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大道小說網 第23章 李泰的心思 文 / 七月初三

    第23章李泰的心思

    對於李承乾被冊立太子,李恪因為早就知道結果,所以,變現的很從容,很淡定。但是,李泰的表現卻與他截然相反。

    此時的李泰自己的書房,心不焉的拿著一本《論語註解》翻著。其實,李泰的心已亂了,他根本就讀不進去書。雖然,手裡拿的是《論語註解》,但心思早已回到了昨天的晚宴上。李泰知道,李承乾被冊立為太子,根本的因素就是自己舅舅長孫無忌的極力支持。但是,憑長孫無忌個人的力量或許不夠,站長孫無忌身後的關隴集團才是這支李承乾入主東宮的決定性因素。李泰不明白長孫無忌為什麼這麼偏袒李承乾。「舅舅,你為什麼不支持自己,反而支持才能和聰慧都不如我你的大哥呢?難道,你就這麼偏心嗎?」李泰語帶怨恨的自語道。

    天已過酉時,月色如水,夜深如墨,天地間一片靜謐。李泰將手的書卷放案上,目光盯著眼前的燭火,微微歎息,默然不語。從昨晚晚宴跟李承乾身邊的一眾東宮眾人就可以看出,他已經入住東宮。而自己已經被進封衛王,不日就要移居衛王府。這樣離父皇就遠了,自己的一言一行就難讓操勞國事的父皇注意到。

    如此,自己還有多少機會把太子的位置搶過來呢?一想到這裡,他感覺心頭像堵著什麼,沉沉的不是滋味。暮然間,一幅李承乾覲見李世民,跟他對答,李世民眼帶喜色的影像就像一個特寫浮現他的眼前。李泰憤怒的拿起案上的書朝影像仍了過去,書到之處影像隨之消失。

    李泰看著眼前破碎的畫面,不怒反笑,他終於明白了自己該如何做。「既然你這麼欺我,那就別怪我不顧兄弟情誼。」李泰陰沉的說道,幼小的面容上閃過一絲殺機。雖然之前他也聽聞李世民有立李承乾為太子的想法,但他一直不願相信,也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如今,事實就擺眼前,他才知道,木已成舟,無法改變。也許,這對自負才能尤勝於李承乾的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如果,他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那他肯定會因此而頹廢下去。

    但是,剛才他腦海浮現出來的畫面刺激了他,讓他有所感悟。李泰終於想明白自己不能因此而自暴自棄,他還有機會把應該屬於自己的東西拿回來。「我是不會就這麼認輸,大哥,我有的時間。」李泰言語透露出一份堅定。他已經決定了,雖然李承乾已經順利入主東宮,但他不會就此罷手,太子能被立,就能被廢,只要李世民還沒死,李承乾還沒當皇帝,他李泰就有機會去爭太子的位子。

    想通此結,李泰雖然心裡很不服氣,但也不計較得失。他知道從小到大,他都比李承乾優秀的多,就是被父皇誇獎過的武略出眾的李恪,他也覺得他比不上自己,畢竟父皇喜歡才學博之士,李恪只懂舞槍弄棒,學問根本難以與自己企及。所以,只要他繼續揮他的優點,繼續讓李世民注意他,他就不是沒有機會。

    歷史上,李世民的幾個皇子,李泰可以說是個神童,聰敏絕倫的他,不論學識,還是心智上,都比和他同年齡的孩子要出類拔萃,他本人也非常努力,好學,工書畫,人圈裡,他年紀雖小聲譽卻如雷貫耳。這不僅引起了李世民對他的關注,也得到了李世民的寵愛。史書上記載,按照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該去封地,不能隨便京畿長駐。但因為李世民太偏愛李泰了,就特許他長年留自己身邊。

