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七十二章 野心昭昭 文 / 天天不休

    第七十二章野心昭昭

    馬超造反不過匆匆數月,卻已經讓繁華興盛的長安籠罩在陰雲之下,人心惶惶,街市蕭條。由網友上傳==

    不過有一點倒是讓長安的商賈放下心來,馬超並沒有插手政務,至少沒有過ji的舉動,他們交給馬超的錢糧,都已經記錄在冊,徐庶承諾過將來會讓郭嘉來補償他們。

    擁有大把錢糧可供揮霍,馬超非常務實的大肆募兵,並沒用把這些錢糧用來享樂。

    或許是他開出的條件太過優厚,普通百姓難以抵擋這誘惑,短短數月,馬超便有了近五萬的新兵。

    擁兵十萬,馬超再也不用忌憚張遼反攻或益州方面的威脅,何況郭嘉忙著和孫權在荊州開戰,根本顧不上馬超。

    親自監督新軍cao練,馬超在軍事方面事必躬親,給人一種感覺:他就是地地道道的軍閥!

    從軍營中返回府邸,馬超還真不客氣,他現在的府邸就是郭嘉的,把郭府換成了個名字而已。

    他已經接到了荊州那邊的情報,太平軍與江東軍已經進入了膠著的戰爭,兩軍咬住對方,可以預見不久之後就有一場生死之戰爆發。

    瞭解之後,馬超閉目思索片刻,接著遣龐德去將徐庶請來。

    很快,徐庶面無表情地出現在了馬超面前。

    「元直,自我攻入長安後,已過多長時間?」

    馬超支額俯首,好似漫不經心,但徐庶心知肚明這馬超的話中暗藏殺機。

    「將軍心知肚明,何必多此一問?」

    徐庶淡淡地回了一句。

    馬超呵呵一笑,並不大驚小怪,虛的不談了,那就開門見山。

    「元直,你曾對我說過張遼和嚴顏只有一個月的糧草,即便他已得知我攻陷長安,節衣縮食,那他也不可能支撐長達兩個多月,敢問,閣下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嗎?」

    面對馬超的質問,徐庶一言不發,神色淡然。

    如果沒有長安商賈暗中援手,函谷關和武關的太平軍就算沒餓死,也肯定沒有了戰鬥力。

    事到如今,徐庶也不想跟馬超繼續虛與委蛇下去,算是聽天由命吧。

    見徐庶默然不語,馬超也不動怒,站起身朝外走去。

    與徐庶擦肩而過時,馬超停頓腳步,在徐庶耳邊悠然道:「元直,既然你不說,那我就親自去問一問張遼。」

    徐庶猛然轉身,而馬超已經跨出門外扭身消失在視線中。

    當太平軍在荊州即將踏入猇亭之際,關中再次發生驚變。

    馬超帶甲十萬揮軍東進,兵

    i函谷關!

    函谷關是天下至險雄關,但是從東面進攻函谷關,與從西面進攻函谷關的難度,是截然不同的。

    函谷關是關中的東大門,從家裡來的敵人顯然要比從外面來的敵人更加難對付。

    入潼關,經桃花塞,馬超帶著兵馬來到距離函谷關不足百里的新安駐紮下來,這一下,張遼是徹底是夾在了縫隙之中,關西百里是馬超,關東百里則是張頜。

    馬超帶兵十萬,張頜鎮守洛陽同樣擁兵十萬,而夾在中間的張遼,只有七萬兵馬。

    河北鄴城

    曹丕稱帝后,他首選的定都城市其實是洛陽,但因司隸的形勢嚴峻,則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鄴城,這下加上曹家出身的譙郡治所城市,洛陽,長安,鄴城,許昌,譙縣,則成了天下齊名的「五都」。

    推行九品中正制後,曹丕成功穩定內部,甚至可以說比曹操統治時還要團結,只不過曹丕短視,只看到了眼前,沒有去深思未來的形勢變化。

    內部算是穩定下來,接下來曹丕便要著眼外部。

    封了孫權為吳王,孫權上表敬謝。

    而同樣封了馬超為關中王,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馬超反了郭嘉,也不願去抱曹丕的大腿,這個由曹丕封的關中王,馬超一點兒也不稀罕,有沒有王爵,馬超如今都是關中主宰一切的人。

    在崔琰mao玠等人辭官歸田後,曹丕身邊能夠出謀劃策的人還有很多,譬如荀攸,老臣程昱,但這兩人不但年事已高,一個已經五十多,一個則年近七十,加上這二人都是曹操的左膀右臂,算是曹丕的前輩,面對這兩人,就算是坐在皇位上的曹丕,也要恭敬待之,所以曹丕更喜歡年輕一些的司馬懿。

    一直關注荊州戰況的曹丕把司馬懿叫來,直接讓司馬懿過目荊州與關中的情報。

    司馬懿一向給人的感覺是寡言務實,兢兢業業,他先看了荊州郭孫之戰的情報,當即愁眉緊鎖。

    「連營數百里,太平軍必敗無疑!」

    司馬懿脫口而出,毫不猶豫。

    曹丕聽完司馬懿的分析後,反問一句。

    「如若江東大獲全勝,那江東不就直接攻入益州了嗎?」

    這個猜測有道理,因為太平軍此次是傾盡所有兵力討伐江東,一旦戰敗,最慘的下場是全軍覆沒,然後益州空虛,任人宰割。

    司馬懿搖了搖頭,道:「江東得勝之後,斷不會揮軍西進趁機奪取益州。孫權向陛下俯首稱臣是因形勢所迫,而他實則一直提防著陛下呢。」

    曹丕恍然大悟,江東在荊州得勝後,怎麼可能繼續去打益州,長江北面,可還有樊城曹仁和徐晃呢,孫權真去打益州,就不怕曹魏趁機南下嗎?

