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 乘邊據險 第八十章 死不瞑目 文 / 天天不休

    第八十章

    死不瞑目

    一切正如郭嘉所料那般,曹仁率軍五萬出城決戰,目的就是拖住太平軍在襄樊,給徐晃帶著另外五萬大軍去許昌創造機會,然後集中兵力退守河北.

    倘若讓太平軍北西南三面合計近二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樊城這十萬曹兵恐怕就會被困死。

    當郭嘉親身來到樊城外的時候,大戰已經爆發,曹仁率軍出城後直撲西面,與兵馬只有五萬的吳懿與吳班進行正面對決,兩軍廝殺,場面混亂不堪,十萬人匯聚在漢水東岸生死搏殺,喊殺震天。

    曹仁奮勇當先,完全一副視死如歸的絕決姿態,就連滿寵都提劍上陣,置之生死度外。

    法正本還想讓吳懿和吳班從容佈陣來禦敵,結果他也料差了一件事,萬萬沒有想到曹仁居然敢出城來戰,並且猶如瘋狗一般,絲毫不按常理不出牌,打著的目的,恐怕就是同歸於盡。

    血腥瀰漫天地,郭嘉眺望那塵土飛揚的血戰之場,閉目微微一歎。

    撇開曹家的作為不談,曹操雄才大略是軍事奇才,更兼有曹仁,曹洪,曹純等等龍虎將,若再算上與曹家淵源匪淺的夏侯氏,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等等,曹家,夏侯家,可真是一門虎將啊!

    曹洪能兩次為曹操捨身斷後,今日曹仁也有魄力為徐晃斷後,目的就是給曹家的江山換來一線生機。

    「曹子孝,何止是一員福將啊。」

    沒有曹仁,曹操不會輕易取得南征北戰的頻頻大捷,沒有曹仁,曹操能不能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也會是個疑問,而今天,曹仁用他的性命仍舊在為曹魏做著最大的貢獻,或許他不是一個戰績輝煌名震天下的舉世名將,但他卻是曹魏從夾縫中崛起幾乎問鼎天下基業中低調的中流砥柱。

    折盡天下雄,郭嘉早已為這一刻做好心理準備,人各有志,各為其主的英雄豪傑數不勝數,而要親手葬送這讓郭嘉心中暗暗敬佩的豪傑們,或多或少有些惋惜,但這征戰天下,本就是你死我亡。

    面色平靜地下令進攻,郭嘉如今雄兵在手,以眾凌寡,自然是要最大限度減少傷亡,曹仁與吳懿吳班的對戰,兩方都是五萬,旗鼓相當,但是郭嘉不會等那邊戰事結束再派下一個將領出戰,那是戰場上的愚者所為。〞〞

    彈窗廣

    全文字t

    t下載

    典韋,許褚,高順,周泰,蔣欽等等大將率軍五萬殺入戰場,郭嘉身邊僅留下蕭仁帶著近萬的近衛軍守護,而也趕到了樊城的嚴顏自然帶著三萬步卒也衝殺入戰場中。

    浴血奮戰的曹仁率領曹軍陷入重圍,無人投降,無人丟盔棄甲,全部奮戰到了最後一刻,儘管在絕對劣勢中曹軍敗亡的非常快。

    曹仁身中數刀,最後的屍體儼然是一個血人,幾乎無法從血肉模糊的屍體中分辨出他的身份,滿寵則死的還算體面,一箭貫穿胸膛。

    五萬曹軍全軍覆沒,而吳懿吳班所率五萬兵馬同樣也遭到了重創,損兵三萬,但郭嘉仍舊帶著近十萬大軍先進入襄陽休整。

    襄陽人心惶惶,秋天的愜意反而襯托得這座城池格外淒涼。

    曾經的州牧府屬於劉表,劉表死後繼位者劉琮投降了曹操,這州牧府也就變成了曹魏的所有物,現在,則到了郭嘉的手上。

    荊襄世族本同氣連枝架空了劉表,但在曹操鐵蹄南下之際慘遭蹂躪,不論是財富,或是私人武裝,全部遭到了毀滅打擊,這盤殘局到了郭嘉面前,要收拾起來易如反掌。

    秋高氣爽,枝葉凋零,郭嘉站在院中看著這一幅蕭索景象,心中感慨萬千。

    法正趨步而來,站在郭嘉身後,道:「主公,大都督與龐將軍回來了。」

    昂首挺胸的郭嘉輕聲問道:「徐晃逃掉了?」

    法正道:「是,大都督帶兵連夜追擊,在荊豫邊界追上了徐晃,首戰告捷,隨後龐將軍也率領騎兵趕到,但是,在許昌的夏侯尚與曹真傾巢而出,救走了徐晃以及三萬曹軍,探子回報,回到許昌後,這三人帶著十萬兵馬連夜撤向鄴城。」

    聽到這個消息,郭嘉並不沮喪,夏侯尚和曹真或許只是誤打誤撞救了徐晃,他們本意或許是前往樊城的,結果中途與徐晃取得聯繫,得知襄樊這邊的情況,於是只能率軍回河北加強空虛的鄴城防守力量。

    法正掏出一份竹簡呈給郭嘉,道:「主公,這是文遠將軍送來的北方戰報。」

    先前送來的消息只是大概,現在這一份才是詳細的戰損比,過程,以及其他一些瑣碎的周全情況。

    郭嘉接過之後打開一看,本來表情淡然的他忽然眉頭一皺。

    有個俘虜,有個願意投降的人。

    司馬懿!