    眾人都說是李世民的寵愛,誘了李泰想當太子的野心。其實也不能說是野心,太子和皇子,一個字的差別,卻是命運的差距。當上太子,就意味著將來接班帝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帝。而皇子呢,被封的王再大,皇帝面前也終究是臣子。皇帝對於男人的誘惑,就是無上權利的誘惑,不止李泰,天下男人,誰不想當皇帝呢?何況李泰與李承乾都是皇子,又同為長孫皇后所生,所不同的,只是李承乾比他早出生一年,年齡上成為了李家的嫡子。所以,李泰才會對李承乾被冊封太子而反映如此的大。

    想想其他皇子被封王時的喜悅之情,李泰不屑的搖搖頭。但是,他也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那就是李恪對於自己被進封漢王比較欣喜。他想不通自己這個三哥為什麼會如此反常。宴會上,他還特意留意了下李恪,現他表現的很平靜,這讓李泰猜不透他心裡所想。

    事實上,立太子之前,李泰也曾把李恪當作強勁的對手之一。畢竟李恪性格有些像自己父皇,也是極為受寵的一個皇子,而且憑著直覺,李泰感到李恪是個深藏不漏的人,即使他想爭太子,也輕易不讓別人看出心思。

    所以,李泰對李恪多少是心存戒心的。但這種戒心,李承乾成為太子的那刻,已經李泰心裡煙消雲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種同病相憐理解和同情。同為父皇誇獎的兩個兒子,終太子的位置卻落了他那個才學不如他,武略不如李恪的大哥李承乾身上。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賤妾何聊生。」低沉淒涼的歌聲伴隨著幽怨的絲竹之聲,隔著窗欞傳到了李泰的耳朵裡,靜夜聽起來感覺格外突兀。李泰知道,這歌聲是從太上皇的寢宮傳出來的。太上皇,他的祖父李淵欣賞歌舞《霸王別姬》。而剛才的這四句詩歌正是虞姬自刎楚營之前所吟唱的。

    李泰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似乎想把困擾眼前的鬱悶一併揉去。李泰自言道:「我還不至於到楚霸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的地步,項羽如此情況下都能鎮定從容,坦然面對,我李泰難道就不及一個只懂武略,沒有智謀的武夫?」隨即,他又想到了李恪,嘴上露出一絲的不屑。現的李恪似乎就像當年的霸王項羽,武略出眾,智謀不行,何況還有一座不能跨越的大山——立謫不立庶。

    想到這裡,李泰終於笑了,笑的很開心,笑的很高興。他終於明白他前進的路上,李恪根本就對她構不成威脅,他真正的敵人的李承乾,東宮的太子。

    由於,昨晚宴會上,李泰由於心情失落,幾乎沒吃什麼東西,此刻才感到餓了,於是叫宮女端上早飯,李泰一陣風捲殘雲,竟把飯菜吃個精光。吃過飯,李泰的思緒仍想怎麼讓李承乾的太子不保,他知道,李承乾是李世民第一個兒子,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期望甚高,從東宮官員的配備來看,他對李承乾這個太子寄予了厚望。

    所以,李泰覺得憑他一個人的能力是無法扳倒李承乾的。俗話說人多力量大,李泰豁然開朗起來,他知道以後他該怎麼做了,那就是籠絡人才,擴大和增強自己的勢力。

    至於用什麼方式招攬人才,李泰覺得還需慎重行事,他是皇子,不可能像江湖上那些打把式賣藝的,隨便大街上扯個旗子就大喊大叫的招人,那樣恐怕會被人恥笑,可怕的是,因此會招來李世民的猜疑和李承乾提防。

    李泰不是傻瓜,他要招人,但還要讓別人看不出他的動機。這就要找個理由,李泰思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注意。他自幼喜歡詩詞書畫,李世民尤為喜歡他的章和書法,何不由此入手呢?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招引學士了。李泰的臉上終於有了笑容。

    「只是,現的這些朋友也要時常聯繫聯繫才行啊。」李泰的自語道。他說的這幾個人其實就是一直都支持他入主東宮的鐵桿心腹,他們分別是,先任尚書左丞韋挺、給事杜楚客,侍御史劉洎等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