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大道小說網 第五百二十八章 以靜制動 文 / 七月初三

    回到王府,李恪還沒有坐穩,就見狄知遜和李言聯袂而來,兩人剛跟李恪施禮,就見李淳風和董伯仁、楊師道和許敬宗四人來到了書房。%網%(李恪沒有讓三人行禮,大家坐定,李恪便將長安的情況說給了大家聽,人便陷入了沉思之。李恪清楚人正思考之,就沒有打擾他們,而是靜靜的等待。

    突然,先開始說話的是李言,他表情很嚴肅,「殿下,既然江南士集團和山東士族參與其,那我們關隴士族就不能坐以待斃,老夫回去磋商以後,必定要上書皇上支持冊立楊妃娘娘為皇后。」

    李言作為關隴士族李恪身邊的代言人,思量了片刻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見關隴士族支持,李恪的心裡輕鬆了不少,他沒有告訴大家關於自己和李泰和李承乾交易的內容,就是看緊急時刻關隴士族會會做出什麼決定,現李言說支持,李恪就覺得楊妃冊立皇后的幾率又多了一份,因為李恪清楚,關隴士族的言行對李世民決定起很大的作用。

    「多謝族叔!」李恪拱手道。

    「殿下客氣了!」李言淡淡一笑,倒是沒有再說什麼。

    第二個說話的確實李淳風,就見他淡淡的說道,「楊妃冊立為皇后,與國有大利,淳風自然竭全力為殿下出謀劃策!」

    李恪很清楚李淳風所謂的出謀劃策是什麼意思,陰陽家的出謀劃策豈能是平常的陰謀論能比擬的?自然是精於天道星象的另一番解釋而已。但古代,偏偏就是這種學說為神秘,也為統治者所重視。

    「淳風可有妙計?」李恪不禁問道。

    「殿下,此策不予外人道也!」李淳風故作神秘的說道。

    見李淳風說的這麼高深,李恪倒是也不過問。

    現,就剩下狄知遜和董伯仁,楊師道及其許敬宗四人沒有說話。相對於李淳風的陰陽學說和李言的世家勢力,狄知遜和楊師道、董伯仁及許敬宗則是真正的謀臣士子,他們才是給李恪出謀劃策的人。所以,四人的思考的時間也比較長,不像李淳風和李言這麼快就能決斷一切!

    半響,狄知遜這才說道,「殿下,現我們能做的就是等待,以靜制動!」

    狄知遜的話無疑的晴天霹靂,讓眾人茫然了,怎麼這個時候選擇等待呢?大家都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他,看他怎麼給大家解釋。

    狄知遜說出這樣駭人的話,自然有他的想法,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向李恪問道,「殿下,太子李承乾和東王李泰兩人上書皇上冊立楊妃娘娘為皇后,你覺得皇上會怎麼想?」

    「父皇會很吃驚!」李恪毫不猶豫的說道,他很清楚李世民的性格,他清楚李世民瞭解李承乾和李泰的秉性,這兩人同時上書,李世民豈能不吃驚呢?

    「殿下,你覺得山東士族和江南士集團爭吵,他們是真的支持冊立楊妃為皇后嗎?」狄知遜繼續問道。

    「同懷,你就說出自己的想法!」李恪顯得有點焦急,對狄知遜的一問一答方式不是很滿意。

    狄知遜微微一笑道,「江南士集團屬於東王李泰一黨,他們支持冊立楊妃娘娘為皇后,這點毋庸置疑,但山東士族現還不屬於任何勢力,即便是跟長孫無忌為的太子黨之間的關係曖昧,但也沒有真正的歸順太子李承乾。所以,冊立楊妃為皇后跟他們沒有任何的利益衝突,可這次他們為什麼會第一時間站出來說話呢?還要跟江南士集團爭鋒相對,反對太子李承乾和東王李泰的上書呢?其實,他們的舉動很明顯是受人指使,他們的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想攪亂政局,讓冊立皇后這件事陷入不斷的爭吵之,讓皇上產生憤怒而擱置此事!」

