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六十五章 必先吞吳 文 / 天天不休

    全文字無廣告

    第六十五章

    必先吞吳

    「孫仲謀這一刀簡直讓孤興奮難眠啊!」

    曹丕捧著郭嘉發佈的討吳檄文一臉激動,仰天狂笑之中恨不得手舞足蹈起來。

    孫權奇襲南郡,逼得甘寧落荒而逃,曹魏襄樊的危機煙消雲散,同時,把郭嘉的怒火吸引走,現在,郭嘉與孫權之間將要爆發一場生死存亡之戰。

    太平軍實際出兵二十萬,號稱百萬勢要掃平長江以南!

    一年之內,先有曹操號水軍八十萬東征孫吳,緊接著又迎來了郭嘉號水陸兩軍百萬金戈東指,孫權,準備好了嗎?

    當馬超在關中造反,張遼十萬大軍自身難保之際,曹魏在司隸的壓力銳減,南方戰場又轉入郭孫兩家的決戰,曹丕上位後,真正的感受到了如釋重負的解脫。

    「仲達,你說,孤是趁機打進關中,還是坐等郭嘉與孫權決戰落幕去收利?」

    曹丕往主位上一座,興奮不已地望著一旁的司馬懿。

    但司馬懿卻垂首一片漠然之色,他在想著心事。

    劉備襲取徐州不算出人意料,但終究是個小患,沒有三五年,難成氣候,徐州剛剛經歷過陳登的募兵,短時之內很難給劉備提供更多的兵源,劉備想要站穩腳跟,便需要時間經營鞏固他在徐州的勢力。

    讓司馬懿心神不寧的是他猜不透郭嘉的意圖。

    和孫權翻臉,這是一個正常反應!

    可是郭嘉傾盡益州兵力要去覆滅江東,就未免太冒險了。

    關中馬超不滅,難道郭嘉不提防馬超南下嗎?或許馬超沒有實力南下,可郭嘉在與孫權的戰爭中失利,馬超就有了時間發展坐大,到時候郭嘉丟掉的也許不光是關中這麼簡單。

    穩妥起見,司馬懿料想他如果是郭嘉,應先與張遼取得聯繫,兩面夾擊馬超,平定關中,確保北方不會有變故後再將矛頭對準江東,但這會給孫權在荊州站住腳跟發展起來的時間。

    打馬超還是打孫權,都有弊端,打馬超是穩,打孫權則險,郭嘉偏偏選擇冒險。

    或許這也符合他一貫險中求勝的行事風格。

    「仲達,仲達」

    曹丕見司馬懿出神,於是連續喚他幾聲,司馬懿回過神來,聽曹丕再問一遍後,凝思片刻搖頭道:「魏王如今還是靜觀其變吧。郭孫之戰,變數太大,不宜輕舉妄動。張遼之所以沒有反攻長安,就是擔心他前腳離開函谷關,我軍隨後踏入關中,他與馬超一戰不論勝負,得利的都是我方。

    全文字無廣告

    因此,強攻關中我軍必然要付出代價,這又是馬超喜聞樂見的,暫且按兵不動吧。」

    現在的局面非常膠著,曹魏不論是面對關中,還是面對江南,都是一個三方博弈的局,三者博弈,各方都希望看到另外兩家產生紛爭自家收利,因此會形成微妙的平衡。

    關中夾在中間形勢不利的是張遼,曹魏不主動去與張遼開戰,張遼在後方不定的情況下也不敢踏出函谷關。

    南方則已然是郭嘉與孫權生死不休的局面,那曹魏還是不要參合的好。

    其中變數,非人謀能料準。

    倘若孫權擋不住郭嘉,到時候又投降或撤回江東,那郭嘉的二十萬兵馬極有可能北攻樊城,等等之類不利的局面可能會發生,曹魏不應主動參與,而是靜觀其變方為上策。

    聽了司馬懿的話,曹丕冷靜下來,深以為然。

    正在此時,有侍衛入堂呈遞一份軍情給曹丕。

    曹丕打開一看,又是一陣大笑不止。

    司馬懿從曹丕手上接過那份情報低頭一看,露出幾分輕蔑的笑意。

    這是太平軍東征的軍隊情報,其中記述了太平軍此次出征的將帥。

    主帥,郭嘉長子郭燁!統軍大將中,司馬懿沒有看到一個意料中的名字。

    魏延,誰聽過?

    蕭仁,久聞大名,卻從未有過野戰統軍的經歷,他的威名是追隨郭嘉的忠誠,而不在沙場戰功。

    至於張任,鄧芝等等將領,那都是年輕新銳將領,名氣有限,不值一提。

    許褚,典韋,高順,張燕等等這些身經百戰戰功赫赫的大將,郭嘉一個都沒有派出!

