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在西漢的悠閒生活

第一卷 第兩百九十一節 兄弟(4) 文 / 要離刺荊軻

    第兩百九十一節兄弟(4

    兩百多匹馬被拉到成宜縣的街道口。

    或許,在像九原、受降那樣的軍事重鎮中,兩百多匹馬,一個隊率就能拿出來。

    但,在成宜這樣的小縣城,為了湊夠這些馬。

    成宜縣縣令甚至把自己的馬車都拆了。

    就這樣,這些馬匹中,還有一些甚至根本算不上戰馬,充其量,不過是一些能騎的駑馬,它們並不能長久的奔跑。

    好在,這一次出城,不是去打仗,只是去接應。

    只要己方能夠成功的吸引到城外匈奴人的部分注意力,讓援軍能夠打通通道,進入城內,就是勝利,所以對於馬匹,要求也並不高。

    兩百多號從整個縣城裡挑選出來的敢死之士,就站在這些馬匹身邊。

    當先的十幾人,身上都穿著堅固的鎧甲。

    在這十幾人身後,是三十多個穿著皮甲的漢子。

    這些人就是此次出城接應的主力和中堅力量了。

    至於其他人,則只能多穿兩件布衣,寄希望於匈奴人的弓手準頭不夠好或者弓箭受潮,穿透力不夠了。

    成宜縣不是沒有想過,派出一支武裝到牙齒,全身甲冑防護的精銳出城去接應。

    只是……

    漢室朝廷,雖然從來就不禁止民間持有武器。

    但對於鐵甲、皮甲一類的軍隊物資管控非常嚴格,像成宜這種小縣城,能湊出十幾副完好的鐵甲,還是因為此地是鹽官駐所。

    要換了中原地區的縣城,可能連一副鐵甲都找不到!

    即使是在漢室的正規軍中,無甲的士兵照樣佔了絕大多數。

    只有那些真正的精銳,衝鋒陷陣的敢死部隊,才會奢華的人人穿甲。

    「李縣尉,俺們去了!」指揮這次出城接應的漢子,沉聲對著前來送行的縣尉跟縣令揖首:「若俺王三這次回不來了,家中妻小,煩請兩位明公照看一二!」

    「王壯士但請放心!」李縣尉指天發誓道:「只要俺有一口吃的,就絕餓不了諸位壯士的妻小……」

    邊地漢子,尤重承諾。

    聽了縣尉的保證,已經抱了必死之心的漢子們全部轟然叫好,然後端起家中妻小送上來的一大碗熱酒,一口喝光,猛的將碗砸在地上。

    「幹他娘的!」叫王三的漢子振臂高呼。

    「幹他娘的!」其餘人紛紛跟著大喊起來。

    「檢查一下馬鐙和馬鞍還有武器!」王三命令道:「然後,跟俺出城,去接應休屠部得援軍!」

    這一去,誰都知道,幾乎是九死一生。

    城外,匈奴人的營帳密密麻麻,數都不清楚。

    曾經在漢軍中服役的王三,在心裡算了一下,照他估計,這一次至少有三個甚至可能有四個匈奴萬騎在城外。

    這樣龐大的一支軍隊,在西域甚至能輕易的滅掉一個西域大國!

    便是冠軍仲景侯再世,這次想要順利回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

    王三愛不釋手的摸了一下自己身上冰冷的鐵甲,這光滑的鱗片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

    看了看自己的部下,有十幾副鐵甲,近三十副皮甲。

    雖然還不能跟大名鼎鼎的期men軍,羽林軍、he聲營、越騎營這些戰功赫赫的全甲騎兵相比。

    不過跟城外的匈奴人一比,自己這邊在裝備上已經領先了一大截了。

    城外的匈奴人,絕大部分都是無甲兵,只有少數貴族軍官才穿著繳獲自漢軍的甲冑。

    可那些人卻偏偏是貴族,輕易不會上戰場廝殺。

    所以不需要擔心匈奴會殺出一支鐵甲騎兵來阻擋他們前進的道路。

    只要打頭得,穿著鐵甲和皮甲的騎兵一鼓作氣,王三相信很快就能跟援軍會師。

    真正麻煩的是會師以後怎麼從匈奴人的防線中殺回來!

    趁著敢死隊成員都在檢查自己的馬匹和裝備的功夫,王三清了清嗓子,道:「大家都聽好了,城外至少有三個匈奴萬騎,近兩萬的匈奴人!」

    「但大家也別怕!」王三嘿嘿的笑道:「三個萬騎雖然多,卻也算不了什麼,便是匈奴王庭的精銳萬騎,哪怕是滿編的那種,其實也才有兩千多真正的戰兵,剩下的都不過是連馬都騎不穩,刀都那不好的雜魚……所以,現在城外真正能進攻俺們的,也不過六七千人的樣子!」

    王三是典型的老兵油子。

    他曾經在朔方服役,見過太多的新兵,自己也曾經是從新兵走過來的,因此,他當然知道新上戰場的菜鳥最需要的東西是什麼。

    那就是信心和希望。

    在戰場上,漢人從來就沒有害怕過什麼。

    從馬邑之謀後,漢人在戰場上就勝多敗少。

    漢人的文明比匈奴人發達,戰爭藝術比匈奴人高,裝備比匈奴人好,甚至就連匈奴人最後一塊遮羞布--所謂的白刃戰無敵,作戰勇猛,在皋蘭山一戰,被霍去病像戳破水泡一樣給戳得粉碎。

    皋蘭山一戰,漢軍不過萬騎,面對匈奴國內最善戰的盧蘭王和折蘭王統帥的王庭騎兵和本部騎兵,將近兩萬多,霍去病以少打多,毫不退讓,最終在匈奴人最為驕傲的白刃戰中徹底的擊潰和消滅了對方。

    匈奴人不可一世的盧蘭王和折蘭王戰死。

    甚至直到今天,皋蘭山上的土壤都是紅e的。

    那一戰之後,漢軍的信心和士氣就全面的壓過了匈奴,才有了漠北決戰,沒有皋蘭山之戰打出來的士氣信心,漢軍還真沒那個底氣深入大漠去跟匈奴人死磕。

    今天的漢人,對於匈奴人,已經再也沒有了幾十年前的那種畏懼感。

    取而代之的是爆滿的信心。

    幾乎沒有漢人會認為在勢均力敵甚至是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漢軍會輸給匈奴人。

    以至於有時候,甚至有漢軍步兵在戰場上追著匈奴騎兵滿世界跑的場景。

    但有信心是一回事情。

    當兩者的實力完全不成正比時,就是神仙也會絕望。

    所以,王三知道,自己必須給這些敢死隊希望,讓他們看到家園和妻小能夠保存和活下去的希望。

    這樣一來,他才能盡可能的多讓一些人活下去。

    而六七千人跟數萬人,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前者依靠援軍,還可以堅守很長時間,而後者則會讓人絕望。

    果然,王三話音剛落,隊伍中的許多人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

    既然參加了敢死隊,不管是自願也好,被官府徵召的也罷,他們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唯一的擔心,就是自己的死值不值得。

    倘若自己的性命能換來家人、妻小的平安。

    那麼,還有什麼捨不得的?

    人生在世,早晚難免一死,邊地的漢子都看得開。

    「出城!出城!」許多人振臂高呼起來,臉上的氣e變得潮紅起來。

    bk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