    李恪很贊同的點頭,書房的其餘眾人也覺得狄知遜的分析很有道理。

    就見狄知遜繼續說道,「所以,對於怎麼這件事情,我們既要支持楊妃娘娘被冊立皇后,還要不將爭吵的事態擴大。」

    「那同懷的意思呢?」李恪繼續向狄知遜問道。

    「靜觀其變,等待朝廷動向,再瞬間出擊,一擊必殺!」狄知遜冷靜的說道。

    「具體該怎麼實施?」李言問道。

    「東王李泰和太子上書,為什麼只是江南士集團和山東士族爭吵,其他大臣都沒有表態呢?他們就是等待皇上的態,他們不會主動的上書支持或者反對,而是等待皇上的詢問,沒有得到樞大臣的意見的情況下,皇上是不會阻止兩方爭吵。而樞當,書令蕭禹肯定會支持冊立楊妃娘娘為皇后,王珪屬於東王黨核心人物,即便不支持也不會反對,魏征肯定會支持,這是微臣對他性格的分析,魏征決斷多以國事為重,冊立皇后能夠穩定後宮,他豈能反對?而因為有公主和駙馬這層關係,房相肯定會支持,即便避嫌的話,他也不會反對,長孫無忌作為太子黨核心人物,他要是反對,那就表示太子李承乾違約了,大唐還沒有出兵攻打吐谷渾,北府還有派出精騎的情況下,他是不敢這麼做的。所以,樞的幾個大臣的意見,我們佔了很大的優勢。而宗室之殿下跟任城王李道宗,宗正寺卿李孝恭等關係遲的很好,跟將軍將領也無間隙,他們即便不支持,也不會反對。這種情況下,綜合勢力我們已經佔了優勢,又何必再去攪亂政局呢?」狄知遜侃侃而談,他的這一番分析充分的體現出了他對朝堂各方勢力之間的揣摩和預判能力。

    「那我們什麼時候該一擊必殺呢?」李恪問道。

    「當皇上徵詢完朝大臣,宗室元老的意見之後,他對有一段時間的思考,會權衡利弊。而我們就這個時候上書,這時候皇上的思想正處是左右搖擺之,我們的上書就會像一擊重拳一樣打破這種平衡。」狄知遜很自負的說道。

    長久以來,除了出使突厥和長安任職的期間,狄知遜有過驚人的表現之外,回到太原做了并州刺史之後,他就很少給李恪出謀劃策,將自己的精力放了處理政務方面。今天,他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話語透露出無比的自信,這讓李恪和眾人都吃驚不已,開始又重審視這個善於處理政務才刺史。

    「殿下,同懷說的有理,微臣認為可行!」許敬宗也適合開口說道,「但是,我們不能完全處於被動,也該適當的做出一番行動,這樣才能激勵那些支持者,而不至於招致皇上的惱怒。」

    「延族的意思是?」李恪向許敬宗問道。

    「我們長安的力量可以適當表自己的主張,給大家確立一個方向!」許敬宗意味深長的說道,「這方面你完全可以讓馬周去操作,以他的能力,足以堪當此任,還有,楊妃娘娘也要向皇上表明她自己的立場,那就是堅決不做皇后,而且,理由還要充分。但充分的理由裡面,只能左右而言它,不能說的太過深刻,以便讓皇上產生猶豫之態!」

    李恪很清楚,許敬宗向他提出的則是心理戰!只是,他自己也沒有把握讓楊妃既能夠向李世民表明自己艱巨不做皇后的立場,理由還要充分,還不能說太深刻,說的太多實話。他覺得以楊妃的秉性,她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

    李恪沉思片刻,還是覺得有必要一試,這種生死存亡的情況下,不能放棄任何可行的機會。

    書房內的眾人的七嘴八舌,又討論了一些細枝末節,便各自離開了北王府,開始去執行自己的任務。

    而李恪也開始陷入了一段時間的焦急的等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