    合上竹簡,郭嘉對法正道:「給洛陽送去消息,讓孟起把司馬懿給我帶過來。」

    法正聽到這個命令,不算意外,料想郭嘉曾經提起的司馬懿,讚賞過這個人,那麼或許郭嘉是想親自接見司馬懿,考察一番後委以重任。

    既然談到了俘虜,法正想起兩人,對郭嘉說道:「主公,文聘不願降,他說,要麼主公殺他,要麼就讓他歸田隱居。蒯越染疾在身,也無力再出仕。」

    文聘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要不是曹操葬身赤壁,恐怕曹魏不會把這個人才遺忘在了襄陽。

    至於蒯越,多半也是到了將要壽終正寢的年紀,自襄陽被曹魏統占後,他就身體有恙臥病在床,一年多來也不見好轉。

    郭嘉聽到這兩個消息,只是淡淡道:「讓文聘歸田隱居吧,蒯家也不必再去登門打擾,只要不興風作浪,能太平無事就少節外生枝。」

    還是那句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對人才的追求是郭嘉從不懈怠的事情,但人各有志,強求不得。

    如日中天的郭嘉,不會少了誰就寸步難行,即便多幾個天下奇才,也只是如虎添翼,而非劉備得諸葛亮那般如魚得水。

    法正走後,甘寧和龐德一臉愧疚地來見郭嘉覆命。

    但是郭嘉並不責咎二人,讓他二人不必將這小事掛懷於心。

    隨著曹魏在黃河以南的戰爭失利以及戰略性撤退,中原一時間完全失控,兗州,豫州陷入大亂,士族豪族紛紛捲著家產向河北逃命,對此,郭嘉僅僅是讓甘寧與張燕帶著五萬兵馬在龐統法正隨軍,接管兗州,豫州。

    而後,甘寧率軍三萬進駐小沛,兵鋒所指,自然是徐州。

    在這十日內,郭嘉在襄陽等來了他想要見的人。

    已經表示了願意投降的司馬懿在嘗盡失敗苦果之後迅速振作起來,效忠曹家之前,司馬懿對曹家的所作所為就嗤之以鼻,如若不是曹操三番兩次逼迫,他恐怕根本不會出仕,既然是這樣,他也沒必要為曹家守節。

    司馬懿現在有恃無恐,多半是因他的地位與身份,論地位,他是曹丕器重的重臣,論身份,他司馬家在士族中威望不低,只不過門閥勢力並不強大而已,司馬懿料定他投降郭嘉,即便排除他的才華不論,郭嘉也要善待他,因為這是打擊曹魏士氣的一記重拳,也是郭嘉一向喜歡分化士族逐個擊破的策略所需。

    只是被馬超押送前去襄陽,司馬懿不明白,為何馬超還帶著張頜與高覽的屍體。

    當司馬懿與馬超來到襄陽後,答案揭曉。

    峴山之上,秋風蕭瑟,漫山遍野的太平軍夾道而立,在山腰平地上,這裡修建了一座規模不小的墳塚。

    郭嘉佇立墳塚之前,神情肅穆,而得知馬超到來之後,便命人將張頜與高覽的屍體都帶上來,安葬在墳塚之內。

    司馬懿緩步走近郭嘉,認真打量郭嘉的背影,修長挺拔,絕不泯然眾人。

    「司馬仲達,你知道這裡安葬的都是誰嗎?」

    郭嘉背朝司馬懿,輕聲問道。

    司馬懿聯想到剛剛下葬的張頜與高覽,細細一想便得出了答案。

    「吳王與天子的猛將。」

    吳王孫權,天子曹丕。

    郭嘉聽在耳中,不屑冷笑一聲。

    在天下梟雄中,即便把劉皇叔算上,郭嘉也是職位最低的一人,甚至他現在的官職都無處可論,那是漢朝的官職,可漢室亡了。

    郭嘉轉過身,司馬懿先打量了他成熟斯文的面孔,而後視線越過郭嘉,看到了那墓碑上的字:英雄塚。

    郭嘉緩緩走到山腰邊,俯視山下樹林,悠悠道:「差不多二十年前,有一位名震天下的英雄在此隕落,遙想關東軍會師,唯獨一人斬華雄,破呂布,直搗洛陽,把敢竊據龍庭的董太師逼得狼狽遷都,但他卻死在了這裡,死在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黃祖手上。」

    「江東猛虎,孫文台!」

    儘管那時司馬懿還是懵懂無知的孩子,但他卻對天下發生過的事情一清二楚。

    郭嘉再次轉過身,視線望向那莊嚴的墳塚,道:「周公瑾,黃,程,韓三位老將,呂子明,曹子孝,張雋乂等等在我眼中視之為英雄的人物都葬在了裡面,司馬仲達,你認為,你夠不夠資格進去?」

    司馬懿頓時瞳孔猛縮,如芒在背。

    這句話讓他如何回答?

    而郭嘉收回視線後,朝著下山的方向走去。

    司馬懿剛要邁步跟上,但是蕭仁走了過來,亮劍一揮。

    鮮血如瀑,司馬懿到死,都想問一問郭嘉為什麼。

    衣著光鮮的屍體在太平軍前後抬起後來到山腰邊,晃蕩兩下後鬆手甩出,從山上滾落而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