    「既然如此,那孫權是要守住荊州嘍?」

    曹丕的推斷得到了司馬懿的肯定。

    如此,讓曹丕惋惜不已。

    「天賜良機,千載難逢啊。」

    曹丕唏噓不已,如果孫權敢打進益州,那說不定能一舉顛覆郭嘉的統治,這絕對是曹丕夢寐以求的,當然,最好是孫權打完益州,趁他們還未回過神的時候,曹丕再全面攻佔孫權的屬地,就最好不過了。

    畢竟,益州,荊州,揚州,三州的屬地,孫權根本沒有足夠兵力去防守,這和當年的公孫瓚敗亡是一個道理,所以,孫權即便贏了與郭嘉的戰爭,也不會進取益州,固守荊州穩步發展才是可取之道。

    「陛下不必失望,只要孫權得勝,可命曹仁與徐晃趁機攻取上庸與新城,以漢水為界和孫權劃分荊州,這樣我軍既有攻取漢中的戰略要地,也算是坐收漁利了。」

    司馬懿不希望曹丕是一位著眼一時得失的君主。

    太平軍只要在荊州一敗,新城和上庸的吳家兄弟必然會率軍退回益州,到時候就是曹魏趁機擴張的時機。

    司馬懿再接著看了看關中的情報,得知馬超揮軍要與張遼開戰後,司馬懿喜形於色,朝曹丕說道:「陛下,真正的天賜良機,在這裡。」

    曹丕掃了眼司馬懿捧著的關中情報,若有所思地問道:「馬超與張遼開戰嗎?馬超勝,同樣固守函谷關,馬超敗,張遼仍舊一如既往,這怎麼算得了是天賜良機?」

    曹丕並不興奮,在他想來,關中的變數,應該是張遼離開函谷關去打長安,結果反過來了,馬超從長安出兵來打張遼,函谷關那座雄關,如果馬超勝了,他派兵鎮守,和張遼坐鎮,又有什麼區別?

    扼守函谷關,需要的是兵力,借助的是地利,只要不是個酒囊飯袋,就不會輕易丟掉。

    司馬懿拱手沉聲道:「函谷關西面戰事一開,對關東的防備自然鬆懈,如若戰事塵埃落定,勝者重新佈防後,則錯過了最佳時機,我軍應在張遼與馬超相爭ji斗時趁虛而入,只要佔據關城,關中就是陛下的。」

    曹丕一聽,頓覺有理,他又疑問道:「那武關的嚴顏呢?」

    司馬懿不以為意地說道:「嚴顏只有三萬兵馬,當他得知張遼與馬超開戰後我軍又加入了戰局,他肯定心急如焚,揮軍向北,入潼關從後夾擊馬超意欲解救張遼,而那時,宛城曹真可率軍奇襲武關,直搗長安!」

    曹丕站起身來回踱步,權衡利弊。

    試一試總沒有錯。

    在洛陽有張頜統領的十萬大軍,在張遼與馬超開戰之際偷襲函谷關,能得手就是整個關中和西北收入囊中,如果遇阻,退守回洛陽也能自保,而張遼夾在中間,就算吃虧還能不顧一切出關來報復嗎?

    剛剛登基稱帝,曹丕需要勝仗來激勵人心,更需要讓所有人看到他在軍事上的建樹,不敢說超越曹操,至少也要在這方面有不俗的能力才行。

    於是,曹丕同意了司馬懿的計策。

    當曹丕打算親自手書軍令傳給洛陽的張頜時,司馬懿面色一整,嚴肅地拱手請命道:「陛下,此戰牽動天下形勢,如若能勝,則收服山河指日可待,下官懇請陛下應允,由下官親自前去洛陽與張將軍戮力合心統兵作戰。」

    曹丕表情一愣,沒想到文官出身的司馬懿想要帶兵作戰,這沒什麼可意外的,文武不分家,司馬懿的軍事才華是從曹丕到程昱荀攸等人都認可的。

    而他所言不虛,只要能拿下關中和涼州,曹魏排兵佈陣上捉襟見肘的局面會立即扭轉,司隸不必再囤積重兵,揮軍南下將會十分從容。

    這一戰能勝,曹丕這個帝王夢想一統江山就有八成把握。

    沉思一陣,曹丕同意讓司馬懿前去洛陽督戰。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司馬懿領命退下,背朝曹丕的瞬間,司馬懿會心一笑。

    要得人心,要重振司馬家,從何處入手?或許是士林,但司馬懿深刻明白,任何梟雄的命脈,都是軍隊!他要的,就是建立軍中威望!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