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大道小說網 第319章 君王的心思誰也不透 文 / 七月初三

    第319章君王的心思誰也不透

    「呈上來!」李世民對台階下面的內侍說道。

    內侍將軍報呈給了台階上的王德,王德將軍報交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翻開軍報,細細的翻看,他看的很認真,以至於看了很久將軍報放玉案上,這使得眾臣的心裡很疑惑,到底是什麼要軍情讓皇上看的這麼仔細和慎重呢?

    李世民看了一眼眼前的一幫臣子,再想想遠漠北征戰的李恪,心裡想起了以往跟李恪單獨面談時李恪的種種表現,心裡微微歎息。

    「皇上——」王德見李世民不說話,而太極殿上的大臣猜測不出軍報的內容,這個時候不敢搭言,他便小聲提醒道。

    「恩——」李世民被王德一喊,頓時回過神來,看了一眼眾臣工,將目光盯了魏征的臉色。他記得魏征的提議就是讓李靖擔任行軍大總管,而讓李恪擔任李靖的副職。起初,李世民也覺得魏征這是刻意幫李恪說話,可是他知道魏征的秉性,魏征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他不可能為了私情而公司不顧。所以,李世民對魏征的提議深思熟慮之後現了其的奧妙,那就是李恪要是但仍李靖的副職,對他大的幫助表示勝利之後的封賞,而是跟隨李靖身邊能學到很多東西,是讓李靖變相的教授李恪兵法謀略。魏征的表面意思就是這樣,但李世民想到了深層次的東西,那就是魏征的意思是要重點培養李恪,讓李恪能夠成為大唐今後軍方的基石。

    畢竟,李世民心裡也很清楚,當自己和一批當年打天下的臣子們都老了之後,誰還能夠撐起大唐軍隊方面的天呢?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的道理李世民懂,大唐至今能夠從艱難時刻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能夠擁有今天這樣可以跟突厥一戰的軍力,除了自己和眾臣的治國有方之外,那就是大唐的軍心很穩定,軍隊的士氣很高昂。因為,大唐出了李靖,出了這樣一個未嘗一敗的戰神。

    所以,魏征提議的背後也提醒李世民,那就是讓李恪跟誰李靖學習兵法韜略,培養他成為今後大唐軍方的定海神針。

    因為,李世民想到了這點,才會一直壓著長孫無忌舉薦李績的奏章不批,而且還暗地裡指使房杜兩人舉薦李靖。他這麼拖著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就是看看朝堂之上到底有多少人會參與其,長孫無忌的威望到底有多大。

    李世民這樣做不是說不相信長孫無忌,不信任長孫無忌,只是作為君王,作為皇帝,他跟長孫無忌先是君臣,然後才是摯友。

    其次,李世民拖著自己心人選是李靖而不宣佈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他想考驗李恪,看他是顧全大局呢?還是貪戀權勢。作為馬上皇帝的李世民很清楚李恪心的心境,當一個將軍有能夠指揮數十萬大軍作戰的機會,而且能夠取得勝利的時候,他就絕對不會輕易的放棄這樣的權利。

    所以,李世民一直等李恪的奏報,就想知道李恪是否能夠懂得放棄,是否懂得能夠捨取。他要是等到放棄,那說明他不貪權,自己可以今後可以給他大的權利,要是他不懂得取捨,那他可以做全軍的主帥,但今後未必還會有這樣的機會,他的權利也會被限制一定範圍之內。

    「魏愛卿,你的意思呢?」李世民問道。

    魏征李世民盯想自己的時候就知道了李世民的意思,所以,他也不含糊,出班說道,「微臣舉薦兵書尚書李靖為行軍大總管,并州大都督漢王李恪為行軍副總管。」

    「恩——」李世民顯然對魏征的回答很滿意,微微的點頭,將目光移向了李恪漢王黨一派的諸將,像岑本、馬周和孫伏伽和褚遂良等人,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讓他們支持魏征的提議。

    果然,岑本、馬周等人都是心思透徹之人,再加上李恪早有指示,就見岑本出列道,「啟稟皇上,微臣贊同魏秘書監,舉薦兵書尚書李靖。」

    「微臣也舉薦兵部尚書李靖!」馬周出列道。

    「微臣也舉薦兵部尚書李靖!」

    李恪一系的漢王黨鐵桿都出班說道,看到這幾個漢王死黨支持李靖,間派大臣自然清楚了這肯定是李恪的意思,他們當很多人看到李恪如日天的時候就想投靠他,只是沒有機會,今後不就是效忠的佳時候嗎?所以,有不少間派大臣都出班支持李靖為行軍道大總管。

    有了這一部分大臣的參與,支持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的人數超過了一般多,長孫無忌看了看身後的一幫自己的黨羽,只能無奈的搖頭歎息不已。

    李世民見時機成熟,便開口說道,「剛才李恪上奏,北伐軍奪下定襄城後損失慘重,特別的漠北的冬天,輜重錢糧供給不足,這會影響的軍隊士氣。而且,他認為突厥敗,士兵士氣低落,再加上漠北苦寒,他建議這個時候正是攻打突厥頡利的佳時候。所以,他希望朝廷派遣大軍北征頡利。」

    太極殿上的大臣一聽,覺得這奏章說跟沒說不是一樣嗎?都心裡嘀咕,這樣一份軍報需要裡加急嗎?需要李世民看的那麼仔細和慎重嗎?

    不想又聽到李世民道,「而且,李恪建議兵書尚書李靖為行軍大總管,李績為行軍副總管,統帥大軍北征突厥,他願意當先鋒大將。」

    李世民說出軍報的內容的時候臉色沒有任何的表情,可是離他近的房杜和長孫無忌等人還是從他的眼神裡看到了一絲欣慰之情。這說明李世民對李恪的這份奏報很滿意。

    李世民沒有給眾臣說話的機會,繼續開口說道,「既然朝有這麼大臣支持李靖為北征突厥的行軍大總管——」李世民話說道這裡,語氣停頓了一下,看了一眼大殿上頓時安靜了下來眾臣,這才開口說道,「書省擬聖,任命李靖為征北行軍大總管,李恪為行軍副總管兼定襄道行軍總管,張公謹為通漢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合兵二十萬,全部受李靖節,即日起封面命分道出擊突厥。」

    李世民的任命一下達,群臣嘩然,特別的長孫無忌和***的眾臣顯得很沮喪,但這個時候不敢開口諫言。就聽見李世民繼續說道道,「另外糧草輜重由房玄齡會同兵部和民部一起協同負責。」

    「另外——」李世民話說道這裡,又對站朝堂上不遠處的尚書左丞狄孝緒看了一眼道,「狄孝緒年事已高,任職尚書右丞公務繁忙,恐難勝任,改封為銀青光祿大夫,任命岑本為尚書右丞,監督兵部和民部負責錢糧之事。」

    尚書右丞正四品下,佐僕射,掌錢谷等事,李世民讓這個職位的官員負責監督錢糧之事倒是很正常,只是突然書舍人岑本升任尚書右丞,難道這是李世民的一個信號?這讓眾臣心裡疑惑不解。只是讓正五品上的書舍人升任正四品下的尚書右丞只能說的一種常理的提拔,眾臣倒也說不出什麼。而狄孝緒的銀青光祿大夫是從三品,要比正四品下的尚書右丞官階要高兩個檔次。雖然只是散官閒職,但對他這樣的臣子也是一種安慰。

    李世民見自己的任命眾臣都沒有意見,便下旨散朝,而他讓王德將幾個心腹召集到兩儀殿,開始具體商議出征突厥的事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