    「郭奉孝啊郭奉孝,孤該怎麼說你呢?自尋死路,自尋死路!」

    曹丕今天得到的驚喜實在是太多了。

    司馬懿長出一口氣,拱手對曹丕道:「郭嘉擔憂武將居功自傲,有了甘寧的前車之鑒,他已然對軍中威名赫赫的將領產生猜忌,因此他此戰派出的都是他最信任的人,郭燁,他的長子,蕭仁,他的忠犬。孫權應有一戰之力。」

    這對江東來說,絕對是一個鼓舞士氣的消息,假如郭嘉派出所有軍中大將,恐怕江東又要面臨一次投降與否的爭論,而面對由郭燁統帥的二十萬大軍,一方面江東軍不會對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遞上降書,一方面也是太平軍戰力大減不足為懼的因素。

    曹丕眼中似乎看到了自取滅亡的郭嘉,其他暫且不管,只要郭嘉和孫權能打起來,那就是最美妙的事情。

    打定主意隔岸觀火,曹丕沒有了外部威脅,開始瞄準內部,徐州的劉備不足為懼,而他想要趁著這個機會鞏固統治,最好,能夠徹底將曹家的大旗名正言順豎起來。

    王爵,雖則能有一個國中國,也能開府,但畢竟頭上還有一個天子。

    沉默半晌,曹丕命人去將陳群叫來,待陳群來到堂內行禮之後,曹丕從堆滿竹簡的矮桌上抽出一卷,直接丟向陳群。

    站起身,背朝陳群,曹丕淡淡道:「就按這個去辦。」

    陳群打開竹簡一瞧,正是他先前建議曹丕實行的九品官人法,但曹丕做了一些修改。

    新的制度,即將誕生。

    九品中正制!

    陳群壓下心中激動,朝曹丕躬身一拜,轉身離去。

    踏出門檻的瞬間,陳群目光驀然狂熱。

    士族的時代,即將來臨!

    當陳群將九品中正制通過天子名義昭告天下後,最終是全國震動,但最先掀起波瀾的則是曹魏治下。

    在許昌的天子劉協看到九品中正制後,便知道劉家的江山,完了!

    曹丕用政治利益把漢室最後的支持者成功策反!

    曹魏也在九品中正制推動之下,官場空前團結,眾志成城輔佐曹魏一統天下。

    徐州

    劉備對徐州是感慨萬千,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反反覆覆之後,重臨徐州已經升不起激動的心情,反而十分平淡。

    在治所府衙的房中,劉備與諸葛亮密議,面前的消息太多太多了。

    孫權與郭嘉反目成仇,太平軍即將踏出巴東與孫權開戰,而曹魏在這個時候推出了九品中正制,這又讓劉備拉攏人心阻力重重,因為祖上有政治背景的人都不會鋌而走險輔佐劉備,去曹魏那裡,自會有一份蛋糕分到手。

    年邁的劉備面對現在這個局面束手無策,或者說他一向沒有大方向上的遠見,因此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他輾轉各地屢戰屢敗,始終發展不起來。

    劉備個人對郭嘉談不上恨之入骨,卻也有很強烈的敵對情緒,這是郭嘉逼他有了這份情感。

    對江東孫權,雖則劉備也知道江東和他之間是互相利用的關係,但好歹兩家通力合作打過一場精彩的赤壁之戰。

    在態度上,劉備支持江東。

    「軍師,這郭孫之爭,我與吳侯是盟友,是不是該?」

    劉備現在但凡軍事動向,都要請教諸葛亮。

    聽出劉備話中暗指,諸葛亮莫名其妙地看著劉備,反問:「主公可曾想過吳侯與魏王是什麼關係嗎?」

    劉備頓時語塞。

    他一生都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掛著這面義旗披荊斬棘,現在孫權向曹魏俯首稱臣,劉備如果還承認孫權這個盟友,那他劉備和曹魏,能算敵對關係嗎?

    諸葛亮微微搖頭,劉備僅剩的仁義之名,難道也不要了嗎?

    何況他們遠在徐州,怎麼去幫孫權?

    「郭使君與吳侯首戰交鋒之地,在荊州,我方即便插翅飛去,恐怕也趕不上。」

    諸葛亮搖著羽扇,氣定神閒。

    劉備一臉黯然,唉聲歎氣道:「一年前還一同合力剿殺曹賊,這忽然反目成仇,若這兩家能戮力合心,何愁曹賊不滅?」

    諸葛亮搖著羽扇的動作停滯,淡淡地凝視劉備,當劉備發覺異常抬起頭與諸葛亮對視的時候,奇怪地問道:「軍師,難道,我說錯話了嗎?」

    諸葛亮輕輕一笑,點了點頭。

    手指彈了彈羽扇,諸葛亮目光望向一旁,道:「主公,你可還記得去年與郭使君頭次謀面的情景?」

    提起這個,劉備心裡生火,但還是一臉無奈地歎道:「怎會忘記呢?我也不知何處得罪了郭使君,他對我,唉。」

    諸葛亮輕聲道:「其實,郭使君料差了一件事,如我所料不錯,在他計劃中,現在發生的郭孫之戰,其實應該還包括主公在內,他想以一己之力覆滅江東與主公。」

    劉備悚然一驚,先前與郭嘉發生的事情錯綜複雜,他根本想不通,理不順。

    但他卻從諸葛亮話中聽出了一絲蹊蹺。

    「難道郭使君早就預料到了他與吳侯將有今日之戰?」

    劉備狐疑地問道。

    諸葛亮湊近劉備,輕聲道出一句話。

    「郭使君與主公一樣,志在滅曹,不過,滅曹之前,必先吞吳!」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