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二十三章 天下個人 文 / 天天不休

    第二十三章

    天下個人

    回到江陵城內已經是天光大亮,可冬天冷風嗖嗖,讓諸葛亮和魯肅這渾身濕透的二人打了不少噴嚏。[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被俘虜了一百多名士兵都送進了軍營中,郭嘉下令好生照看這些俘虜,並讓典滿親自督辦此事。

    諸葛亮與魯肅則跟著郭嘉進了城中府衙。

    郭燁與魏延本打算告退,郭嘉卻招招手讓他們和周泰蔣欽一同進府,大家一起吃個早飯。

    既然進了江陵城,諸葛亮和魯肅就不可能有逃脫的機會,二人脫掉濕透的衣裳,擦乾身子後換上乾淨的新衣,然後在侍衛帶領下來到府中正堂。

    大堂裡的景象讓魯肅和諸葛亮心裡不知是什麼滋味。

    郭嘉坐在主位上,堂下矮桌放著冒著熱氣的早餐,周泰蔣欽,郭燁魏延,好似平常人家那般吃吃喝喝,郭嘉也不例外,見他二人到來,指了指旁邊空著的席位,說:「我特意叫人給你們準備了薑湯,先暖暖身子吧,然後看看早飯合不合胃口,要是有什麼要求隨便提。」

    諸葛亮與魯肅並沒有遭受折辱,現在還被郭嘉以禮相待,也就只好給郭嘉行了禮,而後坐下,端起薑湯喝了下去,身子暖和不少。

    郭嘉端著一碗粥,望向二人說:「孔明,子敬。你們都是當世大才,我十分欣賞,說句心裡話,如若前些年益州開科舉之時,你們能來參加,現在你們必然是我益州府中的一員。」

    聽到郭嘉這番話,二人面露沉思,心事重重。

    這個事情,雙方的心思彼此不知道。

    魯肅和諸葛亮有才能,卻不見得天下皆知。

    他們怎麼知道去了益州一定會被郭嘉賞識呢?

    魯肅不用說,一直在南方待著,他自認以他微薄的名氣,肯定不會傳到郭嘉耳中。

    諸葛亮自舉家遷徙到了荊州後十幾年,諸葛亮有點名氣,可荊襄世族對他的看法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太狂妄,有人是真的覺得他有才幹,可在本地人眼中都是這樣的看法,他怎麼能保證去了益州,郭嘉就絕對會對他委以重任呢?

    見到二人沉默,郭嘉繼續說道:「此處沒有外人,我可以對你二人開誠佈公。我想問問你們,假若今時今日,我身邊只有絕世猛將,而無曠世奇才的謀士,你二人願不願意投效我?」

    諸葛亮和魯肅抬起頭來驚疑不定地望著郭嘉。

    到了現在,他們已然聽出郭嘉的意思,即便俘虜了二人,也不殺他們,反倒是想招攬。

    設想一番,假如郭嘉只有猛將,沒有謀士,那麼現在有謀士去投效郭嘉,自然是雪中送炭,在郭嘉集團中將會地位超然,一旦功成名就,那自然是輔弼重臣。

    二人還是沉默,郭嘉見狀,其實已經知道了答案。

    說到底,二人都是自命不凡,不願意給別人當綠葉,想要脫穎而出。

    因此,孫權有張昭輔內,卻還缺少一個出謀劃策的智囊,魯肅見時機到來便出仕輔佐,儘管現在魯肅的官職算不上多高,可他在江東集團的份量很重,尤其是能夠為數不多左右孫權決策的幾人之一。

    諸葛亮更不用說了,劉備身邊能有什麼謀士呢?糜竺,簡雍追隨劉備十幾年,只看劉備只能寄人籬下的狀況就知道二人有多大能耐了,就算是劉備逃去江夏時多了一個伊籍,但也顯然難以幫助劉備力挽狂瀾,諸葛亮隆中一對讓劉備看到了希望,稱王稱帝霸業可期,發出如魚得水的感慨,可見諸葛亮的份量有多重。

    劉備有識人之能,但他還是小看了諸葛亮,他以為他得到諸葛亮,就好像曹操得到了荀彧,郭嘉有戲志才,孫權的臂膀張昭。

    像諸葛亮這種既能帶兵打仗,又能治國安邦的人才,是天下少見的全才!

    郭嘉看著諸葛亮,將他的表情變化盡收眼底。

    當臥龍鳳雛郭嘉已得其一之時,甚至是龐統上門來投,郭嘉並沒有強烈地渴望去得到諸葛亮,把一個諸葛亮單個和他麾下的謀士綜合能力對比,顯然諸葛亮能夠才壓群雄,可他一人之力,始終太渺小,想要逆天,難!

