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大道小說網 第五百零五章 東王府的兩大勢力 文 / 七月初三

    長安城,沒有因為房遺愛和高陽公主的婚期推遲產生什麼大的風波,姓們依舊起早貪黑的忙碌著,準備年前置辦年貨,好好過一個溫暖舒適的好年,官們依舊是按部就班是上朝,左右兩位宰相的領導下處理著朝大事。

    只是,這期間,為忙碌的要說大理寺卿孫伏伽和少卿戴胄。太子郊外射獵的時候摔下馬背摔斷了腿,這本就是一件蹊蹺的事情,皇上又命令大理寺徹查,孫伏伽和戴胄兩人自然不但怠慢,可這不查不要緊,一查倒是查出了問題。原來,太子射獵所騎乘的馬匹不是出自皇宮內院的御馬監,而是吐谷渾送於大唐的御馬。

    孫伏伽和戴胄兩人將查案的結果告訴了皇帝,可皇帝一點提示也沒有給兩人,對這樣結果滿意與否都沒有做出答覆,這讓兩人疑惑不已,同時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置。畢竟,太子射獵,身邊全是東宮率的衛士,而現的東宮率是有司空長孫無忌親自掌管,本來之前是由杜如晦掌管東宮兵馬,可自從杜如晦升為右僕射之後,李世民就任命司空長孫無忌統帥東宮率。長孫無忌又是太子親舅舅,侍衛方面肯定沒有問題,那就只能將問題推測到馬匹上面。

    而查出了問題所,皆都指向了吐谷渾,李世民則是保持了沉默。這讓兩個臣子不知道該怎麼處置,朝廷讓他倆查案,現案情快要明瞭,皇上然不予答覆,而大理寺又是皇上欽命要徹查此案。

    孫伏伽和戴胄兩人也是頗為為難!

    而這個時候,北王又送了一條吐谷渾王子的手臂給太子,預示著太子墜馬事件的吐谷渾人所謂,這讓兩人既驚又喜,喜得是可以名正言順的說出自己查案的結果,不會受人攻奸,驚的是要真的朝堂上公佈結果,那大唐將怎麼跟吐谷渾相處呢?是舉兵討伐呢?還是暫忍一時呢?

    不同於大理寺的沉默,東王府則是高朋滿座。

    自從李恪遠走太原之後,以岑本為的江南士集團集體投向了東王李泰,這讓李泰實力大漲,而岑本也因為這次投向李泰時身後江南士集團的支持,他東王府的位置僅次於王珪之下,已經是李泰的第二智囊人物,李泰素來敬重人名士,岑本又是江南士之,這便使得他李泰心的地位很高。而李泰又因岑歸順自己而投桃報李,經過跟王珪等門下的商議,向李世民奏議,讓岑本做了吏部侍郎,距離吏部尚書僅一步之遙,可見李泰對岑本的器重。

    這個時候,東王府的大殿上群臣高坑,不時的吟出絕妙的詩句,使得宴會很有一股子人士子我們的詩會。

    但是,心思細膩的人都清楚,座的這些人都是東王李泰的心腹謀臣,他們齊聚一堂,除了吟詩作對,主要還是要商議近朝廷生的一些事情,好拿出對策僅供東王李泰參考。

    「老師,對於東宮案,你有什麼看法?」李泰酒到酣處便向王珪問道,他說話很隨意,顯得輕描淡寫,但實有深意。

    「靜觀其變,徐徐圖之!」王珪不暇思是說道。

    其實,這也是他給李泰制定的奪嫡策略,李泰的先天優勢很明確,皇后所生的嫡子身份,這是繼承大統的必備條件,是李恪所不能比擬的,而李泰又是才華橫溢,深受皇上誇讚,這又是太子所欠缺的。所以,王珪的策略就是,李泰佔了天時和地利,只要他善於經營,佔據人和的時候便是他入住東宮的時候。

    可是,李泰聽到王珪的這八個字,他的表情沒有變化,依舊笑容可掬,但心思細膩的他還是從李泰的眼看到了一絲淡淡的失望之態。王珪知道李泰心所想,東王這是想急於求成啊!只是身為臣子,身為謀臣,他只能力輔佐,敢於勸諫之外,他還能做什麼呢?

    李泰沒有理會陷入深思之的王珪,轉而為自己一旁的岑本道,「岑先生以為本王該如何行事?」

    岑本歸順了李泰之後,李泰便延續了李恪對岑本的禮遇,以弟子之禮待之,稱呼他為先生。

    「太子遭此一劫,心性必受影響,這幾天大理寺已經報呈了查案結果,疑點指向了吐谷渾,可皇上一直都沒有給出答覆,這其的意思臣也難以捉摸,可前一天,北王然斬了吐谷渾慕容順是手臂獻於太子,其意很明顯,那就是告訴太子,致仕他墜馬的就是吐谷渾,當此之時皇上才處決對太子的影響很大。」岑本說道這裡,淡淡的掃了王珪一眼,這才繼續說道,「到時候,殿下可以見機行事,漁翁得利!」

    岑本說的很隱晦,甚至於後面的話敢說出來,但李泰心思聰慧之人,豈能不知道他話的意思。

    岑本的意思說,要真是吐谷渾人做的手腳的話,一時半會皇上肯定對此不會做出什麼大的舉動,這便會給李承乾心裡留下陰影,而這個時候便是李泰展開反擊的時候。

    岑本的話說的很明瞭,不想王珪那般惜字如金,但又不會點破其的關鍵,會李泰自己猜測和琢磨,這讓李泰很受用。而岑本自從歸順了李泰之後,東王府是自成一系,隱隱之間有跟王珪抗衡的趨勢,這也使李泰為滿意的地方。古人常說,將相和,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可作為君王,作為運用帝王之術的駕馭臣子的帝王們,又有哪個帝王真心希望獎項和睦呢?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平衡之術才是王道。而李泰雖然不是皇上,也不是儲君,但他只想高遠,早就修習了帝王之術,自然懂得其的道理。

    所以,見到岑本投向自己,以江南士集團為主樹立起了跟王珪抗衡的實力,李泰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了他的舉動。只要兩人之間不出現鬧的不可開膠壞了自己大事的地步,李泰還是樂於看到現的這種局面。

    「那就靜觀其變,以待時機!」李泰淡淡的說道,但對岑本器重流露於眼。

    沉默不語的王珪看到這一幕,心突然感覺有點酸楚,他知道東王李泰的想法,那就是平衡之術,他很欣賞李泰駕馭臣子,善用帝王之術的手段,可他覺得當此致使該是同心協力,共商大事這時,而不是內部分裂,各自派系的時候。只是對於李泰的做法,王珪只能望洋興歎,內心之誹謗幾句而已。

    突然之間王珪覺得有點不安,他覺得這是一個不好的預兆,他將目光移向了對面的岑本,見對方跟李泰談笑甚歡,臉上正氣肅然,沒有陰險小人所有的陰戾之氣,心裡安穩了不少,卻自歎自己是想過了!

    王府的酒宴到了子時方才散去,等眾人離開的時候王珪故意落後辦步,他想跟李泰說幾句話,但見李泰沒有跟自己說話的意思,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跟隨眾人離開了東王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