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大道小說網 第六百四十九章 修幾條大路 文 / 七月初三

    擾蘭城,李恪修養了一個月多的時間,他的身體好了很多,能下床走動,能夠處理簡單的軍務,這使駐紮擾蘭城的孫貳朗和許敬宗兩人欣喜不已。

    這天,李恪正聚精會神書房看書,就見許敬宗興沖沖的來到了書房。

    李恪抬頭就看見了許敬宗的滿臉的笑容,便開口問道,「延族,什麼事情能讓你高興成這樣啊?」

    許敬宗向李恪拱手道,「殿下,蘇定方已經攻破了青唐城,殲滅卓青的十萬吐蕃精騎,而且還截殺了桑熊和他的五萬吐蕃精騎。陳其也攻破了亞澤城,他還是斬殺了吐蕃大將格泰。」

    李恪沒有說話,而是靜靜聽許敬宗的匯報。

    許敬宗繼續說道,「現青唐城戰況是,蘇定方採取了守勢,讓祿東贊十五萬大軍不斷的攻城,他想依靠城池的高大堅固做防守。」

    「延族,陳其和蘇定方是怎麼處理俘虜的?」李恪淡淡問道。

    他害怕的就是兩人過分的殺俘而招致朝堂上某些人的彈劾,對於某些人的彈劾,李恪看的很輕,可這是要影響到蘇定方和陳其兩人的仕途,等到陳其和蘇定方兩人因為功勳晉封的時候,要是某些人拿這個說事,這對兩人的封賞會折損很多可是,李恪的內心對於殺俘也沒有什麼意見,他覺得吐蕃俘虜就必須要斬殺,不能給大唐留下後患。所以,李恪的心裡是主意是,而已將殺俘的任務交給吐谷渾和突厥的將領,或者交給程名振等將領,這樣才是佳的方案。

    「殿下,陳其已經坑殺了墨悅和亞澤兩城的俘虜和平民姓!」許敬宗醞釀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這才淡淡的說道,「蘇定方青唐城除了給擾蘭送來了十七萬精壯之外,其他的吐蕃人全部被坑殺了青唐城外!」

    許敬宗簡短說道,對於這個問題,他沒想過跟李恪深入的匯報,免得李恪責問蘇定方和陳其的魯莽。可許敬宗跟隨李恪多年,他很清楚蘇定方和陳其兩人的心思,才覺得兩人做的不過分。

    「十七萬吐蕃青壯?」李恪反問道,「能修幾條路呢?」

    「回殿下,這十七萬吐蕃青壯長期處於高原的寒冷環境,讓他們現就修繕擾蘭到涼州城的官道,到了明年可以修繕涼州城到長安的官道,等到年底就能修繕完畢。」許敬宗回答道,關於這個問題,自從李恪上次跟他聊過之後他就一直用心的規劃,今天的這一番話是他做了多次論證的結果。

    「延族,你給本王草擬份奏章,除了要上報蘇烈和陳其及其諸將的戰功之外,主要還是跟父皇提下關於用戰俘修繕官道的事情,快讓朝廷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覆,這樣你負責這件事情的時候可以讓當地的官府協助。」

    「諾」許敬宗領命離開。

    等到許敬宗離開,李恪則是陷入了沉思之。

    因為,他現大唐跟吐蕃的戰役要比他預期的結束的快。

    只要蘇定方和陳其能夠全殲祿東讚的大軍,再攻下匹播城,那對吐蕃而言這場戰爭基本就已經結束了!因為,吐蕃的大軍就集這兩個地方,吐蕃王庭多現只能有十萬的精騎。

    所以,李恪預料,年底可能就會結束對吐蕃的戰役,而想要徹底的剿滅這個國家,只需要一個強硬的人話一年的時間就足夠。因此,他才會思考戰後的問題。這場揚威大唐,開疆擴土的戰役背後有多大的功勞他心裡很清楚,他現只是想給有功將士們好好的封賞,不要委屈了誰而便宜了誰。

    ………………………………………………………………………

    長安城。

    兩儀殿,李世民正跟樞大臣們商議吐蕃的問題。

    因為,李恪的戰報已經被送到了長安城,當李世民看到大唐對吐蕃的戰爭取得了大勝時他的心情非常的好。因為,這場戰役的勝利對大唐今後的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就是增加了大唐的國土面積,這是每個帝王的夢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史書上留下厚重的筆墨。所以,清楚了大唐今後一段時間將對吐蕃軍事上形成了絕對性的優勢時他的心裡異常高興,跟大家討論問題的時候臉色很不錯。

    而今天的樞大臣也有了不小的變化,這群子經常討論國政的大臣之缺少了門下侍王珪,王珪前幾天重兵不能起床,已經告假家休養。王珪的身體不好,已經要辭官回家,這樣一來的話,樞的權利機構又會生一次變化,門下侍的位子很重要,誰也不想放棄這樣的一次位列宰相的機會。