    郭嘉感到可惜,心裡忽然微微發疼。

    「孔明,子敬,自黃巾之亂到今日已有二十餘年,民心思定,民心思安。普通百姓不是只有在漢室統治下才能活下去,他們只需要一個太平安穩的環境就足夠了。你們捫心自問,你們口口聲聲說我有篡逆之心,要荼毒天下。可是這份野心,吳侯假若能廓清四海,劉備能一統山河,難道,吳侯和劉備會扶著天子劉協坐上皇位嗎?大家都有野心,只不過我實力更強!撇開野心,你們倒是說給我聽聽,我哪一點做的不如劉備,不如孫權?」

    郭嘉話音清冷,不怒自威。

    他的質問猛烈地衝擊著魯肅與諸葛亮的心靈。

    「我治下益州十多個郡,關中與涼州加起來也十多個郡,江山三分在我手。你們可以親自去我的屬地去看一看,瞧一瞧,百姓們生活如何,法治如何,官僚作風如何,法不阿貴,刑不避權,任人唯才,取士有道。你們想要反抗我,剿滅我,難道就沒有想過,吳侯,劉備,能比我做的更好嗎?到頭來,我如果死了,郭家被你們滅了,不管是劉備還是孫權接管了我的屬地,我就想聽你們告訴我,是不是劉備和孫權,能讓益州,關中,涼州的百姓,日子比現在好!那些被我取締的士族是不是永遠無法壟斷官場?被我打壓之後安分下來的權貴,是不是不會再仗勢欺人?」

    面對郭嘉連番質問,諸葛亮和魯肅閉上眼睛不敢與他對視。

    其實答案,他們不願意承認,但理智讓他們不得不承認。

    吳侯孫權,皇叔劉備,未必能在郭嘉這個位置上做的更好。

    郭嘉入益州,帶著二十萬太平軍,有軍隊做基礎,又是做著於民有利的事情,權貴階級與平民階級的矛盾早已不容水火,郭嘉選擇了站在百姓這邊,取締孝廉,打壓豪強。

    諸葛亮其實對郭嘉最敬佩的一點,是郭嘉有魄力用一個科舉的形式甄選人才。

    乍眼一瞧,普通百姓怎麼比得上豪門士族的知識才幹呢?甚至普通百姓連受教育的機會都沒有。

    可是,這個天下,平民百姓的基數是豪門權貴的萬倍十萬倍。

    一萬個普通百姓能出一個人才,都要比十個士族子弟出一個人才的數量要龐大!

    郭嘉這番話,感觸最深的周泰和蔣欽,二人面色肅然,眼神望著郭嘉充滿敬意與一往無前的忠誠。

    他二人以前是江中水賊,那都是被世道所逼,如果不是官逼民反,他們怎麼會願意走上刀頭舔血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日子?

    追隨郭嘉,個人成就榮華富貴自然無可厚非,但既能安身立命功成名就,又能改變這個時代,真正去做於民有利的事情,就更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目光一轉,周泰蔣欽看著諸葛亮和魯肅變得滿目敵意。

    既然郭嘉說他二人是當世大才,又苦口婆心會說這麼多心裡話,這二人肯定不是浪得虛名之輩。

    那麼,還要和郭嘉為敵?

    是覺得亂世不夠長嗎?是覺得死於非命殃及百姓還不夠嗎?

    武將便是如此,忠誠於一方諸侯便認定自家主公做的是正義正確的,其他諸侯就是妨礙天下一統與太平的罪魁禍首。

    要是換了江東文武在這裡,恐怕千夫所指的人就是郭嘉了。

    郭嘉說了這麼多,是希望諸葛亮和魯肅能想明白。

    你們,想要高官地位,想要做新王朝的佐命之臣,郭嘉可以最大限度地給予,只不過他身邊已經有徐庶,法正,戲志才,秦宓等人。

    假如只因為不願屈人之下,便硬要輔佐一個諸侯繼續逐鹿江山,郭嘉認為這樣的人才也沒什麼可挽留的。

    個人理想不應凌駕在天下蒼生之上。

    最終,二人始終無動於衷,沒有給郭嘉任何答覆。

    郭嘉露出一副惋惜之色,揮手道:「你二人走吧,營中那些被俘虜的士兵,也一併放還。公奕,派幾條船去送他們從江上回江夏吧。」

    「主公!」

    周泰和蔣欽面色大變,目露殺機。

    既然這兩個人冥頑不靈,那就殺之一絕後患。

    但是郭嘉起身揮揮手,想起一事,對諸葛亮和魯肅說道:「孔明,子敬,這位是長沙守將魏文長,他率眾投效於我。眼前的形勢,你們明白了吧?」

    郭嘉說完便回了後堂。

    魏延一臉驚訝,郭嘉這麼一挑明,他回不了長沙了,否則肯定面對韓玄的圍攻,甚至都失去了從長沙內聚集兵馬造反的機會。

    諸葛亮和魯肅也沒想到郭嘉剛攻下江陵,長沙郡就有人來投誠。

    這個變故太快,太驚人了!

    郭嘉雖然走了,但二人還是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向外走去。

    蔣欽無可奈何地站起身,郭嘉不下令,他是不敢擅自妄動的。

    剛走出府衙,諸葛亮詫異地望著站在府外神色漠然的一人。

    龐統。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