

    誰讓趙雲是英雄呢?誰讓趙雲是老實人呢?落郭嘉手裡,要束縛住他,稍微花點兒心思就行。

    趙雲始終是武將,思維方式不如謀士那般縝密細緻,只要回過頭去好好想一想,郭嘉入主益州二十年,除了期間有一次張白騎作亂,南蠻大軍北上也沒有真正騷擾到百姓,風調雨順治下安康二十年,加上益州輕徭薄賦,官場煥然一新,益州百姓憑什麼不能過上好日子?

    趙雲始終猜不到郭嘉打算如何對待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在江陵休整兵馬的郭嘉並沒有急於席捲荊南,江邊的水師大營很快便將防禦工事打造完畢。

    日落黃昏,郭嘉在府衙中批閱公文,手上都是江陵城內各種消息,原來荊州的官員,郭嘉一個沒動,不願為他效忠的,送走,願意繼續待在官位上的,那就留下好好做事。

    有人從外走來,郭嘉抬頭一看,是龐統。

    龐統來到郭嘉面前,低聲皺眉道:「主公,長沙來了一行五百將士,為代表者自稱魏延,此人聲稱願投效主公,並幫助主公取下長沙郡。」

    郭嘉放下手中筆桿,向後一靠,思索起來。

    龐統又接著說道:「此事倒是兩難啊,如若拒絕,荊州境內願意投誠主公的人會望而卻步,可現在便接受魏延的投誠,又將長沙郡攻取,這就與主公既定計劃相悖,甚至有可能逼孫權與劉備聯合偷襲我軍,這就給了曹魏度過難關重整旗鼓的時機啊。」

    郭嘉在思考。

    他沒有忘記長沙有一個魏延,還有一個黃忠。

    但是,預定計劃招攬這二人的時機不是現在。

    可魏延偏偏自己來投。

    這一點郭嘉能揣摩出魏延的心思。

    與其等著郭嘉兵臨長沙被迫投降,不如他自己來投效還附送一個長沙郡,這份功勞足以讓他受到郭嘉重視。

    可是,江陵所在的南郡,和江東還隔著一個江夏郡,而南郡東南方向的長沙郡,可是直接與江東比鄰。

    可想而知,郭嘉如若現在攻下長沙郡,孫權的大本營都有被席捲的危機。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