    「大家都說說,吐蕃戰敗是早晚的事情,朕估計到了年底李恪那邊就能得到確切的消息,而我們只需要一年的時間就足夠清剿完吐蕃腹地的殘留勢力,等到那個放我們眼前的是該怎麼處理這方圓數千里裡的遼闊土地呢?」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但是,大家都能聽得出,他的心情非常的好。

    而且,大家也從皇帝的口得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皇帝準備繼續跟吐蕃開戰,將吐蕃的國土併入到大唐的版圖。所以,他今天才回開口詢問今後怎麼樣治理這片土地的問題,才會問這麼深遠的問題。

    「皇上,佳的方案就是移民!」岑本主動開口說道,「前幾年北平郡王突利就已經向朝廷上書要求能夠遷徙一部分突厥人到大唐腹地耕種,當時大唐腹地沒有足夠的地方可以容納突厥人耕種,所以,朝廷遲遲沒有給北平郡王突利一個答覆,現大唐打敗吐蕃,就能夠得到吐蕃和所有國土,而擾蘭一帶及其青唐城附近的大片地區很適合耕種,微臣細細計算過,那方圓千里的地方足以養護萬人,很適合姓們生活!」

    「恩——」李世民點頭道,「本說的很對,大唐想要一個長治久安的西北,就必須要遷徙姓,將西北經營成大唐自己的國土。」

    「皇上,既然擾蘭和青唐城已經被我軍佔領,而我軍又對吐蕃軍事上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何不就此開始遷徙和移民呢?」魏征突然開口建議道。

    「玄成的意思是?」李恪不解問道,他不清楚魏征為什麼這麼急切的向移民。

    「皇上,明年就到了耕種的季節,只要見年年底遷徙一部分姓到擾蘭,那就能趕上明年的春耕啊!」魏征繼續說道。

    經魏征這麼一說,李世民是恍然大悟。

    「玄成好建議啊!」李世民淡淡的笑道,「那就從現開始向擾蘭遷徙姓!」李世民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第一批就先遷徙十萬大唐姓和十萬突厥牧民!玄齡啊,這件事情就由你和本兩人去處理!」

    「諾——」房玄齡和岑本領命道。

    通過這話任命,大家都看出了李世民對岑本的器重。

    因為,遷徙姓本就是一件很大事情,需要大唐舉國動員才能進行,而就因為這樣,這件事情只要辦好了的話就是大功一件。而現侍王珪還告假家修養,他要是久病不起的話侍的位子肯定要被免職,而這種情況下李世民這麼器重岑本,其意思很明顯,那就是想栽培岑本,給他一份可以從容的入主門下省的功勞。而任命房玄齡和岑本一同負責,這是想讓房玄齡為岑本多幫襯一點而已。

    「還有——」李世民繼續說道,「你們看看李恪的這份奏章,說說自己的意見!」

    李世民話說完,王德就見一份奏章遞給了房玄齡,房玄齡恭敬的接過奏章,跟其他的諸人輪番看完,可大家都沒有說話,他們將目光移向了李世民。

    「你們覺得呢?」李世民淡淡的問道。

    「皇上,微臣知道北王擾蘭養病,將大軍交給了并州大都督蘇定方,可是微臣也聽說蘇定方和陳其兩人吐蕃腹地作戰時大肆的屠殺俘虜和坑殺平民姓,這會對大唐今後統治吐蕃不利。」長孫無忌開口說道,「至於用俘虜修繕官道,微臣很支持!」

    「右僕射是從哪裡得到的西北唐軍大肆的屠殺俘虜和坑殺平民姓的消息呢?」蕭禹淡淡的問道,「即便的西北的戰報也的今天才到長安,你怎麼能提前知道這麼多情況呢?」

    「蕭書,你話有話啊!」長孫無忌反問道。

    「皇上,微臣也支持北王殿下的意見,用戰俘修繕官道,既能花費很少的銀錢,又能不讓姓服徭役,是個絕好的辦法!」蕭禹向李世民說道,可是他的話說到這裡,話鋒一轉道,「可是,西北大戰即,既然北王就殺俘和坑殺平民姓沒有跟朝廷上書匯報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而我們這裡就不應該道聽途說輕易的議論此事,以免影響到西北大軍的軍心。」

    「蕭書說的對,現的吐蕃生死存亡的關頭,是考驗我大唐精騎的戰鬥力和意志力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大軍的軍心很重要,我們絕對不能功虧一簣。」侯君集也開口說道。

    「皇上,多修幾條官道也好啊!畢竟,現大唐打下了西北,西北成了大唐的一部分,修繕西北的管道對大唐有利!」房玄齡而已開口說道。

    「嗯,那就將這個問題交給李恪負責!這其牽涉到戰俘的問題,我們暫時不予過問,玄齡,你下詔讓修繕官道時沿途的官府給予協助!」李世民命令道。

    「諾」房玄齡領命。

    隨即,眾人又跟李世民商議了不少問題,這才依次退出了兩儀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